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南京敢死队,新中国十位开国元勋简历?
2020-12-02 01:52结局
简介 新中国十位开国元勋简历?...
-
下面是更多关于南京敢死队的问答
应该按照历史文物保护法令、列入省级保护档案,还应申请拨款修缮。还要列入辛亥革命博物馆名录,并通报政府文物局、统战部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授予朱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十大元帅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主席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 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 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主席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毛主席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主席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 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 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俄国十命 十月革命是指在俄罗斯发生的,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的,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政权--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过程 11月7日下午,2万名赤卫队员和士兵包围了临时政府——冬宫。 晚上在阿芙乐尔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开始炮轰冬宫。 赤卫队员和士兵经过艰苦的拼杀於次日凌晨2点攻陷冬宫。 影响 十月革命后,俄罗斯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一战结束。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关於工人阶级夺权理论的一次实践。俄罗斯十月革命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诺曼底登陆: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卡斯的美第6军和麦克里里的英第10军)在萨勒诺湾登陆。意大利人领导人也没料到登陆来得那么快,他们起初对英国的广播予以否认,随后又承认了这一事实。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出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突击队用滑翔机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后,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将所属8个师中的6个师编组为第10集团军,由菲廷霍夫指挥,在萨勒诺抵抗盟军并试图将其赶下海去。9月12日,德军发起反攻,当天冲进了美第6军和英第10军之间的缺口。13日在对美军左翼发动的一次攻击中将美军逐出佩萨诺,使美军来了一次总退却。但是盟军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向萨勒诺桥头堡紧急调派增援部队。至16日,美第5集团军已拥有7个师,200多辆坦克。16日早上,德军对英第10军发起的攻势在盟军大炮、海军舰炮和坦克的打击下被粉碎。凯塞林终于认识到把盟军赶下海去不过是白日做梦,遂于当晚决定停止战斗,边打边向北撤。并一路上破坏桥梁、公路、隧道和铁道设施,阻止盟军前进。克拉克挥师向意西海岸进军。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占领了东海岸的福贾。10月14日,美第5集团军攻占了卡普亚,同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会师,从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条120英里长的牢固战线。 11月5日,希特勒下令调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去视察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随之解散,驻意德军合编为C集团军群,下辖菲廷霍夫的第10集团军和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个21师,370架飞机。由凯塞林元帅任总司令。凯塞林为阻止盟军进一步向北推进,在西起罗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直到东海岸,建立了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隘道为核心,依山峰天险而构筑,易守难攻。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数次发起攻势,试图突破该防线,但未成功。整个冬季,盟军一直受阻于古斯塔夫防线。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共有19个师又4个旅,4000架飞机和3000余艘舰艇。亚历山大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团军在卡西诺地区发起进攻。