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影
西方恐怖电影发展史,
2020-11-08 12:13电影
简介以20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电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经典恐怖电影是恐怖电影的儿童时期,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恐怖美学特征具有最初原始性的特征。 一、恐怖形象 经典恐怖电影中的恐怖 ...
以2060年代为分界线,西方电别以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为主导的审美类型,经典恐怖电影是恐怖电影的儿童时期,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恐怖美学特征具有最初原始性的特征。
一、恐怖形象 经典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形象与美国恐怖电影研究的专家诺埃尔·卡罗尔(Nol Carroll)对恐怖怪物的界定比较相似,他在《恐怖哲学——心灵的悖论》一书中将恐怖艺术的对象定义为被现在的科学证明为不可能存在的怪物,如非人类怪物、通过奇怪组合拼凑而成的畸形物、外星球的入侵者等等。怪物在形象上具有超越界限的特征,比如说猫人,融合了猫和人类的两种外形特征;吸血鬼德拉库拉,超越了活人与死人的界定,具有人类的外表,却能在嗜血中得到永生。 卡罗尔将肮脏、不洁净作为怪物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也适合于经典恐怖电影,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恐怖电影,基本上都不可或缺地将非人类的怪物纳入恐怖的必要元素,但是这些怪物通过何种方式达到恐怖的效果呢?除了杀人如麻的暴力倾向,经典恐怖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肮脏,怪物必须在外形上表现出令接受者感到恶心的特征,这种肮脏、恶心的东西是被我们的文化所认定的僭越种属划分的东西,是卑贱之物。 西方经典恐怖电影最具代表性的恐怖形象就是吸血鬼和科学怪人,它们影响了之后一大批经典恐怖形象的产生,成为恐怖艺术流派中最古老的恐怖符号。《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狰狞可怕,令人恶心,代表了西方启蒙以后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新的困惑与危机,科学带来的不仅仅是进步与文明,工具理性的膨胀潜伏着文明的危机,科学怪人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前进过程中新的焦虑与不安,具有普遍的意义。经典恐怖电影中的怪物都是异于人类的生物,无论在外形特征上,还是生活习性上,它们都是来自异类世界的“不速之客”,这些怪物身上体现的是人们对外在世界的恐惧,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们害怕的是未知世界对现存秩序的破坏,怪物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人对外在灾难的抗争与恐惧。 二、恐怖的核心构成元素:害怕+恶心 卡罗尔认为恐怖美学范畴的核心元素包括害怕(fear)和恶心(disgust)。害怕作为恐怖电影的主要心理构成我们是不难理解的,恐怖电影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类型电影,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它激起的恐惧的心理体验与审美接受心理。“恶心”这一元素虽然出现在很多当代恐怖艺术作品中,但是西方理论界长期以来并没有明确地提出将它作为恐怖艺术的核心构成元素,直到卡罗尔之后,才成为相当一批学者的共识而广泛应用,恶心情感的美学化,一反西方传统美学的自由与和谐观点,无疑证明了它的当代属性与意义。当代电影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情感表现,越来越将非美学的元素加入到创作与表现中,任何极端的、对立的情感元素都可能被大胆地使用,以此来打破习惯的美学模式,创造新的、强烈的体验。