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影

电影大国崛起观后感,我是初学者,各位大大影评怎么写呀?

2020-12-08 19:12电影

简介 我是初学者,各位大大影评怎么写呀?...

-

下面是更多关于电影大国崛起观后感的问答

求各位电影达人帮忙写一篇关于《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的影评,不要教给我怎么写。我要直接的范文。

士有魂兮商有才——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有感

今晚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日本)》,其中讲到:引领日本从封建帝国、从战败国的废墟中,高速走上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内在驱动力,就是那影响深远的百年维新。在明治维新中,除了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政治领袖的英名,还有一个人的名字应该被记住。

因为它不但在明治维新历史上不可或缺,而且还将作为日本现代企业的精神灵魂,影响着今天和今后日本乃至亚洲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的,它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见证中国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相结合的卓越力量。这个让中国的《论语》跨越时代、跨越国界、跨越思想与行为的分野,直接用于指导实践的人,名字叫色泽容一。

色泽容一,作为第一个有机会留学欧洲的日本人,带着一肚子四书、五经,饱览了西洋现代化之盛况。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东方和西方两种文化,对他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他在回国后,在33岁那年,正出任政府要员期间,毅然弃政从商。这对当时日本人职业价值观念,形成一次巨大的冲击。大家突然发现,原来,作个商人也是非常体面的。

作为日本现代企业制度即株式会社的创始人,色泽一生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后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近代经济的领路人”。他一边向西方学习现代商业技术,一边不忘熟谙于胸的“四书五经”,提出:《论语》才是“工商之本”,是“商业之圣经”。

他在专著《论语加算盘》中说:《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还提出了“士魂商才”。“士魂”是以家国天下为己任的崇尚道义之精神,“商才”是指儒者应具备的商业才干。所以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竖立起一手持《论语》、一手持算盘的铜像。

就这样,色泽容一以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在日本现代化商业发展刚刚起步的时候,成功塑造了一代商人的楷模。这个商人楷模标示了商人应有的形象、诠释了商人的标准人格。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让人有种归属感,让越来越多的从商者有可效仿,这就是为日本现代化商业发展奠定了一块不朽的基石。

对比而言,我们中国直到今天,商人形象还是相对错乱,商人人格含混不清。虽然在历史上有过“儒商”、“晋商”、“徽商”、“红顶商”(官商)等案例,但新形势发展又融进去一些更复杂的变化。比如,80年代的倒爷、乡镇企业家;90年代的股民、官倒;新世纪的网络暴发户、名人从商、艺人从商、教授从商…….这些让商人队伍日趋复杂化,让商人阶层成了一个暧昧不明的中间派。似乎除了“有钱”可以被认定之外,其他一切都可以归入“可疑”之列,甚至“奸商”影子还在人们思想中或隐或现。

这些现象,对于今天我们商业化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不仅如此,而且还直接关系对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比如一个小孩子,他长大想要“挣大钱”,作个“商人”,那么除了学比尔·盖茨,还能向谁学呢?难道就没有一个我们本土的仿效标本?

今天科技发展迅速,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创意化……让社会对人才有了不同的要求。我们需要新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比较当年色泽容一提出的“利义兼顾”,今天要变成“利、义、空间”;而“士魂商才”,要变成“士魂商才艺术”,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有利有义,还要有想象空间;

士魂商才,更需要艺术之道;

论语算盘,再加上美感创造!

总之,日本现代化商业进步之快,跟色泽容一早期建立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今天,到了该思考构建本土化的新的商人形象和商人人格的时候了。就象政府倡导构建的“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一样,几千年来,“商人”这个排在“士、农、工”后面的小兵,早该有一个堂堂正正的位置了。这实是当前商界乃至全社会发展的一大中枢!

百年维新,百年树人。企业打造百年基业,国家建设百年大计......一切的一切还要从教育形象开始。

《心理游戏》的影评

  这算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元电影?

  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因为童年时目睹父亲的跳楼自杀而留下不可抹去的心理阴影(又是一部关于童年创伤记忆的电影,好莱坞偏于此道)。他因此脾气暴躁、冷漠自私,婚姻失败,兄弟之间貌合神离。在弟弟一次似乎无心的精心安排下,他带着好奇的心情走上了一条莫名其妙的凶险之途。遭遇一连被人监视、跟踪、追杀、迫害的事件,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自己不明所以又深陷囫囵,被逼无奈只好拿起手中的枪去寻找幕后真凶。百般周折后,这一巨大阴谋似要渐渐浮出水面了――一个诈骗团伙的精心策划之举。然而,然而,这如此逼真、如此劳民伤财、如此惊心动魄的遮天谋略却是另有所图!

