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寿于北京西北部紫竹桥东原址为民间寺院"聚慧寺",据《京城古》记载,该寺建于唐代。

明代时,初为太监谷大用的家庙。1577年3月,由明神宗的母后慈圣李皇太后出资银巨万,司礼太监冯保督造,竣工于1578年6月,由朝廷赐名为"万寿寺"。

当时,由大学士张居正奉敕为万寿寺撰写了敕建碑文,主要用于收藏中文佛教经卷,是远近闻名的皇家大寺。

传说在明万历皇帝为其母慈圣皇太后建造的铁塔中,有慈圣皇太后把云居寺所藏的释迦牟尼佛祖的5颗黑、红舍利用珍珠调包安放至此。

后来,佛经移往他处,万寿寺成为帝王临幸驻留之所。明代称万寿寺"璇宫琼宇,极其宏丽",与之相毗邻的紫竹院原是当时万寿寺的下院。

到了清代,万寿寺曾多次重修,山门上方有1645年清顺治帝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

从1751年至1761年,清乾隆皇帝曾3次在万寿寺为给其母祝寿,又曾两次重修万寿寺,使规模更趋宏丽。

光绪初年,万寿寺曾毁于一场火,之后成为菜圃,到1894年,再次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清代末年,由于万寿寺处于北海通往颐和园水路的中点,慈禧太后从水路长河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并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

-

下面是更多关于北京万寿寺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万寿寺位于北淀区高梁河(长河)广源闸西侧,原称聚瑟寺,建朝。

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为万寿寺,主要收藏经卷。

清朝顺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绪二十年都重新进行了修葺。

光绪初年曾毁于火,之後成为菜圃,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万寿寺作为行宫,连菜圃一起圈入。

乾隆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祝寿。慈禧来往颐和园时会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现大钟寺内的钟王“永乐大钟”原在万寿寺中。

1934年前後,万寿寺的前部曾用作东北难民子弟学校。

1985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以明清时期的艺术品为其特色。

2006年05月25日,万寿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

解放后,寺院曾办小型厂和发动四众弟子尼开荒,自耕自食。“文革”中,万寿寺被占据,武斗中佛像、法器、文物、经卷、图书遭焚毁,僧人被迫还俗四散,古建筑被单位改建。1992年6月5日汉中市(今汉台区)佛教协会成立,万寿寺住持释广智老和尚被选为会长。当年他将自己几十年的积蓄和四众弟子捐献的功德款,6万元,在汉中市西郊沙沿乡重建万寿寺。大院占地3亩8分,在四方游客信士捐助下,相继建成观音殿(附列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地藏殿、玉佛殿,设有藏经处、售经处、寮房等。1993年9月5日举行第一 座观音殿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开光仪式。 释广智老和尚年高有病后,把衣钵传给弟子释续学法师后,不久圆寂。释续学由成都佛学院毕业后,被四众弟子推举为万寿寺第二任住持、汉中市佛教协会第一副会长。

4

大雄宝殿东西两侧配殿各3间,东西各有御碑一座。东碑阳"乾六年仲冬所立"的《修万寿寺碑记》,以汉、满两种文字刻写;阴面书刻1791年乾隆御笔诗一首。西碑阳面为《敕修万寿寺碑记》的蒙、梵两种文字书刻;阴面书刻清1787年孟夏乾隆御笔诗一首。庭中有古柏两株。

大雄宝殿的西配殿也是万寿寺珍藏佛像的地方,走进殿内门,迎面是一尊宗喀巴大师半米高的坐像。另外还有十几尊铸铜藏传佛像和各种藏传佛教的法器。

清代皇家寺庙,均信奉是藏传佛教。这里供奉着这位藏传佛教中格鲁派的创始人的塑像,说明这里也是信奉格鲁教的。格鲁教是藏传佛教的最大一支教派,历代班禅大师和达赖喇嘛急皆是宗喀巴大师的转世弟子,在佛教界的地位可想而知。

大雄宝殿后面是万寿阁,原名安宁阁,阁有八角,阁前额题"欢喜坚固"。后因不慎失火而被焚毁,只有东西配殿保持原状,东为大圆满殿,西为普度众生殿,皆为面阔3间的歇山顶式建筑。

