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影

十诫 电影影评,关于拉康的文学评论 3000字左右

2020-11-09 11:45电影

简介 关于拉康的文学评论 3000字左右...

-

下面是更多关于十诫 电影影评的问答

急需影评《十诫 》800-1000字 (考文艺评论)

基耶斯洛夫斯《十诫》和圣经“十诫”有何切系?多数解释者以声称这系是含糊的而聊以自慰:读者不应该把一个故事和单独一条诫律简单联系,其中的对应关系要复杂得多,有时候一个故事会指涉多重诫律。针对这种简化的态度,读者应该强调故事和诫律之间的严格对应关系,但其中有个“错位”:《十诫1》对应第二诫,以此类推,最后,《十诫10》把我们带回第一诫。《十诫》体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对十诫的置换。基耶斯洛夫斯基所作的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所作的极其相似:他取出一条诫律并将它“上演”,将它在具体的生活境遇中现实化,由此使其中的“真相”——那些足以否定其前提的意外后果——变得可见。有人也许想说,以严格的黑格尔的方式,这种对每条戒律的置换产生了下面这条诫律:

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十诫10》呈现的几乎是这条诫律的对立面:无条件地将激情投入到集邮这样的琐事中去。在此我们看到了升华的最基本的逻辑:一个寻常的行为(集邮)被提升到如此高度,为了它一个人可以牺牲一切——工作、家庭幸福,甚至他的肾。《十诫10》的潜在前提就是黑格尔式的使最高者和最低者重合的无限判断:敬畏神=集邮。由此,那首导论性的歌曲(由小儿子演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首歌是整部《十诫》中唯一提到全部圣经十诫的地方,而且意味深长地要颠覆、摧毁十诫:“杀人,抢劫,偷窃,痛打你父母……”这种将禁忌颠覆成为伤风败俗的犯罪鼓吹,因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对诫律戏剧化”过程而变得需要:既然禁律本身只是一种超感觉的理念,那么它的戏剧化自然要剔除其否定性(即正面展示戒律要禁止或否定的内容——译者注),将焦点转向那些有挑战性的行为影像,比如杀人,暂时抛开伦理的框架(+或-,要求或禁止)。就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戏剧化处理要求无所禁忌。在关于否定性和十诫的著名思考中,肯尼·博克通过观念层次和影像层次的对立把诫律读作:“尽管‘不许杀人’本质上是理念,它化为影像后的作用只能是引起‘杀’的共鸣。”这也是拉康式的象征领域的律令和纯粹超我的阴暗召唤之间的对立:所有的否定(禁忌)都是无力的,会仅仅变成否认,以至于剩下的是突然闯入的“杀、杀”的阴暗回响。

把禁忌颠覆成命令其实是一种同义反复:圣保罗就断言诫律自身就产生打破它的欲望。这里出现的神是粗暴的分裂之神,马太福音(10:37,10:37-5,或23:9)中的神,要“让儿子反对父亲”的神,要悬置一切积极秩序的神,绝对否定性之神。所以当耶稣基督说“不要称地上的任何人为父亲,因为你只有一个父亲——天上的哪一个。”父权的隐喻链(天上的父亲、地上社会共同体中的统治者、教导者,最后是家庭中的父亲)被终止:圣父的功能最终是纯粹否定性的,也就是说,是为了废除所有地上的父亲形象的权威。第一诫的“真相”在于下面一诫:禁止偶像,既然犹太人的独一神是没有形象的——所有别的神都是通过形象和偶像而在场的。

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在《十诫1》中,“被雕刻的偶像”通过电脑物质化了,电脑这种让人产生崇拜的伪神机器代表了对偶像禁忌的最有力破坏。结果,神以“自父及子”的方式惩罚了这位父亲,让他的儿子在溜冰时溺亡。这一诫的“真相”是词与像之间的对立产生的辩证破坏:禁止偶像将以禁止妄称神之名字而告终。这样我就来到了第三诫。