  就其叙事结构上,这部片子多少与《香草天空》有几分相似之处,主人公同样置身于一个身不由己的险境中,经历着巨大的惶恐与无奈,被无名的手左右着又要在无力中寻得解脱,可他们最终得救了,他们结束了童年的创伤走出了困境获得了重生。不同的是《香草天空》中大卫是在梦中历险而《心理游戏》中的尼古拉斯则是在现实场景(游戏)中搏斗,但对尼克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恶梦般的体验。

  此类电影或者说此种叙事方法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针对同一故事有两个导演的叙事套路:戏里的导演和戏外的导演交织在一起。戏里的导演是CRS公司,戏外的导演是电影真正的导演大卫·林奇。在这一阴谋/故事当中,可以说只有一个真正的角色那就是尼古拉斯,其他人物基本上只是起到一种道具的功用,是一种“道具角色”。因为CRS公司的雇员和他们手中的枪一样其实并无区别,他们的行动为假是在表演,只有尼古拉斯是在亲身历险,经历一次胆战心惊、死里逃生、精神肉体都双重折磨的痛苦体验。一如《香草天空》中大卫之于L.E公司。

  从游戏/梦/电影的角度讲,我姑且将之称之为元电影,同样是一个由虚拟到真实的过程。

  但最终尼古拉斯获救了。当我们看到尼他见到其前妻伊丽莎白时,不无感慨的、由衷倾的倾诉道“我知道你为什么离开我,我要向你道歉,我冷落了你没有关心你,我希望你能原谅我”。一次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忏悔,就如同一个身患绝症又重获新生的人,深深的觉醒了,大有一种“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你说那三个字”此类的感慨。如此再加上一个“大卫式”的空中坠落,童年回放,一切便皆大欢喜。

  另外,本片也如《香草天空》,如美国的众多影片一样始终隐含着一个关于现代世界财富与资本的主题。在社会经济每况愈下的情形下,底层人民时刻面临失业的威胁,而这些资本大佬们为了让自身获得圆满不惜呕心沥血上演了这一无疑足够昂贵的拯救游戏。就连尼古拉斯本人看到帐单时都不由惊叹一句“oh,my god”。道格拉斯和芬奇说:“影片故事在向世人展现出金钱与权力的虚无缥缈”,但我想这恰恰是一个反讽,他们所展示的更是金钱所具有的魅力。

求达人帮忙写一篇影评1000字左右

叶问2

身在异没有在家里看电惬意,一心只读圣贤书,连踏出校门会都少之又就更不要说转公交,坐地铁,在偌大的城市中当跳蚤了,弄你个晕头转向不说,去时是一次长征,回时是一场战争,还没到提心吊胆,到了思前想后,走后又风尘仆仆,所以宁愿闭户不出,也不要沾半点城市的痞气,以免浑了自己的纯洁。

不过偶尔出去走走,偶尔到电影院看看电影,不说点燃生活的激情,也算是给了平淡一次崭新的排列组合。就像一杯浓苦的咖啡,不时加入几颗方糖,尽管冲不去苦的滋味,但有忆苦思甜的情怀,这就是生活中少有的变化与快乐。

所以在下才决定不远万里去看一个电影。选择了叶问2,没有料到却引发了全场观影者的骚动,当然,我没有公开地骚,只是私自内心动了一下,仅此而已,些许摇头叹息。

不说情节了罢,也就是老套路,先和自己人过不去,然后再和外国人过不去,先一蹶不振,然后耀武扬威,贯穿其中的则永远是一颗仁义道德之心,最后的结局总是慈悲为怀的皆大欢喜,以武会友,以德服人,以胜为终,以我为荣。

阅读全文 类别: 香港电影

求人帮我写两篇影评

纯粹的感动---观《海洋天堂》

周日上午十点钟,我一个人打车到了金逸,十点二十的电影,金逸一号厅里只个左右的观众,其中还有五个是一家老小五个人。这并不是一部让人关注的电影,我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来看这部电影,我只是在看玩具3时,在电影院看到了海洋天堂的海报,被海报简单温馨的感觉吸引,直觉告诉我,我会喜欢这部电影,于是我来了。当我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里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哭红了双眼,海洋天堂,是这五年来,让我流下最多眼泪的一部电影。上一次,是看《萤火虫之墓》,而再上一次,则是小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

其实,这并不是一部手法煽情的电影,相反的,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很平淡。导演并没有运用太多的技巧,甚至有一些影评人认为这部电影,虽然有心,但缺乏手法。而我却被这部缺乏导演手法的电影深深打动。电影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新奇,一个身患绝症的父亲,想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为自己已成年的自闭症儿子找一个安身之处。父亲用心良苦,努力的教儿子生活常识,希望自己走后儿子可以有基础的自理能力。电影用很朴实的方式记录这对父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但却能让人感受到父爱如山这四个字,父子之情,就藏在生活的细小琐碎之中。