以美国好莱坞电影为例,恶心可以与任何情感融合在一起。发展出不同的电影类型与流派,从而达到更强烈的情感效果,恐怖电影正是恶心美学化过程中萌生的一个当代电影类型。 恶心和害怕这两种情感元素在恐怖艺术中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卡罗尔在《今日怪诞:分类学的初步笔记》(The Grotesque Today,Preliminary Notes towarda Taxonomy)一文中分析当代怪诞的时候,明确对恐怖(horror)中的害怕(fear)与恶心(disgust)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了新见,进一步完善了他早期的经典恐怖艺术理论: 恐怖由害怕与厌恶合成,但是它们不是简单的合成,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结合体。仅仅概念上的反常并不能产生厌恶(disgust)和恐怖(horror),但是当概念上的反常(conceptually anomalous)与害怕(fear)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概念反常这一元素就会以它自身的方式变成令人害怕的(fearsome)。在可怕的想象中,令人害怕(fearsome)这一元素扮演了化学的作用,释放出一种催眠的特性(dormant property),不洁净,就是概念上反常的对象,换句话说,恐惧(fear)以一种催化剂(catalyst)的方式,将反常的东西转化为不洁净的。 卡罗尔虽然认为恐怖是害怕与恶心结合而成的混合性的情感,但是这种混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产生了化学性的质变。虽然恶心的东西可能产生害怕的情感,但是在恐怖电影中。这两种情感元素的结合是以微妙的方式互相对用于对方的,正是恐惧(fear)的作用,才使恐怖的原始客体:不规则的、反常的东西转化成为肮脏、恶心的东西。一种怪物是不洁净的,去触摸或者被触摸会令人恶心,从广义上讲,它是有毒的(toxic),卡罗尔称这个过程为“毒化”(toxification)。“艺术恐怖(art-horror)中包含了恶心(disgust)、从不洁净(impurity)中分离出来的恐惧(fear),以及这两种元素混合后产生的第三种元素——‘毒化的恐惧’(fear-of-toxification),这种特殊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十分典型,它首先是作为恐怖流派的艺术事实而存在。”卡罗尔对恐怖艺术核心构成元素的分析无疑可以有效地解释经典恐怖类型的结构构成。 三、恐怖叙事 考察恐怖电影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的恐怖电影,在故事原型、叙述方式等方面都是早期经典哥特式小说的翻版,可以说,小说本身叙事性的特点:强调故事的曲折、悬念、引人入胜等元素深刻影响了早期恐怖电影的叙事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经典恐怖电影从整体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文学色彩浓厚的表现方式与特点。经典恐怖电影在叙事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往往以一个怪物对正常秩序的暴力入侵为开始,叙事围绕着怪物的入侵和人们的抵抗展开情节,故事一波三折,危险步步紧逼,危机层层化解,一环扣一环,极尽悬念之能事,勾起观众和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虽有危险、恐惧的情节和场面出现,但是强烈的故事性化解了这种恐惧感,叙事在整个恐怖情感的接受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一个完整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成为经典恐怖电影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 为了营造诡异陌生的神秘气氛,经典恐怖电影往往将故事发生的地点安置在遥远偏僻的地方,与世隔绝的旧城堡、冰天雪地的无人之处、人迹罕至的孤岛等等往往成为故事发生的地点,而晚上则成为故事情节重点发生、进展的时间,目的是通过时间、空间的陌生化与隔绝来加强神秘的气氛,在电影《德拉库拉》中,故事一开始就把焦点放在晚上前往一个偏僻神秘的城堡,一下子就将气氛和基调定在了黑色的背景上,而《弗兰肯斯坦》也在空间上多处选择了偏僻、遥远的异国孤岛等地展开情节,与我们熟悉的世俗日常生活背景拉开了距离。 