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结局

永珹,乾隆皇帝的女儿儿子们有哪些

2020-10-27 19:40结局

简介爱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乾隆帝第四子,母为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四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 乾隆皇帝的女儿儿子们有哪些...

爱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乾隆帝第四子,母为皇贵妃金佳氏。

乾隆四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谕前命皇四子嗣履亲王后著即袭封履郡王。以承王祀于明年就府。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甲子。上临西花园。视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疾。

皇四子履郡王永珹薨。谕曰、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秉性醇良。持躬端谨。朕诸子中次序最长。昨因遘疾。竟至不起。著派八阿哥永璇穿孝。与金简办理丧仪。所有一切典礼。加恩照亲王仪注行。

扩展资料:

永珹的母妃金氏,原是朝鲜族人。皇太极即位后,金氏的祖父三达理前来归顺。皇太极亲征朝鲜的时候,把俘获的朝鲜人编为包衣,从此,金氏的家族就成了爱新觉罗的包衣奴才。

在皇宫大院里,与那些母亲出身满洲八大氏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伊尔根觉罗氏、马佳氏)的阿哥相比,永珹的家族背景很弱。他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高度。

金氏早在乾隆即位以前,就入侍藩邸了。乾隆即位后,金氏被封为嘉嫔。即使到了此刻,金氏成了名正言顺的主子,她仍然没有脱离奴藉。

在清朝,包衣奴才如果表现好了,是可以脱离奴藉,加入旗籍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就是雍正在藩邸时的包衣,后来由于当了大将军,立下军功而被抬旗。这在当时,是很荣耀的事。

乾隆四年(1739年),嘉嫔生下了皇四子永珹。后宫佳丽三千人,永珹的母妃是很平凡的一个。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很早就认清了这一现实。

之后,她的母妃相继生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嘉嫔的职称又上升了一个档次,被封为嘉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珹

-

下面是更多关于永珹的问答

爱罗·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乾隆帝第四子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爱新觉罗·永珹的子嗣

第一子,绵惠,追封多罗履郡王,乾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亥时生,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嘉庆元年八月六日亥时去世,当时三十三岁。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林亲王品级郡王巴图之女、妾赵氏赵升之女。有过继子奕纶,封多罗贝勒。

第二子,未命名,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未时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当年十月二十九日丑时夭亡。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乾隆四年(1739年),嘉嫔生下了皇四子永珹。后宫佳丽三千人,永珹的母妃是很平凡的一个。之后,她的母妃相继生下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嘉嫔的职称又上升了一个档次,被封为嘉贵妃。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康熙第十二子、乾隆的叔叔履亲王允裪去世,允裪的世子也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去世了。乾隆就想从他的儿子中选一个过继给允裪当孙儿,以“亲亲睦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1739~1777年)乾隆正月十四日佳氏生下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隆二十八年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永珹有好多个老婆,这些老婆里面,正房的姓王。永成很喜欢她,但是同时,小王是个很有心思又比较残忍的人,永珹娶了她这几年,没生下儿子。

而后,永珹又娶了一个妻子,然后又很幸运的生了个儿子。过了不久之后,这个孩子也不小心死了。

永珹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封为亲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乾隆一生共生育17个儿子,其中:7人不到10岁就早夭;3人长大成人后英年早逝;2个儿珹与永瑢过继给乾隆的堂兄弟。 

1、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1728-1750),母为哲悯皇贵妃富察氏,雍正六年五月二十八日生,1750年薨,年二十三。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2、皇次子:爱新觉罗·永琏(1730-1738),嫡长子,母孝贤皇后富察氏。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申时生,曾被密立为皇太子,于乾隆三年十月患寒疾夭折,追封他为皇太子,谥号端慧。

3、皇三子:爱新觉罗·永璋(1735年-1760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母为弘历侧福晋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4、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1739年—1777年),乾隆帝第四子,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5、皇五子:爱新觉罗·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字筠亭,号藤琴居士,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薨,谥曰“纯”。

6、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1743-1790年),号九思主人。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乾隆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乾隆五十五年薨,年四十八岁,谥号为“庄”。 

7、皇七子:爱新觉罗·永琮,乾隆十一年,孝贤皇后生,只活了一年零八个月,便因患痘症夭折。 

8、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1746年-1832年),乾隆十一年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卒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七日,谥“慎”,享年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9、皇九子:亦是嘉妃於乾隆十三年生,但早夭没有命名。

10、皇十子:乾隆十六年,舒妃叶赫哪拉氏生,早夭没有命名。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出生,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封“成亲王”。道光三年,薨,年七十二,谥号“哲”,是为“成哲亲王”。与皇四子、八子乃同母兄弟。 

