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严武,杜甫的死因与严武的关系

2020-11-06 20:10结局

简介实际上严武甫的关系极其密切,比如宝应元月,肃宗死,代宗,六月,召严武入朝,杜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在成都,他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严武邀杜甫作其 杜甫的死因与严武的关系...

实际上严武甫的关系极其密切,比如宝应元月,肃宗死,代宗,六月,召严武入朝,杜别赠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在成都,他带着仆从和酒肉来看望杜甫,杜甫写道“竹里行厨洗玉盘,花间立马簇金鞍。”

严武邀杜甫作其幕僚时写道:“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着鵔鸃冠。”这里运用了典故。汉末词赋家祢衡,文思敏捷,曾即席作《鹦鹉赋》 ,一挥而就。严武以祢衡的故事,劝杜甫不要单纯以文才自恃,应该走做官的道路,力求充当侍奉皇帝左右的近臣,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杜甫则写《严中丞枉驾见过》一诗:“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以张翰(晋时人,字季鸾,遇见不相识的贺司空(循),谈得投机,没告诉家人,便登上贺氏的船,同去洛阳)、管宁(东汉时高士,字幼安,于灵帝末渡海避乱至辽东,常戴皂帽,穿布裙,坐木榻,隐居多年,屡征不出,世称贤者。)婉言谢绝,是说我的行踪飘泊不定,当效张翰那样自由,效管宁避乱他乡过隐居生活。巧于用典,言其情愫,寓意称妙。

杜甫居成都期间,严武数度劝其出仕,杜甫婉言谢绝。后来,因感其诚意,友情难却,入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此后二人诗作往来频繁,严武成了杜甫除李白,高适之外的又一知音。严武称杜甫为“杜二”。

-

下面是更多关于严武的问答

杜甫是严武的军师,曾帮助当时四川的主政官严败南诏首付成都外

严武好像是剑南节,就是掌管盛唐南京之称的成都周围,也就是四川。

当时唐朝周围都在叛乱,南诏曾击败六万唐军一度攻陷了成都的外城,后来杜甫帮助严武收复了成都外城。

也就是那时写出一首送给严武的诗:“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当时杜甫曾任南方严武的幕僚,并在帮严武统一四川时并写诗赞扬主政官严武。

同样的李白当时在北方也写诗鼓励过相州之败的郭子仪:“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宝应元年(762),唐玄宗、唐肃宗父子时隔十四日相继去世。七月,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严武被召回京,入为太子宾客,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实际上是命

他充陵桥道使,监修玄宗、肃宗父子的陵墓,而继任他成都尹职的正是杜甫的好友高适。严武一离开成都,蜀中便乱套了。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勾结邛州兵占据西川,

扼守剑阁,通往京城长安的道路阻塞,不得前行。直到八月,徐知道与士兵发生矛盾,被手下所杀,叛乱才得以平息。高适官位还没坐牢,麻烦事就一件跟一件接踵

而来,纵是三头六臂,也难以招架。马上吐蕃内犯,攻陷陇右,直通长安。蜀郡西北部的松州、维州、保州等地都被包围,后来终于陷落。高适被时人讥讽内战内行

(指击败永王璘),外战外行。朝廷于是再命严武为成都尹和剑南节度使,于广德二年初第三次入蜀。

764年七月,严武率兵西征。九月破吐蕃七千余众,拿下了当狗城(四川理县西南),十月又拿下盐川城(甘肃漳县西北)。同时遣汉川刺史崔旰在西山追击吐

蕃,拓地数百里,与郭子仪在秦陇一带主力战相配合,终于击退了吐蕃的大举入侵,保卫了西南边疆。这位严武果然人如其名,神勇善战,是位不可多得的帅才。但

单把他当作一介武夫看待却未免委屈了他,征战途中,严武气吞山河,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诗圣杜甫评价其诗:“诗清立意新”。除此之外,老杜对严武的诗还有更华丽的评价,譬如“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奉赠严八阁

老》)、“贾笔论孤坟,严诗赋几篇”(《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阅书百氏尽,落笔四座惊”(《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杜甫不仅赞美严武的诗,还夸赞他的为人,在对严武的赠诗中,“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这样的句子