李连杰是第一次以全文戏角色出现在一部电影之中,虽然一改原来的戏路和形象,但两鬓斑白的李连杰很好的诠释了一个隐忍的父亲,不善言辞,老实木讷,把爱都藏在心里。对儿子,他的爱在不厌其烦的耐心里。对朱媛媛扮演的柴姨,他的爱在一个小小的新收音机里。坐在小面包车前,没头没尾的几句话,笨拙,却心意了然。他们之间的感情,也许还称不上爱情,但正因为我们不再相信轰轰烈烈天长地久的爱情,所以这样真实的会被现实困难所阻碍的并不舍身忘我的市井间的小民感情却打动了铁石心肠的我们。

电影的投资仅700万,却有很强大的阵容,李连杰主演,久石让配乐,杜可风摄影,张叔平剪辑,奚仲文艺术指导。若不是被这个故事所打动,我想这样的投资很难请到这样大的阵容。我愿意相信,他们真的被打动了,正如我一样。尽管有人说,电影里所宣扬的感动和爱,只不过是出于商业利益驱使的宣传手段,制片方是利用人们对残障人士的同情心赚钱。我却认为,作为自闭症人群,有人关注比无人理睬总要好出许多,起码我们因为这部电影更加的了解自闭症人群,也对他们有了更多的关注。难道拍摄一部关注自闭症人群的电影会比拍一部舞刀弄枪的功夫片更缺乏良心?难道我们非要漠视一切弱势群体才能叫做有道德感?那种标榜因为反对以疾病、缺陷来博取取观众同情、感动、眼泪所以拒绝观看电影的人,难道自身不是更加的伪善?

即使撇开道德感和弱势人群等等,这依旧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对于国产电影,我有比对引进电影更多的宽容心。引进电影,也许只有特效强的大片或者3D电影,我才会去电影院,而对于国产电影,我却会去电影院看一些我认为好的小制作。因为我认为,只有有了观众的支持,中国电影才可能有多方面的发展。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会从自己做起,而且我会继续我的支持和选择,现在如此,以后还会如此。

《唐山大地震》:灾难的伤痕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已经被其铺天盖地的新闻以及非新闻给弄坏的胃口,无论是冯小刚把看这电影不感动的人跟砍幼儿园的孩子对比,还是一些影评人说此片在卖弄民族伤痛,不管正面还是负面,以我对电影圈的了解,这些近似炒作的行为我都不会拿来作为衡量电影优秀与否的依据。记得有个行家说,圈里的人,尤其是凯歌谋子之类,都是笑话和鄙视冯小刚的,因为他是个半路出家的,“拍的片子都是些胡同串儿的痞子化,没啥价值”。大概小刚最近几年也被说烦了,所以先是用《天下无贼》证明自己的国际化,再用《夜宴》证明老子也会拍古装,《非诚勿扰》证明玩小资谁不会啊,《集结号》证明战争片我也拿得出手。

于是,就等到了这部灾难片,《唐山大地震》。

除却他早期的那些贺岁片,冯小刚的电影里,我最喜欢《集结号》。我对那些战争场面没啥感觉,被这电影打动的,是主人公那股子拧劲。冯氏作品里,主角的拧很有味道,也造出戏味,谷子地为了给战友讨回公道,拧了几十年,终于让他拧了回来,也让观众荡气回肠,最后颁发勋章,敬礼的那一刻,我也随之深深的流泪。

所以我觉得,如果《唐山大地震》能把主角拍出那股拧劲,这部电影就算是成功了。至于剧情,地震了,人死了,从伤痛中走出,不就可以了么?

令我意外的,恰恰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整个故事描述的不仅仅是地震和震后,还有着一个家庭三十多年来的故事和变化。冯小刚这次非常有野心,他要记录的不仅仅是一场灾难,他还在片中讲述了这场灾难是如何改变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的人生轨迹。徐帆扮演的元妮,在地震里失去了丈夫,双胞胎子女被压在屋下,情况危殆,只能选择救一个。而元妮在悲痛中,选择了救儿子。她抱着儿子赶往机场救护,而女儿却意外的醒来,被救灾的军人收养。故事,从这里徐徐展开,电影,从1976年,讲至2008年。

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冯小刚用他独特的平民视角,再加上自身的经历来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中国32年来的发展历史。它讲了改革开放,讲了私营个体户,讲了南下淘金,讲了高考,讲了大学生,讲了未婚生子,讲了涉外婚姻,讲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实《余震》这个原片名的确更适合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已经不单单在讲述唐山大地震,这场地震只是一个引子,它只占片中前10分钟,剩下的近2个小时,是在为我们讲述地震,如何改变了一个平凡家庭。

