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无畏将军,世称一代名将的李广为什么难封?

2020-11-22 02:59结局

简介这其实并不完全怪武帝,不是君不识贤,也和李广性与他的实际情况有关系才导致那么多年没有封侯。一、李广是个将才,而非帅才。李广在敌我将士之中颇有威望,甚至得绰号飞将军的说法,将士们虽然爱戴他,但不代表就能 世称一代名将的李广为什么难封?...

这其实并不完全怪武帝,不是君不识贤,也和李广性与他的实际情况有关系才导致那么多年没有封侯。

一、李广是个将才,而非帅才。

李广在敌我将士之中颇有威望,甚至得绰号飞将军的说法,将士们虽然爱戴他,但不代表就能扭转他的问题。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但同时也是个老派军人,虽然在与匈奴对阵中败绩不多,但关键就在于胜绩也不多,可以说让他冲锋陷阵没问题,但是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帅才就很难做到,因此在军功上屡屡积累不够。

二、他曾经差点被俘虏过。

李广的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就是曾经见他闻风丧胆的匈奴竟然敢俘虏他。所幸的是他当时装作奄奄一息毫无抵抗之力寻机夺马从敌阵里跑了回去。但即便如此这样的事情在汉武帝那里也落不到好,堂堂一个大汉名将竟然差点成了匈奴俘虏,这是多丢脸的事情,给你封爵太打击军心士气。

三、战法过时导致的战绩不佳。

他晚年虽是没有太多大败,但同时也是没有什么战绩,刚才已经提过他是个老派汉军,已经无法适应卫青、霍去病这些后起之秀的新型战法。当时的汉军已经从传统的步车之国向骑兵强国转变,许多看似效仿匈奴研发的战法被他所不齿,且他的经验也无法配合卫霍之流的纵横千里的打法,渐渐的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可以说让他当个千人之将,射箭百发百中,万千军中取敌酋首级,自己当个先锋冲锋陷阵绝对问题不大,但是一旦涉及到多种战法战术,步骑弓弩的配合就绝非是李广所长了,加上被后起之秀们一盖就更没有光辉,直接被淘汰了。

-

下面是更多关于无畏将军的问答

李广虽然是一位无畏的将军,可是他却一次胜仗都没打过并且还被俘虏过。 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本人为人确实不错也很受百姓爱戴,但是此人的作战能力确实一般,经常性的损失惨重,且机遇与时运不是很好。 在我看来李广生不逢时,并且为人性格小肚鸡肠。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是毕竟功高不能盖主。所以说李广难封。 李广生不逢时。

李广终老一生未被封侯,主要是因为军功不购卓著????这不对!

主要原因是:政治幼稚、心胸狭隘、不顾大局。

看看李将军列传,就清楚了

我看司马迁说得很清楚。比王立群教授说得还清楚。 其一,因名将,大家对他的比较高,但李广却败北。李广天下名将,多次带兵远征匈奴,因为是名将,匈奴人对李广如临大敌。匈奴出动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边逃边用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得以逃脱,回到汉朝京城,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自己又被匈奴活捉,应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后来几次,亦然。

其二,李广是将才,不是帅才,指挥小规模的作战尚可,支护大规模的作战,难免顾此失彼。从《史记·李将军列传》来看,李广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虎将,但他勇则勇矣,智略不足。独“勇”独“猛”,又刚愎自用,“自负其能,”犯了骄兵大忌,不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少有胜利可言,因此徒劳无功,导致终身不候。

其三,李广清廉。《史记》载:李广廉洁,得到赏赐都分给部下,家无余财。俗话说“天下乌鸦一样黑”。不过如此以来,无法用自己的钱去跑官,要官。李广整天外出打仗,不会贪污受贿,不会克扣军晌,当然得不到朝廷官员的举荐,得不到皇王身边宠臣的欢心,近而也就得不到应得的爵位。

其四,李广性格直爽、胸狭量小。李广被贬为民期间,曾遭一官吏刁难,待李广再次得到重用,第一件事就请皇上让那一官吏随其从军,并借故把其杀死,然后又向皇上请罪。一个大将胸中不能容一个小小官吏,何况天下诸侯?再者,李广就算想治一个小官吏的性命,想点办法,用些手段,给其穿双小鞋,扣个帽子,就能实现目的。干什么非得直来直去,况且还要让皇上知道,岂不是很愚蠢?

其五,李广口拙不善言辞。《史记》载:“广讷口少言”。不客气地说,李广就是一只哑嘴的母鸡,只会拼命地下蛋,而不会张扬自己的成绩。在官场上,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才有旋转腾升的可能。如果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必然会吃亏。说到底,既会下蛋又会咯嗒的才是好母鸡,既会干活又会宣传的才是好干部。

其六,李广没有后台,常言道:朝中有人好做官,既没有显赫的家世,又没有女儿姐妹在宫中做贵妃,虽然作战勇敢,但皇帝完全可以充耳不闻。

不过也正因如此,才让这位将军更有气势,多少年来,读过史记的人,都对他肃然起敬。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

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见,后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诗歌中对李广充满敬畏。“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常败之将 视大戏《汉武帝》,了当时的两位人杰,冯李广,这两个人生活在汉代最杰出的三帝执政时期,不能说他们是生不逢时,却不能畅其胸怀,抒展抱负,令人概叹。唐初文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说这话的时候二十六岁,发这样的感叹似乎有点太嫩了点。尽管后人多为这两位鸣不平,但还没人从他们自身找原因的。

