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电影
电影红颜,此片的拍摄年代?
2020-10-19 01:50电影
简介时间:2004.10 内容背景: 《红颜 李玉导演 一个巴蜀小镇;一个美丽女人;一段错综曲折的经历;和一双稚气未脱的眼睛。 薄命.祸水.知己…… 剧情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四川山区河 此片的拍摄年代?...
时间:2004.10
内容背景: 《红颜 李玉导演 一个巴蜀小镇;一个美丽女人;一段错综曲折的经历;和一双稚气未脱的眼睛。 薄命.祸水.知己…… 剧情简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四川山区河边的一个小县城里,还在上学的十六岁的小云 意外怀孕了。她和那个男孩同时被学校开除,男孩子远走他乡,漂亮敏感的小云孤独 地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和歧视…… 小云有一个家教很严的做小学老师的母亲,在母亲和小云男友姐姐的精心策划下, 小云在生下一个男婴的当天被告知孩子死了。十年后,小云成了县川剧团的当家花旦。 但是,她就像十年前一样,还是大家“歧视”的对象。 一天,小云偶然遇到了一个十岁的男孩小勇,这个调皮聪明的男孩很快成了这个 二十六岁漂亮女人的好朋友。小勇被“云姐”的美丽吸引,每天追逐她,偷看她,也 保护她……一直被大家歧视的小云在小勇的身上找到了久违了的友谊和莫名的感动。 就在此时,小云的母亲却告诉小云一个让她震惊的秘密,小云和小勇的生活被彻底打 乱,小云又将面对怎么样的选择…… 看点分析: 成为威尼斯电影节正式参赛影片 备受关注的电影《红颜》在应邀参加威尼斯影展的同时,包括釜山等世界知名的 电影节主办方纷纷向《红颜》发出了邀请。这部由年轻的女导演李玉指导的影片目前 已经成为了今年国产电影的焦点。 影片讲述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四川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里,一个叫小云的姑娘 十六岁便因偷食禁果产下一子,但被母亲告知孩子夭折…… 十年之后,云与小勇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逢,在互不知情下,两人相互吸引并交往, 直到发现真相,小云终于面对是否要离开这个城市的痛苦抉择…… 这部小成本影片受到各方关注其实并不出乎意料。这部电影的演员虽然不是大牌 明星,导演李玉在国内也并非大腕,但是李玉却早在四年前就已显示出超常的实力。 2001年她的第一部故事长片《今天夏天》就曾入围威尼斯电影节,还获得了旨在表彰 为女性电影作出贡献的“鼓励奖”。而本次《红颜》的剧本也曾在2002年获得了釜山 电影节的最佳原创剧本奖。所以李玉虽然在国内名不见经传,但是她却已经是各大国 际电影节的获奖常客了。韩国釜山电影节选片人金智燮仅仅看完尚未完成的《红颜》 样片,就当即拍板邀请其参加釜山电影节的展映。 幕后花絮: 缘于一种本色 电影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而且电影诞生为讲故事的方式带来一次革 命。故事片作为电影一直以来的主流,它的故事性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存在着纪录性。 而纪录片作为一种资料性质的影像,其故事性也引起了关注。于是具有故事性的纪录 片与具有纪录性的故事片之间界线渐模糊。 李玉的《红颜》虽然起用的是职业的演员,但是群众演员就是真实的群众,不加 修饰的外景。例如云被指第三者而遭受殴打的这场戏,描写的是云在商场门口唱歌促 销,突遭众人围殴。实际上当时围观的群众并非已经知情的群众演员,而都仅仅是自 然前来看热闹的当地群众。他们对于云这个女人的遭遇给予同情亦或是唾弃,都真实 地反映在影片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场景,地道的方言,质朴的表演, 还给人一种接近纪录片的真实感觉,这就是李玉所追求的风格。 站在油桶当纤夫只为雕琢镜头 在《红颜》的剧组里,导演李玉可以说是精力最旺盛、吃苦最多的人,每每一天 只拍几个镜头,一个镜头有时要拍上几十遍,有时为了一个镜头甚至不惜跋山涉水, 有时拍完后,遇到李玉产生新的想法或更佳的自然拍摄条件就要重拍。李玉严谨的创 作态度令剧组人员疲惫不堪,大多数人经常在片场就睡着了。 记得片中一个小勇在堤坝上奔跑的长镜头,在湿滑的堤坝上铺设轨道显然是不现 实的。为了拍好这个美丽的镜头,表现那条绿绿的河,泛着白色浪花的堤,还有小勇 脚下溅起的水珠,《红颜》剧组竟然在河上用油桶排成一座栈桥,而所有的演职人员 都成了站在油桶上的纤夫,拖动摄影机完成了拍摄。但所有创作人员都毫无怨言,大 家共同的心愿就是打造一部艺术精品 -下面是更多关于电影红颜的问答
此片的拍摄年代?
