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明的阳光普照大地,照在水面上,映的水波金光灿灿的

描述黎明的美好景象-

下面是更多关于金光灿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前人之鉴,后人之师。

”的意思是镜子。现代人的一面镜子。

学习历史以洞悉系列事件的发展规律,从中我们可以大约知晓今天的一些事物的发展趋势。

学习历史可以明志,更多知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避免我们犯类似的错误,避免走弯路。

学习历史,可以借鉴其经验,可以使我们多一些方案从容应对现在的问题。

学习历史,让我们学会了推敲,真实的都是经得起时间推敲和考验的,虚假的是经不住时间推敲和考验的。

百度知道

3
4
历史作用是,从古到今都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由待问题的、观点、态度、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不同,看待历史的作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摘录和转载古今中外名人及网友的一些观点供参考。 《说文解字》 “史,记事者也” 《春秋》 “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之法,褒善黜恶”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托于无能之词,网罗天下防失旧闻,略考其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 “为才行高秀者立传”;“正一代得失”;“适之后学,此焉为优,故继而述之” 陈寿 “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晋 范氏评《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删削冗长,举其机要,专取国家兴衰,多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章学诚《文史通议》 “得一言而致用,愈於万言而无用”“史以明道” 王夫之《读通鉴论》 “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 龚自珍 “出乎史,如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以荣其国家,以华其祖宗,以教训其王公大人,下亦崇高其身” 魏源 “通经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序例》 “以求天下之理,必博观历朝掌故沿革得失,证以泰西、希腊、罗马诸史以为之纬;以求古人治天下之法,必洞察今日天下郡国利病,知其积弱之由及其何以图强之道,证以西国近世宪法章程之书┄” 唐才常《史学略论》 “考古以证今,由中以逮西,博观而约采,规时而达用” 夏曾佑《中学历史教科书·序》(1904年) 智慧“莫大于知来,来何以能知?据往事以为推而已矣” 1907年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序》 “处今日物竞炽烈之世,欲求自存,不鉴于古则无以进文明,不观于人则无由自知其不足” 孙中山 “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弊,始知补偏救弊之方” 章太炎《新民从报》13号 “一方以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 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 蔡元培 高平叔编:《蔡元培史学论集》 “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吾人读历史而得古人之知识,据以为基本,而益加研究,此人类知识之所以进步也。吾人读历史而知古人之行为,辨其是非,究其成败,法是与成者,而戒其非与败者,此人类道德与事业所以进步也,是历史之益也” 刘师培《刘申叔先生遗书》 “故六艺之道凭史而存,书数方术之学由史而生,综师(史)儒之长,达政教之本”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1908年开始经过十年写成) 史“为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此”。 “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台湾300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附网友文摘: 一个忘记了自己历史的民族,是麻木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忘记了自己血腥侵略历史的民族,更是可耻的! 希罗多德《历史》 “为了使希腊人和异帮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于失去他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录下来”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但如果那些想要清楚地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件和将来也会发生类似的事件(因为人性总是人性)的人,认为我的著作还有一点益处的话,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波里比阿(古希腊)《罗马史》 “历史之特殊功用在于能使人明白某种政策或政见的成败原因。” “研习过去,则能使我们更谨慎、更大胆地面对现实” “历史研究是政治生活中一种训练” 老加图(古罗马) “历史具有垂训后世的作用,其中包括爱国主义、道德训诲和英雄形象教育” 李维《罗马史》 “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各种各样的事例。你应当把这些作为借鉴” 塔西佗 “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堙没不彰,而把千秋晚万世的唾骂,作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 马基雅维利 “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那么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便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 彼特拉克《罗马史》 “统一意大利,复兴古罗马”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描绘人类天才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文化技艺和祖国的事件” “构成民族精神特点的东西” 托玛斯·杰佛逊《弗吉尼亚纪事》 “通过讲述过去,历史使他们(人民)能够判断未来;使他们从其他的时代和民族的经历中受益;使他们成为合格的行动的裁判官和人的设计者。” 约翰·肯尼迪 “历史毕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美国历史学科《全国标准》 “没有历史,一个社会就不会对自己的历史起点、它的核心的价值观,以及过去的决定对当前的影响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没有历史,就不能对社会中政治的、社会的或道德的问题进行任何合理的考察;没有历史知识和以历史知识为基础的探究,人们就不可能成为见多识广、有鉴别能力的公民。而具备这种素质的公民是有效地参与政府的民主过程,在全体公民身上实现美国民主理想的追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现在的学生更需要对世界史和创造了不同于美国的思想、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其他许多文明国度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一部选材平衡和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中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由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日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彼此依存的世界要求我们具备这种品质。” 中国最新《历史课程标准》 “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宏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读史可以明智。 ——弗兰西斯·培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恩格斯 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 ——恩格斯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能预见的作用、不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愈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愈加符合。 ——恩格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列宁 据说,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本来要到这个房间,结果却到了另一个房间。——列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赫尔巴特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西塞罗 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 ——雅克·勒高夫(法) 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桑塔亚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恣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马克·布洛赫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阿克顿(英) 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 ——路易斯·奥·明克(英国)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死者的生活。 ——雷蒙·阿隆(法国历史哲学家)