克拉克以英第10军和法军的冲出来吸引德第14集团军大部,美第2军则向利里山谷进击,试图强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并不是很宽,但水深流急。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沃克将军指挥的美第36步兵师。沃克认为这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赞成渡河,但只能执行命令。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美军以惨败告终。美第36步兵师伤亡达1681人。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的美第6军在安齐奥登临。开始,登陆作战比较顺利,美军很快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是,卢卡斯过于谨慎了。他在出奇制胜后,没有乘胜前进。在随后的9天里,卢卡斯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在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才被迫停止了进攻。他命令第6军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盟军在安齐奥突然登陆,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军和新西兰师先后3次对卡西诺发起进攻,均未能成功。尽管盟军飞机把著名的山顶建筑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砾,但仍无济于事。德军在山峰高处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废墟作掩护,顽强抵抗,使盟军终不能突破德军防线。因此,对卡西诺的进攻被称为克拉克的“最黑暗时刻”。 安齐奥滩头阵地此时已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前面的德军越来越多。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当天就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直至5月中旬,安齐奥成了美军的陷阱,在4个多月中,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对当时美军的状况这样描述道:“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盟军最初打算以登陆作战从后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出了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的职务,任命特拉斯科特将军为美第6军军长。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认为,安齐奥登陆战的真正错误不在卢卡斯,而在于“登陆部队力量不强,缺少机械化部队配合。这是一次不充分的进攻。” 在绕过德军防线的企图失败后,山谷和海边的盟军都陷入了困境,盟军统帅部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实施强攻。5月11日晚,在盟军空军的协同轰炸之后,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法军中的一支山地成长的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土著骑兵部队翻山越岭,冲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峰,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5月14日,经过激烈残酷的争斗夺战,波兰军第二支队终于冲进卡西诺修道院废墟。德军“古斯塔夫防线”许多地段被突破,凯塞林被迫命令德军撤至从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线。5月22日,被困于安齐奥滩头的美第6军也发起进攻,于25日同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德军继续北撤,退守至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6月4日罗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当晚9时,美第5集团军首先开进罗马。占领罗马后,盟军继续向北推进,8月25日,进攻哥特防线,9月28日将该防线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线后,由于在西欧登陆的需要,盟军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个精锐师,使意大利战场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迫使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与美英秘密谈判,但由于在是否“无条件投降”问题上双方讨价还价,一再延误,使希特勒获得了充足的时间来加强其在意大利的兵力。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的次日便下令占领德意边境和法意边境的阿尔卑斯山的所有山口,并从法国和德国南部迅速集结了8个德国师,称B集团军群,由隆美尔元帅任司令,做好进军意大利的准备。8月初,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 盟军于8月17日夺占西西里岛后,决定继续进攻意大利本土。