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隋开皇年间,为防止突厥进攻,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建大同城,意为“天下大同”。唐末,随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辖四区七县。

扩展资料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国雕塑之都、中国十佳运动休闲城市。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同

-

下面是更多关于datong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隋开皇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雕塑之都等。

扩展资料:

大同作为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2019年8月13日,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熙十三年(,升云州为西京府,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元改,明初复为府,清因之。史稿·地理志》:“山西大同府,领州二,县七。”辖境多在桑干河流域。大同在辽金元明清时为京师西北门户,被倚为军事重镇,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按大同古云中地,川原平衍,多大举之寇……虏南犯应朔诸城必窥之地也。”隋开皇年间为防御突厥进攻,在大同川即今内蒙乌拉特前旗北建大同城。唐末沙陀人内徙,大同遂侨置于此,意为“天下大同”,自此大同之名沿用不改。

4
同市家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城之一。大同战国属赵,汉置平城县,北魏,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置云中郡和云洲。辽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于今大同城建西京,十七年(公元1048年)置大同县附郭。自此,大同县名沿用未改。吸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为大同府治。抗日战争时期分设东、西大同县。1949年5月解放后,大同城区建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1993年7月雁北行署撤销,与大同市合并,并将雁北行署下辖的部分县划归大同市。现辖有开发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等5个区和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等7个县。
5
古文中的 大同

代政治上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历史上的大同

大同市,一个浓缩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古人描述为:“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

公元前三世纪:赵武灵王就“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置云中、雁门、代郡。”秦始皇北逐戎狄,在大同城西“筑城武周塞内以备胡”。

公元四世纪末: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便: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修长城,凿石窟,历经七帝96年。大同遂即成为当时我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佛教的中心,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繁荣。

之后的1500年:大同先后为北魏京师、辽金陪都、元封西京,明立藩王,清颁重镇。江山更迭,几番易名,不失“北方锁钥”;长城抗争,几番狼烟,更有“大同士马甲天下”。

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大同,当时正值忽必烈统一中国,结束了辽、金、宋多年对峙的战乱局面,大同重新出现繁荣。他当即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城市”。

1372年:朱元璋第十三太子朱桂藩镇大同,在北魏平城旧址以南重工业建云中城池,即今大同古城,其规模,其奇特,为我国北方所少见。

而在城北郊的东起天镇县新平堡、西至右玉县杀虎口的300公里长城则进行六次大规模修整,又在长城到城池之间,建边堡、营堡、烽火台上百处,形成了我国北方“长城攘外,方城安内”特有的城防布局。

1438-1571年:明王朝对蒙古各族采取怀柔和亲政策,在大同三设马市,数辟月市,久立小市,应允鞑靼“通贡”,促进了长城内外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大同成为蒙疆胡族与中原地区经济交往的集散地和塞外商埠,再次出现难得的繁荣局面。

直到近代,大同易货贸易与通货贸易依然兴盛,吸引了全国众多的谊商巨贾。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6
蒲岐镇北门宅池边有,人们都叫它太平庄。为何叫太平庄呢?有一个舍身救孙儿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清朝耿精忠作乱俗称耿王乱期间。耿王来屠城了,蒲岐满城火光冲天,满巷血流。耿王兵见人就杀,也不放过衣柜角、鸡棚角、猪栏头、床底下、柴仓里、夹墙里、暗楼上,到处乱翻乱砸,逢人就杀,进行屠人比赛,看谁杀的最多。甚至连水桶、尿桶也要刺上一刀。

蒲岐北门村有一个老太婆,哄着孙儿在路上玩耍,耿王兵进来时,逃避不及,急忙抱着孙儿躲进鲍宅池边土墩上的稻草堆中。不料,一个耿王兵在乱搜捕时,向这稻草堆中狠刺了一刀。没想到,这一刀正好刺入老太婆的肚中!当时,被刺中的老太婆只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能让他发现,要保住孙儿性命。她马上捂住熟睡了的孙儿的嘴,悄悄地提起衣角包住刀尖,趁耿王兵把刀从她肚中抽出时,擦掉了刀尖上的血迹。那个耿王兵以为稻草堆没有什么人藏在里面,就走开了。

在耿王兵屠城离开后,许多逃命的人回城,忽听到稻草堆里传出了孩子的哭声,众人推翻稻草堆一看,小孩子好端端的,而抱着他的老太婆已死去多时。众人看到她鲜血染红的肚子上刀痕和衣角上的血迹,明白了她舍命保孙儿的情景。从此,蒲岐人们为了纪念这老太婆,在每年元宵节迎灯时,专门经过礼拜,并把这土墩称为太平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