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在《十诫2》中,当那位痛苦的老医生被问及女主人公的丈夫是否能活过来时,他为了不让堕胎这一罪孽发生,有意撒了谎,并以神的名义发誓。(这条关键线索在电影中并不显著——你只能在情节中发现它们:“他[生病的丈夫——译者注]没希望了。”“以神的名义发誓是这样的。” [医生沉默]“以神的名义发誓是这样的。”“愿神做我的见证!”)围绕着孩子的生死的斗争构成了《十诫1》和《十诫2》之间的共同线索:在《十诫1》中,孩子意外死亡,但在《十诫2》中,他却意外存活(也就是说生下来了);两次,原因都是一种奇迹般的突变:冰意外融化,丈夫意外战胜癌症。(更深的联系还有:由于《十诫2》中的那个公寓街区的加热系统故障,住户们用热水发生困难。在一段对话中,医生问多罗塔准备如何搞到热水;《十诫1》中,热水的过剩和溢出,与《十诫2》中热水的匮乏构成了对称。)这一诫的“真相”是:既然连神名都不能声称,那么剩下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安息日什么都不做,以行动的缺席彰显神。

第四诫:“当记念安息日,收为圣日。”在《十诫3》中,男主人公为了拯救前女友的生活,打破了禁忌(在平安夜抛下家人,那本是抛开日常生活的节奏和烦恼的时候)。《十诫3》的基调是忧郁的,不仅因为蓝色是它的主色调,其中的整个世界都是冷漠的,疏远的。然而,与忧郁相比,冷漠和疏离感在此被“客观化”了:它们不是人物本身的冷漠和疏远,而是属于摄影机展现人物的方式。我们不能和人物充分认同(在《蓝》中,我们却能认同朱莉,能够把摄影机的冷漠、疏远体验为她对自身的表达)。《十诫3》提供了很多线索,但也排除了我们对那些随着线索发展的人物的认同,也无法认识到这些线索对他们有多重要。即使最后我们知道了伊娃的凄凉处境,也无法完全感受到对她的同情。《十诫3》在对旁观者情绪或伦理的投入的有意抗拒方面是唯一的:我们被压缩到观察着的侦探的位置上,随着那些含糊的线索,猜测伊娃究竟出了什么事。这一诫的“真相”是:既然神是缺席的,那么我们颂扬他的唯一恰当方式就不是直接寻找他,而是通过恰当地对待邻人,尤其是父母。

第五诫:“当孝敬父母。”《十诫4》对这一诫作出了反讽性的改编:女儿对父亲的敬重变成了一种炽热的乱伦欲望。问题再次是:知道真相是不是更好(那封写明他究竟是不是她亲生父亲的信还是被烧掉了)?这一诫的“真相”是:既然家庭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终保障,不敬重父母会导致所有规矩的瓦解,然而当父权已被终止,那么一切都被允许了,包括最大的罪——谋杀。(和《十诫4》对应,大卫·林奇的《与火同行》论证了:乱伦——不敬重父亲——将以谋杀的暴力告终。)

第六诫:“不可杀人。”《十诫5》再次对这一诫作出了反讽性的改编:国家机构重复的那次杀戮是不是同样也是谋杀,因此也是破诫?基耶斯洛夫斯基并不简单地以独特的创伤性遭遇的冲击来反对催眠性的重复的日常节奏:他的电影的最终力量在于他如何使创伤本身在其情绪的暴力中屈服于重复,其结果并不是创伤的“重新正常化”:尽管通过重复,创伤性事件得以在一种冷漠的、非个人的距离中被视为自动运转的无意义机械整体的一部分,但这种转化却使结果变得更加难以承受——《十诫5》中真正令人难以承受的是第二次谋杀(惩罚)。这一诫的“真相”涵盖在了爱和杀的对立中:爱真的是对杀的矫正吗,抑或在(至少是某一种)占有性/无力的爱中就藏有了谋杀的维度?

对一个女人的爱只有在这种爱不顾其真实状况才可能,这种爱进而能以另一种想象性的内容取代其精神现实。试图在一个女人身上实现高于她的理想,而不是这个女人本身,这是一种对女人的经验人格的必然破坏。这对女人是残酷的;贬低女人的正是这种爱的唯我论,它一点都不关心女人的真实内在……爱是谋杀。

或者,就像拉康在《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的最后一章所写:“我爱你,但是,因为我莫名地爱着在你身上却多于你的东西——小对形(the objet petit a),我因此毁了你。”从《十诫5》到《十诫6》的过渡可以从反面来概括:贫困、敏感如亚塞克,他的救赎特征正是他对爱的渴求。他杀了出租车司机,是出于爱的匮乏,并当作获得爱的一种(不正当)途径。下个一故事便直接处理爱的主题,揭示其暴力潜能,这是合逻辑的。

