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的历史简介

2020-12-01 19:26结局

简介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 郑板桥的历史简介...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扩展资料;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和竹子的缘分一结就是一辈子。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爱竹,他总能说起竹子的不少好处来,不可否认,当年做了县令的他,选择画竹也是为了贴补家用,毕竟做为一个大清官他确实一贫如洗。但他选择竹子最大的原因,没有花草的艳丽,只有一腔的正直。

在世人眼里,竹子是柔美的,它的一贯形象是细枝在风中飘摇,世人也因此得到结论,认为竹子不够坚韧。

郑板桥这首诗就是要一反世人对竹子的偏见,在他眼中竹子是刚毅的,它的刚毅在于它对青山的不放松,也在它能立于岩石中的力量,更在于它在风雨中的屹立不倒。这就是郑板桥眼中,别样的竹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

下面是更多关于郑板桥的简介的问答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别名: 郑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 1693.11.22

逝世日期: 1765.01.22

主要成就: 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 郑

(1693-1765清书画家、天家。,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杨兴化人。1693年生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1742年(乾隆七年)任范县知县,兼署朝城县事。1746年调淮县知县,1753年罢官回家,1765年卒,寿73岁。板桥多才多艺,工诗词 ,善书画,时称“郑虔三绝”,尢擅画兰、竹、石,皆独具风格,后世把他和李鳝、金农等聚集扬州"领异标新"的八名画家称之为“杨州八怪”。史载,郑板桥“知范县,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公余辄与文士觖咏,有忘其为长吏者。”现存在范县的诗作百余首诗,中多表现他对黑暗的不满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也真实地刻划了当地的风俗民情。郑板桥对范县有深厚感情,他离任后,原在衙中的一个小吏去看望他,他在赠诗中写道:“范县民情古风,一团和蔼又包容,老夫去后相思切,但望人安与岁丰。”还表示“罢官后,当移家于范”。 郑板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字克号理庵,又号板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

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著有《板桥全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早岁艰辛

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

2、客居扬州

雍正元年(1723年),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

3、求学通仕

雍正五年(1728年),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雍正七年(1730年),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

4、两任知县

乾隆九年(1744年),妾饶氏生子。郑板桥任范县知县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5、晚年生活

乾隆十八年(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5年1月22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书法艺术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2、绘画艺术

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康熙末年中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这引起了贪官污吏、恶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之后,他靠卖画维持生活。

3、吏治清明

郑板桥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乾隆六年(1741年)春,因科举及第考中进士的郑板桥被派往山东范县任县令,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官宦生涯。他为官力求简肃,视排衙喝道之类的礼仪为桎梏。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他常不坐轿子,不许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到乡下察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姓名:郑板桥

生卒: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11月22日)-乾隆三十年(1765...

简介: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Tags:郑板桥的简介,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的历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