再来两张,研究下,嘿嘿电影《冷山》的背景介绍及拍摄年代
可以戏谑为动荡不安的战乱中北美十九世纪的风俗画 主角是艾达和伊蒙 安东尼拍摄于2002年电影红颜拍摄地点 就是剧中的那个小城镇是在四川的哪里??叫什么地方 谢谢
成都 追问成都那么大,哪里啊,我也知道是成都,关键是哪个县城啊
电影《毕业生》的拍摄的历史背景。详细一点。急用,谢谢。。。
出品:美国1967年Embassy 导迈.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主演:安妮.班克劳夫特/ Anne Bancroft 达斯.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凯瑟琳.罗斯/ Katharine Ross :保罗.西蒙、戴夫.格鲁辛 第四十届奥斯卡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导演(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歌舞/喜剧类)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男) (1968) 第二十五届金球奖最有前途新人(女) (1968)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剧作(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电影剧作(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有前途新人(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1969) 第二十二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剪辑(1969) 1.影片简介: 年轻的本恩刚从大学毕业,虽然他的父母正忙着筹备一场热闹的家庭晚会来为他庆祝,但本恩自己却对未来生活感到十分茫然。 在他的毕业晚会上,来客中的鲁宾逊太太对这个小伙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让本恩开车送她回家。在这位风流夫人的不断挑逗下,加上日子过得越来越无聊,本恩不久后便开始了同鲁宾逊太太的约会,也因此邂逅了太太的漂亮女儿伊莱恩。伊莱恩的纯洁善良使本恩怦然心动并深深地爱上了对方。虽然本恩终于找到机会向伊莱恩表白了爱意,自己从前的荒唐行为也得到了伊莱恩的原谅。但两人的感情很快遭到鲁宾逊太太极力反对,而伊莱恩最终也猜到了自己母亲与本恩的特殊关系。 伤心之余她选择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孩仓促结婚。本恩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顾一切向教堂冲去。他的努力,能否阻止这场没有幸福的婚礼?而他们能否突破世俗的重重阻力,获得真正的爱情呢? 点评: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本片,以一鸣惊人的姿势出现,成为青春片中一部引人注目的作品。 1967年,“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改变了行之多年的大片厂垄断制度,更多贴近现实生活和年轻人思想感情的电影出现,使好莱坞电影从纯粹的“逃避现实”消遣品逐渐变成“反映现实”的艺术品。在这个电影变革里,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的成名作《毕业生》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代表作。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B5%E7%D3%B0+%B1%CF%D2%B5%C9%FA+%BC%F2%BD%E9&sr=&z=&cl=3&f=8&wd=%B5%E7%D3%B0+%B1%CF%D2%B5%C9%FA+%CF%C2%D4%D8&ct=0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896390.html?si=1
电影《罗马假日》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作为上50年代的电影,《罗马假日社会背如今保守许多,某国公妮莅临罗马,生性活泼的她早已烦透宫廷的桎梏,在罗马的第一个晚上便偷偷跑出戒备森严的官邸径直到了罗马街头。夜色里,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在街上可以大摇大摆的走路,丝毫不用在乎贵族的繁文缛节。以往矜持的性格变得荡然无存,当其大意的躺在街头石阶上昏昏欲睡时,如果不是碰到派克饰演的记者,天真的公主恐怕就过不了后来的假日了。 人只有在昏迷的状态里才会展示自己最原始的本性,就算公主也不能幸免。因为在逃跑时御医打的安定剂使夜游罗马的计划未遂,昏沉的状态里的她更显亲切、可爱。