第七诫:“不可奸淫。”读者应该注意到这两个年轻人之间奇特的相似:《十诫5》(它的长版本是《杀人短片》)中的亚塞克和《十诫6》(它的长版本是《爱情短片》)中的多米克。《十诫6》也可以被称为《自杀短片》:多米克对玛格塔的爱情从根本上错了,在这种让人沉溺的理想化态度中包含了无法想象的致命维度。《十诫6》应该被放到“肢解电影”(slash film)的背景中对照着加以解读。在肢解电影中,偷窥狂式的人物往往会追踪并折磨某个伤害过他的女人,最后还会用刀攻击她。但《十诫6》则是一种隐蔽的“肢解电影”,其中的男性不再攻击女人,取而代之的是将谋杀的冲动转向自己。因此,《十诫6》最终的教训可以简单概括为:不存在(充分的、互利的)爱情,存在的只是对爱情的强烈渴求;现实中的每一种爱情都会遭受失败,并将我们扔回原来的孤独中。或许,也只有在你恋爱时,你才会完全遭遇自身不可化解的孤独。这一诫的“真相”已经包含在了精神分析的陈词滥调中了:当一个人得不到爱时,他会去偷(为了得到他能得到的另一件东西)。你应该记住《杀人短片》的第一个场景:多米克为了观察玛格塔,打破橱窗,偷走了一个望远镜。

第八诫:“不可偷盗。”《十诫7》对这一诫的改编反映在玛依卡和她朋友的一次简短对话中:“你从没偷过东西,也没杀过人。”“但你能偷原本就属于你的东西吗?” 小安娜的亲生母亲(名叫玛依卡,在斯拉夫语中,就是母亲的意思)把她从她名义上的母亲那里偷走(这个名义上的母亲又正是玛依卡本人的亲生母亲)。在此用拉康式的爱的观念来概括显然很醒目:在爱中,你献出你并没拥有的,但在《十诫7》中,你偷了已经是你的。这也是爱吗?这一诫的“真相”是:既然偷盗只能发生在既定的财产归属秩序中,也就是社会象征域的规范中,那么小偷在他/她的社会行为中将不得不“作假见证陷害人”。偷盗的问题首要的并不是占有他人物质财产,而是他/她的社会象征域可靠性的间接破坏。

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在《十诫8》中,那位伦理学老教授的整个生活被一件往事困扰着:在她年轻时,二战期间,她“作假见证陷害人”,陷害了那个抵抗组织的战士,因为她不义地怀疑他是纳粹的同伙。幸亏有一处有趣的自我指射,否则这个故事将是整个《十诫》中最平淡的:在一个大学研讨会上,教授的一个学生举出了一个道德困境的例子,这恰好是《十诫2》中的困境。教授对此的评价是:重要的是,那个孩子活下来了。与此形成反讽的是,在二战的恶劣处境中,她本人却不是这么做的,仿佛还有什么比一个孩子的存活更重要的东西似的。你可以这样想,她成了一个伦理学教授,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哲学,都是为了弄清楚自己犯的错,也就是说,弄清楚自己为何以及如何在关键时刻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没有比认为保罗·德·曼(Paul de Man)也是同一种情况更似是而非的了:他在二战后的投入的理论研究是试图弄清楚,并释怀,他在战争期间的亲纳粹错误?)这一诫的“真相”在于说真话和撒谎之间的辩证张力:一个人可以借助真相的伪装说谎(这就是强迫症患者所做的,当他们在四平八稳的陈述中掩盖或否认自己的欲望时),一个人也可以借助谎话透露真相(发狂,或简单的口误,都会透露主体的真实欲望)。所以,“作假见证陷害人”首先不是事实是否准确的问题,而是关于决定着我说实话(或者谎话)时的立场的欲望的问题:比如,如果我向邻人告发他的妻子,指责她通奸,并因此(也许)毁掉了他们的生活,这种指责即使符合事实也是不对的,如果这种指责是基于我渴望得到她的欲望,基于“贪恋人的妻子”。我这么做是出于嫉妒,因为她不让我做她的情人。

第十诫:“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十诫9》是所有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中最希区柯克的一部,这一诫所作出的改编类似于《十诫7》:性无能的丈夫觊觎自己的妻子(类似与玛依卡,偷原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你或许期望这一诫以那个学物理的年轻学生为中心,他是那位妻子的情人,“贪恋人的妻子”;然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以真正的天才手法将重心转移到被戴绿帽子的丈夫身上。这部电影给出的答案——通过双重痛苦而获得和解——是唯一可行的吗?仅凭一个做出来就是为了被拒绝的空洞姿态就能达到这样的结果,这不可能吗?如果这位性无能丈夫允许他妻子偷偷地和别的男人上床,同时又期盼着她拒绝这种允许,那又如何?或者设想另一个相反的空洞姿态——她向丈夫承诺放弃性生活,同时又期盼他允许她红杏出墙,那又如何?这一诫的“真相”是:只有人还在人际关系的限制中,就没法打开这个僵局——即使是觊觎自己的妻子也是罪(更别说,“贪恋人的妻子”——译者注)。唯一的办法是布莱希特在《母亲》中所谓的“第三物的赞美”。你可以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三中介上而从这僵局中脱身,这中介终极而言就是神本身;圆圈在此闭合了,我们回到了第一诫

