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影

十月围城电影观后感600,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2020-11-16 14:35电影

简介《十刺杀属虚构  《十月围城》虽有着刺杀孙这样显赫的历史背景从本质上来讲它依然是部“本故事纯属虚构”的香港制作。孙中山是否在香港遭到刺杀是无史料可查的,但电影中涉及到不少人物却有着原型,更重要的是影片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刺杀属虚构

  《十月围城》虽有着刺杀孙这样显赫的历史背景从本质上来讲它依然是部“本故事纯属虚构”的香港制作。孙中山是否在香港遭到刺杀是无史料可查的,但电影中涉及到不少人物却有着原型,更重要的是影片所透出的情怀和当年是比较相符合的。记者为此采访近代史专家张鸣,查阅资料,以期给读者介绍下1905年前后的那段历史。

  孙中山曾遇“伦敦蒙难记”

  1905年10月15日孙中山驾临香港,清廷派出几百名杀手伏击,香港几十个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前来保护。这样的故事听着就相当有戏剧性,有电影需要的矛盾冲突,显然历史没有电影来得这么夸张。导演陈德森称,历史上清廷对孙中山的刺杀有过几次,野史上也记载过孙中山是1895年10月15日至香港与杨衢云合作成立兴中会。

  所处背景

  革命大于立宪

  《十月围城》的故事设定在1905年10月15日这天。历史上这一年的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日本的胜利,让很多中国人认识到立宪政体的重要性。梁启超在海外发起“君主立宪”的号召,但孙中山领导下的革命党等激进人士则认为,中国有必要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以开创新时代。慈禧太后对革命的痛恨超出了她对君主立宪的厌恶,于是她开始支持立宪运动。不过立宪运动很快就被证明是清廷掩盖其独裁的拖延战术,也激化了地方政府与清廷的矛盾,让辛亥革命的成功有了可能。

