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江忠源,曾国藩见了江忠源一面,就断定此人必定会立下战功,他为

2020-10-30 17:57结局

简介咸丰帝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趁师北上,所向披靡,清军闻风丧胆。太平军屡次大破清军,震惊朝野,咸丰帝下令举荐贤才。由于朝廷大员曾国藩特别欣赏朋友江忠源,于是向咸丰帝举荐了江忠源,这让江忠源 曾国藩见了江忠源一面,就断定此人必定会...

咸丰帝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趁师北上,所向披靡,清军闻风丧胆。太平军屡次大破清军,震惊朝野,咸丰帝下令举荐贤才。由于朝廷大员曾国藩特别欣赏朋友江忠源,于是向咸丰帝举荐了江忠源,这让江忠源第一次出现在朝廷的视野。

太平天国起义

崭露头角

江忠源,字岷樵,湖南新宁人,举人出身,为人胸襟坦荡,侠义心肠,深得曾国藩赏识。大学士塞尚阿赴广西镇压太平军,江忠源被征调到军中,深受副都统乌兰泰的器重。后江忠源回乡召集乡兵五百人,组建楚勇,命其弟统领,奔赴广西。当时,太平军屡破清军,兵锋极盛,见楚勇人少,便出兵攻打,。江忠源起初坚守不出,后趁太平军逼近,突然出击,斩首数百,后累功至同知直隶州,获赐花翎。

清军将士

蓑衣渡之战

后来太平军北上,进犯桂林,江忠源闻讯再次招募一千士卒,与刘长佑星夜兼程,赶赴广西这时乌兰泰战死,江忠源得以独领一军,与太平军展开激战,三败太平军,解桂林之围,被提升为知府。四月,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此时太平军已经占据全州,打算水陆并进,北攻长沙。江忠源在蓑衣渡设伏,并砍伐树木阻塞河道,并与太平军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身而死,太平军溃散,辎重尽被缴获。

半渡可击

长沙恶战

太平军撤离道州,转而攻陷桂阳等地,进犯长沙,势力再次壮大,昼夜攻打长沙城。江忠源与总兵和春前往救援时,太平军已经占领南城和城外制高点天心阁,江忠源大惊,亲率死士夺回天心阁,并于天心阁下筑垒炮轰敌阵,致使太平军西王萧朝贵中炮身亡,太平军再次击溃而逃。

团练兵勇

坐镇南昌

江忠源数次以少击众,击败太平军,咸丰帝认为其忠勇可恃,命其到向荣的江南大营帮办军务。江忠源路过九江时,听闻南昌被围,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先救援江西,并率领一千三百楚勇奔赴南昌,江忠源亲自督战,坚守南昌九十余日,多次击破敌军营垒、击沉敌军船只,太平军无奈撤军。咸丰帝赏赐他二品顶戴。

训练有素

江忠源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依靠战功,从一介书生,升为同知、知府、道台、按察使、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在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江忠源是难得的将才,对于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无可堪大用的皇朝,实在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要想消灭太平军,江忠源无疑是朝廷的希望和依靠。所以朝廷不断的将顶戴花翎戴在他头上,使他向坐了火箭一样。

清军兵勇

将星陨落

不久太平军攻陷黄州、汉阳,围困武昌,江忠源沿江进击,大败太平军,解武昌之围。后来,江忠源把部队留在湖北,自己只率领两千人赶赴庐州。十一月抵达庐州,这才发现城内兵马不过三千,而且粮草、军火短缺,这时太平军大军压境,重重包围。情况万分紧急之时,江忠源给曾国藩写信求救,咸丰帝也下诏曾国藩火速出兵。可是,曾国藩按兵不动,他的下属王鑫主动请缨,带兵救援江忠源,也被曾国藩制止。湖南巡抚骆秉章闻讯派江忠源之弟江忠浚与刘长佑率一千楚勇火速救援,江忠浚与刘长佑奋力搏杀,奈何兵力微弱,被阻于城外五里墩。陕甘总督舒兴阿有兵万人,却畏缩不前。十二月,知府胡元炜私通太平军,太平军获知城内虚实,加紧攻城,最后城破,江忠源英勇杀敌,身受重创,跳河自杀,时年四十二岁。