《罗马假日》童话般的叙事也从她和记者的奇遇展开。虽然那是个无名记者,但在她昏睡的时候他就像把自己领会家的丈夫,男人成熟俊美的外表使其“甘心”被带走,这梦幻般的巧遇在现实生活里显然是极少见的。但电影作为被编织成的梦,有义务提供一种美丽的情感供人享用。 派克饰演的记者显然是个好男人,开始还不知道夜宿街头的女孩就是公主。某个时候,他还以为女孩是暗娼。只是当看到那纯净的眉宇中所透出的天真和可爱后便打消了抛开女孩的念头,也就是从那时起,属于他们俩的假日开始了。 剧情介绍 [编辑本段] 某国王室的安妮公主作为王位继承人将出访欧洲的各大城市,消息传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欧洲之行的最后一站是罗马,安妮公主很想尽情地饱览一下她的优美风光,可侍从们以公主身份高贵、不宜在黎民百姓面前抛头露面为由拒绝了,并给她注射了镇静剂,公主假装睡着了,待侍从们出去后,她偷偷越窗溜了出来。然而没逛多久,医生给她注射的镇静剂就发生了效力,她在广场附近喷水池边的一条长椅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时,美国新闻社的穷记者乔·布莱德里恰好经过这里,以为这是一个在狂欢中被灌醉的少女,就租了一辆出租车想把她送回家,可是公主睡得特别沉,怎么也叫不醒,无奈,乔只好把她带回了自己的住所。 第二天,报纸上的特别公告使乔意识到他带回的少女就是安妮公主,于是他欣喜若狂,打算写一篇关于公主内幕的独家报道。公主醒后发现了陌生的乔,乔连忙解释,公主才安心了。她向乔借了一些钱,然后告别了他,又到罗马大街上闲逛了。 乔连忙给他的摄影师朋友欧文打电话,同时跟踪公主,在花园广场上佯装和她偶遇,便自告奋勇地要为公主做导游,骑着摩托车带着她游览罗马城,同时,欧文也驾驶着小汽车跟在他们后面,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镜头,而这一切,公主浑然不觉。 公主的失踪引起了人们的惊慌,国王秘密派出了许多便衣四处寻找公主的下落。乔带领公主来到水上舞厅参加舞会时被便衣警察发现了,他们请公主和他们回去,而公主坚决不肯,警察们要强行绑架她回去,乔和欧文同他们厮打起来,而任性调皮的公主也大打出手,十分开心。趁着混乱,乔带着公主逃之夭夭…… 一天过去了,公主终于要回宫了,可此时她和乔发现彼此间擦出了爱的火花,坠入了情网。怎奈公主毕竟是公主,平民终究是平民,两人只能依依惜别。乔抛弃功成名就之良机,将照片送予公主留念,在深情的四目对望中,公主轻轻地对乔说了声再见…… 剧情评价 [编辑本段] 从剧情上看,《罗马假日》是部烂片,仿佛就是一则八卦新闻的延伸。但平庸的剧情好在有两位伟大演员的加盟,尤其是拥有迷人笑容的奥黛丽•赫本。有了她的假日显得充满回味的价值;而她的笑容,使那段看似荒谬的一日情也仿若确实存在。 世俗的影响从一开始就介入了这场奇遇的情感,当得知睡在自家的女孩是公主后,记者火速通知了有微型照相机的伙伴决定偷拍她在罗马的轶事。此刻,职业本性彰显在其兴奋又忐忑的脸上,使人不由回想起记者露面的第一个镜头:在那烟雾缭绕的牌桌上输了钱。 导演似乎有意把“贫贱”的本性展示于他的第一次亮相,因为那正好与娇生惯养长大的公主形成对比。男人为了得到更多的八卦材料只得到处借钱以满足陪伴公主时的花销。刚开始这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但渐渐的,尤其是和便衣警察打斗后,他不禁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安妮。这种爱来的很偶然,因为就是在跳进冰冷河水中的那一霎那里发生,它是建立在同患难的基础上的爱。公主跳河是因为渴望自由;他跳,则是希望成为保护这女孩的可靠肩膀。 影片剖析 [编辑本段] 《罗马假日》里这个“假日”实质上是指记者和公主共同渴望的“自由生活”,把片名改成《罗马自由一日》更能说明影片主旨。在对待自由的追求上,公主开始是顽皮和不顾一切的享受自由;记者则是渐渐的被身边的公主所感染,其实在他那里,与公主“游玩”罗马最开始是作为职业计划的一部分,这充满名利熏心的计划是“反自由”的。如果没有之后对公主产生感情,他永远都是一个疲于奔命的记者,记者的使命便是发现新闻,这种使命作为个人欲望体现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可能有享受自由的机会,因为记者这个职业就是扼杀别人自由和自己自由的刽子手。 在影片结尾,公主回到了官邸,翌日便举办了记者见面会。这时候,他最后一次看到美丽的公主,和第一次在街头碰见的女孩一样,只是此刻华贵的白裙将她牢牢包裹。紧接着影片最揪心的情节开始了,高高在上的安妮痛苦的装作不认识他,但眸子里射出依恋的光随时都通过空气反射到他心上。 赫本神奇的演技在见面会结束时得到了最大发挥,细致的观众会发现在这个长长的笑靥里,包涵的是从见到情人的喜悦到发现离别哀伤的痛苦过渡。用“神奇”去形容这笑靥是因为赫本把矜持也融进了笑容里。那种公主的矜持既不允许流露欣喜,也不容许一点哀伤。在情感的巨大波澜中,就算最吹毛求疵的人也只能察觉到在美丽的黛色眸子下闪过的一丝忧郁。但在台下的男人眼里,这矜持的微笑是对自己不能使心上人自由的责备。但他自己又何尝能自由呢?只不过俩人不能自由的理由相异:公主是因为人民和国家,记者则是为能继续生活。 