  在这种看电影等于吃快餐的时代,能让我回味一下的电影实在太少了,能咽的下的就可以算佳片了,很庆幸,09年即将结束前,看到了一部好片子,十月围城是继叶问后又一部让我感慨万千的电影,虽然两者都有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一样弘扬不屈的民族气节,但叶问始终只是一部功夫片,而十月围城在气氛的烘托、情节的递进、故事的铺垫、人物的刻画上都胜过叶问良多。 下面以人物带动故事来叙述一下: 1.保卫战策划&领导者:陈少白(梁家辉饰)&李玉堂(王学圻饰)。 陈少白,兴中会元老,孙中山最信赖的朋友、同志,整个保卫战的策划者,我相信导演是要给予这个人物极高的褒奖的,但是在叙述故事中,却让观众觉得陈少白很自私,为了革命、为了保护孙中山牵涉了太多无辜的人,而且这个人物随着故事越往后推进越显得他对整个保卫战缺乏足够的掌控力,不够冷静,也许他的学生阎孝国(胡军饰)对他的评价很对,“放你回去?又要给我添乱,是吧?”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李玉堂是香港富商,其实他会成为这场保卫战的领导者连他自己都不会预料到,李玉堂从一开始就只想做一个商人,但是好友陈少白日常的活动资金全都是他赞助的,所以当李玉堂说他对于革命只出钱不出力是局外人时,陈少白说:从你捐的第一分钱起,你就是革命分子了。这句话一下子就触动了李玉堂那摇摆不定的心,对于李玉堂这样的乱世富商,应该是能看到那摇摇欲坠的满清政府迟早都会被推翻的,从内心来说,他也渴望民主,也渴望自由,但是偌大的家业、妻妾儿女又始终割舍不下,只要他涉足革命,这一切就会化为泡影。当他看到儿子投身到革命热潮中无所畏惧的气魄与在家中唯唯诺诺的鲜明对比,无疑也让他下定决心舍小家为国家,一半是作为父亲无条件支持儿子的理想,另一半是他本身内心就已经有了火种,只是一直没有出现点燃火种的火苗。 2.刺杀行动的领导者:阎孝国(胡军饰) 阎孝国,这个名字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他极度忠于满清的特点,在影片中,阎孝国是大反派,但是很奇怪,看完整场后,你并不会讨厌或者憎恨这个人物,首先在于他所说的:报效国家,并无对错。在他而言,他领导的也是一场保卫战,一场狙击意图推翻满清政府志士的保卫战,既然忠于清廷,他就没有错。其次,阎孝国只杀他该杀的,并不是丧尽天良的冷血刽子手,他两次放过了他的老师陈少白,尽管陈少白在阎孝国毕业时给予“功课优秀,头脑愚蠢,一介莽夫,难成大器”的评语,尽管陈少白几次三番坏他大事,但阎孝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绝不敢伤害老师”。另外,在阎孝国追杀途中的出手,只杀了三个人,割了他辫子的刘郁白(黎明饰),死抱住他脚不放的阿四(谢霆锋饰),以及最后被他当成孙中山的李重光(李玉堂之子),其他的保卫者阎孝国只是用重手法打断腿脚,并未取他们的性命,可见,阎孝国内心也不愿意残害自己的同胞,之前,他也对陈少白说,正因为学了西学,才看到洋人的狼子野心,从后来发生的历史事件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陈少白的评语也未免偏颇了。 3.最矛盾的保卫者:沈重阳(甄子丹饰) 沈重阳是香港警司的警察,生性好赌,最终妻子(范冰冰饰)在怀孕后为了给小孩一个好的环境而离开了他,嫁给了李玉堂,这也让沈重阳从系更加沉湎于赌博,为了钱做一些他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最终在妻子的点化下,接受了保卫李玉堂的任务,原因是要保护他女儿的现任父亲,因为沈重阳也觉得李玉堂比他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好父亲。 整部片子中最能打的人物,延续了叶问中凶狠的打斗技法,不愧为我的偶像,由于戏份的安排,让我看的不是很过瘾,要等叶问2和锦衣卫了,扯远了,回到剧中,在收拾了几个带枪的小喽啰后,碰到了外家功夫刚猛无比的阎孝国手下,在一番打斗下,最终在要同归于尽的情况下,先下手杀了对手,但自己也体力耗尽,最终选择与阎孝国的坐骑相撞身亡,延误了阎孝国的追击。 4.落魄贵公子:刘郁白(黎明饰) 从李玉堂为其赎回家传铁扇来看,刘郁白的武艺应该是家传,但应该还有别的奇遇,不然功夫不会如此出神入化,如果不是被一大群喽啰耗尽气力并深受重伤,我想应该还要比阎孝国略胜一筹。正因为功夫出神入化,所以被安排在最后一关守卫,抵挡最后一批敌人的围攻。 刘郁白出身扬州大户人家,显然是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由于他的家庭既有钱又是武术世家,平时的打斗经验一定很少,特别是在街头与流氓无赖打斗的经验为零,所以在一开始他并没有痛下杀手,直到发现这批敌人远比他想象的要凶悍及残忍时,才开始用铁扇向要害进攻,但此时敌人已经不再对他的功夫畏惧并且找到了对付他的方法,所以最终几乎是同归于尽,当然体力不支与刘郁白长期吸食鸦片也不无关系,想想现在NBA的球员一个赛季不打球,也要通过半个赛季才能找回状态,更何况数十年没有动过手,长期吸食鸦片的人第一次动手就是一场超级硬仗。 