12、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1752年6月7日-1776年3月17日),继皇后辉发那拉氏之子 。乾隆三十六年,负责编纂《御制满蒙文鉴》总纲。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无爵。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贝勒。

13、皇十三子:爱新觉罗·永璟(1755-1757年),生母为继后乌拉那拉氏。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卯时生,乾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子时殇,仅存活了19个月。  

14、皇十四子:爱新觉罗·永璐(1757年~1760年),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时为令妃魏氏。幼殇,未封。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七月十七日午时生,乾隆二十五年庚辰三月初八酉时殇,年四岁。 随葬端慧皇太子永琏园寝。

15、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即嘉庆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16、皇十六子:生于乾隆二十七年,令贵妃生,因早夭没有名字。 

17、皇十七子:爱新觉罗·永璘(1766年6月17日-1820年4月25日),庆僖亲王。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的弟弟。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去世,年55岁。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弘历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当时乾隆只有儿子:永永璂、永琰和永珹。

永琪—博学多才,工书善画,恪尽孝道,深隆钟爱,乾隆曾经还想把皇位传给他。

永璂—母亲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从身份上说是正宗的嫡子,从来没有过继嫡子的道理

永琰—母亲令妃得宠,乾隆爱屋及乌,不可能把永琰过继出去。

永珹—表现平凡,出身又卑微。没有永琪的优秀,永璂的尊贵,永琰的得宠。

所以永珹虽是最年长的皇子,但是把他过继给允祹为嗣孙,袭爵履郡王,结局是肯定的。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康熙第十二子、乾隆的叔叔履亲王允裪去世,允裪的世子也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去世了。乾隆就想从他的儿子中选一个过继给允裪当孙儿,表示和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爱新觉罗珹

爱新觉永珹(1739~1777年),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第四子,淑嘉皇贵妃氏。

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号为"端"。嘉庆四年三月,追赠亲王。

扩展资料

永珹的母妃金氏,原是朝鲜族人。皇太极即位后,金氏的祖父三达理前来归顺。皇太极亲征朝鲜的时候,把俘获的朝鲜人编为包衣,从此,金氏的家族就成了爱新觉罗的包衣奴才。

在皇宫大院里,与那些母亲出身满洲八大氏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舒穆禄氏、纳兰氏、董鄂氏、辉发氏、伊尔根觉罗氏、马佳氏)的阿哥相比,永珹的家族背景很弱。他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高度。

金氏早在乾隆即位以前,就入侍藩邸了。乾隆即位后,金氏被封为嘉嫔。即使到了此刻,金氏成了名正言顺的主子,她仍然没有脱离奴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四个儿子叫爱新觉罗·永珹,是清高宗乾隆帝第四子,于乾隆四年正月十四日卯时生。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这个时候,其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在四十二年二月二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

永珹不讨乾隆喜欢,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的亲阿玛乾隆,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康熙第十二子、乾隆的叔叔履亲王允裪去世,允裪的世子也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就去世了。乾隆就想从他的儿子中选一个过继给允裪当孙儿,以“亲亲睦族”。

永珹出身卑微,没有政绩,表现平庸,正是因为如此,才被乾隆选中,过继了出去。即便身为天潢贵胄,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格格们要和亲,皇子们也要为皇室和睦等其他利益牺牲自己。祸福两相依。对永珹来说,就算不能当“龙的传人”,做一郡王,远离皇位争斗漩涡,现世安稳,也许是福分。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永珹子嗣

第一子,绵惠,追封多罗履郡王,乾隆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亥时生,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嘉庆元年八月六日亥时去世,当时三十三岁。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巴林亲王品级郡王巴图之女、妾赵氏赵升之女。有过继子奕纶,封多罗贝勒。

第二子,未命名,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未时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当年十月二十九日丑时夭亡。

第三子,未命名,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十八日酉时生,母侧福晋完颜氏。三十四年十一月五日辰时夭亡,虚龄三岁。

第四子,未命名,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初十日生,母侧福晋完颜氏。当月夭亡。

第五子,未命名,乾隆四十年四月三十日未时生,母妾夏氏,当年夭亡。

第六子,未命名,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十四日生,母妾张氏,当日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乾隆的所有列表如下:

大皇子:永璜,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谥曰安。

二皇子:永琏,母孝贤纯皇后。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乾隆三年薨,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三皇子:永璋,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四皇子:永珹 ,封履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五皇子:永琪 ,封荣亲王,母愉贵妃,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薨,年二十六。