地面攻击部队为英将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下辖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和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 9月3日,意大利代表和盟国代表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当天凌晨,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从西西里渡过峡窄的墨西拿海峡,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半岛登陆,向意南部快速挺进。9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广播了意大利投降的正式文告。9月9日凌晨,由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辖卢卡斯的美第6军和麦克里里的英第10军)在萨勒诺湾登陆。意大利人领导人也没料到登陆来得那么快,他们起初对英国的广播予以否认,随后又承认了这一事实。已有戒备的德军闻讯立即将80万意军解出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并于9月10日占领了罗马,控制了南至那不勒斯的意大利本土。意国王和巴多格利奥等仓皇乘潜艇逃到南端的盟军占领区。9月13日,希特勒派党卫军中校斯尔策尼指挥突击队用滑翔机将囚禁于大萨索山顶旅馆的墨索里尼营救来,随后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持下,在意大利北部成立了“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府,与巴多格利奥政府对抗。10月13日,巴多格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克拉克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在萨勒诺湾登陆后,遭到德军的猛烈抵抗。德军南线总司令凯塞林元帅将所属8个师中的6个师编组为第10集团军,由菲廷霍夫指挥,在萨勒诺抵抗盟军并试图将其赶下海去。9月12日,德军发起反攻,当天冲进了美第6军和英第10军之间的缺口。13日在对美军左翼发动的一次攻击中将美军逐出佩萨诺,使美军来了一次总退却。但是盟军利用强大的海空军向萨勒诺桥头堡紧急调派增援部队。至16日,美第5集团军已拥有7个师,200多辆坦克。16日早上,德军对英第10军发起的攻势在盟军大炮、海军舰炮和坦克的打击下被粉碎。凯塞林终于认识到把盟军赶下海去不过是白日做梦,遂于当晚决定停止战斗,边打边向北撤。并一路上破坏桥梁、公路、隧道和铁道设施,阻止盟军前进。克拉克挥师向意西海岸进军。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马利的英第8集团军占领了东海岸的福贾。10月14日,美第5集团军攻占了卡普亚,同东面的英第8集团军会师,从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条120英里长的牢固战线。 11月5日,希特勒下令调隆美尔元帅到西线去视察和加强“大西洋壁垒”的海岸防御工事,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随之解散,驻意德军合编为C集团军群,下辖菲廷霍夫的第10集团军和马肯森的第14集团军,共个21师,370架飞机。由凯塞林元帅任总司令。凯塞林为阻止盟军进一步向北推进,在西起罗马以南80公里的西海岸,向东穿越亚平宁山脉直到东海岸,建立了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该防线以卡西诺隘道为核心,依山峰天险而构筑,易守难攻。美第5集团军和英第8集团军数次发起攻势,试图突破该防线,但未成功。整个冬季,盟军一直受阻于古斯塔夫防线。 1944年初,亚历山大指挥的第15集团军群共有19个师又4个旅,4000架飞机和3000余艘舰艇。亚历山大为了打破僵局,加快战役进程,决定在加强正面进攻的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罗马南部小镇安齐奥实施登陆作战,从背后突破德军防线。 1944年1月12日,美第5集团军在卡西诺地区发起进攻。克拉克以英第10军和法军的冲出来吸引德第14集团军大部,美第2军则向利里山谷进击,试图强渡拉皮多河。拉皮多河看上去并不是很宽,但水深流急。担任主攻任务的是沃克将军指挥的美第36步兵师。沃克认为这一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不赞成渡河,但只能执行命令。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结果美军以惨败告终。美第36步兵师伤亡达1681人。 1月22日,卢卡斯将军指挥的美第6军在安齐奥登临。开始,登陆作战比较顺利,美军很快建立了一个滩头阵地。卢卡斯打算向内陆推进25英里,占领阿尔卑斯山,切断德军的供应线和退路。但是,卢卡斯过于谨慎了。他在出奇制胜后,没有乘胜前进。在随后的9天里,卢卡斯关注的是把更多的兵力和给养运上岸来。 凯塞林在得知盟军在安齐奥登陆后,立即从法、德及南斯拉夫调派兵力支援,到了28日,已有4个师面对美第6军,并准备进行反击。1月30日,卢卡斯才向阿尔卑斯山发动进攻。经过3天战斗,在付出5500人的伤亡后,卢卡斯才被迫停止了进攻。他命令第6军挖壕自卫,在滩头阵地周围布上铁丝网和地雷。 盟军在安齐奥突然登陆,转移了德军的注意力。克拉克命令美第2军和新西兰师先后3次对卡西诺发起进攻,均未能成功。尽管盟军飞机把著名的山顶建筑卡西诺修道院炸成一片瓦砾,但仍无济于事。德军在山峰高处依山掘壕,甚至利用修道院的废墟作掩护,顽强抵抗,使盟军终不能突破德军防线。因此,对卡西诺的进攻被称为克拉克的“最黑暗时刻”。 安齐奥滩头阵地此时已陷入困境,不仅前进不得,而且前面的德军越来越多。到2月16日,已有10个德国师包围安其奥的5个盟军师。