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句出自英名的登山家乔治.马洛里。

第一次登上海拔8848.43珠穆朗玛峰壮举的,也许不是有记录的1953年529日著名登山家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以及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而是1924年6月8日在第二次冲顶珠峰时壮烈牺牲的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不仅如此,马洛里在回答记者“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提问时,他回答“因为山就在那里!”,更让人无不钦佩,赞叹。

扩展资料:

乔治·赫伯特·雷·马洛里是英国探险家,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马洛里曾是英国著名公学查特豪斯(Charterhouse)的教师与书院长(Housemaster).查特豪斯学校为纪念马洛里至今还保留着学校的一个著名登山探险社团──马洛里组织(Mallory Group)。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乔治马洛里

-

下面是更多关于山在那里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乔治·马洛里。

英国登山家 (18866月18日-1924年6月8日),在尝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儿。”("Because it's there."),后被引用成为名言。

拓展资料:

1999年一支由BBC赞助的美国攀登队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约海拔8170米处发现了马洛里的尸体,但是攀登队并没有发现他所携带的柯达照相机,因此依然无法证实两人是否已经登顶。这台照相机据信可能由欧文携带,而他的尸体至今没有被发现。柯达的摄影专家认为,只要照相机中有胶卷,现有的技术就可以将胶卷冲洗出来,而这样就很有希望揭开“马欧之谜”。

大多数登山历史学家都认为马洛里与欧文成功登顶的机会微乎其微:首先,以现代的标准来评估,1924年的登山装备是近乎原始的。其次,马洛里所带的人工氧气最多也祇能维持到八到十个小时,仅够攻顶全程所需时数一半。加上登顶前的最后一道天险──“第二台阶”(The Second Step),并没有发现绳索等人工遗物,徒手攀爬“第二台阶”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马洛里没有足够的日光时间,登顶后能够通过珠穆朗玛峰最险峻的山脊,再回到他最后长眠之地。

但美国网站EverestNews提出了独家的理论:在欧文的帮助下,马洛里直接从更险恶的东北山脊翻越“第二台阶”(一条现代登山家从未尝试的登峰路线),登顶后从“诺顿雪沟”(Norton Couloir)直下8,200米(也是一条极冷门的路线),再摸黑横越珠穆朗玛峰北坡,在距离突击营地祇有400余米距离时力尽滑坠,或被落石击中左额后迅速失去知觉。

欧文在马洛里翻越第二台阶后,过了若干时间,晓得队友再也不会回来了,于是在缺氧情况下挣扎回突击营地,在东北山脊约8450米附近遗下了冰斧,然后永远失去影踪。一般历史学家认为欧文是与马洛里一起滑坠,并已摔到6500米的冰川去了。

中国前辈登山家许竞宣称他在1960年在8300米以上曾遇见过欧文的遗体。马洛里的家人坚信他确曾登顶,理由是马洛里生前曾说过,如果登顶将会把妻子的照片留在珠峰,而在他保存完好的随身衣物中没有发现妻子的照片,可推断他已经将照片放在了顶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其实曲解这句话了。

新西山运动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在回答记题时说的话,原文是“Because the mountain was there”

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也说过类似的话。 “Because it is there(因为山在那里)。”

大家普遍引用的是后者。但马洛里说的it是指的珠峰,并不是泛指。但是后来这句话被许多人错误地引用,成了大家一窝蜂涌向雪峰的理由,也成了许多人葬身茫茫荒原的理由。而马洛里本人也在1924年永远地留在了珠峰。

4
放屁!

明明是英国的乔治马洛里

珠峰攀登的先驱者

不知道就不要去误导

Because it is there! --George Mallory
5
见高二英语课本
6
Why want a mountain climbing? Because the mountain is over there.
7
很多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登,为什么。

因为山在那里。

当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要行走时,他也许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行走或是去寻找什么答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