那么刘郁白为什么要吸食鸦片自甘堕落呢?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并且酿成了无法挽回的苦果,具体是什么还是自己看电影吧。 最后,喽啰伤亡殆尽后阎孝国出场,但并未想杀死刘郁白,在阎看来,杀死刘郁白这样重伤的敌人对他来说是种侮辱,但没想到刘郁白给了他更大的侮辱,刘郁白奋起最后一击割了阎孝国的辫子,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不夸张的说,辫子的存在与否就是是否忠于清朝政府的标志,对于阎孝国来说,头可断,血可流,辫子不可断,我推测即使刘郁白奋起一击打伤了阎孝国,阎看到如此舍生取义的高手,也不一定会下杀手,但是辫子断了,刘郁白就不得不死。 5.黄包车夫:阿四(谢霆锋饰) 阿四是李玉堂家的车夫,与少爷李重光一起长大,善良、真诚、率性,与照相店的阿纯互相爱慕,在保卫战的前两天,阿四决定要参加这场战斗,尽管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拉着车子不停的跑,同时他也请老爷李玉堂帮他去照相馆提亲,李玉堂答应了阿四最后的要求,上门提亲,才发现外表可人的阿纯原来腿脚不便,越发的使观众对这段感情以及阿四的死感到不忍。 保卫战当天,阿四调慢了李玉堂的怀表,希望李玉堂能幸免,而自己最终为了让陈少白和李重光能逃脱死死抱住阎孝国,结果被阎孝国扭断脖子而死。 6.班主女儿:方红(李宇春饰) 班主(任达华饰)实际上是满清旧将,因背负叛军之名一直想推翻清廷,但同时也被请廷追杀,流亡到香港。方红系班主之女,富有正义感,并且不解父亲为何一直东躲西跑,没有安一个家,也不能理解跑是为了今后有个家。在父亲被杀手杀死后,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保卫战的一员,在阻止火药爆炸时与敌人同归于尽。 我一直对李宇春其人及其作品没有好感,但因为其没有负面新闻,也并不讨厌,但是这次观影后,有了些微改变,虽然她的演技很稚嫩,但是很真诚,能用心演戏的艺人这种敬业的态度就值得尊敬。 7.神勇大和尚:王复明(巴特尔饰) 天生神力,又在少林学艺,武学上有所造诣,以卖臭豆腐为生,喜欢盆景,当李玉堂阻止香港警司封掉报馆时带头叫好,可见王复明是个率真的汉子,是个珍惜生命的汉子,是个有正义感的汉子。从他被少林寺赶出来及他的名字推测,他的父辈应该也是反清志士,在走投无路时将王复明交给了少林寺,王复明长大后因天生神力又不服管教故被少林寺赶出。 要注意的是,王复明的打斗经验与刘郁白一样,也为零,所以在闹市中被假扮为民众的刺客刺中数刀,最后,为了掩护众人离开,扳倒牌坊,被刺客乱刀刺死。 真没想到,巴特尔的演技还挺不错的,比李宇春自然,与他在球场上木木的感觉完全不同,可能是因为巴特尔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一个率性汉子。 其他诸如曾志伟饰演的警察司长,范冰冰饰演的四姨太月如,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也各有特色,但限于戏份,未能充分发挥,相信他们也有遗憾,而李嘉欣饰演的刘郁白喜欢的女子只在最后露了个脸,我纳闷啊,这样的女人竟然值得你这样,郁白,你丫什么审美观啊。 再说说我个人想不通的几个问题: 1.李玉堂好歹也是香港叱咤风云的富商,怎么如此重要的保卫战竟然全是自家人,包括报社职员、黄包车夫甚至自己的亲儿子,即使那些能人志士也是最后关头机缘巧合出现的,我就不相信他在香港混,敢不培植自己的武装力量,而电影中,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竟然形单影只,连老命都要豁出去,还赔了亲儿子。 2.编剧太低估刺客的智商了吧,一个掉包计加一个调虎离山计就可以让孙中山逃脱追杀安心开会了,太离谱了,刺客看着孙中山进了楼,却不执行刺杀计划,对整批革命志士来个瓮中捉鳖,非要在大马路上大砍大杀,如此高调的刺杀计划,也可算空前绝后了。 3.最想不通的是飘摇欲坠的满清政府派了支不入流的小分队就敢跑到人家英殖民地去打打杀杀,太敢吃英政府的豆腐了吧,电影中说满清政府向英政府施压,要求警察撤离,纳闷了,清廷真有这个胆,还会割地赔款,奴颜卑膝,况且当时孙中山在国际上已经是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在英殖民地上被刺杀,那英政府要承担的国际舆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一旦孙中山踏上香港的土地,英政府绝不会要求警察撤离,而是维持治安。 十月围城在刻画人物及气氛渲染下真的做的很不错,总体来说,是值得进电影院掏60块钱看的电影,想要有真正的感动和震撼,就去电影院看吧。