经典恐怖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封闭性叙述结构,怪物出现一人类与怪物的斗争一怪物被打败,这成为一个最常见的模式叙事。在这种叙事模式下,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力量和对象,善与恶、正义与邪恶、合法与非法、正常的与变态的等等,一切都有清晰的划分与界定,整个叙事也是围绕着这两种对立的价值双方展开。故事因为怪物出现,打破了正常的秩序为开端,情节随着人类与怪物之间为了争夺决定权而展开,但是故事的结局是既定的,即正义战胜邪恶。人类一定消灭怪物,秩序得以维持,一切恢复平静,当怪物被消灭,就意味着这个恐怖故事的终结,它不再暗示或提供其他情节进展的可能性,就像一个圆圈,起点与终点将会重合进而完成一个封闭性的情节进展。在这种叙事模式下,恐怖的叙事就占据了主导,当叙事结束,就意味着进入封闭的想象空间中,它给我们暗示出:危险虽然存在,甚至很大,但它是外在于我的,并且一定能够被消灭,非理性的力量虽然强大到可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但是经过斗争和努力,人类一定能够胜利。我们注意到,以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为代表的西方恐怖电影,在电影模式上多采用拍续集的方式来重复一个成功的恐怖故事,在电影《德拉库拉》、《弗兰肯斯坦》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它们的续集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出,每个故事中德拉库拉和科学怪人都毫无缘由地“死而复生”,出现在新的故事情节中,尽管它们的结局毫无例外地都是再次被消灭掉。 四、单一的恐怖情感 在经典恐怖电影中,故事情节和基调都是阴郁、低沉、晦暗的,为了强化欣赏者的恐惧感,它往往将激起的情感简化为消极的黑色情感,如神秘、黑暗、无助、低沉、厌恶、悲伤等等,即使其中有其他反差较大的情感,在情节和布景上也尽量与恐怖和暴力的灰色场面隔绝开来,在时间、空间上拉开距离,它强调的是一种极端恐惧的艺术基调,情节和场面必须有助于产生恐惧、无助和尖叫,因而在故事进展上,它倾向于层层推进欣赏者的恐惧感,而不是插入其他的情感(尤其是与恐怖对立的笑的情感)来对这种单纯的恐惧进行干扰。即使整个情节中有滑稽搞笑的场面,也不会穿插在恐怖的气氛和场面中,欣赏者何时该颤栗,何时该开怀大笑都是严格分开的不同场面,恐怖就是单纯的恐怖,在怪物暴力的展现过程中,只有破坏力引起的沉重的恐惧和悲伤的黑色情感,而不会有笑和滑稽,插科打诨在早期的经典恐怖电影中很少出现。 在《德拉库拉》中,故事的主线沿着人与吸血鬼的斗争展开。情节一开始,就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中,并且这种紧张与恐怖伴随着情节的进展虽有所加强和缓解,但是在整个欣赏过程中,情感都是较为单一、无杂质的“纯恐怖”情绪,电影也是沿着一个比较单一的叙事风格来推进故事和渲染气氛,它不会如后现代恐怖电影那样在吸血鬼杀人的瞬间插入搞笑的花絮来使欣赏者在惊悚的情绪中突然爆发出笑声,经典恐怖电影追求恐怖的纯粹性,尽力排除其他情感要素参与其中干扰、弱化怪物的厌恶感和恐惧感,怪物只有一种形象:异化的,与人类敌对的他者形象,因而人类与怪物的斗争也是严肃的,容不下戏谑的。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总结了经典恐怖电影的主要审美特征,在具体的操作上,因为恐怖电影自身类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我们的分类仅仅构成了观察西方经典恐怖电影的一个角度、甚至可能是片面的视角。在日渐多变和不断增加的恐怖电影类型中,由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叉性的恐怖形象和混合性的元素,使得经典恐怖电影和后现代恐怖电影的分类也会显得过于简单,这也决定了我们只能将这种界定的努力视为一种批评和研究的视角,而不能生搬硬套在所有恐怖电影文本中。 -下面是更多关于西方恐怖电影发展史的问答
西方恐怖电影发展史