2月28日,德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试图一举将盟军赶下海去,但遭到盟军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当天就损失了30多辆坦克,凯塞林不得不于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击,以5个师维持对美军的包围。 直至5月中旬,安齐奥成了美军的陷阱,在4个多月中,被压缩在滩头阵地上,伤亡日增,一筹莫展。有位新闻记者对当时美军的状况这样描述道:“美军在这里就像原始人那样生活,他们那副样子,挥舞棍棒也许比使用机枪还更像样些。” 盟军最初打算以登陆作战从后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线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出了美第6军军长卢卡斯的职务,任命特拉斯科特将军为美第6军军长。驻意德军统帅凯塞林认为,安齐奥登陆战的真正错误不在卢卡斯,而在于“登陆部队力量不强,缺少机械化部队配合。这是一次不充分的进攻。” 在绕过德军防线的企图失败后,山谷和海边的盟军都陷入了困境,盟军统帅部没有别的选择余地,只能实施强攻。5月11日晚,在盟军空军的协同轰炸之后,盟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发动了全面进攻。法军中的一支山地成长的骁勇善战的摩洛哥土著骑兵部队翻山越岭,冲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峰,绕到德军背后发动进攻。5月14日,经过激烈残酷的争斗夺战,波兰军第二支队终于冲进卡西诺修道院废墟。德军“古斯塔夫防线”许多地段被突破,凯塞林被迫命令德军撤至从台伯河口到东海岸佩斯卡拉的凯撒防线。5月22日,被困于安齐奥滩头的美第6军也发起进攻,于25日同正面进攻部队会师。德军继续北撤,退守至圣马力诺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线。6月4日罗马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当晚9时,美第5集团军首先开进罗马。占领罗马后,盟军继续向北推进,8月25日,进攻哥特防线,9月28日将该防线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线后,由于在西欧登陆的需要,盟军从意大利战场调走了7个精锐师,使意大利战场一度处于沉寂状态。 1945年4月,西线盟军和苏军同时对德国发起强大攻势,德军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意大利战场也再度活跃。4月9日,由麦克里里指挥的英第8集团军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挥的美第5集团军先后从东西两翼发起攻势,德军士气低落,无力抵抗,节节败退。4月21日,英第8集团军和美第5集团军胜利会师。4月23日,盟军全线进抵波河,俘虏德军3万人。接着,盟军渡过波河天险,于26日攻克曼图亚和维罗纳,27日进占热那亚。这时,意北部爆发了游击队起义,许多城市获得解放。28日,盟军封锁了德军企图逃走的的阿尔卑斯各山口。当天游击队在科摩湖抓住了企图逃往德国的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在美国人尚未赶到之前便将他们枪毙。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运到米兰,倒挂于市中心广场,以中世纪的方式示众。4月29日,美第5集团军进驻米兰,英第8集团军进驻帕多瓦。同日,德C集团军群司令菲廷霍夫的代表在卡塞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并于5月2日生效。至此意大利战役全部结束。 盟军在整个意大利战役中,共伤亡32万多人,歼灭德军65.8万人,并一直牵制着德军1个集团军群的兵力,这对其它战场上的盟军作战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根本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战略登陆作战。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伦敦会议,决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陆,而把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推迟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时苏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德军已进至斯大林格勒,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以牵制德军减轻苏军压力。英国只好仓促派出由6018人组成的突击部队在法国第厄普登陆,结果遭到惨败,伤亡5810人,伤亡率高达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萨布兰卡会议,通过上半年在西西里岛登陆的决定。把在欧洲大陆的登陆推迟到1943年8月。在这次会议上,英国借第厄普的失败,以大规模两栖登陆的复杂与危险必须谨慎从事为理由,坚持要求推迟对欧洲大陆的登陆。实际上英国一则想乘苏德相争坐收鱼翁之利,二则想借美国的力量恢复大英帝国战前在北非和南欧的传统势力。当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作为妥协,英国同意成立英美特别计划参谋部,负责制订在欧洲的登陆计划。由英国陆军中将F·摩根担任参谋长。摩根上任后立即组建“考萨克”,“考萨克”就是同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参谋部的英文缩写,主要成员有副参谋长美国陆军准将雷·巴克,陆、海、空军及所有与登陆有关的各军兵种代表,负责指挥对欧洲大陆偷袭骚扰作战的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蒙巴顿海军中将也是当然成员。