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国内商业巨头旗下。
20034月24日,友谊集团、华联集团百集团和物资集团宣布合并它们组成的中国“商业航母”———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2003年9月,百联宣告成立超市商业、百货、生产资料、专业专卖、购物中心、房产置业、物流、综合业务八个事业部,二线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企业清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审计中心四个中心。原有的一百、华联等四大集团被八大事业部和四大职能中心所取代,百联重组大幕由此拉开。
超商事业部无疑是国内商业巨头百联的“重头戏”,它包括两个大卖场、标超、便利店三大业态,全国网点超过5000个,一年销售额占据百联的“半壁江山”。其中,由于几个公司合并的关系,百联超商的三大业态分别包涵2个品牌,面临整合重任,共有联华、华联、世纪联华、华联吉买盛、快客、罗森六大品牌。作为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市的两家国内最大连锁超市,联华与华联的业务整合,至今仍是百联集团进行有效整合“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http://www.dzb.org.cn/Browse.aspx?nid=322)
资料显示,百联集团下辖百联股份、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第一医药和联华超市六家上市公司。 集团2006年工作会议资料显示,集团核心业态将集中在百货、购物中心与超市三块,分别以“东方商厦”、“百联”、“联华”品牌为主打。 其中百货和购物中心将以百联股份为平台进行整合。而超商业务则主推联华品牌,目前不会放入百联股份之中。 百联集团的超市业务整合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品牌众多、产权关系极为复杂。尤其是分别在H股上市的联华超市(0980,HK)和在A股上市的华联超市(600825),资产存量相当,运营模式和品牌策略都极为相似,如何整合成为集团高层最为头疼的问题。 百联集团高层多次强调,两者整合其中涉及到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条规限制。而实际上,两者在简单的采购、配送等业务上也几乎是不相往来,相互独立。 在百联集团没有成立前,华联超市在老牌零售人华洲的带领下,风光一时。后起之秀的联华则在“最讲韬略”的王宗南领导下,以“跳跃式”和“推土机”式的发展模式,硬是将华联赶下了连锁超市老大宝座。 百联集团的组建,将两家企业和两个强势领导人推向了面对面交锋的境地。在当时看来,两家企业合并似乎是立即执行的事情,而业绩、应变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复杂因素,则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 最终,华洲离开了百联集团,王宗南大获全胜。但联华、华联的合并却也因此停滞了下来。 与资本市场的大举收购不同,百联集团对二者的整合是逐步展开的。对两者似乎也有厚此薄彼之嫌,提出要打造联华为全国知名超市品牌。 二者的近况也大不相同。2005年,联华在全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扩张,大卖场业态发展迅速。而华联超市则十年来首次陷入亏损境地,2005年实现净利润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0%以上。 王宗南接下来要做的对华联和联华的整合顺理成章。 (http://www.sh360.net/firm/Firm092/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