沉默37人 豆瓣

您好,在《小看影》这纲站有。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你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你有伤怀呢?”

其花美至,请于霎那间之梦里,必得汝之笑靥。

关于拉康的文学评论 3000字左右

愚蠢的人类

急需1956年版《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的影评,请大家帮帮忙,时间很紧迫

我太喜欢《十诫了,其实最先看的是查尔顿斯顿的《人猿世界 Planet of the Apes 》 (1968),看了以后也没觉得这个导多伟大。但是看了他的《十诫》以后,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就不同了。

《十诫》是对现代人崇拜的科学理性、人道主义、享乐拜金主义、自由伦理以及各样偶像的一次深入且广泛的质疑。伴随着彻底的绝望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是无比悲悯人的情怀和博大的心胸。

电影《十诫》的成功一方面要感谢查尔顿·赫斯顿,他善用命运中的偶然来最集中最突出最充分地揭示出一些人们习惯了的人生价值观的谬妄和虚无,以及人在生存困境中的软弱无力,无出路,无帮助,迷茫……仿佛让人听见个人自己在人的智慧能力尽头处,苦难中向神发出的呼号。

另一方面,《十诫》的成功有赖于现实生活中本来就具有让观众理解其中哲学的条件。要是电影不借助用这些哲学源出的某种世界做背景,实现这一点就很困难了。原因是:类似轮回、生死等带宗教的哲学是很抽象的,而电影是具体的。人们很难用具体表达抽象.

基斯洛夫斯基的《十诫》是观影史中一个流连忘返的驿站,同样也是一个迷宫。它可以被视做查尔顿·赫斯顿从早期的电影导演转为后期的对右翼政治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分水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笔。

