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上海话册那的问答
发布于:2020-08-21 21:24
浏览了 59次
1
2
感叹词,多用于心情不好的时候,口头禅,似乎无实义
3
1.“”,是经典沪骂的最精简形式,它的全称是“那娘只B”。 2.沪人在沪骂实用中便先就隐去了“B”字。量词“只”字亦不附焉。成为:我册那娘。 3.但因“我册那娘”在语感上无法给人以结束感,于是有了如下变种: 嵌字法---我册那个娘 添字法---我册那娘起来 嵌字添字法---我册那个娘个起来 4.沪语初始既为一种口头语,对象感过于模糊,于是,因袭一般的口语规律,省略主语,成:册那娘。 5.而拖娘带口,始终不雅亦让人别扭,遂去娘,“册那”便应运而生了。 6.精简至此,“册那”一词在上海人中早多做了语气助词来运用,并无真行动,真辱骂之意,如今,更亦可做调侃、自嘲、强调等之意来解,表达情绪。
4
“个么”首发语词,相当于普通话”那不过不是指形容的“那么”(那么美丽,那么伟大……),而是指类似于“那么你怎么样怎么样”的那种口头上的“那么”。
扩展资料:
上海话又称上海闲话、上海吴语、吴语上海话、沪语,是上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话是吴语的重要代表,与吴语太湖片其他方言基本能互通,是现代吴语地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一支语言。
狭义上海话指上海市区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使用和认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上海话是以本地吴语为基础,自然融合上海开埠后的吴语区各地移民方言而成的一支新型城市吴语。
广义上海话还包括各上海本地(郊区)方言,主要包括浦东话、松江话、嘉定话、崇明话、金山话、青浦话、奉贤话等。上海地区原由江东11个吴语县组成,方言反应江东文化信息。
上海方言:
1.打相打: 打架
2.看洋眼: 注意力不集中、到处乱看
3.鲜格格: 自以为是、臭美
4.别苗头: 比高下
5.贼骨头: 贼、小偷
6.弄怂: 戏弄
7.寿头: 傻瓜、低能
8.猜咚哩猜:石头剪刀布
9.热昏: 昏头、搞不清是非
10.豁胖: 比喻说话夸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方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表示想不通珂气愤 和 草。我靠 一样
6
是骂自己的意思 来源是上海人都是2货
7
白度不允许提及那个字 所以就不进行学术回答了
8
上言中的口语词汇,无具体意义,一为情绪的发泄词或语气词。本是骂话,现逐渐演变,更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卧槽”,可以用来抒发情绪,做语气词,也可以用作骂人。转自小鸡词典@径直走向饮水机又径直离开
9
册那额(语气词:靠)叫拐度(这么多)西洋挂气(要死不活的样子/阴险的样子)错气额(讨厌)瘪三(叫花子,现在也算是常用的骂人的话)
10
骂人话的简写,常用来做感叹语无骂人意思,基本上等于“我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