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淮军,李鸿章组建的军队叫什么名字

2020-10-31 23:27结局

简介李鸿章的那个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自安徽一带,故称“淮军”。淮指的是安徽江淮。“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因为兵员及将领主 李鸿章组建的军队叫什么名字...

李鸿章的那个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自安徽一带,故称“淮军”。淮指的是安徽江淮。

“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汉人军队,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曾是清朝的主要国防力量。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故称“淮军

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向上海进军,上海守备清军不能抵抗,外援英军未到,是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总督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省军务,湘军驻安庆,上海地方官绅派代表向他求援。

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划,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主动请命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美各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扩展资料:

继《段祺瑞传》《冯国璋传》和《共和,1911》以后,季宇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历史题材的纪实文学《淮军四十年》问世了。

作品对晚清末世的社会现实与历史走势,特别对淮军派系的兴衰成败的文学表达,既不戏说,也不演义,而是以历史为经,文学为纬,从容实现了对“淮军”这一历史题材文学叙事的当代性观照,并为同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应有的认知视角与独特的审美经验。

在对淮军历史以及李鸿章个人命运的理性审视中,作品仍不抹杀特定历史阶段求变图强的时代精神与抗拒外侮的爱国主义情愫。

《淮军四十年》给读者提供的“历史场景”是19世纪下半叶——大清王朝风雨飘摇、行将土崩瓦解的年代。淮军——这支为了镇压太平军起义而建立起的军事力量,其将近40年的命运挣扎,正是一个时代和一种制度走向毁灭的折射。

在作品中,作家并没有按照某种既定的历史观念去图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与人物命运,而是凭着对那些鲜活的历史场面的艺术感知,来创造既符合历史真实又富有文学穿透力的叙事形式。

以期还原淮军这一深刻影响晚清历史进程的政治集团、军事集团的本来面目,并进而让李鸿章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的真实背影逐渐清晰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淮军历史真实的艺术呈现—评《淮军四十年》

-

下面是更多关于淮军的问答

淮军

晚曾国藩指使下由李鸿章招募编练的一支。淮军出于湘军。1861年(咸丰十),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上海清军不能作战,英国侵略军增兵又未到。时曾国藩为两江总督,驻安庆,上海地方官派代表向他求援。曾国藩早有用湘军制度练两淮勇丁的计画,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 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间抵上海后,又以外国侵略者的支持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

淮军营制,出自湘军。每营五百人,用抬枪、小枪一百二十余杆。1863年,各营于营、哨官外别延西洋军官充任“教习”,训练洋操,并改抬枪、小枪等队为洋枪队;其劈山炮队亦改为开花炮队。因使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增至七八百人不等。1877年(光绪三年),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因此,在中国近代兵制史上,由湘军创立的勇营制度,到淮军则发展为参用西法的制度。淮军虽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并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器与由书生自任教练者迥然有别,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例如,营以上指挥困难,统领与统领之间各不相下。淮军延聘西洋军官仅用于平时教练,战时调度仍由将弁。淮军的统领、营官、哨官都未习西法,作战时由他们妄行调度,军队平日所学全归无用。

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广西战败,张树声、潘鼎新被革去督、抚职;中日甲午战争中,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统率的陆军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袁世凯的新式陆军产生后,淮军即失去了国防军的地位,变为次要的巡防队。光绪、宣统之交,革命军图谋在长江起义,清廷乃调北洋淮军巡防队一部移防长江,后来张勋曾指挥这支部队在南京与革命军作战。淮军巡防队迄清亡而尚存。 咸年(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清政府在长江下游地区已失去一支经制军主力。在太平军猛烈攻势下,江南豪绅地主,纷纷逃避到已经形同孤岛的上海。为了免遭灭顶之灾,在沪士绅买办一面筹备“中外会防局”,依赖西方雇佣军保护上海;另一方面又派出钱鼎铭等为代表,前往安庆请曾国藩派援兵。钱鼎铭先动之以情,每日泣涕哀求,言江南士绅盼曾国藩如久旱之望云霓;继而晓之以利,说上海每月可筹饷六十万两,这对时感缺饷的湘军,不啻是一大诱惑;同时,钱鼎铭还利用其父亲钱宝琛是曾国藩和李文安同年的关系,走李鸿章的门路要说动曾国藩。曾国藩最初属意派曾国荃领兵东援,但曾国荃一心要攻下天京,建立首功,而不愿往。随后,曾国藩又函请湘军宿将陈士杰出山,但陈亦以“母老”力辞,曾国藩最后转商于李鸿章,李欣然应命,于是开始了淮军的招募与组建。