  (做下参考,最好还是自己写吧)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666951.html

-

下面是更多关于十月围城电影观后感600的问答

十月围城观后感

《围城》观后感

清末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捐躯难的能人志士枚举。

革命难免要历经苦痛,

流血牺牲更是不可避免。

《十月围城》就借孙中山来香港开会的事情表达了这一主题。

《十月围城》中的人们身处历史转折点,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饰演重光少爷的王柏

杰戏中所说:全中国都被(革命)卷了进去,难道我还能避开吗?!但为了保护素未谋面、

与自己整个命运都没有关系的孙中山先生,

再说是历史需求,

戏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觉不到的,

他们能感觉得到的,

是自己亲人的爱与痛,

是为了至亲的选择,

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以最普

通的血肉之躯去完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步步维艰的任务。

比如,

方天将军被清朝的朝廷冤枉,

带着

300

将士从天津一路逃命来到香港,

等待重振

中华的机会,

终于等到保护孙中山先生的任务,

却在前几天被清军围剿,

当清兵从天而降时,

他已心知不妙,就把女儿逼到墙角,打晕她,并用麻布把她包裹起来,一条麻绳捆绑,抛下

窗外,临落地前先稳一下,随后再轻扔,麻布轻声坠地,小牌坊轻轻压在上面,是最好的保

护膜。

这位不怕死不畏用鲜血洗染革命的堂堂大将军,

生死关头也是只求能保住小女一条性

命。

而父亲舍命呵护的女儿,

被埋藏在戏班子的牌坊下,

躲过了一劫。

虽然这只是一个场景,

见不到人,可是却觉得是李宇春(方红)最动人的演出之一。大革命的背景下,仍然不忘亲

情,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宝贵的动人笔墨。

又如,李重光抽中生死签,成为孙中山的替身。十七岁的少爷,未经任何世事,只有一

腔热血。他在道理上不怕死,可是当他代替孙中山先生上路前,仍一脸冷汗,不停发抖,他

也很害怕。一路上他在车里听闻无尽厮杀,他脸上有泪心中有惧,但也是强忍巨大的恐惧,

努力走完这一小时死亡之路。

当他看到陈少白与清兵将领阎孝国生死相对时,

双方此时都已

无人马,阎孝国有一身精湛的武艺,

梁家辉是个见血就晕的书生,

李重光坐在车里,举起陈

少白塞给他的手枪,

那是他的最后一招。

可人力车是倒退着下楼梯,

陈少白抵挡不住车的滑

势,面对阎孝国胜利在望又不免畏惧,一下子没抓住,人力车便自行快速下降。无依无靠的

人力车一级一级下滑,

阎孝国则是兴奋地慢镜头往前追跑,

车里的李重光也就是个婴儿,

无护己之力,

车子在颠簸中手枪滑落掉在地上,

他一脸密汗惊慌无法隐藏,

最后车子撞上石

柱,侧翻倒地,镜头对准王柏杰轰然翻身,这一路倒退他受尽折磨,从有希望开枪到摔枪、

到无法控制车子速度、

车子翻身后已知劫数难逃的痛苦与害怕,

演绎得十分到位,

又很真实。

这几秒钟的心路历程,

如同电视上提到过的某次空难,

飞机在一分钟内从天上翻腾着倒插入

水,

飞机上的人们除了机长是没有人有肩膀安全带的,

跨在腰间的安全带不足以把他们固定

在位置上,

他们只能一路翻腾着等待死亡的来临。

由于死前经历了太恐怖的折磨,

法庭判处

航空公司赔偿巨额赔偿金,

航空公司因此破产。

王柏杰饰演的李重光少爷,

从阶梯上一路颠

簸后退的心情,大概也跟飞机翻插入水差不多,阎孝国追到翻车面前,用竹子一下、一下、

又一下、

慢镜头无声地描述着他插死车内王柏杰的过程。

镜头同样没有拍王柏杰,

可是那一

刻能让所有人心头都如被竹插一样,与他一起承受着这可怕的事情。

方红与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岁的孩子,本在父亲保护之下一边怄气一边

天真地生活着,

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达的事情时,

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

他们成功的机会很

少,

在失去父亲羽翼保护的时候,

以雏鹰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

战胜了心底强烈的恐惧与人

与生俱来的害怕退缩,

是战胜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才能站在暴风雨的面前。

不怕死的高大全人

物钢铁般的意志能让人肃然起敬,

但在害怕中仍努力迎战的人们,

更能引起恻隐之心也更能

感同身受。

巴特尔饰演的少林僧人王复明也很有特色,

他巨人般的意志和难以言说的亲切感为剧情

增色不少,

他苦战不死,

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雾气中时,

的确是有一股让人意志沸腾英雄重现

的味道,这一身影,

有超出其所应有的意义。

刘郁白最后的打斗场面衣衫飘然,别有一番美

感。

这部戏提及了各种感情,

邓四弟与阿纯的小情人之爱,

沈太太与沈重阳有恩有爱的压抑

过往,刘郁白对父亲的女人(李嘉欣)的苦恋不得,李玉堂对陈少白的友情之重,对爱子的

保护心切,陈少白宁舍“人生而平等”论也不舍李重光送死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软肋,

在情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做出了最艰难的选择。

编剧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

人物的生命悉

数展现,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让我看到了革命时期国人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革命成功的崇高精神

十月围城观后感

很难得的比起上一期大热的《大业》和《风声》,《十月围非常自然。而就在十月期的《明日风尚》专栏里,林奕华写到香港电影由于欠缺“历史”可讲述的天然吃亏,很难找到题材与历史语境营造出《建》与《风》的风骨。但是在我看来,那两部电影都不太自然。不知林奕华是否觉得此片性感,按照他的说法,我觉得《十》非常性感。

  

  人物太多来不及讲述故事只能罗列的《建国大业》,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稍微欠缺的观众很容易一头雾水,恨不得一边看电影一边上搜索引擎;氛围十足演员张力也足够但逻辑欠奉的《风声》,虽然最后拔高主题处(周迅独白)自有感染力量,可是毕竟是个架空的故事,又架得太高,落地后不太站得稳,免不了摇晃。不过更重要的是,我总觉得那两部片子所谓的正义与立场,总逃不过“各为其主”的选择,实在很难站滑胡在一方立场去指责另一方。而《十城》中所追求的民主更纯粹也更唯一,那是非此即彼的时刻,没有第二种可能性。更适合周迅在《风声》最后所说的: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档让察。

  

  《十月围城》有3段戏我很喜欢。

  

  其一是谢霆锋用车拉着王学圻穿过街道,铃铛响处是经过了周韵的照相店门前,小情人互相微笑;接住王学圻扔过来的钱币是经过了乞丐黎明的街边,这钱要给落魄公子买鸦片烟。只一段戏,便已尽情展露出动作的熟稔,我们便可知道这手势是做惯了的,应是天天如此,才有王学圻与谢霆锋不须交谈已全然散发的默契,也已经有了足够铺垫,为下文王学圻为谢霆锋上门向周韵提亲、为落魄公子赎回家传铁扇请黎明出山做足交代。彼时风雨刚露端倪,但尚天清气朗,伏笔已下,又不刻意。