求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我以为可以个角度待:从历史的功能来看,有两点:1.以史为鉴,指导未来,2.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历史的受益者来看,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一个是历史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作用,一个是历史对于国家的作用。

先说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先拣最功利的来说,mba教学应该当之无愧,mba的学生学习为的就是将来挣更多的钱,这应该是最务实的了,那么他们学的是什么呢?福特、泰勒、本田宗一郎、戴尔这些或远或近的人物们的发家史,不就是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的经典案例么?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固然重要,但如果有人能够加以保存、整理和提炼,然后将精华传播于世人,那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历史其实就是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善加处理,为我所用,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必将受益无穷。当然,这里很多朋友提到了历史研究的人为性。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从个人使用历史的层面来看,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主观的东西更要注重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说曾国藩,你说是坏人,他说是好人,有什么意义么?他又不是我的邻居,既不会给我钱,也不会剃我的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看他的言行好在哪里,坏在哪里。为什么说好,为什么说坏?这其中有什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再说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个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单纯的为自己生在中国而感到骄傲。因为人与人其实是平等的,中国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那是我们的先人创造的,不代表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人,我们就比别人更优越,更不代表我们比别人聪明,比别人能干。学习我们的历史,决不是让我们拿去向别人炫耀的。但我们也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我们应该为我们有勤劳智慧的祖先感到骄傲,对于自己创造更辉煌灿烂的明天充满信心;为我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国家。从国家使用历史作为工具的角度看,国家有必要向全体国民灌输历史,从而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和整体的凝聚力,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未来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指导意义,我们仍要保护和发掘它们的原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所共同的历史渊源,是维系我们之间关系,增强彼此认同感的坚实的根基。此外,站在整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我们学习历史也是为了了解我们周围的邻居,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6
  历史概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时的中原(中原指以陕西中部、河南西部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2年9月,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来由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 香" 为"康 " ,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现在仍有人把香港称作" 香江" " 香海" "香岛" "香州" 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260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7
  为“十五”211工程公务体系-CERNET高速地区重点学科信息服务体系建目专题项目“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建设-历史学信息资源系统”,东北师范大学受教育部科技司委托并经过努力,该系统(此处为网址域名)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存储总量已达100G。

  本历史学信息资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历史学信息资源中心建设,采用本地服务、镜像站点、远程链接等多种方式,整合集成国内外历史学有关的信息资源,建立本领域的核心网络信息资源中心,为不同研究者提供信息支持。具体包括:

  国外资料库链接:与国际现有资料库机构联系,建立其链接。

  国内出版物资料库:收集国内的相关资料(学术期刊、主要出版物),建立资料库并定期增补、完善。

  学位论文资料库:将本领域的博士与硕士学位论文集中成库,并提供检索、浏览等服务。

  期刊论文资料库:加工整理中文历史学方面的期刊论文题录数据库,提供检索、浏览等服务。

  镜像站点:与国内外主要学术结构、组织,重要学术期刊联系,建立其页面链接、镜像链接。

  网络免费历史学资源镜像:不涉及知识产权的中外历史学相关电子文献,具体包括电子图书、影音资料、地图等,提供检索、浏览等服务。

  同时,根据不同研究项目的特点,本项目将根据数据特征(如数据类型、国别、历史阶段、关键词以及与之对应的项目等)对现有历史学信息资料进行分类与描述,实现信息资料的分类。

  ...........................................................................

  网址导航:

  □

  World Wide Web Virtual Library History Central Catalogue “欧洲大学学院”建设的互联网虚拟图书馆。

  Abraham Lincoln's Second Inauguration

  □

  Selected History Resources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综合性历史网站。

  □

  The History Net   由《美国内战》、 《美国史》、《军事史》等杂志组成的内容丰富的历史杂志网站。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致力于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非赢利组织,提供许多科学史研究方面的资料。

  □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 西方文明发展史I(史前文明),涉及到历史、艺术建筑、文学戏剧、音乐、日常生活文化等方面。

  □

  The Paleolithic Diet Page 一个全方位介绍旧石器时代研究机构、著作、信息、文献的导航网站。

  更多....

  ...................................................................................

  历史资源库:(包括历史类图片、地图、视频、图书等) <例举如下>

  甲骨文

  图片例

  □

  <序号> = 1 <分类> = B04;F05 <题名> = 包公像 <著者> =

  <主题> = 中国古代史;包公;北宋

  <文摘> = 简介:该画像是根据合肥包公第36世后裔包信芝等回忆重画的,原作为包拯60寿辰时其学生为他所画,在合肥保存到1966年,后被焚毁。1999年,包信芝等合肥嫡系后裔请画家根据记忆重绘。

  <来源> = \项目\中国古代史\包公像.jpg

  <点击查看图片>

  视频

8
1、升学率低

上历史老师讲到时,介绍说:“孔子教育学生,不分贫富贵所教的3000多名中,就有72位成名……”。这时,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老师,孔子的学生升学率真低,才2.4%!”

2、甲:古人真不谦虚,写了本书就自称《老子》。

乙:不对!也有自称为《孙子》的。

甲:中国古代既然有老子、孙子,也应该有儿子啊?

乙:对的!但因儿子对老子不孝顺,所以被赶到国外去了。

3、林彪不抽烟不喝酒只活了63岁

周恩来不抽烟只喝酒活了73岁

毛泽东只抽烟不喝酒活了83岁

邓小平既抽烟也喝酒活了93岁

而张学良老将军样样都来活了103岁

同志们,要汲取历史上沉痛的教训啊!!

4、考生实乃世界第一聪明搞笑专家。君若不信,请看:

作文题:七十年前的今天?

答一: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

答二:七十年前的今天,马克思怀揣《共产党宣言》入中国境内传播。

答三:七十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善哉!先辈们办完大事也不懂得输入电脑建个“备忘录”什么的。

历史试题:长征途中公然分裂红军、企图另立中央的是?

答一:张国荣

答二:张国立

答三:张果老

  第三位学生已渐入仙境,真神人也!

历史试题:简述李鸿章其人其事

答一:李鸿章率中国人民海军在甲午海面上一举击溃日本帝国主义。

答二:李鸿章率领俄罗斯农民发起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答三:李鸿章率我奥运会代表团夺取了我国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李中堂大人当可含笑九泉!