粘人的 希望对你有用~世界恐怖片的创——爱迪生 拉库拉》的出现,带领了无数怖片热潮。 1910年,爱迪生第一次把后来成为恐怖片反复拍摄的题材的民间传说--吸血鬼“德拉库拉”的故事搬上了银幕。尽管以当时的电影手段,其恐怖效果十分有限,影片也只有一本的长度,但它无疑已被今天好莱坞的后来者们视为能够代表其“光荣历史”的经典,甚至被列入美国国会急切寻找和加以保护的10部最重要的影片之一。 欧洲是电影的故乡,更是恐怖电影的发源地。在今天来看,早期一部重要的恐怖片是1916年由德国著名舞台剧演员保罗·韦格纳演出并协助导演的一部根据希伯来传奇中的人物改编的影片《无魂人》(原意为“一种有生命的人”)。是第一部有影响的恐怖片,而1919年德国乌发公司的《卡尔加里博士的小屋》引起了轰动,之后又有《吸血鬼》、《蜡像》等佳片相继问世,使恐怖片成为最早确立风格的片种之一。 1920年的德国的表现主义恐怖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虽然在当时毁誉参半,但却极大地激发起德国电影强调想象和恐惧的欲望。在其影响下,最著名的影片是茂瑙1922年的《诺斯费拉杜》,它同样改编自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 正是在德国的影响下,美国的恐怖片真正兴起。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的《杰克医生和海德先生》和1925的《歌剧院里的幽灵》。 1931年,两部堪称恐怖片经典的影片首先映入了观众的眼帘:它们是勃郎宁的《德拉库拉》和詹姆斯·惠尔改编自玛丽·雪莱的小说的《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 随着这两部影片的成功,恐怖片开始在环球公司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其中较有名气的影片中包括《木乃伊》(1932),《隐身人》、《黑色老房子》、《畸形人》(1932)、《金钢》(1933)以及属于“科学怪人”系列的《弗兰肯斯坦的新娘》(1935)。1931年,出现了所谓恐怖片的经典作品:《吸血僵尸》、《科学怪人》、《鬼医》。1936年,卡孟隆.孟席斯拍摄的《未来世界》,描写一百年以后将在地球上发生的突变。与此同时,英国也拍摄了一个美国富豪把一座古堡连同他的鬼魂搬运到大洋彼岸的《鬼魂西行》(1936)。 40年代,虽然恐怖片开始作为低成本的B级片拍摄,这一类型中的许多影片仍然取得了引人嘱目的成就。环球公司开发出了和“吸血鬼”同样在夜间出没的“动物恐怖片”《狼人》(1941)。其中以《猫人》(1942)和《我与僵尸同行》(1943)尤为观众和影评人所称道。 50年代,随着核威胁和麦卡西主义散布的“共产主义渗透”阴影,恐怖片暂时脱离了早期的各种超自然的幽灵和神怪,而与科幻片结合起来以各种“核怪物”或外层空间的天外来客为核心形象,不断渲染和演义着所谓“东方威胁”的神话。前者中如日本的《哥兹拉》系列(1955),美国的《它们》(1953),《黑湖怪兽》(1956);后者则以《身体入侵者》(1954)为代表。与此同时,在英国则出现了充满暴力和性的彩色恐怖片。《弗兰肯斯坦的诅咒》(1957)、《德拉库拉的恐惧》(1958)等。 60年代,以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为开端,标志着恐怖片的一个重大的转折。它从以前的各种幽灵、鬼怪、疯狂的科学家和来自外星世界的异物转向了一种“写人的”恐怖片;同时期还有恐怖/ 灾难片《群鸟》。 1973年,威廉.弗莱德金的《驱魔人》为70和80年代的恐怖片树立起了一个样板。这部明显向传统的“魔怪”回归的恐怖片激发了一系列的妖术和魔怪电影,如《凶兆》系列(1976)、《魔女嘉丽》(1976)以及《驱魔人续集》等。法国掀起六、七十年代恐怖片大行其道现象的经典作品,应是《Les Yeux Sans Visage》(没有脸的眼睛),一九六○年(另有说一九五九年)导演是Georges Franju;《死后的爱情》(Buio Omega)等。 80年代以来,裹挟着当代电影日益浓厚的商业气息,恐怖片不断在好莱坞银幕上掀起阵阵热潮。首当其冲的是一贯被好莱坞电影视作“异类”的女性,大量以“女性威胁”为主题的恐怖片涌上银幕,其中如德.帕尔玛的《化装杀人》(1980)和保罗.施莱德尔根据1942年的版本重拍的《猫人》(1982)都把性与暴力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女性变成一种令人恐怖的社会形象。而接下来的恐怖片的“牺牲品”则是青少年甚至儿童,随着《万圣节》系列和《走失的儿童》等影片的上映,“问题少年”终于被塑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恐怖。穿插于其间的还有各种来自太空或疯狂科学家手中的“异物”。如克伦伯格的《苍蝇1、2》、斯科特的《异形》系列。而近年来,一方面是传统的恐怖形象“吸血鬼”和“科学怪人”的不断被重新搬上银幕,并多由著名的大导演执导。如科波拉的《吸血惊情四百年》(1992)、尼尔.乔丹的《夜访吸血鬼》(1994)、《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他们纷纷以最忠实于原著相标榜,以现代电影的手段重新演义古老的恐怖故事,使人感到世界似乎只是经历又一轮新的轮回。欧美恐怖片的历史
