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钟寺皇家寺庙,平时香火亦很旺盛,是大传统庙会之一。尤其是每逢正月初十五日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届时善男信女来烧香拜佛,祈福还愿者络绎不绝,来逛庙会观大钟、看热闹者也大有人在。
大钟寺因地处郊野,寺外空旷,又距城不远,为商品贸易提供了场地和客源。很多商贩都来设摊售货,应时食品、儿童玩具、日用器皿、大小农具,无所不有。各种曲艺杂耍艺人也在此设场演唱。
同时,城乡各处的民间花会、高跷、旱船、太平车、耍狮子、竹马等也在庙内外表演。庙内香烟缭绕,钟磬齐鸣,人头攒动,几无立锥之地;庙外幡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比肩继踵。
在大钟寺庙会上,除烧香拜佛外,最吸引人的是庙外的"跑快车"和"走马"。满族人富察敦崇在他的《燕京岁时记》中描述大钟寺庙会的景象:每至正月,自初一日起,开庙十日。十日之内,游人坌集,士女如云。长安少年多驰骤车马以为乐,超尘逐电,劳瘁不辞。一骑之费,有贵至数百金者。岂犹有金台市骏之遗风欤!
跑车又叫"跑热车",就是赛车,不仅赛谁的车跑得快,还要看车的装饰,挽车骡子的体形、毛色,以及御者的穿戴打份、执鞭行走的姿势等等。
就车的装饰来说,车围子就是给车穿上"衣服",一般用深浅两色蓝棉布缝制,只有外面一层。高级的用绸缎呢绒,里外都有围子,更高级的分单夹皮棉纱,根据季节变换。冬天用灰鼠脊、狐脊作里面围子。
在车围周圈镶嵌13块玻璃,谓之"十三太保"。夏天轿箱前有撑竿支凉篷篷,遮住辕骡,轿箱两侧也支凉篷,谓之"双飞燕"。
车围子外面镶边、包角等处,还都有各种花纹图案以及流苏、网络等装饰。
挽具即以木、皮革、麻、棉制成的鞍、夹板、缰绳、笼头等,上面均有装饰,有的甚至镶金嵌玉,所谓的"金鞍玉辔"。
挽车的骡子也很讲究,长相要好,毛色要纯。都经过特殊训练,拉上车要小跑,但蹄下不乱,故叫"跑车"。
走马也就是赛马,但不准马的四蹄腾空的往前蹿,而是四个蹄交替着走,要走得快,走得稳,故叫走马。
走马还要看鞍鞯是否鲜明,骑手的穿戴是否讲究入时,骑术是否高明,等等。谁胜谁负,还要根据观众的喝彩声来分高低。
在庙会期间,凡来大钟寺的,不管是烧香拜佛还是游览看热闹,不仅要一睹永乐大钟雄姿,还乐于参加"打金钱眼"活动。
所谓"打金钱眼",是指永乐大钟顶部那个碗口大的洞眼,本是为保护钟体而特地做的。不知从何时起,民间盛传那钟眼是一个"金钱眼",若能把钱投入眼内,来年必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掷进越多越吉利。
于是,人们争相登楼用铜钱投击小孔,投中者铜锣叮当作响,谓可得福发财;有人屡打不中,不把囊中之钱用尽,不肯罢休。大钟下之池中铜钱盈尺,开庙半月足够寺僧一年之需。
现在,"打金钱眼"已作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保留下来,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六的庙会期间,凡是要登梯看大钟的人都要往"金钱眼"中掷几枚硬币,希望投中,来年诸事顺利。当然这只是游客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已。
-下面是更多关于北京大钟寺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