太平军围城

兵败自杀

江忠源被困庐州,危在旦夕,其他官军隔岸观火,畏缩不前,似乎还能理解,因为“胜则相争,败不相救”是官军的顽疾;但是曾国藩按兵不动,就值得玩味了。曾国藩和江忠源不仅是同乡,而且亦师亦友私交很深,曾国藩多次向朝廷举荐江忠源,江忠源也非常尊敬曾国藩,在曾国藩出山编练团练时,江忠源又捐赠银两,又留下精锐助曾国藩训练士卒,而且曾国藩的团练还是以江忠源的名义招募乡勇才获得合法地位,两人互相扶持,情深义重。

互相扶持

江忠源坐困庐州,无论于公于私,曾国藩都应该去救援江忠源,可是曾国藩始终没有去救,坐视江忠源战死庐州,这是为什么呢?

朝廷命令曾国藩率领水师北上长江,顺流东下,与江忠源一起,水陆夹击太平军,可是曾国藩小心翼翼的推托,提出四省联防的建议,认为守住武昌才是当务之急。他的老师吴文?写信让他救援江忠源,他回信说湖北湖南应该以坚守省会为主,等到水师练好才可以东进。朝廷接连下旨命令曾国藩出兵,然而他顶住压力,还是不肯出兵。他上书说明自己的困难,湘军草创,部队训练不足,武器、旗帜都很简陋,军饷也很匮乏,现在部队正在四处攻打会党,没有得到修整,总之现在还不到出兵的时候。

军械简陋

曾国藩说的都是明面上的理由,疑点重重:首先曾国藩招募的湘勇很多都是之前各地的团练武装,大多都有一定的战斗经验;如果他有必救的决心,联合江忠源、刘长佑的人马,拼死一搏,救出江忠源不是不可能的。即使全军覆没换江忠源一人也值得,因为以江忠源的才能,用不了多久他又能训练出一支劲旅,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曾国藩不会不懂。其二,如果困守庐州的不是江忠源而是他的亲兄弟曾国华或曾国荃,你看他会不会以士卒训练不足而见死不救。

八旗将士

所以小编推测,曾国藩按兵不动的原因,除了实际困难外无非是三点:

其一,曾国藩做事向来谨慎小心,缺乏壮士断腕、拼死一搏的魄力,没有完全把握的事他不会去做。

其二,江忠源是他一手举荐起来的,在一年多时间里,江忠源从一介书生做到封疆大吏,而自己却只是个团练帮办大臣,地位颠倒过来;而且曾国藩是打着江忠源的幌子才有合法招募湘勇的资格,相当于江忠源的附庸。江忠源雄才大略,深受朝廷器重,如日东升,把曾国藩的光芒全部掩盖了,如果只有依附于江忠源才能生存,这是曾国藩所不愿意接受的。

其三,曾国藩与当时湖南巡抚骆秉章等官员不和,骆秉章不断分化曾国藩的势力,制约他的发展。同时不断举荐江忠源和他手下的将领,使他们个个平步青云,以江忠源的才华,剿灭太平军是迟早的事,那么曾国藩想要出人头地,实现人生目标的愿望将会落空,这是野心勃勃的曾国藩无法容忍的。

官场阴暗

所以曾国藩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剿灭太平军的首功,曾国藩冷酷的不发一兵一卒,眼睁睁看着好友江忠源兵败自杀,借太平军之手除掉了自己仕途上的最大的竞争者!

-

下面是更多关于江忠源的问答

的是,往往伴随着和无家可归,这对人类灭性的,根据事物的两面性理论,即使在战争时期,也有与战争共存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民族记忆",久而久之,这些事情会使听者感到激动,从而深感震惊。

这些故事和英雄就是我们所说的英雄,无论当时的阵营是什么,我们都不能否认,英雄们建立了中华民族最深的民族记忆。

太平天国运动在清代留下曾国藩的名字最后,他成了清末著名的将军,增国帆的成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在他身后,有许多不知名的将军帮助他成功。最后,他们用鲜血铸就了曾国藩的成功之路,我们要介绍一位幕后英雄。他叫姜中原。有一个关于蒋中原的传说,蒋中原年轻时,曾请曾国藩到北京看望他,曾国藩见自己著名的一刀,说:“这是新宁学者蒋仲元。

"门子接着对蒋中原说:“师傅让我向你道歉,说你是新宁的流氓书生,只会赌博,没有时间和你交流。此时,天下承平已久,江忠源却认为天下马上就会有一场大乱,并且,还在曾国藩面前对天下之事侃侃而言声震屋瓦,甚至,将茶盏拂落在地仍谈笑自若。