恐怖电历史与电影本身的历史古老。历史上的第一部恐怖电由乔治里耶于1890年代晚期所拍摄的怪物默片,他所拍摄的恐怖电影,是一个充满恶魔,巫术,女巫,捣蛋鬼,疯狂博士的世界。 在1900年代初期,德国拍摄出大量表现主义的恐怖电影。由斯特拉·瑞耶导演的《布拉格的大学生》(1913),该片被视为精神分裂症恐怖电影的典范。斯特拉·瑞耶参与了最早的重要恐怖影片《泥人》(1914)及《泥人出世记》(1917)的导演工作,并在其中扮演一个由魔法赋予其生命力的雕像的角色。
德国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来自于罗伯特·威恩导演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描述一个邪恶的催眠师的故事。在德国表现主义的电影中,最为知名与不朽的杰作,是由弗雷德里希·威廉·茂瑙所拍摄的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吸血鬼》(1922),该作改编自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后来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以它为原型。德国导演保罗·莱尼拍摄的《蜡像馆》(1924),描述一个蜡像具有生命,并且成为杀人凶手的故事。保罗·莱尼拍摄完这部电影后,远赴好莱坞发展,并推出了两部电影《录像带谋杀案》(1927)及《嘻笑的人》(1928)。这时好莱坞正开始其恐怖电影热潮。1930及1940年代好莱坞在1920年代初期就已经出产过恐怖电影,但是从1930年代开始,特别是由环球影业所出品的恐怖电影,才真正开启了好莱坞的恐怖电影时代。在相当程度上,这些恐怖电影都受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它们涉及了德古拉,科学怪人,以及木乃伊等等主题。至1940年代,好莱坞恐怖电影已发展至一个成熟阶段,各类型题材泰半涉足。1950年代受到核武竞争的影响,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前的哥特式风格,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恐怖电影,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遭受到非人世界的威胁,例如外星人,死尸,植物,昆虫等等。像是霍华德·霍克斯的《魔星下凡》(1951),唐·席格的《天外魔花》。将恐怖与科幻掺杂在一起,是这个时期开始的特色,这类型新近较为知名的电影是雷利·史考特的《异形》(1979)。在1950年代晚期及1960年代早期,一些电影公司特别集中在恐怖电影的制作上。例如英国的锒头影业,以及美国的美利坚国际影业。后者制作了一系列爱伦·坡小说改编的电影。1960年代 希区考克《惊魂记》剧照1960年代的恐怖电影,逐渐脱离对超自然的兴趣,转向非超自然的恐惧。比如希区考克的《惊魂记》(Psycho,1960)就以人的精神变态来惊吓观众。米切尔·鲍威尔的《偷窥狂》也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新近的例子则有《沉默的羔羊》(1991)。保罗·威尔士以1960年代为当代恐怖电影的分界点,在这之前的是共识与制约,在这之后的则是混乱与瓦解。伊萨贝尔·彼耐多以1968年为分界点,区分出传统意义上的现代恐怖电影,以及后现代意义上的恐怖电影。 这一分界点,一般公认以乔治·罗梅罗《活死人之夜》(1968)的诞生为标记。1970年代在1960年代晚期,有一些严肃的、以超自然为主题的恐怖电影,获得了观众的注意力。例如罗曼·波兰斯基的《失婴记》(1968)。该片的成就,实际上是威廉·佛瑞金的《大法师》(1973)成功的基础。在《大法师》后,引起了大量的跟风之作,其中显著的例子是《天魔》(1976)。