炊饼的, 就在被单上画个炊饼算了”,于是,国旗有了。为了老武家能交好运,又特地在旗子上些 了四个大字:“武运长久”。

5、打分

这是班主任讲的笑话

从前有位老先生给学生打分, 只给三种评分

最好叫 放狗屁

其次叫 狗放屁

最差叫 放屁狗

6、圆明园是谁烧的

历史课上,老师在讲<<火烧圆明园>>一课,小明一直在打磕睡,老师便课堂提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小明吓得睡意全无,惊慌答道:“不是我烧的!”。

次日家访,老师说起此事:“我问小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他居然说不是他烧的”。这时,小明的妈妈急忙答道:“我家小明一向老实,他说不是他烧的就一定不是他烧的”,小明的爸爸站了起来,满脸不高兴地说道:“烧就烧了,多少钱赔就是了”。

7、八国联军

历史课,老师问:“八国联军是日、美、英、法、德、俄以及哪两国?来,小明,你说!”

完全不懂的小明正不知怎么办时,一旁的小华偷偷的捏了小明,小明一痛之下说:“咿(意)!”

接着,小华又踢了他一脚,小明就叫了一声:“噢(奥)!”

老师很高兴地说:“很好!全对!”

8、“什么是赤壁之战?”

学生:“老师,什么是赤壁之战?”

老师:“赤臂嘛,就是光着膀子,赤壁之战,自然就是光着膀子打仗了。”

9、历史故事

小明老是缠著爸爸要他说历史故事给听。

一天,小明又说:『爸爸,讲历史故事给人家听嘛!』

爸爸:『好~~从前,有一只青蛙…。』

小明:『唉呀!人家要听历史故事啦!!』

爸爸:『好~~在宋朝,有一只青蛙…。』 

10、武侠迷

高二那年考历史, 有一道题目是:

阿拉伯第一部药学巨著是_________

一个同学后来得了0分, 据说是因为他的答案是....

葵花宝典....

11、历史考题

历史期末考时,有一题填充题: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 』

舜建都『 』」

结果一名学生,竟然写出以下的答案:

黄帝建都『有熊』

尧建都『有狮子』

舜建都『有老虎』」

12、有权利保持沉默

上美国史的第一天,教授指定学生读五章关於公民权利的课文。

第二天,他叫一个同学说出十项公民权利,那同学没回应。

教授说∶「好吧,就列举五项好了。」学生仍不出声。

教授只好无可奈何地说∶「只要讲出你身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就好了。」

该生回答∶「我有权利保持沉默。」

 

13、四大发明

老师问小麦中国四大发明是什麽?

小麦想了想答:「粥、粉、面、饭。」

老师也想了想,说:「唉.........算你对啦。」

 

14、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有一所大学举行篮球赛,上届的冠军历史系队和亚军计算机队进入决赛。赛前两队各自贴

出海报,以助声威。历史系贴出的海报是:“历史证明,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计算

机系贴出的海报是:“舆论公认:计算机将改写历史!”

15、历史

伯母: "吉米这次历史考试成绩怎样?"

母亲: "很遗憾,一点儿也不好.但这 不能怪他,他们问的全是这可怜的孩子出 生以前的事."

16、哭笑不得

有一次,弟弟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问他:“谁是路易十四?”

他答:“路易十四不就是路易十加路易四吗!”

老师听后几乎给气炸了,没好气地道:“你怎么不说是路易七乘路易二呢?”

哪知道弟弟不假思索便说:“老师,从数学来说,路易七乘路易二应是路易平方十四,因此你错了。”

老师为之结舌,哭笑不得。

17、成功之母

有一天,历史教师在上课.教师问同学:"谁能讲出历史上的郑成功是何许人?"

有位学生站起来说:"郑成功是何许人我不清楚, 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

教师说:"你怎么知道他的母亲?"

学生说:“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老师不是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18、成为历史

历史老师:为什么早退?

八力:我有一个重要的约会。

历史老师:历史重要还是女友重要?

八力:如果我再迟到,她就要成为历史了!!!

历史老师: @##$%%^

19、拿破仑的椅子

有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

老师从博物馆的解说员身后惊讶地看见了,幸好解说员尚未看到。老师生气地小声的对伟明说:快起来!你疯啦?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

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喔! 如果他来了,我马上就起来,让位给他!伟明说道。

20、重 演

“老师,我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我当初上学时可不喜欢这门课。”

“哪您当时历史课的考试成绩如何?”