格利高里•派克曾说:《罗马假日》是赫本的电影,我只是配角。派克的这句话不仅是对赫本演技的赞叹,也是片中记者的感叹。片尾,男人伤心的凝望着公主离去后的前台,虽然经历过比这更大的发布会,但那天真的女孩留给这位记者的震撼太大了。在短暂的一天里,他体验到比疲于奔命寻找新闻更珍贵的追求,那便是自由和爱一个人。 明星解读 [编辑本段] 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于1916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地牙哥的拉贺亚,他大学原本主修医科后转为英语,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派克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从影,拍摄过60多部影片,曾5次获奥斯卡提名。他于1963年以《杀死一只知更鸟》,又译为《梅岗城的故事》)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演出的其他著名电影还有:《百万英镑》、《爱德华医生》、《王国的钥匙》、《鹿苑长春》、《君子协定》、《晴空血战史》等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一名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她后来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模特。1948年开始演电影,1953年因电影《罗马假日》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赫本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后来还因《第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影片4次获得奥斯卡提名。1988至1993年,赫本还是联合国的亲善大使,1993年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 威廉·惠勒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曾捧出过十四位奥斯卡金奖大明星,并且是电影史上获奥斯卡金奖提名最多的导演。他本人也曾数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获奖的影片分别为第15届(1943年)的《米尼弗夫人》,第19届(1947年)的《黄金时代》,第32届(1960年)的《宾虚》。他出生于1902年,与1981年逝世,一生拍出了无数的名片,主要作品有《黄金时代》、《呼啸山庄》、《罗马假日》、《宾虚》等。 相关评论 [编辑本段] Audrey Hepburn at her Oscar-winning best in an immortal comedy-romance! Romance in romantic Rome! 流芳百世的浪漫经典 电影史上爱情文艺片的典范 温馨浪漫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幕后制作 [编辑本段]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奥斯卡影后,并且以其清新典雅在50年代掀起了“赫本热”。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导演怀勒融罗马名胜风光于剧情之中,英俊潇洒的派克亦与赫本十分般配,将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拍得十分温馨悦目。本片编剧因当时上了黑名单,因此由他人顶替领奖,1993年获得奥斯卡追授。1987年重拍成电视片。 幕后故事 ★赫本和派克的友谊 不久影片拍完了,上映之前派克发现海报上打着他的名字,而赫本的名字却很小,而且藏在一个角落里。他特地通知制片方把原来演员表上的“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罗马假日》”改成了奥黛丽·赫本的名字。 1953年8月,《罗马假日》上映后引起轰动,赫本立即抓住了世界的目光。1954年3月25日,25岁的赫本因在《罗马假日》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天晚上,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得到金像奖的赫本,站在领奖台上激动得语不成句,但她却没有忘记告诉世界:“这是派克送给我的礼物!” 赫本成了影后后,各种荣誉向她飞来。然而这些并不是她真正渴望的东西,她最渴望的是获得真挚永恒的爱情。或许派克体察到赫本的内心渴望,在《罗马假日》首映式上,他特意介绍赫本结识了好莱坞著名的导演、演员兼作家梅厄·菲热。梅厄是派克的好朋友,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派克很欣赏梅厄的才华,他认为梅厄能带给赫本更大的成功。 