果然同我预计的一样,这部电影里的几个角色,也是“拧”劲十足。徐帆饰演的元妮,是片中最拧的角色,因为深深的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和对女儿的愧疚中,数十年来她选择最清苦的生活和寡居,性格大变,她希望能用折磨自己的方式,来让天国的亲人宽恕自己,用儿子方达的话来说,“母亲的心已经早就碎了”;还有一位拧着的角色,是张静初扮演的女儿方登,因为对母亲狠心放弃自己的行为感到愤怒,她选择遗忘,选择离开,选择过另一种生活,她从大学退学,她当未婚妈妈,她和大自己10多岁的外国男人结婚,她移居加拿大,她希望能够忘记母亲,忘记那份复杂的感情,但当汶川地震的发生,一幕幕惨状又如同32年前那样浮现眼前,她终于明白,亲人,终究还是亲人,于是她选择了回到母亲的身边。

这是一个大大出乎我意料的故事,因为它并不是简单的讲述失去亲人如何走出阴影(例如讲述世贸被毁后,失去亲人的人如何重新积极生活的《从心开始》),也不是简单的卖弄生离死别的惨痛,冯小刚这次非常有诚意的做了一个好故事,他在用这部电影讲述一场灾难带给人的伤痕,面对这伤痕,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天天往上面撒盐,有的人选择遗忘……伴随着中国改革的三十年,冯小刚向观众娓娓道来这些人这些年的生活。

电影还有令我意外的一点,是结尾对于汶川地震的描述。虽然起初我觉得将两场相隔32年的地震放到一部电影里,显得有些牵强,但当唐山救援队的旗帜树立在汶川废墟的时候,我还是被深深的打动了。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力量,无须言语,它已经超越了某些政治意识,让人除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别无他言。

虽然在这部电影里徐帆的哭叫和蹩脚的唐山话有些煞风景,但所幸的是其他演员都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我认为是扮演方达养父的陈道明。他的戏份贯穿影片始终,非常之多,我很奇怪为什么他只是一个“特别演出”,他的戏份甚至多过了“领衔主演”的李晨。

我必须要说的是,如果过去对陈道明的演技,还只是停留在“很好,很独特,很有自己范儿”的评价上,那么看完《唐山大地震》,我对陈道明只有五体投地来形容,这部电影里陈道明演得实在太出色太出色的,远远超过我之前在《黑洞》《康熙王朝》《冬至》《中国式离婚》等作品里对他的印象,他把一个慈父军人演得活灵活现,不管是对妻子的拌嘴和容忍,对养女的溺爱,妻子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的孤独,对养女男朋友的愤怒,以及最后享受天伦之乐的高兴,这部电影里他的角色情感内容最为复杂,跨度最大,但陈道明演得毫无破绽,让我叹为观止,彻底折服。他真的是一位伟大的演员,影迷们应该细心留意他在电影里的表现。

片中那些植入广告,除了中国人寿之外,其实都不算生硬。喝剑南春很自然(从头到尾没提品牌),工商银行的存折也不会让人感觉突兀(被表压着,镜头没停留多久),宝马更是很自然很贴切(展现的是方达在事业上的成功),只有中国人寿能恶心一把人,好在只有那一句。从植入广告的流畅度来说,《天下无贼》到《非诚勿扰》再到《唐山大地震》,冯导一直在进步嘛。

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在卖弄惨情?看完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一点。我看的IMAX版本,全场1000多位观众几乎都在哭,我旁边坐的女孩从头哭到尾,更有甚者,纸巾用完了,拿出毛巾来擦眼泪。《唐山大地震》让大多数观众哭泣,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眼泪流得,是因为导演将电影拍得很出色,还是因为我们仅仅是无法承受那种生离死别的悲痛?这不是一个很好去分析的问题。但至少说明这部电影观众能够投入进去情感,能够被它打动,而且冯小刚已经尽量避免用最廉价和低级的方式来煽情,我觉得就华语电影来说,已经是一大进步。

至于如果有观众害怕从头哭到尾让人一直难受,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轻松的笑点,均匀的分部在中段,让观众也可以缓解一下神经,这些幽默,对于熟悉冯氏喜剧的人来说,一定会非常惬意。

最后,谈一谈那几分钟特效场景吧。IMAX版下,特效水准不算差,但对于已经接受过《2012》洗礼的观众来说,当然见怪不怪,但有些非常血腥的镜头(倒塌的砖瓦直接砸到人),所以最好别带小孩去看。而且接下来有一个多小时的文戏,小孩更坐不住。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冯小刚更加有信心。他能拍出老百姓最普通也最真实的情感,让我感觉到他对电影的认真态度。这是一部值得好好欣赏的华语电影,也能让我们记住一句刻骨铭心的台词:亲人,终究是亲人。

http://www.mov8.com/movie/review.asp

求 《大国崛起—百年维新》剧情简介!!!