“考了个不及格。”

“我想,历史在重演。”

21、多少次

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西班牙在十五世纪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六次。”一个学生很快就答出来了。

“哪六次?”老师又问。

“第 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

22、兄弟我…

国父说:五权宪法乃兄弟我所独创,………。

某次考三民主义时…。题目问:五权宪法是()所独创。某生回答(兄弟我)…

23、在这里不正确

我同学在一次历史考试中做一道题时发现他完全忘了,

于是他就写下"毛泽东万岁"......

结果考卷发下来时发现旁边打了一个叉,又涂掉了,加了一句评语"在这里不正确"......

24、选美--吃过晚饭看电视,今天是选美大赛的决赛。美女如云,争奇斗艳,真的是春光无限,不由人不心驰神往,跃跃欲试。我正看得出神,儿子耐不住冷落,摇晃着胳膊问我:“妈妈,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

我说:“好啊!”

  “你看的这个电视节目是谜面,打一国家名。”我来了兴致,但猜了好半天也猜不出。

  儿子说:“妈妈好笨,我给你个提示,你看那些评委的眼睛。”

  “评委的眼睛怎么啦?”

  “以色列!”

27、周恩来:马路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某记者心怀叵测地向周恩来总理发问:“总理阁下,中国的路明明是人走的,为什么称它为马路?”

总理不假思索,诙谐地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路啊,按照中国的习惯,简称为‘马路’。”

这个记者一时语塞,但心犹不甘,停了一会儿仍以挑衅的口吻说:“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低着头呢?”

总理看了这个记者,然后以外交家的风度,不紧不慢地说:“这有什么奇怪?我们走的是上坡路啊,当然要低着头。你们走下坡路可就不一样啦。”

28、周恩来:派克钢笔

周恩来总理接待记者来访。一美国记者发觉总理的一支派克钢笔。便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总理阁下,连阁下也拥有一支派克钢笔,是否说明中国人喜欢我们美国的钢笔呢?”这问题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周恩来一听,顺手拿起派克钢笔,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说来话长啊!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他是这是抗美战争的战利品。我是不习惯收礼的可朋友说这个特殊的纪念品,它能让我们想起那并肩战斗的年代。这样,我便有了一支贵国的钢笔。”

29、江青见外宾

江青回见外宾,找了一个翻译。要求他要严格安她的意思翻,不许走样。

外宾一见到江青,立马拍马屁:“Miss Jiang, you are very beautiful".

翻译照翻,江青心花怒放,嘴上还要谦虚一下:“哪里,哪里”。

翻译不敢怠慢,把江青的话翻成英文:“where?where?"

外宾一楞,还有这样的人,追问哪里漂亮的,干脆马屁拍到底:"everywhere,everywhere".

翻译:“你到处都很漂亮。”

江青更高兴了,但总是要客气一下:“不见得,不见得”。

翻译赶紧翻成英文:"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you are not allowed to see."

30、冯玉祥:自荐当保长

抗战时期,冯玉祥居住在重庆市郊的歌乐山,当地多为高级军政长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担任保长,冯玉样遂自荐当了保长。因他热心服务,颇得居民好评。

有一天,某部队一连士兵进驻该地,连长来找保长办官差,借用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满意而横加指责。冯玉样身穿蓝粗布裤褂,头上缠一块白布,这是四川农民的标准装束,他见连长发火,便弯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这个地方住了许多当官的,差事实在不好办,临时驻防,将就一点就是了。”

连长一听,大怒道:“要你来教训我!你这个保长架子可不小!”

冯玉样微笑回答:“不敢,我从前也当过 兵,从来不愿打扰老百姓。”

连长问:“你还干过什么?”

“排长、连长也干过,营长、团长也干过。”

那位连长起立,略显客气地说:“你还干过什么?”