  

  身处历史转折点,大概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如同饰演重光少爷的王柏杰戏中所说:全中国都被(革命)卷了进去,难道我还能避开吗?!但为了保护素未谋面、与自己整个命运都没有关系的孙中山先生,再说是历史需求,戏中的普通人也是感觉不到的,他们能感觉得到的,是自己亲人的爱与痛,是为了至亲的选择,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以最普通的血肉之躯去完成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步步维艰的任务。

  

  比如,任达华饰演的方天将军被朝廷所冤,带着300将士从天津一路逃命来到香港,等着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等到能保护孙中山先生的任务,却在前夕被清军围剿,当清兵从天而降时,他已心知不妙,先让女儿李宇春保护梁家辉,但梁与李被打散后,他把女儿逼到墙角,一下把她打晕,两三下用麻布把她包裹起来,一条麻绳捆绑,忽地抛下窗外,临落地前先稳一下,随后再轻扔,麻布轻声坠地,小牌坊轻轻压在上面,是最好的保护膜。不怕死不畏用鲜血洗染革命的堂堂大将军,生死关头也是只求能保住小女一条性命,希望她能毫发无损。而被父亲舍命呵护着的女儿,被埋藏在戏班子的牌坊下,安然昏迷着,虽然只是一个场景,见不到人,可是却觉得是李宇春最动人的演出之一。大革命的背景下,仍然不忘这点伦常亲情,是比任何大道理都更宝贵的动人笔墨。

  

  又如,重光王柏杰抽中生死签,成为孙中山的替身。十七岁的少爷,未经任何世事,只有一腔热血。他在道理上不怕死,可是当他代替孙中山先生上路前,一脸冷汗,不停发抖,他很害怕。一路上他在车里听闻无尽厮杀,他脸上有泪心中有怕,但也是强忍着巨大的恐惧,努力走完这一小时死亡之路。当他与梁家辉与清兵将领胡军生死相对,双方此时都已无人马,胡军一身精湛武艺,梁家辉是个见血晕的书生,王柏杰坐在车里,举起梁之前塞给他的手枪,那是他的最后一着。可是人力车是倒退着下楼梯,梁家辉抵挡不住车的滑势,面对胡军怒发冲冠的胜利在望又不免畏惧,一下子没抓住,人力车便自行快速下降,全景是无依无靠的人力车像敖德萨阶梯大屠杀阶梯上的婴儿车一样一级一级下滑,胡军则是兴奋地慢镜头往前追跑,车里的王柏杰也就是个婴儿,手无护己之力,车子在颠簸中手枪滑落掉在地上,他一脸密汗惊慌无法隐藏,最后车子撞上石柱,侧翻倒地,镜头对准王柏杰轰然翻身,这一路倒退他受尽折磨,从有希行茄望开枪到摔枪、到无法控制车子速度、车子翻身后已知劫数难逃的痛苦与害怕,演绎得十分到位,又很真实。这几秒钟的心路历程,如同电视上提及过的某次空难,飞机在一分钟内从天上翻腾着倒插入水,飞机上的人们除了机长是没有人有肩膀安全带的,跨在腰间的安全带不足以把他们固定在位置上,他们只能一路翻腾着等待死亡的来临。由于死前经历了太恐怖的折磨,法庭判处航空公司赔偿巨额赔偿金,航空公司因此破产。王柏杰饰演的重光少爷,从阶梯上一路颠簸后退的心情,大概也跟飞机翻插入水差不多,胡军追到翻车面前,用竹子一下、一下、又一下、慢镜头可有声音、描述着他插死车内王柏杰的过程。镜头同样没有带到王柏杰,可是那一刻能让所有人心头都如被竹插,与他一起承受着这可怕的大限将至。

  

  那两场戏我很喜欢,大概因为方红与重光本身都是弱者,十六七岁的孩子,本在父亲保护之下一边怄气一边天真地生活着,弱者去做自己力所不达的事情时,是很容易让人感动的。他们成功的机会很少,在失去父亲羽翼保护的时候,以雏鹰之翅迎向黑暗的未知,战胜了心底强烈的恐惧与人与生俱来的害怕退缩,是战胜了让人窒息的紧张才能站在暴风雨的面前。不怕死的高大全人物钢铁般的意志能让人肃然起敬,但在害怕中仍努力迎战的人们,更能引起恻隐之心也更能感同身受。

  