  序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今天,这个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的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究竟是什么在主导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命运呢?

  本集片名:第七集 百年维新

  历史的巨变常常在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

  横须贺,位于东京湾入口,日本近代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03年,这座依山傍水、清秀怡人的小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是一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轻松友好的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150年前,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一段充斥着悲剧和奇迹、混杂着屈服和刚强的历史。

  1853年7月8日,刚刚跻身于强国之列的美国,派出东印度舰队司令佩理率领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大船,闯入了横须贺港。

  为了开辟太平洋航线和抢占东方市场,佩理代表美国总统提出了开港通商的要求。这位不久前在美国和墨西哥的海战中大获全胜的将军十分自负,他对前来交涉的日本使者说,你们最好不要抵抗,因为一旦开战,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必胜。

  面对冒着黑烟的蒸汽战舰和盛气凌人的美国将军,日本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时的日本,已经度过了两百多年闭关锁国的时光,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唯一的窗口长崎,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富强的国家,中国与荷兰被允许往来通商。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让这个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岛国兴起了“兰学”。日本的士族阶层纷纷用荷兰语,来研讨欧洲近代的天文、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并由此了解到西方世界的发展。

  而13年前在鸦片战争中受到英国军舰攻击的邻国大清帝国的遭遇,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日本统治者一个新的信号。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几千年来,日本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

  因此,当美国黑船压境时,尽管日本国内对选择开国还是开战有过争论,但最后还是做了很实际的考虑,日本人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接受了佩理的要求。

  佩理将军在展示武力之余,用电报机、钟表、望远镜、蒸汽机车和大炮向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当一部小型蒸汽机车在专门搭建的轨道上开动起来的时候,围观的日本官员从飞转的车轮中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和大洋彼岸那个世界的差距。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

  当时幕府对于开国还是相当积极的,他们认为,按照当时的世界状况,日本如果自闭锁国是无法得到发展的,必须进入国际社会,并从中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地爬上了美国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理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他们的举动让佩理非常惊讶,佩理在日记中写道:“这两个日本人的求学精神令我感动,如果日本人都像他们一样,日本一定会变得和美国一样强大。”

  这两个渴望了解世界的青年人最终还是被送下了船。但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关注起外面的世界。14年后,一个名叫涩泽荣一的年轻人获得了一次前往欧洲的机会。

  1867年,27岁的涩泽荣一作为日本代表团的成员到了法国,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

  新奇的工业产品,取代了手工作坊的机械设备,西方的工业化程度让涩泽荣一大为震惊。他决定留下来,仔细考察欧洲各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制度。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研究员 周见

  涩泽荣一先是到了法国,后来又到了比利时,比利时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在接见他们的时候讲,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特别是钢铁的使用非常重要,欢迎日本到时能够购买和使用比利时的钢铁,涩泽荣一大为感慨,他说一个国家的国王在会见外国客人时,都不忘记推销本国的产品,可见工商业对西方国家是多么重要。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的涩泽荣一,和当时所有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传统日本人一样,认为商人就是一幅惟利是图的形象。

  比利时国王的一番话,让他固有的观念慢慢开始转变。

  1868年11月,涩泽荣一带着全新的思想回到日本。此时的日本,已不是他离开时的那个国家。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

  这一年,日本历史上第 124 位天皇——明治天皇,重新回到了国家的权力中心。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

  在日本神话中,据说是天照大神创造了日本,而天皇号称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所以天皇拥有统治日本的法统,但是在实际历史上,从12世纪开始,大权一直旁落,旁落在拥有兵权的幕府将军手中,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600年,直到1868年,也就是黑船敲开日本国门的第15年。

  美国黑船压境的傲慢和强势,凸现出幕府的软弱无能,来自外部的压力终于演变为内部变革的动力。最终,武士们以王政复古的名义推翻了幕府,扶持刚刚登基的明治天皇,建立起合法的新政府。14岁的明治天皇成为日本国的最高领袖。年轻的天皇所要领导的,是一个内忧外患、危机四伏的日本。

  美国黑船叩开日本国门之后,迫使日本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此后不久,荷兰、俄国、英国和法国蜂拥而至,纷纷仿效,开始在这个岛国上争夺各自的利益。

  和当时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港之后的日本迅速成为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开港仅仅半年,日本黄金就外流了 100 万两,国内经济萧条,民怨四起。

  年轻的新政府怎样才能带领日本走出濒临亡国的困境?