梅厄当时36岁,瘦高的身材,面部棱角分明,多才多艺,温柔体贴。和赫本一样,梅厄也会多种语言,他们很快亲近起来。赫本也对具有领袖风范的梅厄有了依恋之情。1954年3月梅厄和赫本合作出演了百老汇的名著《莎布琳娜》后,梅厄飞往瑞士向赫本求婚。赫本不顾母亲的反对,接受了求婚。他俩于1954年9月在瑞士结婚。远在美国的派克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送给赫本的结婚礼物是一枚蝴蝶胸针。这枚胸针赫本非常喜欢,一直珍藏在她的身边直到死。 几个月后,派克终于和妻子协议离婚,而这时赫本已徜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她经常给派克寄去明信片,虽然都是只言片语,但亲密与信任之情跃然纸上。 派克在为赫本祝福之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1955年,派克在巴黎邂逅了一个美丽的法国女记者维洛妮卡,两人相爱结婚。他们生活得很幸福,维洛妮卡和派克一样喜欢孩子,她不嫌3个继子闹腾得厉害,又为派克生下一儿一女。 婚后赫本一直居住在瑞士,与远在美国的派克相见的机会非常少。但是大洋割不断他们的友谊,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信件彼此问候。派克始终关心着远方的赫本,希望她的婚姻幸福。但是,赫本的婚姻却远没有派克那么幸运。 赫本新婚伊始,社会上已有不少流言蜚语,说梅厄只是在“利用”赫本发展自己的事业。在一般人眼里,赫本的才艺远远超过她的丈夫,她的敏感与天生的优雅更是梅厄所不及。日子一长,梅厄心中难免别扭。 赫本发誓要让自己的婚姻成为好莱坞的典范。鉴于两个演员组成的家庭往往因长期分开而造成破裂,因此她决定和梅厄今后一刻也不分离。她甚至对导演提出条件:没有梅厄参加的电影,她不演。 婚后,赫本先后主演了《战争与和平》、《俏脸蛋》、《黄昏之恋》以及让她有幸第三次获奥斯卡奖提名的齐纳曼导演的《修女传》(1959)。赫本的表演日臻完美,她在塑造成熟而自由的女性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征服了世界。 但是她没有征服她的男人。1959年3月,赫本生下儿子西恩。从此,孩子成了她生命的中心,丈夫退居次席。梅厄不习惯这种变化,他们的婚姻出现裂痕。 1968年秋天的罗马雨雾连绵,阴郁潮湿。赫本14年的婚姻彻底完结。伤心欲绝的赫本一连几天没有吃东西,她的生活除了雨水就是泪水。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派克打来的。赫本对派克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这个圈子里,婚姻真难维持啊!请你相信我,我是把婚姻、家庭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把事业放在第二位的。我本来想白头偕老,但太难了,太难了!”赫本的婚姻一直很隐秘,但她在派克面前却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不过,赫本是个坚强的女性。1968年冬,赫本与30岁的意大利精神病学者安德烈·多蒂医生一见钟情,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炽热的爱情之中。1969年,赫本与多蒂结合,同年4月怀孕暂时息影。1970年2月8日,次子路卡出生,不久多蒂出现桃色新闻,赫本的婚姻再次触礁。 1980年,赫本接到了多蒂的离婚文件。填完离婚报告,她又一次感到自己的失败。不久她出演《皆大欢喜》与演员罗伯特相识,成为挚友,罗伯特始终是赫本的伴侣,直至1993年她与世长辞。 就在赫本饱尝婚姻之苦的时候,派克却遭到了失子之痛。1974年,他30岁的大儿子自杀身亡,这对派克是个残酷的打击,他和妻子整日泪眼相对,躲在屋里不肯见人。他的大门只对从瑞士匆匆赶来的赫本打开。赫本和派克一样,都是爱孩子如命的人,这个噩耗令她悲伤不已。 多年来,赫本和派克的家庭结下深厚的情谊。只要到美国,赫本准是第一个到派克家做客。如果她因为什么特殊的事情不能看望派克了,总会提前打电话说:“派克,真对不起,我要先到别人那里去一下。”她礼貌而周全,赢得了派克一家人的喜爱。 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1992年赫本去索马里慰问儿童,回来之后便感到腹部不适,不久后查出患有结肠癌,虽然做了手术但医生估计只能再维持一年多的生命。她自知时日无多,向医生请求回到故乡托洛亨纳茨的家中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 1993年1月10日,在罗伯特的搀扶下,赫本最后一次走进她的花园。她恋恋不舍地抚摸着每一株植物,仔细地告诉罗伯特它们各自不同的养护要求。10天后的清晨,她在睡梦中安详地飞走了,享年63岁。几天后她的遗体被安葬在瑞士的小镇公墓。Tags:电影红颜,电影《红颜》的拍摄年代、背景 ?,此片的拍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