此时,曾国藩对他大为改观,将他送走后,对人说道:“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人才。"紧接着,他又叹道:“此人虽能名满天下,但是,最终会因节烈而死。"

原:藩喜欢给活人写挽联

史事趣闻

曾国藩是个爱写文章的人,每天持练笔,当真是笔辍。不过有时也有点过火,据清代李伯元的《南亭笔记》记载,曾国藩将写挽联也作为练笔手段。但因为死人不够用,所以他居然偷偷给活人写挽联,这也算一朵奇葩了。有一次,老曾的老友汤鹏发现了曾国藩写的一大堆挽联,其中既有写给死人的,也有写给活人的,可怕的是居然还包括写给他汤鹏的。汤鹏大怒,拂袖而去,自此与曾国藩断交。虽然曾国藩后来再三道歉,汤鹏还是不理他。

当时还有一位将领,名叫江忠源,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自杀身亡。江忠源在庐州任上的时候,遇到客死他乡的朋友,都会出钱买棺材,将朋友埋葬或送回家乡。当时就有好事的人编了这么一个段子,将曾、江二人的事都写上去,即:“江忠源包送灵柩,曾国藩包做挽联。”曾、江二人听了,“干笑而已”。(来源:广州日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刘长佑(1818年—1887年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清朝大臣在湖南办团练,与江忠源友善。1852年以拔贡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及天地会起义。次年春因扑灭浏阳征议堂会众起事,擢知县,旋升同知。6月,太平军围困南昌时,奉命独领一军自长沙驰援南昌;旋即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并分兵克泰和,后官擢知府。 追问
谢谢
追答
采纳啊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南京西花圃散步,脚曾纪泽扶掖回书房坐三刻逝世。百姓巷哭,绘像祀之。朝廷闻讯,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

同治十二年(1873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区)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人物评价

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邪?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挠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赵衰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公独兼之。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梁启超:①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②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

赵尔巽《清史稿》:①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不囿于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制、营规,其于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②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杨昌济: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王闿运:用将则胜,自将则败。

容闳:故其身虽逝,而名闻千古。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称旧教之特产人物。

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

蔡锷:①曾、胡两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②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蔡东藩:若曾、胡二公,文足安邦,武能御侮,清之不亡,赖有此耳。

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①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②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

蒋廷黻:国藩以执两之道,贯经世之学,于社会之改造,则恢复民族固有美德,此之谓守旧;于民族之前途,则接受西洋文明,此之谓革新。二者同时进行,乃其对我国近代史之大贡献也。盖徒然恢复旧礼教,则不能抵抗帝国主义者之机械科学,何况旧礼教之本身,亦复百孔千疮,有待救正乎?若徒然接受新文化而不恢复固有之美德,则此腐化之旧官僚社会,根本不能举办事业,更何况社会民族之立场,有何术以全盘改造之乎?吾人之所以佩服曾国藩,诚以其眼光远大,订此救国救民之方案,与后日国父之民族主义如出一辙矣。

陈公笃:国藩素拘谨,其才不如胡左,而功倍之,独知人善用,是其特长。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萧一山:国藩以严谨胜,宗棠以豪迈胜。

徐中约: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

所以曾国藩死后的谥号是“文正” 楚军,即史勇,指源的民团,是湘军的,江忠源率楚勇纵横平全之乱战场时,曾国藩才是帮办团练大臣,给他负责后勤兵源,但曾国藩是江忠源引荐人。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岷樵,湖南新宁(今属邵阳)人,晚清名将。

江忠源举人出身,后兴办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楚勇,江忠源在礼部左侍郎曾国藩的推荐下,随首席军机大臣阿鲁特·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到广西平太平天国之乱,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此后,江忠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

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到达庐州,陷入太平军的包围。同年十二月(1854年1月),庐州城破,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追赠总督,谥忠烈。他被困庐州时,朝廷命曾国藩驰援庐州,咸丰皇帝甚至说:“庐州可失,而江忠源必不可死。”可见皇上对江忠源的器重。其用兵思想为后来者曾国藩所用,才有了历史上的湘军。但曾国藩不救江忠源,导致咸丰皇帝一直不信任曾国藩,此后话,江忠源可以说是湘军之父。

Tags:江忠源,江忠源困死庐州,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曾国藩见了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