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考萨克”立即开始制定登陆计划,首先确定登陆地点,根据历次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登陆地点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内,二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么从荷兰符利辛根到法国瑟堡长达480km的海岸线上,以此条件衡量,有三处地区较为合适: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再进一步比较,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km,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km。几经权衡比较,“考萨克”选择了诺曼底,于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体计划,以“霸王”为作战方案的代号,以“海王”为相关海军行动的代号。初步计划以3个师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间32km宽的三个滩头登陆,即后来的“奥马哈”、“金”和“朱诺”滩头,同时空降2个旅。第二梯队为8个师,将在两周内占领瑟堡。整个计划中最大的难题是港口问题,也就是在占领瑟堡前,如何解决部队的后勤补给,要知道诺曼底在五六月间,多为大风大浪,光靠登陆滩头无法保证后勤供应——这似乎成为无法克服的困难。束手无策中,“考萨克”的海军代表英国海军少将约翰·休斯·哈莱特想起蒙巴顿在一次会议上的玩笑:既然没有天然港口,就造一个人工港。于是建议制造配件装配成人工港来解决问题。别无良策,他的设想获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将“霸王”计划大纲呈交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会议批准“霸王”计划。 1943年11月,英美苏德黑兰会议确定于1944年5月发动“霸王”行动。 1943年12月,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于1944年1月2日抵达伦敦就任。艾森豪威尔阅读了摩根计划,认为突击正面太窄,在最初攻击中缺乏足够的突击力量,提出修改意见,把登陆正面扩大到80km,第一梯队由3个师增加到5个师,登陆滩头也从3个增加到5个(新增“犹他”,“剑”滩头),空降兵从2个旅增加到3个师,这一意见得到最高司令部三军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批准了“霸王”计划大纲和修改后的作战计划,但是随之对登陆舰艇的需求也增加了,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登陆舰艇,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决定将登陆日期推迟到6月初,并且将原定同时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推迟到8月。 由于登陆日(代号D日)推迟到6月初,盟军统帅部开始确定具体的日期和时刻,这是一个复杂的协同问题,各军兵种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陆军要求在高潮上陆,以减少部队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海军要求在低潮时上陆,以便尽量减少登陆艇遭到障碍物的破坏;空军要求有月光,便于空降部队识别地面目标,最后经认真考虑,科学拟定符合各军种的方案,在高潮与低潮间登陆,由于五个滩头的潮汐不尽相同,所以规定五个不同的登陆时刻(代号H时),D日则安排在满月的日子,空降时间为凌晨一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登陆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两组连续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后选用第一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战役目的是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夺取一个战略性登陆场,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最终击败德国创造条件。战役企图是在诺曼底登陆,夺取登陆场,在登陆的第12天,把登陆场扩展到宽100km,纵深100km。计划在登陆场右翼空降2个美国伞兵师,切断德军从瑟堡出发的增援,并协同登陆部队夺取“犹他”滩头,在左翼空降1个英国伞兵师,夺取康恩运河的渡河点,然后首批8个加强营在5个滩头登陆,建立登陆场,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后,后续部队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圣罗一线发展,掩护右翼部队的攻击;第二阶段攻占冈城、贝叶、伊济尼、卡朗坦,第三阶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纳河推进,直取巴黎 回答者:yinlihui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0-25 01:08挥不去的历史阴影——略谈俄国十月革命真相 俄国在一战爆发前,从亚历山大二世开始到后来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进行 和缓的资本主义改革,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诸如解放农奴,召开国家杜马(国 会)等。