冯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说:“师长、军长也干过,还干过几天总司令。”

连长细看这个大块头,突然如梦初醒,双脚一并:“你是冯副委员长?部下该死,请副委员长处分!”

冯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请坐!在军委会我是副委员长,在这里我是保长,理应侍侯大人。”几句话说得这位连长诚惶诚恐无地自容,匆匆退出。

31、冯玉祥给汪清卫送对联

1927年冯玉祥驻兵郑州,看不惯国民党高级官员的奢侈散慢作风,特别是对汪精卫很有意见。于是,他写了一副对联送给汪精卫。联文是:

“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那知民间疾苦;

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横批是“官僚旧样”。

汪精卫是当时名声很大的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是冯的上级,冯玉祥敢干送给汪这幅对子,是有一定勇气的。

32、各有解释--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 ,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文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抗力。

  政工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33、张作霖“手黑”

有一次,张作霖应日本人邀请去出席酒会。在酒会上,这位东北“土皇帝”派头十足,威风凛凛,使在场的日本人大为不快。日本人设计要当众侮辱张作霖,以发泄他们内心的积愤。

酒会场上,飘红流律,人头攒动。三巡酒过,一个日本名流离席而去。不一会儿,他捧来笔墨纸张,定要张作霖当众赏幅字画。他以为张作霖是“土包子”,斗大字不识一箩筐,定然会当众出丑。不料,张作霖胸有成竹,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奋笔疾书。写完过后,冷笑两声掷笔而去,旁若无人地坐回自己的席位。众人齐看纸上写的是:虎

张作霖手黑

这个“虎”字系一笔而成,积有神威,众人纷纷鼓起掌来,赞道:“大师真乃好手笔,写得好。”那个日本名流在一旁只是微笑不语。张作霖的秘书早已瞧见,凑近张作霖小声说:“大师,你的落款‘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个‘土’,成了‘黑’字了。”张作霖听了,两眼一瞪,大声骂道:“妈个巴子,你懂个屁!谁不知道在‘黑’字下面加个‘土’字念‘墨’?我这是写给日本人的,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在场的日本人听了,个个张口结舌,想说,也说不出话来。

34、汪精卫“认贼作爹”

当年,大汉奸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当了伪“国府主席”,自诩为“中国的救世主”。

一天,他携带夫人和一群狐朋狗党,在伪教育部长和伪杭州市长的陪同下,前往岳王庙进香。

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伙卖国贼恨之入骨,无不唾骂。当这伙人踏上庙前台阶时,只见一个中年和尚手拿一束鲜花献给汪精卫。汪精卫高兴地接过鲜花,只见花束上系着一条百绸带,写着:“忍、戎、乍、多”四字。汪精卫见了理解为“忍者为先,戎之在操,兵不厌诈,贵在多谋”。以为是庙中僧人对自己的赞扬,心中乐滋滋的。

僧人领着汪精卫一伙人步入大殿,再走过长廊,来到岳王庙前。蓦然回首,汪精卫看见那个跪在岳王墓前的奸臣秦桧的铁像边上也放着一束同样的鲜花,花束上也系着一条百绸带,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言、贝、人、父”四个字。一贯多疑的汪精卫,这时才明白了其中的用意。

35、中学时,一次上历史课,我在课堂上睡觉被老师叫醒,老师问我:“文成公主嫁给谁了?”同桌小声告诉我:“松赞干布”。可惜我没听清,张口就答:“宋朝干部。”后来我被罚一个星期不准上历史课。

36、一次历史考试,考题全是选择题,共75题。结果考高分的不多,但却有一老兄一题未对-考了0分。后来历史老师问他:“你是不是知道考试答案?不然怎么可以全部避开正确答案,只选错的呢?”

1.李白近视眼

  老师问学生:“你对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诗有何感想?”学生:“李白一定是个近视眼。”

2.罗马帝国

  语文课上,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成语;“罗马不是在一个白天就能建成的。”历史课上,老师向学生们提问;“罗马帝国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夜里!”