我想看波兰《十诫》找不到,麻烦了

十TheDecalogue导演:克里斯托弗·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Kieslowski主演:昂里巴兰诺斯基、玛歌摩劳斯嘉、克·卡勒塔字幕:可直接在新视界or汉风下载剧情:《十诫》语出《圣经》,《圣经·出埃及记》载,十诫是耶和华所授,并命摩西颁布施行。内容是:不许拜别神;不许制造和敬拜偶像;不许妄称耶和华名;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见证;不许贪恋他人财物。导演叛经离道地将它演绎成十个以波兰为背景的现代故事。评论家们普遍认为,《十诫》出自于一个极富创造力的导演之手,是一部出色的、令人信服的和精心制作的系列片。《关于谋杀的短片》(《十诫之五》)被选为1988年欧洲最佳影片;《关于爱情的短片》(第六诫),被影评家评述为“完美无缺”。《十诫》对普通人特别注意,对普通人同日常的道德选择作斗争而表示尊敬。基耶斯洛夫斯基轻视政治空话,认为摄影机应随意捕抓它的目标。他和皮耶斯也维奇最后选择了华沙市内的一片住宅区:城市现代生活的原缩影。人物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在影片里出现也是短暂的。一个神秘的青年形象不时出现,把这些影片连接成一个整体。他被称为“沉默的见证人”,例如《十诫》的第一部影片的开始,在淹死科学家儿子的小湖边。他沉默地坐在火堆旁烘物,实际对着镜头只有几秒种,但却带来了一种仿佛“上帝之眼”的效果。第一诫生命之歌八岁的巴伯家门前有一个小湖,冬天他喜欢在那里滑冰。但冰的厚度是不一定的,只有厚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在冰面上安全地玩耍。巴伯的爸爸是一位数学家,精通电脑,相信一切都能够用电脑方程式运算出来,比如门前小湖的冰面厚度就可这样算出。圣诞节前,小巴伯想去滑冰,他按照爸爸的教导打开电脑询问计算结果,电脑说,“Iamready.”于是他穿上爸爸给他的圣诞礼物冰鞋,上了冰面。正当他欢快玩耍的时候,湖上的冰破了,巴伯葬身湖底。第二诫好些天来,老医生发现年轻漂亮的女邻居瓦伊达总在自己家门前徘徊,经过询问,瓦伊达据实相告。原来,她的丈夫有不育症,且三十出头就患了癌症,是医生的病人。瓦伊达以为丈夫将死,与别的男人相好并怀了身孕,可现在看起来丈夫的病似乎有了起色。她的医生告诉她,若她堕胎将不能再怀孕。她问老医生,丈夫是否即将死去抑或能够好转,如果他能活过来,她宁愿堕胎也不让他知道自己短暂的婚外情而受到伤害。医生很为难,说他无法确诊病人的生与死。数天后,瓦伊达再次去找老医生。她的堕胎期限马上就要过了,若医生实在不能确知丈夫将死,她便决定打掉孩子。老医生感到选择的痛苦,整夜难以成眠。第二天,他拦住瓦伊达,撒谎活,她的丈夫马上就会死去。第三诫圣诞节前,雅努什同妻子去教堂做平安夜弥撒。穿过人群和烛光,他感受到昔日女友艾娃的注视。回到家,温馨的家庭聚会即将开始。这时门铃响了,雅努什抢着去开门,艾娃站在冰雪纷飞的门外,告诉他自己的丈夫今早失踪了,问他能否帮忙去找。雅努什尽管很矛盾,但还是答应了,向妻子撒谎说有人偷了他的车,要去警察局找。这一夜雅努什跟艾娃四处寻找那个失踪的丈夫,但毫无头绪。天快亮时艾娃对他说出真相,其实她的丈夫根本没有失踪,而是早已与她分居。几年来独自生活的她忍受着孤独的侵蚀,今年她跟自己打赌,如果能让雅努什陪她度过平安夜,她便继续活下去。说完她自口袋中丢出两颗毒药,用脚踩碎。雅努什回到家,看到蜷缩在沙发上沉睡的妻子,把头靠在她身上。妻子醒过来,什么也没问,只是把他抱住。第四诫安卡自小跟父亲迈克生活,她从没见过母亲。迈克出差前提醒安卡别忘付抽屉里的房租和电话费账单。安卡却在抽屉里发现一封给自己的信,字迹陌生。她在树林里把信拆开,里面有一个白色信封,上面写着,“若我出事,请把它交给我女儿安卡”。迈克回到家,安卡告诉他,自己看了母亲留给她的遗书,上面说迈克不是她的父亲。那天晚上,他们谈了很多。安卡说自己一直都在渴求迈克,只有和他在一起才能幸福。迈克承认看到安卡同男朋友在一起很难受。安卡希望改变这种父女关系为情侣关系,她脱下衣衫,但迈克并没有抱她,而是把衣服盖在她身上。第二天清晨,安卡被开门声惊醒,她从床上跳起,发现迈克已走。安卡从窗口大声呼喊迈克,说信的内容是她自己虚构的,她根本没有拆开母亲的遗书。回家后,他们把那封信烧了,只留下一角:“亲爱的女儿,我要告诉你,迈克……”。其余皆被烧了。第五诫关于杀人的短片雅泽克漫无目的地在街上走。他觉得杀一个人真累。他的小妹妹活泼可爱,一天晚上被一个刚跟他喝完酒的司机开车轧死了。妹妹的死使雅泽克决定杀一个人报仇,可是他找不出杀某一个人的理由。