  巴特尔饰演的少林僧人王复明也很有特色,他巨人般的意志和难以言说的亲切感为剧情增色不少,他苦战不死,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雾霭中时,的确是有一股让人意志沸腾英雄重现的味道,这一身影,有超出其所应有的意义。黎明最后的打斗场面衣衫飘然,别有一番美感。这部戏提及了各种感情,谢霆锋与周韵的小情人之爱,范冰冰与甄子丹有恩有爱的压抑过往,黎明对李嘉欣的苦恋不得,王学圻对梁家辉的友情之重,对爱子的保护心切,梁家辉宁舍“人生而平等”论也不舍重光送死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软肋,在情义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做出了最艰难的选择。编剧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人物的生命悉数展现,淋漓尽致。

  

  这部戏很自然,因为它不强求,不强求每个人生来就是英雄,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有过去有伤痛有不能面对的过往与惴惴不知的未来,当他们面对历史洪流时做出了同一个选择,但每个人在进行任务时又各自有着要保护的人,与要面对的心魔。理之维系又情之所至。

  

  在大片轰炸中,明星频繁露脸似乎变成了单一又唯一的卖座保证,但《十月围城》回归电影本质:讲故事、讲一个好看又动人的故事,一个虚构简单又有血有肉的故事。它遵从了电影的原则:有终极目标,于是前面有伏笔有构建,中间有冲突有高潮点,并轻重缓急,前后各有情节点,迈向最终的高潮落幕。它非常严谨地遵从了技法,又恰如其分地运用了演员,你能跟随剧情进展一直揪心,落幕后又久久不能缓和心跳。它是一部很严谨的电影,但不忘记人之常情,寥寥几笔已洞察世情。

  

  大概我对阮世生有份出手的电影,都不太有抵抗能力。美中不足的是,这部电影的字幕……居然出现了三处错别字。制作已经这么花成本了,为什么不能在字幕校对上下点功夫,不需要多仔细就能看出不同:何“得”何能、跟“纵”……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香港也许由于先天不足,可供讲述的历史实在有限,在商业大片的夹缝中难求生存,但只要给它一个背景,他们叙述故事的能力,实在不比其他地方差。英雄气概不难营造,而英雄(普通人进化而成的英雄)心底的那点温情——“什么大爱什么时代我弄不明白,失去了你的悲哀长埋我胸怀”——则不是人人都能挖掘得到。谁都想与心爱敬爱的人平安白头到老,所以舍生取义才令人敬佩,所以《十月围城》中个个不是英雄,又个个都是英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十月围城观后感

电影很真实,有历史意义。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

【你的无奈,我不明白,所以忍耐】

这首歌开头部分适合方红,或许整首歌唱的都是她,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他的父亲是清廷的将军,抗击八国联军,反而被革职通缉,流落到香港,成了戏班班主。他支持革命,希望早日摘下扣在自己和弟兄们头上的“叛军”的帽子。但这一切,方红不明白,她只知道父亲又要跑。“这次跑,是为了能回家,再也不跑了。”“这句话你说了多少遍,你骗人!”她这样喊。然后,转身离开,甚至扯破了被父亲拉住的袖子。

【蛮不讲理的小孩,对你的伤害,直到你离开了我才明白】

他的父亲曾对弟兄们说:“四天以后,我们把命都拼了!”“好!”可他们还是没等到那一天:杀手从天而降,父亲将她打晕后从窗子放到楼下,当她醒来时,所有人都被杀死,当然也包括她的父亲。她跪在父亲的尸体旁边,拉着父亲的手,哭了。那个倔强的,带有男孩子性格的方红,此刻哭得那样悲伤。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理解,反正,到最后,她决定:“爹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什么大爱,什么时代,我弄不明白】

这是《十月围城》中多数人的写照,他们不明白,何谓民主,何谓革命,甚至不知道拼上性命是为了谁,只是因为心中简单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是最让人感动的那部分:

明天想请你保护一个人。

—打洋人么?

—打坏人。

—好!

他兴奋地一拍花架,花架顿时断成了两截,看到这里,大家都笑了。他是个卖臭豆腐的小贩,阿四一直叫他“臭豆腐”。从一只手拎走好几袋米,倒在街边叫卖臭豆腐,再到给方红讲一个不好笑的笑话,每一次出现,都会引人发笑。可当他被杀手不知刺了多少刀后,咬着树枝,支撑着来救陷入绝境的众人时;当他对叫着“臭豆腐”的阿四,大喊“我叫王复明,王复明”时;当他与杀手同归于尽时,没有人笑得出来。

他是一个被少林寺逐出的武僧,一个天真的大个子。他在答应李玉堂后,小声对阿四说:“其实我从没真正打过一架。”他始终相信:“明天打完以后,我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少林寺了。”话语中透出的兴奋与期待,让人心痛。

他的生命还是定格在了那个“明天”,“打坏人”让他拼上了性命。但我们记住了:那个卖臭豆腐的小贩,那个被逐出少林寺的武僧,他叫王复明。

—阿四,你知道明天要保护的人是谁吗?