  冯唐以孝行著称于时,被举荐做了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郎官是汉代的初级官吏,指责是担任皇宫侍卫,干这活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冯唐作郎官时年纪已经不小了。一次文帝乘车经过冯唐任职的官署,问冯唐说:老人家怎么还在做郎官?家在哪里?冯唐说是代郡人。汉文帝曾经做过代王,就说:“我在代郡时,我的尚食监高祛多次和我谈到赵将李齐的才能,讲述了他在钜鹿城下作战的情形。现在我每次吃饭时,心里总会想起钜鹿之战时的李齐。老人家知道这个人吗?”冯唐回答说:“他尚且比不上廉颇、李牧的指挥才能。”汉文帝说:“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说:“我的祖父在赵国时,担任过统率士兵的职务,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亲从前做过代相,和赵将李齐也过从甚密,所以能知道他们的为人。”汉文帝听完冯唐的述说,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偏偏得不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做将领,如果有这样的将领,我难道还忧虑匈奴吗?”冯唐说:“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不会任用他们。”汉文帝很不高兴,回到宫里,越想越窝火,又召见冯唐,责备他说:“你为什么当众侮辱我?难道就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

   汉文帝还真是个有道明君,又一次询问冯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颇、李牧呢?”冯唐回答说:“我听说古时候君王派遣将军时,跪下来推着车毂说,国门以内的事我决断,国门以外的事,由将军裁定。所有军队中因功封爵奖赏的事,都由将军在外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这不是虚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说,李牧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时,把征收的税金自行用来犒赏部下。所以李牧才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北面驱逐单于,大破东胡,消灭澹林,在西面抑制强秦,在南面支援韩魏。在这时,赵国几乎成为霸主。后来恰逢赵王迁即位,他的母亲是卖唱的女子。他一即位,就听信郭开的谗言,最终杀了李牧,让颜聚取代他。因此军溃兵败,被秦人俘虏消灭。如今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边地的税金用来犒赏士兵,还拿出个人的钱财,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军吏、亲近左右,因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匈奴曾经入侵一次,魏尚率领军队出击,杀死很多敌军。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从村野来参军,哪里弄的懂朝廷的令律例呢?他们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战,杀敌捕俘,到幕府报功,现在,他们只是因为错报多杀敌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给法官,削夺他的爵位,判处一年的刑期。由此说来,陛下即使得到廉颇、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

  文帝听了很高兴,当天就让冯唐拿着皇帝的节符,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让他担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冯唐作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战之士。

   汉景帝即位,就是电视剧里焦晃演的那个角色。让冯唐去做楚国的丞相,不久被免职。

  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

  以上是司马迁记述的冯唐事迹,由此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是个耿直的人,这样的人坏事往往是坏在嘴上。中国人好面子,尤其是在官场混的人,失了面子就等于失了官威。冯某人不懂这点,即使是皇上也敢冲撞,一般的上下级就更不消说了。汉文帝有容人之量,这样的人在地球上是凤毛麟角,所以冯唐也就只能是被人逐出官场,虚耗时光,抑郁变老。

  司马迁的《史记》从横几千年,有多少人物风云际会,能为冯唐这么个小人物立传,自有其立场,司马迁自己说他和冯唐的儿子冯遂关系不错,大概是从冯遂那里知道了冯唐的事迹,否则的话,历史肯定会淹没这个人的事迹。一千多年后,苏东坡被贬密州,想起了冯唐的故事,在《江城子,密州》的词里咏叹: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比魏尚,期待着大宋皇帝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人物来为其平冤昭雪,可惜大宋的皇帝不是汉文帝,亦出不了冯唐那样不通世事的老郎官。

  李广的名气要比冯唐大的多,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人大举侵入,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李广曾随从皇帝出行,常有冲锋陷阵、抵御敌人,以及格杀猛兽的事,文帝说:“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从这件事来看,皇帝还是很看重他的。

  到景帝即位后,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从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了敌人的军旗,立功扬名。可是由于梁孝王私自把将军印授给李广,回朝后,朝廷没有对他进行封赏,调他任上谷太守。当时梁王有窥视帝位的野心,李广缺乏政治上的敏感,引起了当朝皇帝的疑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李广难的典故出自记·李将军列传》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武帝时代,本是开疆拓土、重奖军功的年代,李广从弟李蔡文帝时同为中郎,景帝时一同抗击匈奴,被封乐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战功,并且李蔡人品、才能、名声远不及李广,官名、爵位却在李广之上。李广的儿子李敢以校尉身份跟着霍去病出征匈奴,“因夺左贤王旗,斩首多”,赐爵关内侯。甚至李广的部属军吏也有不少以军功取侯。偏偏李广本人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其原因何在?千百年来,人们提出种种看法。有人说是他命不好,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有人说他虽然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更有人说是汉武帝重用外戚,宠信卫青、霍去病,而并不真正器重李广,甚至故意排挤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但卫青七战七胜,霍去病六战六捷,又真的只是“天幸”?李广无功,只怨“数奇”?

Tags:无畏将军,李广是一位无畏的将军,受到全军爱戴,为何却多年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