他刁难照相馆老板,侮辱厕所里的少年,只要他们有丝毫反抗,他就有理由杀人了,然而他们没有。最后,他找到一个拒载的司机,费了好大劲儿才把他杀死了。雅泽克的辩护律师是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听了雅泽克讲述的杀人动机,他感到困惑,用抽象的法理知识评判个人性情产生的偶然案件是多么困难!雅泽克被吊死了,年轻律师却对“公正”的司法制度感到绝望。第六诫关于爱情的短片十九岁的多米克在一家邮局工作,他暗恋着住在家对面公寓里的玛格达。为了常常见到她,他伪造了汇款单骗玛格达去邮局,后来还偷了一加高倍望远镜,开始了窥视玛格达的生活。经常有男人到她家去,他们就在多米克的注视下做爱。但是多米克感觉到她并不快乐,一次,他看到她趴在桌子上痛哭。为了更接近心上人,多米克作乐送牛奶的临时工。一天早上,玛格达忘了把空奶瓶放在门口,多米克鼓足勇气敲开了她家的门。他承认自己在偷看她,并倾吐了对她的爱。玛格达请他去咖啡馆,告诉他这世上没有爱,只有做爱,然后带他回家,换上睡衣,把多米克的手放在自己的大腿根上,叫他摸进去,说这就是爱。多米克把手颤抖着摸进去,突然痛苦地跑走了。当天晚上,他在浴室里用刀片割开了手腕上的动脉。多米克从医院出来后,玛格达去找他,他冷漠地说,“我已经不再偷看你了。”第七诫梅依卡上中学时,爱上了教艺术课的老师波伊特尔,可在她怀孕后老师却抛弃了她。为了她的前途,母亲说将者孩子当作是自己的来报户口。几年过后,梅依卡大学毕业,女儿(表面上是她的妹妹)玛嘉已六岁。她想要回女儿,可母亲不同意。梅依卡觉得母亲当初说是为她好,实际上是把她的孩子偷走了,于是借以次儿童联欢会的机会,她“偷”走了玛嘉。她带孩子去找波伊特尔,想唤起昔日的爱情,但对方却非常冷淡,要她把孩子送回去。她央求玛嘉叫她妈妈,但孩子习惯了对她直呼其名。梅依卡再次带女儿出逃。终于,母亲在一个小车站追上了她们。玛嘉大声叫着“妈妈”扑了过去,梅依达的心彻底地碎了。不顾母亲的呼喊,她登上一列不知方向的火车,孤独地离去。第八诫小伊丽莎白是犹太人,父母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一位好心的裁缝把她藏了起来。盖世太保即将开始大搜捕,必须给她搞到一张假的出生证明,裁缝找到了一对年轻的天主教徒夫妇。约定的时间到了,这对夫妇显出犹豫的神情,终于,妻子说,他们很遗憾,不能为伊丽莎白提供假证明。最后裁缝找人带孩子逃离了波兰。此后的二十几年,伊丽莎白一直生活在沉重的负担里,她一心想找寻对她有恩的裁缝和亏欠她的夫妇,于是以研究学者的身份回到了华沙。那对夫妇中的丈夫已死,妻子索菲亚是大学哲学西的教授。面对伊丽莎白,索菲亚讲述了多年来折磨着自己的负疚;而当伊丽莎白找到了裁缝,他却避而不提从前的事,只问她做什么衣服。第九诫洛迈克告诉妻子汉嘉,自己已被确诊为性无能,劝她跟自己离婚。汉嘉说,“夫妻之爱不在两腿之间,而在心里。”但洛迈克还是因恐惧而怀疑,一天他听出妻子接电话的声音有些紧张,便开始监听她的电话,发现她与年轻的斯普勒偷偷约会。洛迈克跟踪汉嘉,痛苦地倾听他们交欢的声音。后来,他甚至躲进了衣柜偷看,那天汉嘉提出与斯普勒分手,不再欺骗丈夫。斯普勒走后,汉嘉无意间发现了暗处丈夫的眼睛,愤怒地离去。在绝望中,洛迈克决定自杀……第十诫这是《十诫》中唯一的幽默故事。亚瑟和杰西接到父亲的死讯赶回来,遗产是父亲生前最钟爱的一堆邮票。兄弟俩对这些花花绿绿的小纸片毫无兴趣,决定把它们卖掉。在拍卖行里,老板告诉他们,这些邮票非常值钱,两兄弟一下子激动起来。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其他事务,专心保护这笔财产,给收藏室安装了警报器,窗户装上围栏,还买了一条狼狗守护。父亲死前一直在寻找一套蓝、黄、红三色的飞船邮票,但始终都没有找到那枚红色飞船。兄弟俩效仿父亲的激情,四处打听那枚邮票的下落,终于得知在一位邮票商手里。但邮票商提出除非能为他生病的女儿患肾,否则不肯出让。亚瑟一咬牙,去医院切掉了自己的一个肾。杰西陪他拿着那枚宝贵的邮票回到家中,才发现收藏室被盗,父亲的收藏全部被盗。兄弟俩开始互相猜忌,各自向警探流露出对对方的怀疑。当他们最终发现真正的盗贼,不禁羞愧难当。这部?

谁知道美国电影 《十诫》怎么样 啊

一楼说的是 波兰 家伙拍的···

的导演···

还有他的“蓝”“白”“红··

“双生花”什么的····

很出名····

不过,要找他的那些“十诫”却找不到下载····

实在又点悲哀···

然后是美国的那个···

看了一点吧···

就没看下去了···

Tags:十诫 电影影评,急需影评《十诫 》800-1000字 (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