战前俄国经济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的起飞阶段,根据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异议学者 的统计资料,战前十年俄国的经济增长是俄国有史以来最快的,后来苏联从未达到那个速 度。 一战爆发时,俄国人民对沙皇无限崇拜无限敬仰,在宣战当天群集皇宫前,高举圣像,高 唱国歌。但当战争打了三年后,前线接连失败,后方经济破产。尼古拉忙着指挥战争,朝 政让他的德国老婆弄得乌烟瘴气,因为皇储害血友病,几次濒危,全靠一个文盲农民大气 功师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纵容他如魏忠贤般胡作非为,使得人民纷传皇后是德国间谍,前 后方的一切重大灾难都是这个俄奸搞出来的。当战争带来的灾难使人民忍无可忍时,二月 革命便爆发了。沙皇本可镇压,但还是和平退位了。 二月革命爆发后,列宁大喜若狂,决定立刻回国。但他在瑞士,要回 吴克仁 国民党爱国将领吴克1894 1937年)字静山,满族,吉林宁安(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人。 吴克仁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后在皖军服役,直皖战争后加入奉军,被派送到日本陆军炮兵学校学习,归国后先后任东北炮兵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东北炮兵第十八团上校团长。1929年,吴克仁被派赴法国考察炮兵,归国后任步兵教导队炮兵研究班教育长,晋升为少将。 1931年“9·18事变“后,奉不抵抗命令撤出沈阳入关,任东北炮兵第八旅旅长。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吴克仁调任东北陆军第一一七师师长。在长城抗战中,吴克仁率一一七师,以低劣装备,与敌奋勇血战,不负重托,打出了国威,受到全国人民的称赞。 1936年2月,以一○七师619团团长高福源为中介,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代表张学良,同中共代表李克农举行了洛川会谈,达成互不侵犯,经济通商等协定。此时,已升任六十七军副军长的吴克仁和参谋长赵镇藩一起,积极支持军长王以哲的联共主张,坚决贯彻洛川会谈和后来的延安会谈的决议,帮助红军筹措和运送弹药、武器、药品等军用物资,保护红军人员往来的安全,为促进东北军实现联共主张做出了贡献。 “西安事变”后,吴克仁率领六十七军开进陇东平凉地区,与红军一起,共同监视南京亲日派首领何应钦派遣进犯的部队和胡宗南的部队。 1937年“二·二“事件后,吴克仁接任第六十七军军长。他坚决执行代理东北军总指挥于学忠和中共中央代表团周恩来的指示,晓谕全体官兵以大局为重,驻防原地,防范中央军乘隙而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七七事变“后,吴克仁率六十七军征战沙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在松沪抗战中英勇战斗,吴克仁在指挥部队渡河转移时中弹落水牺牲。 于德辅:黑龙江图书馆建设者 于德辅(1898 1971年)字明浚,黑龙江省兰西县人,1916年迁居拜泉县。 于德辅幼年读私塾,后入省城深造,毕业于黑龙江省第一中学。192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法政大学,回省后曾在黑龙江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员。 1925年4月,黑龙江省政府决定恢复已停办5年之久的省立图书馆。经省教育厅长王宾章推荐,被聘为馆长。这时,省立图书馆已是名存实亡:馆舍被省立第一师范占用,原有藏书由教育厅代管,也已是散失不全。于德辅上任后,暂借省教育厅的几间房,置办备品,收集失散图书,购买新书,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恢复了图书馆的业务。 日伪统治时期,他拒不与日本人合作,坚决辞去馆长职务。转到教育部门。 抗战胜利后,被委任为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作出贡献。1950年4月,省政府派他重返省立图书馆(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任主抓业务的副馆长;他很快恢复了图书馆的工作。 1954年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后,省立图书馆改名为“齐齐哈尔图书馆”。于德辅通过数年的艰苦工作,精心整理,使馆藏的11万余册古籍得以妥善保存。他还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一批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在数十年间,为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锡财 黑龙江省烹饪元老 张锡财(1898 1982年)山东掖县人,是黑龙江省烹饪元老之一。 张锡财15岁到北京前门外正阳楼饭店学徒,师从原宫廷御厨鲁周楷,受到师傅的器重,特传给他《故宫万年菜谱》一册。张锡财如获至宝,朝夕捧读,深钻默记,刻苦实践,逐步掌握了宫廷菜的真谛。他做的宫廷名菜“罗汉大虾“、“金鱼鸭掌“、“凤凰展翅“、“金蝉宝合“等,雍容华贵,惟妙惟肖。张锡财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并显示出独到的烹饪美学观念。 1927年张锡财来哈尔滨,先后在中西饭店、新世界、铁路俱乐部、宴宾楼等一流大饭店献艺。日伪统治时期,因受日本人欺压,饭店难以经营,张锡财回山东老家养病。日本投降后,张锡财重返哈尔滨,于1948年在道里开办利华浆汁馆,所做“熏黄豆“堪称一绝。