大禅堂建于明代1577年,清代重修,面宽5间,面阔23.09米,进深15.25米,硬山顶,原为寺内主持讲经说法及全寺僧众诵经坐禅作佛事的场所。

两侧各有配殿各3间,硬山顶,与万寿阁东西配殿间各有廊房7间相连,其进深稍小于配殿之进深。

大禅堂后建有3座假山,假山整体结构分为3组,各寓意南海普陀、五台清凉、峨眉三大佛教名山。

山上分为三大士殿,各有3间小殿,正为观音殿,额题"声闻普遍",悬山雕大脊,木架结构饰以旋子彩绘,金龙枋心。观音像的莲花底座有千瓣,每一瓣都是一尊佛,据说拜此佛便得普天下众佛庇佑。

观音殿左为文殊殿,右为普贤殿,三殿之间有回廊。各殿所在的假山,即象征所传三大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普陀、清凉和峨眉三山。

更奇特的是,三大士殿每一块石头都颇有来历,中间的来自普陀山,西侧的来自峨眉山,东侧的来自五台山,全是几百年三大仙山的灵石堆成,三山间沟壑相连,上以石桥相通,千曲百回,跌宕起伏。

山下又有池、桥,观音殿下假山洞内为地藏洞地藏宫,系四大菩萨之一的地藏菩萨的供奉之所。在这里,可以让人一时间便拜了三大名山之四大佛祖。

佛教三大名山之百年灵石和万寿寺前流淌的"长河"形成前有水后有山的"风水"格局。两棵雌雄银杏古树镇守在山后两侧,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山间还有古树十余株,在假山下有仙桥水池,假山后有御碑亭,八角攒尖,饰有旋子彩绘,亭内有碑一通。

无量寿佛殿在假山北,为3间之重檐方阁。无量佛殿两侧原有巴洛克式月亮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门上券顶雕刻繁复精美,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皇家特征。

无量佛殿原供有无量寿铜佛,后已无存。佛坛上后置从原长椿寺内几经磨难辗转而后存于万寿寺的一座13层渗金多宝佛铜塔,乃北京地区罕见的佛教珍品,塔身雕刻有288尊佛像,全塔人物造像共440尊,龙、兽类造像共40尊,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阁之前后,各有六角重檐御碑亭一座,内为1761年乾隆下诏所立之《重修万寿寺碑文》,亭内碑高3.96米,前亭碑刻汉、满两种文字,后亭原告刻蒙、梵两种文字。碑文由清户部尚书翁同龢奉敕敬书。

殿与碑亭均覆以黄琉璃瓦。殿两侧有圆门锦宫墙,分隔庭院为前后两院,前为假山院,后为三圣殿,二层硬山楼,面宽7间。

楼下三圣殿,原额书"法云常住"。三圣殿南面联曰:性海波澄,静涵功德水;

福林萌博,妙涌吉祥云。

三圣殿北面联曰:甘露酒诸天,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这些题额及楹联均为清乾隆皇帝御书,可惜大部已无存。但楼旁设十景亭,为清代后期的雕刻艺术。

最后第七进院是二层木结构的万佛楼,也称藏经楼,面阔7间,进深3间。万佛楼内原供奉5尊坐佛,后已不存在。

在万佛楼前,建有一座1884年光绪皇帝所立之碑亭,是为庆祝慈禧六旬大寿所修,形制与清乾隆御碑亭相同。

万佛楼西侧配殿长生殿内,除一座金身玉观音外,最独特的就算一座"凤上龙下"的慈禧亲书"寿"字石碑了,碑顶为双凤朝阳,碑身随处可见凤纹在上,龙纹在下。

万寿寺东路为方丈院,除南向有门外,可由无量寿佛殿东之侧门入,原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堂和荣堂即接待室等。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院内房舍甚多,建筑华丽。

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

清代时,皇室以水陆两路由宫内颐和园和西山游幸时皆在此停留休憩,烧香礼佛。慈禧太后去颐和园,必到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万寿寺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198412月6日,新闻学会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成立。12月4日至6日在山东烟台的首次全国新闻学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章程》,确定学会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毛12月31日 我国南极长城站奠基典礼举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