比比皆是,极尽褒扬之能事。进一步整理发现,在杜甫诗集中,有关严武的诗为赠友诗之最,共35首,占杜诗总量约四十分之一。而《全唐诗》中仅录严武诗六

首,其中就有四首是“寄题”、“酬别”杜甫的,可见杜甫和严武的交情确实不一般。从中也可以看出,老杜的确广交天下英彦,两任成都府尹高适和严武竟然都跟

他关系非比寻常,而且恐怕严武与他的关系比起高适来还要更加亲密,也更为复杂。

杜甫和严武是世交,往来时间很长,他们应该从小就认识,杜甫比严武长了十四岁,论年龄应该算兄长,但论官职,杜甫却一直是下级。严武曾在肃宗朝中任给事

中,其时杜甫与他同朝为官任左拾遗。杜甫充分利用了与严武“同朝为官”的机会,发展了他们原有的交情。他一方面写了《奉赠严八阁老》一诗颂严:“扈圣登黄

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仇兆螯注曰:“上四颂严,称其遇主乘时,下四叙情,喜其同

官相契。”另一方面,他们同出房琯门下,都受房琯推荐,政治上属于同一阵营,所以想法也较为投机。

可惜仅仅过了几个月,时任宰相的房琯因得罪降官,杜甫上书为房琯说情,“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旧唐书·文苑本传》),结果触怒肃宗,被放还。在放

还“往鄜州省家”时作了给严武的《留别贾严二阁老两院补阙》一诗,其中“去远留诗别,愁多任酒熏”诸句,“留别之情”淋漓尽致。乾元元年(758),同是

房琯门下的严武与杜甫相继被贬为巴州刺史和华州司功参军,二人虽因各贬一方暂时分手了,但至次年杜甫弃官之后寓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时,杜甫为了发展和

巩固友情,又作了一首500字超级长诗《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叙旧、怀念、勉励、意气恳切,五味杂陈,老杜在其中把他的煽情天

赋挥洒无余。诗中“禁掖明从改,微班性命全。青蒲甘受戮,白发竟谁怜”、“故人俱不利,谪宦两悠然”等句,既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怨,也透露了一些因仕途

失意而欲归隐山林的想法。

很快,严武时来运转,当上了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当时,杜甫正幽居成都草堂。杜甫既与好友相逢,又找到了靠山,自然心情畅快。严武此时对杜甫多有照顾,杜

甫当时基本上算个无业游民,能够安居草堂,不愁生计,主要得力于严武的资助。严武刚到成都,就去拜访杜甫:“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严中

丞枉驾见过》)。此后,严武时而赠酒给杜甫,时而携酒馔亲访草堂与杜甫对饮,时而有诗歌唱和,而且还向朝廷举荐杜甫,但是前面说过自从被放还后,杜甫渐有

了些归隐的想法,所以第一次召补京兆功曹被杜甫以“懒性从来水竹居”、“幽栖真钓锦江鱼”(《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为由拒绝了。但严武还不死心,还在

对杜甫苦口婆心地劝仕,一直到他奉召入朝、杜甫送他到绵州时,他还在动员杜甫:“试回沧海棹,莫妒敬亭诗。”(《酬别杜二》)可杜甫似乎下了老死江湖的决

心,丝毫不为所动。

虽然杜甫没买严武举荐的帐,但对朋友的好意,他还是心领了,这一时期杜甫的“赠严诗”凡十三首,不仅数量多,内容也很真诚。首先,杜甫视严武为知己:“

寂寞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是少微星”(《严中丞枉驾见过》);“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非但如此,杜甫还搬出了自己的老祖宗来

夸赞严武,他觉得严武很象他的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征南多兴绪,事业暗相亲。”(《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对最后

两句杨伦《杜诗镜铨》注曰:“回想当年先祖杜征南所建立的功业,和您今天的情况是多么相似啊。征南,指杜甫十三世祖杜预,曾任征南大将军,封当阳城侯。因

杜预‘博学多通,明于筹略,此严公亦以文人而为节镇也’。”严武被召入京时,杜甫又依依送别,一直送到离成都三百余里的绵州,作有《送严侍郎至绵州,同登

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诗,写完之后,觉得还是没送过瘾,于是又送到了离绵州三十余里的奉济驿,真是长亭更短亭,此情绵绵无绝期:

远道从此别,青山复空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缠绵悱恻,情深意笃,难怪有人把这段时期戏称为杜甫与严武交往的蜜月期。

没过多久,严武就以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的高职,第二次镇蜀。老杜得知严武归来的消息,狂喜异常:“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身老时危思会

面,一生襟抱向谁开”(《奉侍严大夫》);本来以为高适的离职,会使自己失去靠山,现在严武回来,生活又有依靠了:“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在送走严武之后,历经了徐知道之乱,在梓州、阆州避乱流寓的一年半时间(宝应元年秋至广德二年三月,即

762—764年)里,杜甫的心情和想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新登基的代宗翻了一些肃宗时所立的旧案,一些遭贬斥的旧臣又得以起用,杜甫的许多故人也