  1868年4月15日,明治天皇颁布了《五条誓文》,这是一个推动国家变革,开启变法图强大幕的总纲领。从此,日本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明治维新的时代。

  【字幕:求知识于世界,大拯皇基】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

  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出发点。

  1868年11月回国的涩泽荣一,赶上了好时候。一年后,他进入明治政府的财政部门任职。在欧洲游历积累的经验和天生的理财能力,使涩泽荣一的仕途一路顺风。他直接参与了新政府的货币制度改革、废藩置县、发行公债等几乎所有重大政策的酝酿和制定。

  就在政绩显著的涩泽荣一接连高升的时候,明治政府的一个重要举措,改变了日本,也改变了涩泽荣一的个人命运。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 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

  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物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正是在德国,日本使节团似乎寻找到了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刚刚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招待宴会上对他们说:如今世界各国,虽然都说要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上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这番话让日本人感同身受,他们不仅认同了俾斯麦的强权政治说,同时也醉心于德国的发展模式,那就是由国家来主导工业发展。

  德国是当时欧洲发展最快的后发国家。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

  回国后主导日本工业化进程的,正是岩仓使节团的副团长、自称为“东洋俾斯麦”的大久保利通。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大久保家族依然珍藏着大久保利通当年出访时从巴黎带回来的西式红皮椅子,还有他使用过的砚台和珍爱的中国紫砂茶壶。

  这枚小小的印章,当年曾是大久保利通随身携带之物,诸多影响日本历史的政令都是用它来签发的。

  回国后,大久保利通升任参议兼内务卿。这位掌握了明治政府实际大权的铁腕人物,带领日本开始了一段迫不及待的现代化急行军。

  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工厂就要开工了,却招不来工人。因为当时的很多日本人都认为,那些轰轰作响的机器会吸走人的精髓。

  为了打消百姓的恐惧,明治政府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劝说士族高官的女儿进厂当女工。这些技术成熟的女工后来被派往全国各地,缫丝也成为日本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我认为穆斯林国家和中国都有一个特点,对引进外国技术抵触很强,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帝国大学国立大学的许多学科和诸多领域,短时间内全部实行了西化。这里积极的一面是效率很高,为了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切从零开始完全实行西化。实际上也证明了这样做效率确实很高。

  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当时,一个外籍专家的月薪最高可以达到两千日元,是明治政府高官的三倍多。

  据估算,当时明治政府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都投入到了兴办企业当中。

  在开办国营工厂的同时,大久保利通还大力扶持民间企业。

  三菱是日本最著名的商标之一。今天的日本国内有一百多家三菱企业,海外还有数百家三菱的分支机构。

  而在1870年,三菱还只是一个拥有三艘小船的默默无名的小公司。但是,它很快获得了明治政府委托经营的13艘轮船和海上军事运输业务;一年后,政府干脆将这13艘轮船送给了三菱,每年还拨给经营补偿费;此后,政府又购买了邮政轮船公司的18条轮船,无偿交给三菱经营。

  采访: 日本三菱经济研究所 常务理事 成田诚一

  日本政府把这些事业交给民间企业去发展,就是说最初由政府实施,然后卖给逐渐培育成熟的民营企业来继续发展。日本一直是采取这种方式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三菱,三井、住友等公司都是相继从政府买下官营企业来发展的。

  在政府的扶植下,三菱很快羽翼丰满,1875 年,大久保利通要求刚刚成立五年的三菱公司开辟日本到上海的航线。结果,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航海公司就被逐出了这条航线,三菱公司独家垄断了日本到上海的航运业务。

  1873年,33岁的涩泽荣一已经成为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藏少辅,在众人眼里,他的仕途可谓前程似锦。但是,涩泽荣一却做出了一件在当时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递交了辞呈,要弃官从商。

  采访:中国清华大学历史系 副教授 刘晓峰

  (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商人的地位实际上并不是很高,涩泽荣一他弃官从商,等于说开了一代风气之先,就说叫大家一下子认识到,其实,经商也是很有地位的,很有地位的人可以去经商。

  辞官后的涩泽荣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创办了日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银行,并由此开始了自己极具传奇色彩的企业家生涯。他的企业组织活动逐渐向海运、造船、铁路、纺织、啤酒、化学肥料、矿山等产业部门全面展开。到19世纪80年代,涩泽荣一成为日本工商业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同一千多年前模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建造起奈良一样,如今的日本人又在东京的银座建起了西化一条街。这里仿照欧美街市,盖起两层楼的洋式砖瓦房,街道上电车穿梭,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燃。

  日本看上去面目一新,明治维新似乎进行得十分顺利。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东京清水谷,幽静中显出几分荒凉。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8点,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

  几分钟后,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

  就在遇刺当天的凌晨,大久保利通还在和一位前来拜访的地方县令谈起他对日本未来改革的设想。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结束了大久保利通对这场变革的主导权,为什么明治维新在推进到第11个年头的时候,会突然给整个社会甩出这个巨大的惊叹号?