—(摇头)只要老板高兴就好了。

他是一个车夫,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我不会忘记,他在路过“大有记”是,看着店里的阿纯,轻轻拨动车铃;我不会忘记,他在李玉堂答应为他提亲后,一边跑一边大呼“老板万岁”;我不会忘记,他给阿纯的卡片上,贴着从报上剪下的字:“过了明天,我取你”;我也不会忘记,他死死拖住阎孝国,无论受到怎样的击打,绝不松手;我更不会忘记,他被阎孝国扭断脖子,倒在地上,血,染红了绣着“纯”字的手巾。

直到最后,当荧幕上打出“邓四弟”,我才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也许这也不是他的本名。但是,那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阿四,却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阿四,为什么走得那样快,过了明天,你还要“取”阿纯呢!

阿四······

—如果你明天肯去,我会告诉她,他的父亲叫沈重阳。

就为了这句话,就为了让自己的女儿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他去了,就算有去无回。

他是个赌徒,一个落魄警察,为了钱,他可以放弃尊严,卑躬屈膝,为清廷杀手服务。但是,当他看到女儿无邪的笑脸,他醒了,他不能让女儿有一个没有尊严的赌徒父亲!于是——一拳,两拳,三拳······他打死了侮辱自己的人,找回了尊严。

他杀死了清廷凶悍的杀手,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撞向阎孝国胯下那匹飞奔的马。最后一刻,他一定是笑的:他的女儿,终会为他骄傲。

他一直带在身边的,女儿落下的娃娃,或许正在女儿手中,他,却已不在······

—为了一个女人,值吗?

—为了明天的事,值吗?

个人认为这是片中最经典的对白:谁都没有回答,心中却已知晓答案——值得。

他是一个乞丐,每日躺在大烟馆门口,伸手接住阿四扔来的大洋,转身进了大烟馆。谁能了解,这样不堪的外表下,是怎样的痛苦。

他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他爱上了父亲的女人。“老父气死了,女人也在我面前了结了自己,我败光了家业,每日惩罚自己。”他这样说着,流下了泪。

当李玉堂为他赎回传家之宝铁扇,并请他去保护一个人时,他什么也没问,只是说:“把我安排在最危险的地方。”“你不想知道你保护的是谁吗?”李玉堂问。他没有回答,却问:“爱一个人,有错吗?”话语里,透着伤感。

觉得他是求死,他想要一个理由解脱,所以,那一夜,他对李玉堂说:“明天,郁白就解脱了。”郁白,这就是他的名字,带着些书卷气,和几分哀伤。

洗去满身污垢,一袭黑色长袍,手执铁扇,傲然站在阶前,他不再是乞丐,仍是当年那个十七岁就夺了武状元的刘公子。一人一扇,他就是最后的堡垒。铁扇飞舞,衣袂飘摇,出手便击退了杀手的第一轮进攻。站在栏杆上,居高临下地看着阶前的杀手,令杀手一时不敢上前。

然而,面前是数十杀手,任他如何英勇,还是难以抵挡,于是——夺命的铁钩一次次刺入他的身体,无数铁链将他死死困住。可他明白:遍体鳞伤也好,力气耗尽也罢,他必须坚持十五分钟。他就这样苦苦支撑,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

他终于倒下了,与此同时,阎孝国也踏上了石阶。此时,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就算不出手,也不会有人怪罪:人已经离开,他也无力再战,观后感《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但是——铁扇展开,他拿着阎孝国被削下的辫子倚在栏杆上,平静地看着阎孝国怒吼着冲过来。阎孝国明明无心杀他(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他却割下阎孝国那根象征清国臣子的辫子来激怒他,是为了求死,还是为了拖延时间,抑或两者皆有?

不管为什么,他确实这样做了,结局便已注定:钢刀出鞘,闪着死亡的寒光,刺入他的身体。他倒下时,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站在阶上,望着他。

他露出释然的笑容,闭上了眼睛。

刘公子,现在,你解脱了。

—过了明天,所有人都会知道:李玉堂是个大骗子!

他是“金利源”的老板,是这次行动的组织者。开始,他并不知道“革命”的含义,大概到最后也不明白。他在陈少白兴奋地大谈孙文来港后,冷冷地问:“要多少?”;他坚持“只出钱不出力”,在发现儿子在街头散发传单后,怒气冲冲地质问陈少白;他在报馆大声说:“我到这把年纪,是不是革命党无所谓,但我儿子绝对不能是!”

