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中国1921剧情,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

2020-11-29 00:48结局

简介《建党伟业》开地》、《红色摇篮》、《中国1921》、《毛泽东》、《开天辟地》、《湘江北去》、《少年中国》、《南征北战2》、《上甘岭》、《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红色娘子军》等等。 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

《建党伟业》开地》、《红色摇篮》、《中国1921》、《毛泽东》、《开天辟地》、《湘江北去》、《少年中国》、《南征北战2》、《上甘岭》、《中华儿女》、《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红色娘子军》等等。

1、《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该片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由刘烨、陈坤、张嘉译、冯远征等108位明星出演。

故事讲述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光复新军。很快,袁世凯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在皇室中的威信,从孙中山手中取得了大元帅之身份,北洋民国政府成立。同年10月,国民党成立。

2、《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是李歇浦执导的历史题材剧情片,由邵宏来、孙继堂等人主演,于1991年上映。该片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而拍摄,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的伟大历史事件。

3、《红色摇篮》

《红色摇篮》是由金韬执导,王霙、王伍福、刘劲、黄俊鹏、张秋歌、郑浩等人主演的革命题材电视剧。于2010年1月16日在央视一套播出。

该剧讲述了1929年至1934年这5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苏区纵横驰骋,进行共和国建设伟大预演的历史故事。

4、《中国1921》

《中国1921》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广电集团出品的革命题材剧,该剧由穆德远导演,汪海林、闫刚、刘毅担任编剧。谷智鑫、李沁、徐百卉、陈建斌、胡军、于和伟等主演。 该剧展现了1918年至1921年间的中国故事,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进程,形象诠释出中国革命选择共产党的历史必然 。

5、《中华儿女》

该片描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真实故事,赞颂了先烈们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以比较鲜明的纪实手法和散文化风格,展现生活和斗争,塑造了胡秀芝、冷云等女英雄的形象,尤其着重描写了胡秀芝由普通农村妇女到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

-

下面是更多关于中国1921剧情的问答

电影《建党伟业》、《毛泽东1921》、《李大钊》、《瞿秋白》,电视剧《中国1921》、《青年毛泽东》、《开天辟地》、《湘江北去》、《少年中国》等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一、1919年爆发的运动,促进了马克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二、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外患内忧、民族危机的境遇,中国人民是不会甘愿长期忍受外敌侵略、亡国灭种的。中国的志士仁人和各阶层民众先后发起了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斗争。但是,这些努力都一一失败了,亿万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中国共产党由此而生,为了拯救中国人民而生。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有两个原因:

1、近代上海是一座工商业大都市,工业发达,其特殊的政治格局、发达的经济贸易、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为新学说、新思想的传播提供的有利的条件。

2、上海的工业发展最为迅速,工人最多,有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工人阶级。

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马克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国运动,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

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

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

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讲者对红色世界奇,开始深入苏维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票和护照无法上岸,斯诺只好求助于直子,斯诺终于踏上了繁华的上海。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第五章:

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生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扩展资料

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埃德加·斯诺1928年离开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来到中国,在上海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主编,以后又任《芝加哥论坛报》、伦敦《每日先驱报》驻东南亚记者。他踏遍中国大地进行采报道道,“9·18”事变后曾访问东北、上海战线,发表报告通讯集《远东战线》。在上海,他见到了宋庆龄和鲁迅,引发了他对记录中国人民苦难与向往的中国新文艺的兴趣,后来他对萧乾讲,“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他庆幸自己能在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和宋庆龄女士,他是在他们的指引下认识中国的。

1932年圣诞节,斯诺与海伦·福斯特·斯诺(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1907—1997)在东京美国驻日本使馆举行婚礼,后游历日本、东南亚、中国沿海一带。1933年春天在北平安家,住址在东城盔甲厂胡同13号。

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纽约日报》驻华记者身份应邀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为教书方便,他在海淀镇军机处4号院购买了一处住宅,位置在现在北京大学西南门一带,坐西朝东,有一个黑色铁栅栏门,这原是一位燕大出身的银行家的房子,中西合壁式,宽敞的院子里种有果树、竹子,还有一座小型游泳池,位置就在现在北大西南门外的海淀路上。

因为坐落在海淀台地之上,可以远眺颐和园和西山风景。斯诺和夫人非常喜欢燕京大学的美丽风光,说:“它的一部分占了圆明园的旧址,保持了原来的景色,包括花园一般的校园中心那个可爱的小湖(即未名湖)。”

斯诺热爱中国,热爱海淀。他努力学习中文,还请了一位满族老先生指导,他认为“海淀的居民成分复杂,但他们都操优美的北京话,因此,这里是外国人学讲中国话最理想的地方”。来北平之前,他就接受鲁迅先生的建议,编选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想通过小说来向西方揭示中国的现实。

到燕大后,他又请在新闻系读书的萧乾和英文系学生杨缤(刚)一起进行编译。他在编者序言中认为中国的新文艺运动既不是钻象牙之塔,也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同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同人民为民主与自由的斗争分不开的。1936年此书出版。

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在延安,他曾将亲眼见到的一二·九运动实况讲给毛泽东同志听。

10月末,斯诺回到北平之后即发表了大量通讯报道,还热情向北大、清华、燕大的青年学生介绍陕北见闻。1937年3月5日和22日借燕大新闻学会、历史学会开会之机,在临湖轩放映他拍摄的反映苏区生活的影片、幻灯片,展示照片,让国统区青年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红军领袖的形象,看到了“红旗下的中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10月《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在英国伦敦公开出版,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1938年2月,中译本又在上海出版,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为了取得更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斯诺夫人海伦·斯诺于1937年4月冲破国民党宪兵、特务的阻挠,经西安、云阳到延安访问,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写出了《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中共杂记》等书。

1939年,斯诺再赴延安访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行漫记

《红耀中国》每一篇的概括是:

1、篇:探寻红色中国;

2、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3、第三篇:在;

4、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5、第五篇:长征;

6、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7、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8、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9、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10、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1、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12、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合所学知识,中共组织一支正式的军队即为工农,处于国共内战期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中共军队进行改编,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的军队名称为解放军,这一称号一直沿用到现在。 1.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准备

2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实际准备

3.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辩论较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Tags:中国1921剧情,有没有讲述中国共产党的起源的电影或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