  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

  大久保利通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决的人,总是拥有毅然决然的态度,是个不妥协的人物。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

  全国对大久保利通的反对还是相当有实力的,特别是在最后把大久保,士族把他刺杀以后,他的政权很快就过去了。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与此同时,改革带来的不公平使本已存在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881年,政府以不到投资额三十分之一的低价,将北海道官产出售给个人。这一事件使民众对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极度不满,几乎酿成暴动。直到天皇出面罢免一批高官,才制止了事态的恶化。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作为大久保利通一直以来的得力助手,伊藤博文将如何面对眼前的社会矛盾?他将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继续明治维新的事业呢?

  采访: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名誉教授 升味准之辅

  伊藤博文,大概在众多的(日本)领导人当中,可以说是思想最宏伟的吧,视野宽广,性格开放。

  伊藤博文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明治政府曾明令禁止相扑这一日本的传统运动,理由是:近乎裸体的相扑手丑陋而愚昧。但是,一位名叫高砂的相扑高手开始挑战政府禁令,要在东京举办公开的相扑表演。

  支持高砂的民众和前来干涉的警察相持不下。为了避免对抗升级,天皇不得不亲自举办并出席了一个相扑表演会,恢复了这项运动。

  相扑手的挑战和民众的不满,让伊藤博文不得不仔细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伊藤博文执政时的日本,由改革引起的矛盾已经突现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当中。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民众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自由民权运动正在日本社会各阶层展开。

  采访:日本早稻田大学 名誉教授 依田熹家

  首先是以自由民权运动为中心,对政府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

  惯于顺应大势的伊藤博文也意识到,日本国立宪,已是大势所趋。他开始起草日本的第一部宪法。

  十多年来的改革经验告诉他:简单的拿来主义已经不能推动日本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此时,伊藤博文的朋友涩泽荣一已经在自己的商业王国里,对本国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融合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的涩泽荣一,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从投身实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当作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到处演讲,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涩泽荣一提出了义利合一的经商理念;伊藤博文则在《宪法》中结合进了本国的传统。

  于是,一个看上去令人费解的现象出现了:在本意是为了保护民权事实上也确实写上了民权的《宪法》中,伊藤博文却加入了确立天皇绝对权力的条款。这是为什么呢?

  采访:日本东京大学 名誉教授 奥平康弘

  不知什么原因,以天皇为中心的思想,有些近似宗教性了,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如果这个宗教没有了的话,日本就不是日本了,包括当时推动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人也都这样认为,伊藤博文也当然会利用这种思想潮流。

  1889年2 月 11 日,东京都降下漫天大雪,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

  《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有历史学家认为,伊藤博文执政时期,在相扑这样的民族传统得到恢复的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尤其是军国主义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

  但在当时,伊藤博文却借此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之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慢遏制。于是,日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场景:

  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

  采访:中国日本史学会 会长 汤重南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因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

  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日本和英国的铁路里程差距从明治维新初期的1000倍缩小为不到4倍。

  日本看上去已经是一个工业国了,但是和西方工业强国相比,它显然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实现赶超的目标?日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条捷径。

  早在明治政府刚刚成立五年的时候,日本就用武力逼迫邻国朝鲜开国并从中获利,这距离它被美国打开国门还不到20年。

  采访:日本文明史学家 加藤周一

  明治的口号是“富国强兵”,明治政府成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了现代军队,那是(明治维新的)目标。

  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这样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

  所谓的西洋各“文明国”,当时正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历史上一直选择与强者为伍的日本,这一次选择了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当明治维新带来了国力的增长时,日本军国主义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所长 蒋立峰

  明治维新应该说到1889年,1890年前后维新阶段就已经结束了,后来它整个的国家战略就发生了改变,怎么改变呢,原来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就变成了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字幕: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

  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字幕:九·一八事变 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七·七事变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升空的那一刻,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的迷梦破灭了,正如此前和此后所有迷信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的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

  字幕:1945年8月15日 天皇向日本国民宣布日本战败(原声)

  1945年9月2日 日本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在战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然而,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对于这个奇迹般的速度,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人们都无法忽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研究员 金熙德

  (日本)战败以后被炸为废墟,但是呢,它还是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底子,像科学技术人才,还有一些学习西方的,搞工业化的一套东西,所以,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它这些,用现在的话就是软实力,还是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日本战后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与此同时,战后的日本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在《和平宪法》的框架下,明治维新打下的基础开始发挥作用。