相继应召人京,杜甫也不免心痒。心情也不再平和,写出了一些“嫉恶怀刚肠”式的诗句。所以,当严武第二次镇蜀,杜甫旋即回到成都,不待严武招邀,已经于归

家兴奋之际说出了“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是见疣赘,骨髓幸未枯。”(《草堂》)的心里话,大有主动请缨之意。广德二年(764)六月,严武上表荐举

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部、赐绯鱼袋,杜甫一生最高的官衔莫过于此。

这段时间里,杜甫或为严武出谋划策,或协助严武军事训练,或同严武分韵赋诗,或陪严武观山泛舟,生活很充实,但久而久之,距离产生丑,杜甫对严武的“穷极

奢靡,赏赐无度”(《新唐书·严武传》)产生异议,并作《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一诗和《说旱》一文进行讽谕和谏诤;同时又打起了退堂鼓,在诗中多次表示

辞幕归隐的意愿:“主将归调鼎,吾还访旧丘”(《立秋雨院中有作》)、“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暂酬知己分,还

入故林栖”(《到村》)、“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独坐》)。一方面,由于彼此地位的变化,老杜对严武的期望落空了,幻想破灭了,关系紧张了,终于

导致老杜的托病辞归;另一方面由于杜甫的不识抬举,反复要求离开严武幕府,使严武颇为心烦,也颇为心寒,对杜甫也逐渐冷谈。事后,杜甫虽然也作有《敝庐遣

兴奉寄严公》一诗,盼望严武再次光临草堂,但是从此,再也看不到杜甫入府赴宴的诗,也看不到严武曾来“席门”的痕迹,甚至连诗歌上的唱酬也没有了。

这段时间,杜甫与严武的关系急转直下,据说还有杜甫酒后对严武失礼的事,算是这个时期二人紧张关系的总爆发,向来为历代八卦文人所喜八。也因此史籍所载严

武当时的反应截然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不以为忤”。例如《旧唐书·杜甫传》云:“(甫)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看来老杜的脾气比李白好不了多少啊,竟踩到严武床上指着他的鼻梁骂道:“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但“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第二种是先怒后解。例

如《唐摭言》卷十二说杜甫醉后登严武之床,厉声问严武:‘你是不是严挺之的儿子?’严武一听,面色大变,正待发作。杜甫赶忙接上下一句:“我是杜审言的孙

子。”这才缓解了气氛。第三种是怒至欲杀。例如《新唐书·杜甫传》说的自酒后事件发生之后,严武一直耿耿于怀,表面上装作原谅杜甫,有一天瞅准机会就要杀

杜甫和梓州刺史章彝。眼看杜工部就要人头落地,幸亏有人去通报给严武的母亲,严母深明大义,“恐害贤良,遂以小舟送甫下峡”(《云溪友议》),在严母的挽

救之下,杜甫才得以保全,可怜与杜甫交情甚笃的章彝却成了刀下之鬼。《蜀道难》有一说就是李白听说此事后,担心杜甫和当时贬官任职于严武手下的房琯的安危

所写。

以上种种说法虽叙述生动,却不可轻信,像“遂以小舟送甫下峡”就很像是小说家虚构的传奇,其中一个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中硬汉哈里森·福特的形象立刻跃

然纸上,与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的诗圣形象完全不符。但如果说杜甫与严武之间没有“睚眦”,那杜甫的毅然辞幕,去蜀东下又作何解释?这恐怕要成为一个永久的悬案

了。

也就在杜甫去蜀东下后不久,严武猝然辞世,一代帅才年仅四十而早殇。当严武的母亲护送严武的灵柩顺江东下,途经忠州(

今重庆市忠县)时,杜甫写了《哭严仆射归榇》:“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睚眦”,在真正的朋友之间,离别之后,时间的流逝会冲淡一切积怨,随之沉淀下来的是彼此夹杂着些许自责和

悔恨的思念,而今,人鬼殊途,杜甫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或许正如另一位唐朝诗人钱起所写——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那是他仇人,自然会写咯…… 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

1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曾奏数行书,懒性从来居。奉引滥骑沙,幽栖真钓锦江鱼。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2、《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雨映行宫辱赠诗,元戎肯赴野人期。江边老病虽无力,强拟晴天理钓丝。何日雨晴云出溪,白沙青石先无泥。只须伐竹开荒径,倚杖穿花听马嘶。

3、《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4、《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得寒字)》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5、《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得空字)》

日临公馆静,画满地图雄。剑阁星桥北,松州雪岭东。华夷山不断,吴蜀水相通。兴与烟霞会,清樽幸不空。

据保监会规范头发

Tags:严武,严武的严武与杜甫,杜甫的死因与严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