3.重 演

  “老师,我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我当初上学时可不喜欢这门课。”

“哪您当时历史课的考试成绩如何?”

“考了个不及格。”

“我想,历史在重演。”

4.以下为各个学科的新释:

经济 -- 经常忘记

会计 -- 很快就忘记

会计是 "快快忘记"啦!

还有 "统计"是 "通通忘记"

AND " 设计 "--> "设法忘记"

计算机组织 -- 祭祖

微积分 -- 危机分, 微微累积的分数

《明史》──明明就会死

《宋史》──送死

《西洋史学史》──死了又死

5.独立宣言

师:独立宣言是在那签的字?

生:我想是在桌子上吧。

6.谁领导廿世纪的前半世纪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和一位俄罗斯历史学家,讨论谁领导廿世纪的前半世纪?

“我投票赞成胡佛先生,”美国人说:“他尝试着教导我们美国人停止酗

“那个没什麽了不起!”俄国人接着说:“我选择史达林,他尝试教我们俄国人不要吃饭。”

7.找不到

“老师,您给我们讲过‘太平天国”吧?

“是的,讲过。”

“那我在地图上怎么找不到呢?”

8.武则天是大数学家

历史教师:“你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吗?”

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五过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

9.历史考试

“文革”结束后,全国恢复了统一招考。一次考历史,出了一道题:

“巴黎公社为什么失败?”

有学生答:“因为没有学大寨。”

10.李时珍要今朝来

文革”某年,一个外国医药代表团到上海访问,有个“双突”干部去接待。代表团团长说:“贵国李时珍在医药上的贡献真是了不起……?这个干部马上大声问翻译,“李时珍同志来了没有?”翻译吓了一跳,急忙向他摇了摇手。“噢,没有来,快用小轿车去接!”翻译急得直搔头皮。“呀,他在理发?不行,叫他马上就来。”翻译无可奈何,只好凑到这个干部的耳边,小声说:“李时珍是明朝……”“明朝来?不行,一定要今朝来!”这个干部大光其火。

11.把记者吓饱了

“文革”某年,老记者某公,刚从干校回报社。新头目命令他去采访

当时红极一时的博罗县典型,一位“活学活用”标兵。他抖擞精神上路,

很容易就找到了这位人物。

“请问, 你原籍在什么地方?”

“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标兵侃侃而答,记者不得要领,只好再问:“你现在的生活还好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记者膛然,不甘心,又问:“你家有几兄弟?”

“全世界受苦人都是我的阶级兄弟”

记者落荒而逃。

12.师生问答

教师:“我们已学过《世界发明史》,请问,你们谁能告诉我,50年前所没有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我!”一个最聪明的学生理直气壮地说。

教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从四肢走路进化到两肢走路,最大的优点是什么?”

学生:“可以省一双皮鞋!”

13.师生问答

在英国某学校的一次历史课上,老师问一名学生:“你能说出

1312年英国发生了什么事吗?”

学生:“英国王朝威尔斯王子诞生。”

老师:“好极了,答得对。你接着往下说1317年又发生了什么

事?”

学生:“王子威尔斯5岁了。”

13.考试

彼得:“刚才考历史你为什么老是盯着监考老师的眼睛?”

汤姆:“因为我有一道题不会回答”

彼得:“可老师的眼睛上也没有答案呀!”

汤姆:”只要他的眼睛朝窗外看一看,我立即就能找到答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9
是名词.词证如下:

1词,因为它可以被数量词修饰,如一段历,一张脸,一把,一个脑袋……同时不能跟否定副词“不”连用,如“不历史”,不脸,不椅子,不脑袋.

2、动词可以被否定副词“不”修饰,如,不打,不吃,不喝,不闹,不哭……

3、形容词可以被程度副词很修饰,如,很好,非常美,特别棒.当然,近现代汉语中也会有出现“很中国”的例子,不过,很历史,非常历史,特别历史的用法少之又少,基本凭语感可以判断“历史”不是形容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