两淮地区,民风强悍,尤其是“兵、匪、发、捻”交乘的皖中腹地,民间纷纷结寨自保图存。庐州地区的团练武装,以合肥西乡三山(周公山、紫蓬山、大潜山)的张(树声、树珊)、周(盛波、盛传)、刘(铭传)三股势力最大,百里之内,互为声援。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西乡团练头目得知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安徽人李鸿章在幕中主持机要时,就公推曾任李文安幕僚的张树声向李鸿章、曾国藩上了一道禀帖,洞陈安徽形势,并表示了愿意投效的决心。曾阅后大为赏识,亲笔批示“独立江北,真祖生也”。由于庐州团练的这些基础和李鸿章在当地的各种关系,淮军的组建、招募比较顺利。

李鸿章首先通过张树声招募了合肥西乡三山诸部团练。接着,又通过前来安庆拜访的庐江进士刘秉璋与驻扎三河的庐江团练头目潘鼎新、吴长庆建立联系。潘、刘自幼同学,又同为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门生,吴长庆的亡父吴廷香也与李文安有旧交,自然一呼而应。同治元年(1862年)春节过后,淮军最早的部队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营即陆续开赴安庆集训。与此同时,李鸿章还命令三弟李鹤章回合肥故乡招募旧部团练,响应投军的有内亲李胜、张绍棠,昔年好友 德模、王学懋,以及父亲李文安的旧部吴毓兰、吴毓芬等(这些东乡团练与西乡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的“盛”字营,均属第二批成军的淮勇,后由陆路陆续开赴上海)。

首批四营淮军抵达安庆后,曾国藩极为重视,亲自召见各营将领加以考察,并亲为订立营制营规。曾国藩担心新建的淮军兵力太单薄,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其中整营拨归淮军的有:1、属于湘军系统的“春”字营(张遇春)和“济”字营(李济元);2、太平军降将程学启“开”字两营;3、湖南新勇“林”字两营(滕嗣林、滕嗣武)以及后到的“熊”字营(陈飞熊)和“垣”字营(马先槐);4、曾国藩送给李鸿章作为“赠嫁之资”的亲兵两营(韩正国、周良才)。其中,以桐城人程学启部“开”字两营作战最为凶悍,士卒多系安徽人(丁汝昌当时即在该部)。这样,李鸿章初建的淮军,就有了14个营头的建制(每营正勇505人,长夫180人,共685人)。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曾国藩在李鸿章陪同下,检阅已到达安庆集结的淮军各营,淮军正式宣告建军。随后,上海士绅花银18万两,雇英国商船7艘,将淮军分批由水陆运往上海。由于“济”字营留防池州,因此乘船入沪的淮军共计13营约9000人。

表面上是朝廷的军队,实权握在李鸿章手里。

http://baike.baidu.com/view/21591.htm#4

类似于湘军,也是团练的一种吧。用于平定叛乱,维护清廷统治。后来向水师转化了。

另外清廷出于湘军过于强大的考虑,支持李鸿章建立淮军,可以用于制衡曾国藩。 李鸿建的湘军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是私人武装,乡勇。清朝乡勇是国家正式武装。清朝,绿营八旗等已经糜烂,在和太平军的对抗中一触即溃。故清政府准许民间乡绅练团练自保。湘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862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又出一支地

主武装,这李鸿章的淮军。淮军是曾国藩的湘张的产物。随

着淮军的日益强盛,其创建者和统领李鸿章的政治权力越来越膨胀,

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不仅担负

着当时军事和国防的重任,而且影响到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诸

多方面。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四十年的局面,维系着清政府

的命运。 淮军

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是中国近代军队的前身,曾是清的主要国防力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859.htm

因为他们武器不行,衣服破破烂烂,吃不饱穿不暖,不像朝廷这只军队,不像正规军 淮军的创始人是北洋大臣李鸿章!

淮军五虎是张树声、刘秉璋、刘铭传、周盛波、吴长庆。 曾国藩军,李有淮军。首先李鸿章是个人物。清手上有淮军。用现在话说是现代化装备的部队。李鸿章也是一个人才,擅于处理于人际关系,优其与洋人方面。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曾国藩的用人之道,是比较传统的一般“德才兼备”的人都用。第一注重品德、品行要好,然后才看你是不人才,量才而用。而曾国藩当时并不想让李鸿章去上海组建淮军,原因就是因为李鸿章的品行不好,常常去妓院,喝花酒,太出格的事情还是没有。李鸿章对曾国藩也很是尊敬,何况他也算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人,以后湘军有什么事情还有对自己有帮助。李鸿章签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如《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俄秘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正因为这些大家都不看好他,

还有曾国藩唯一没有裁军的长江水师,给他后来组建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北洋水师,因为他的指挥,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灭。错也不在李一个人,因为当时政府无能,只能委屈求全。这个不能用好人坏人来评论,当局势是那样。太多了不能说完。

Tags:淮军,李鸿章的那个军队为什么叫淮军?淮指的是哪?,李鸿章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