  这里曾经是日本的第一个火车站。1872年,日本的第一条铁路由英国人建成,明治天皇亲自前来参加通车典礼。七年之后,日本人开始自己设计和修建铁路。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出现在日本东京和大阪之间,它的行车时速是普通铁路的三倍,日本人把它叫做“新干线”。与新干线一起延伸的,还有一大批在战后借鉴了欧美企业制度成长起来的将触角伸展到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正是它们,将日本带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新干线诞生四年后的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充满自信的日本民众都有理由认为,这是宣告日本重新崛起的最有象征意义的一个时间。

  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但无论怎样去总结,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在今天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可以称道的意义只是在于:对内,给它自己的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安全的福祉。

http://ent.sina.com.cn/v/2006-11-23/21061341205.html

我是初学者,各位大大影评怎么写呀?

你可以去 豆瓣网 学习别人怎么写影评!

求大神帮忙写篇影评

在每天把一部看完的电影投进回收站的生活模式下,很难生出轻易爱上某部电影。《午夜巴塞罗那》,定推荐的片儿,鉴于他的职业和这个片名,我以为是讲城市的文艺片。30号晚上看了一遍;今天早上实在憋不住了,6点钟的时候爬起来温故一遍;然后自觉断网,开word。只是写影评的开头我就遇到了疑惑,我不知道该拟个怎样的题目,《大爱巴塞罗那》?我想说的真的和巴塞罗那没有关联;《大爱Vicky Cristina》?太长了,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我终于感觉到了翻译的尴尬,电影的英文名是《Vicky Cristina Barcelona》,到了中文名,完全抹杀了两个主人公的名字,显得辞不达意,事实上,这是一部讲女人的电影。

  在充满女人的大学呆了四年,看着女学生们自习、打水、收被子、约会,女人的姿态要比男人有表现力得多,阅读女人神情的时候,她们的灵魂也呼之欲出,当你的手掌,停留在她们隆起的胸部,仿佛能真的触到她们的内心。就在vicky和cristina从机场上了出租车,镜头停留在了她们的面部,旁白在《barcelona》热情音乐的包裹下平静又带着某种诙谐流淌出来。我张了张嘴,爱上了她们,同时,爱上她们两个,而且必须是两个。

  Vicky褐色的头发,低垂的眉毛,总是穿深色的衣服,加泰隆文化的硕士研究生,有个在纽约当律师的未婚夫;cristina,金发,扬起的眉,总是穿白色的衬衫和牛仔裤,自由职业。当镜头从她们身上拉远的时候,我想,哦,她们两个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女人。

  一个总是那么理性,穿梭在图书馆写论文,理性踏实,拒绝生活中的奇遇,比如当Antonio邀请这两个陌生的女孩子前往陌生小镇的时候,她觉得是那么荒唐,她表现出任何一个女人现世的一面,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必须放弃什么,不会因为一时冲动离开多金、帅气、给她承诺并且爱她的未婚夫;一个是单纯率性的,用拍片、绘画、写作和摄影来表达她自己,额,用她自己的话说,展现生命的戏剧性、浪漫性和自由思想的价值观,为此她介入了一段一男两女的感情,也为此她最后离开。她总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是她知道她不要什么,她已经得到的都不是她想要的,她必须离开,继续寻找,María Elena说的对,这是一种疾病,她永远都不满足。Cristina体现了一个女人精神上的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会对vicky的长情感到迷惑。她和Antonio意外的替补性的一夜之后,她竟然反常地期待Antonio的电话,如此耿耿于怀以至于失眠,甚至最后影响了结婚的决心,似乎不是一个理智的女孩子的所为。

  在听到doug对cristina的评价的时候,我得到了答案。doug说,我爱她,不过是因为她是你朋友。而相反地,Antonio邀请的时候,明显是邀请她们两个。她们两个合起来,才是一个女人。在否定掉她朋友的时候,你也否定掉了她内心隐秘处的欲望;你不理解的不仅是她朋友的作为,还有她灵魂深处的激情。

  doug没有看到的vicky,Antonio发现了;doug不爱的隐蔽着的vicky,也就是投射在cristina身上的那部分的vicky,Antonio爱。

  女人,永远在找她灵魂的影子,所以vicky爱cristina;女人,永远在找爱她影子的人,所以vicky爱Antonio。

  

  如果有人,挑出我从来没有穿过的风格的奇怪裙子,说,觉得一定跟你很配。

  如果有人,在我狂笑不止的时候,轻轻地安慰我不要悲伤。

  如果有人,能看出我仰望星空时,渴望投入宇宙的深情。

  如果有人,能发现我平和性格背后,凭着好奇,冒险跃入激流的不屈和不安分。

  如果有这样一个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Tags:电影大国崛起观后感,求各位电影达人帮忙写一篇关于《大国崛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