1959年调到刚刚建成的北方大厦主厨,曾多次接待西哈努克等国内外贵宾。 几十年来,张锡财所创名菜不计其数,体现其技巧和创造性思想,流传下来的有北方大厦4道菜:“北海珍珠“、“方丈抢钱“、“大鹏展翅“、“厦门聚会“。 张锡财性格耿直,作风朴实。他对徒弟的选择培养极其严格,传授技艺的方法也很独特。他强调以启发诱导为主,反对简单模仿、照葫芦画瓢。他从来都是个别传授,并不许记笔记,而要求徒弟动脑筋领悟精神。大徒弟于春涛是黑龙江省特一级烹调师,1981年率团赴香港表演,其“飞龙宴“轰动香港。嫡传弟子董延令、孙永增、李宝珠,再传弟子宋国胜,都是黑龙江省接待部门的特一级烹调师。 任国桢 黑龙江中共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 任国桢(1898 1931年)原名任鸿锡,又名任国蕃,曾化名刘子厚,字子卿,又作子清,奉天省安东县(今辽宁省丹东)人。黑龙江中共组织早期领导人之一。 任国桢1906年入私塾读书,后进入公办学堂。1914年考入安东县立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俄文系。 任国桢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接受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五四“运动后,任国桢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探索中共革命的道路,经常给苏联塔斯社和《真理报》撰稿。1920年鲁迅先生到北大讲课,任国桢结识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还为他的译著《苏俄文艺论战》写了“前记”。1924年在北大毕业后,专门从事翻译工作。 1925年春,任国桢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发生后,任国桢被北方区委派到奉天开展革命活动,并发展共产党组织。他在奉天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以“基督教青年会“为掩护,与吴晓天一起开办了“暑期大学“,招收进步青年,向他们系统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在此基础上,于1925年秋成立了奉天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奉天支部。此后,党的组织在奉天地区不断发展壮大。 1925年9月中共北方区委派任国祯到哈尔滨。他以《东北早报》编辑的公开身份为掩护,从事宣传马列主义和恢复、筹建党组织的工作。1928年10月,任国祯调任中共哈尔滨县委书记。其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东北,正企图在中国境内修建吉会、长大等五条铁路。此一消息传开,立即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哈尔滨,以爱国学生为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修筑五路的斗争。任国桢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立即组织所属党团组织投入到运动中去,加强对斗争的领导。11月9日,哈尔滨工人、市民、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一斗争虽然受到了反动军警的镇压,但我党领导的这次反对修筑五路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9年2月,任国桢任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委员,7月,改任由哈尔滨县委改组成的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期间,“中东路事件“爆发。任国桢根据满洲省委的指示,领导了中东路工人的斗争。之后,任国桢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候补常委兼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 任国桢在哈尔滨期间,一直从事党的工作。由于经费有限,他的生活十分艰苦。他的住处除了一张破旧的躺椅外一无所有。屋地上铺着稻草,罩上床单就是他的睡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任国桢怀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1930年1月,任国桢离开哈尔滨后,曾任山东省委书记。此间,经组织介绍与陈少敏结为夫妇。省委被破坏后,任国桢经北方局调任北平市委书记。1931年10月9日,任国桢在太原被敌人杀害。Tags:南京敢死队,辛亥革命攻克南京城敢死队队长,1922年被任命陆
下一篇:郭宝贤,求这个女演员的名字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养父大结局,养父苦了一辈子到最后.........
三个家庭组成了一个大家庭,他们陪楼志军一起来到北京,在天安门前拍照片,然后就结束了 养父苦了一辈子到... -
唐嫣个人资料简介,唐嫣个人资料家世背景
唐1983年12月6日[1] 出生于上海市黄浦区籍浙江省宁波市,中地女演员。2006年毕业于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2... -
无心法师演员,无心法师的演职员表
《无心法师》是搜狐和影视联合出品,改编自作者尼罗作品的奇幻剧,由李国立任总监制,林玉芬、高林豹共同执... -
邪恶力量第十四季,现在还有什么app可以看美剧邪恶力量
说明CW认为邪恶力量的受众还是多的一B,12季我觉得挺没意思了,来来回回的和英国佬干,但CW续订13说明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