许多原创性的电影都来自于这个时期的独立制片,低成本与富原创性的特点,一直持续至最晚1990年代晚期。这些独立制片的澎湃发展与家用录像带市场的兴起是紧密关连的,也促使恐怖电影找到了它的新市场;另方面,延续恐怖电影传统的恐怖影片,则继续在大银幕市场中发展。1970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开始以理论探讨恐怖电影的存在意义。1980年代1970年代晚期,恐怖电影的主流转向骇俗的题材,诸如陶比·胡波的《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约翰·卡本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还有诸如《十三号星期五》系列及《半夜鬼上床》系列。这类青少年与邪恶刽子手的恐怖电影,漫延整个1980年代。1990年代《鬼玩人》电影海报1990年代的恐怖电影脱离了以往外在的暴力形式,转向自我嘲讽的方式。韦斯·克莱文将别的恐怖电影的内容放置到《惊声尖叫》中,并在惊吓中掺杂着反讽的幽默,把陈腔滥调的肢体语言转化成新一代年青人的词汇。山姆·雷米的《鬼玩人》(1981)融合了旧与新的僵尸类型。《厄夜丛林》以恐怖电影的内容呈现,却参照到纪录片的形式。《厄夜丛林》不止使电影成为一种跨媒体,且使得恐怖电影能够成为通俗的享乐品。2000年以后2000年早期的恐怖电影承续了以往的杂揉性质,并持续聚焦于年青人的世界,例如《绝命终结站》系列,并且有向主流电影市场迈进的企图,例如《水中的女人》和《七夜怪谈西洋篇》。欧美恐怖片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段比较突出的拍摄手法和题材
恐怖之王日本恐怖片的历史发展
简略阐述日本恐怖片的历史发展与美学特色,此将日本恐怖片粗分为三类: 成于五十年代,并往往以英美恐怖片为原型或从中汲取灵感。(二战时期欧美多数国家的电影在日本被禁)
怪兽片(无疑可以看到金刚的影响,但将其置于核战阴影下的日本,并从50年代盛行于美国的科幻恐怖片中汲取了不少类型元素)吸血鬼电影(以万能恐怖与汉默恐怖片为原型)酷刑电影(以江户时期德川幕府的刑罚为原型。)怪奇映画(改编自日本怪奇小说或推理小说,或以日本历史上的带传说色彩的真实事件为蓝本)这一时期的日本恐怖片也逐渐变得色情(怪谈片同样如此甚至更甚),一如当时的欧洲的恐怖。七十年代片场制式微后对于恐怖片的面貌有很大影响。体现在地下电影开始冒头,最著者如冢本晋也的《铁男》.原有的酷刑电影也变得更阴暗,并逐渐与暴力片合流(形成我所谓的酷刑血腥电影),后者受70年代美国的血淋淋电影的影响。这些似乎有些庞杂凌乱的发展趋势最终在90年代初催生出所谓的灵异电影。 这一时期的日本恐怖片不再简单模仿西方,且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相对2而言)表现在制作层面,片场制的式微使得绝大多数作品难以获得高昂的预算,因而多为低成本电影或为电视,录像制作的类电影产品。这对于其美学风格有很大影响,表现在手提,实景的运用(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不少影片也表现出伪纪录片倾向(这种趋势在欧美恐怖片中也有,不过日本似乎更突出些)。最重要的,此类影片在国内被冠名为心理恐怖--这其实不太准确,也未能与欧美早已有之的心理恐怖区分开来,但不管怎样,日式惊悚确实表现出一种区别于欧美乃至日本传统恐怖片的特色,这正是我试图在文中所详细分析的。日本恐怖片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以午夜凶铃、咒怨等为代表作的恐怖片无论从内容上、或是风格上、还有内在意识上都和世界恐怖片的总体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这一批影片中,灵异这一题材频繁出现,具有独特的东方式恐怖,与西方同类的复仇题材的恐怖片相比,鬼魂复仇反映出了深刻的审美和文化差异,因此,御灵成为日本恐怖片与西方恐怖片相比最为独特的差异。东西方的恐怖电影有什么区别/?
东方怖片也有很多类型,向早期的恐怖片属于很的那种,我觉得是精神刺激,慢慢发展为现在精神上+视觉上刺激(有借鉴西方恐怖大片的嫌疑)。像最近新兴起的泰国恐怖片(疯魔美女等)。而西方的恐怖片主要是以视觉上的刺激为主,除了恶心外没有什么太离奇的情节。传说中的驱魔人吓死美国好多人,在我看来跟咒怨系列还有差距……Tags:西方恐怖电影发展史,西方恐怖电影发展史,
下一篇:美国恐怖电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