他组织保护孙文的行动,仅仅是为了完成陈少白的嘱托,他在动员大家时,也只会重复陈少白的话。听他结结巴巴地重复,我笑了,但他对众人说的那句“谢了”,却让我挤不出一丝笑容:这次行动结果如何,我想他最清楚,这也正是他痛苦的原因——他清楚,可他们不清楚,阿四、王复明、方红······他们都不清楚!他觉得自己骗了他们,把他们拉进了这次可以说必死的行动。

他为骗了他们而痛苦,却不知,他也被骗了······

是啊,他被骗了,他以为他保护的是孙文,却不知,车里坐的是孙文的替身——他深爱的儿子。

他爱自己的儿子,就算是忙于准备行动,也不忘提醒儿子:“这两天街上不太平,你就别出门了。”儿子笑着答应了,他的心也放了下来。可是,他看到,坐上黄包车的,不是孙文,却是儿子。他不顾一切地追赶,到最后,只看到儿子的尸体。他抱着儿子,哭着说:“告诉你不要出门,你不听话。”他看了瘫在一边的陈少白一眼,眼里满是失去一切的绝望,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行动成功了,孙文安全离港,但这对他已毫无意义,他的儿子,已经回不来了······

【一下子成熟,忘了怎样软弱,昨天的不满,现在换成开阔】

作为义士中唯一的女性,方红从出场就让人印象深刻。“过了明天,我就带我爹回家,那也不去了。”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凶狠的杀手,怎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能对付得了的。她也许也明白,但为了爹手中的那根断指,她毅然加入,父亲的死让她迅速成长,无论结果如何,她义无反顾。

战斗中,她发现了仇人,穷追不舍,直到——

一根九节鞭,将门拴住,她顶在门上,将点燃的炸药和杀手关在门里。大叫一声“别过来”后,她轻声说:“爹,女儿不孝”。一声巨响,她和她那未实现的“回家”的愿望,顿时灰飞烟灭。

红儿,莫说不孝,你一为父报仇,你也完成了父亲的使命,你爹不会怪你的。只愿你的魂魄,早日回归故乡。

—阿四,你曾说,一闭上眼,梦到的全是阿纯;我一闭上眼,看到的是中国的明天。

李重光是最后牺牲的义士,一个支持革命的爱国学生。他瞒着父亲,上街散发传单,被父亲发现并要求他回家时,他挣脱父亲的手,大喊:“我不做亡国奴!”;他抽中了作孙文替身的纸签,当陈少白要求重新抽签时,愤怒地大喊:“我不能死,他们能吗?”;面对流着泪阻止他的阿四,他挤出一丝笑容:“原来我活了十七年,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看到这里,我呆住了:只有十七岁,刚刚被耶鲁大学录取,这样一位少年,为什么要将自己的生命,弃在香港的街头,是为了梦想中“中国的明天”吗?

车子从楼梯滑下,阎孝国快步赶来,手中的枪也在颠簸中掉落,他闭上眼,脸上分明还有泪痕,但扬起的嘴角告诉我:他在笑。

重光,你为何而笑,是不是又看到了“中国的明天”?

【也许我浅薄,可不是泡沫,只要为你活过,我就不是粉末】

称他们为“革命义士”有些不准确,说实话,除了重光和陈少白,没人懂得什么叫革命,但他们确确实实为革命献身了。让我有些不平的是,他们为之献身的孙先生,根本不知道为了他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我们记住了:王复明、方红、刘郁白、沈重阳、阿四、李重光······他们虽然只是些小人物,可他们所做的,绝不会像粉末般随风飘散,而是会永远被人们铭记。

【陪着我勇敢踏进了未来】

请原谅我把这一句放到最后,因为我实在不能面对“未来”两个字,特别是在看到王复明、方红、阿四的结局之后。

整部戏死了那么多人,但真正没有遗憾的,只有刘郁白和阎孝国:刘郁白在死前看到了心爱的女子,从而彻底解脱;阎孝国认为自己杀死了孙文,完成了任务,最后被射杀,倒也从了他“战死沙场”的志向,死而无憾。

可别人不一样,特别是王复明、方红和阿四,他们都期盼着“过了明天”:王复明要回少林寺;方红要带爹回家;阿四要“取”阿纯。但很快,这些心愿就随着他们的生命一起消逝,剩下的,只有遗憾。

王复明、方红、刘郁白、沈重阳、邓四弟、李重光

每个人死时,荧幕上都会打出生卒年和籍贯。生于哪年,是哪里人,我都不记得了,却清楚的记得,所有人都“卒于一九零六年”。

明明对未来充满希望,却一下子没有了未来,是悲伤,却不是绝望,因为——“这一个小时,就是我们四万万同胞的希望”。

【后记】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多,想写点什么,结果一下子写了这么多,自己都有些吃惊。大概是受影响太大,到现在还没完全摆脱,其实,也不愿意摆脱,那种心痛,那种感动。

看过《十月围城》之后,每页,都会梦见——

一条生命铺成的路,一座血染的城。

  〔血染的城——《十月围城》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Tags:十月围城电影观后感600,《十月围城》观后感,血染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