六皇子:永瑢 ,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七皇子:永琮),母孝贤纯皇后,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年二岁。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八皇子:永璇,封仪亲王,母淑嘉皇贵妃。

九皇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十皇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十一皇子:永瑆,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十二皇子:永璂,母继皇后。

十三皇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十四皇子:永璐,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十五皇子:永琰,即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

十六皇子:未命名,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十七皇子:永璘,母孝仪纯皇后。

扩展资料:

一、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二、乾隆皇帝共育有皇子十七位,公主十位。

三、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永琰。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享年89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一、家族成员

1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母皇贵妃金佳

2、长子爱新觉罗绵懃,王爵。(奕绶、奕纶、奕维、奕繁、奕绳、奕繻、奕绰、奕编、奕綍等)

3、次子爱新觉罗绵懿,过继三阿哥永璋,袭其贝勒爵。(奕绪等)

4、三子爱新觉罗绵聪,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奕绣等)

5、四子爱新觉罗绵偲,过继十二阿哥永璂,袭其贝勒爵。(奕缙、奕絟、奕缮等)

6、五子爱新觉罗绵恪,早夭。

7、六子早夭,未取名。

8、七子爱新觉罗绵傧,封镇国将军。

二、人物资料:

1、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永瑆的父亲,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淑嘉皇贵妃(1713年-1755年)金佳氏,乾隆帝妃嫔,永瑆的母亲。原为金氏,初隶内务府包衣,后奉旨出包衣,改为金佳氏。

上驷院卿三宝女,其兄为官至吏部尚书的金简,乾隆为皇子时,入侍高宗潜邸,雍正十三年,乾隆帝即位。

金氏初入宫为金贵人,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晋嘉嫔,四年生皇四子爱新觉罗·永珹,六年二月十三晋嘉妃,十一年生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嘉贵妃,同年七月初九生皇九子。

十七年生皇十一子爱新觉罗·永瑆。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金佳氏病逝,享年四十二岁。乾隆二十年十一月十七日赐谥为淑嘉皇贵妃,棺椁暂安于静安庄殡宫。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葬入裕陵地宫。

3、爱新觉罗·绵勤

爱新觉罗·绵勤(1768—1820),成亲王永瑆长子,母嫡福晋富察氏。嘉庆四年(1799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七年(1802年)进贝勒,二十四年(1819年)加郡王衔,二十五年(1820年)六月薨,追封成郡王。

4、爱新觉罗·绵懿

爱新觉罗·绵懿(1771-1809),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九月二十四日寅时生,成亲王永瑆子,母为嫡福晋富察氏,大学士、忠勇公傅恒之女。

继父爱新觉罗·永璋,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子,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廿五日生,母为弘历侧福晋即后来的纯惠皇贵妃苏氏。初封循郡王。

后母子二人均逝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永璋只有一子,生于乾隆二十年十二月,母庶妃完颜氏。二十一年正月夭亡。

故以成亲王永瑆与其嫡妃富察氏(孝贤纯皇后弟大学士傅恒女)所生之子绵懿为嗣,乾隆四十一年袭贝子,是年奉旨过继与胞伯永璋为嗣。后晋郡王。

5、爱新觉罗·绵偲

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绵偲,清宗室和硕成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第四子,追封贝勒爱新觉罗·永璂承继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永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淑嘉皇贵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绵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绵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皇长子,永1728-1750),母哲悯妃。1750年薨,年二十三。追封王,谥曰安。,绵德、绵恩。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弘历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1738年薨,弘历极为伤感,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五年薨,年二十六。追封循郡王。子一,殇。过继永瑆次子绵懿为嗣,袭贝勒。卒,子奕绪,袭贝子。卒,子载迁,袭镇国公。

  皇四子,永珹(1739-1777),履端亲王。母淑嘉皇贵妃。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允祹后,四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辰时薨逝,终年三十九岁,谥曰“端”。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忆。

  皇六子,永瑢(1743-1790)母纯惠皇贵妃,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继为慎靖郡王允禧子,封贝勒。乾隆三十七年,进封质郡王。善诗文、绘画,兼通天算。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弘历疼爱,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八子,永璇(1746-1832),母淑嘉皇贵妃,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时人品评其“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正月二十八日丑时薨,年二十四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生母为永瑆侧福晋李佳氏。 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母为孝仪纯皇后。后改名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弘历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庙号清仁宗睿皇帝,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另外,永璘有六子,长子名绵恒,次子早夭未命名,三子庆良郡王绵愍,四子早夭未命名,五子已革庆郡王绵悌,六子辅国公绵性。

Tags:永珹,爱新觉罗·永珹的介绍,乾隆皇帝的女儿儿子们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