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马恒昌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马恒昌小组自1949年4月28日至今,已经走过了60年辉历程。他以第试行班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个组织工人技术研究会倡导班组技术革新,第一个倡议开展全国劳动竞赛,第一个制定和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第一个实行岗位责任制,而享誉全国工业战线,被誉为“中国班组建设的摇篮”,成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随着时间的更迭,马恒昌小组的组长已换了十七任。

但是,“马恒昌小组精神”却代代相传,这个小组相继6次获得国家级、54次获得省部级的表彰奖励;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3名,省部级劳动模范12名,市级劳动模范39名,3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新的形势,马恒昌小组第十七任组长孙普选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弘扬小组精神,发挥“班组建设发源地”的作用,引领全体组员爱国、爱企、爱岗,为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他们规划,到2010年小组的技师、高级技师要达到6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组员要占60%以上;每年要完成创新成果10项;产品质量免检;安全事故为零……

现任组长孙普选代表参会的企业班组长向全国机械工业班组、职工发出倡议,在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与企业和衷共济,在岗位建功立业;围绕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积极参与技术交流和生产协作;努力提高政治思想和文化技术素质,使自己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人才。

孙普选是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孙普选说,是马恒昌小组的培养,让自己成长成熟,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获得了无尚的荣誉。

在纪念马恒昌小组建组60周年大会上,马恒昌小组的12名组员在车间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唱响了《马恒昌小组精神永放光芒》男声小合唱。歌词是“马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创作的,大家找来老师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唱了两个星期。演出效果很好,厂里的工人评价:“你看‘马组’的人,干什么都像样,歌唱得真棒!”“马组”的成员知道,自己秉承了马恒昌的“基因”,习惯于做什么事都认真。

在铣床车间,马恒昌小组的车床上树立着一面面红旗,车间的墙壁上挂满了奖状、锦旗。工人技师马兵是马恒昌的孙子、“马组”的副组长。33岁的马兵一双大眼睛酷似爷爷。他说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二机床紧紧相连:厂办幼儿园、小学、中学、技校,再到二机床的车间当工人。2004年马兵进“马组”,他的车床前方就是毛主席与爷爷马恒昌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他说:“作为马恒昌的孙子,只能干好,不能出错。”加班工作到深夜是家常便饭。“我们使用的数控车床,比起前辈,劳动强度轻多了,工作效率、精确程度大幅提高了。”马兵正在进修大学本科,他说:“马恒昌小组更是学习型小组。”

2005年,小组承接了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五轴联动数控龙门混联机床的精密电主轴、转子轴、精密主轴等关键部件的加工任务。该产品是国家急需的“863计划”重点发展项目,该部件尺寸精度为2级公差,形位公差为0.002至0.004之间,同时,在圆柱度、同轴度等方面有严格规定,属于超精度产品,是公司重点攻关项目之一。全组成员集思广益,通力协作攻克这一重大项目。小组承担任务有9类200多种,每年加工26万多件。实行专业化生产后,每人平均只能遇到30多种。

马恒昌和马恒昌小组精神早已经融入到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精神之中。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曲波说:“马恒昌和马恒昌小组精神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无形资产。”作为马恒昌小组所在企业,二机床一直把传承与弘扬马恒昌小组精神作为不断超越自我的文化支撑,始终将发展作为最大的主题,2008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是1999年的49倍,企业荣获“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在“中国机械500强”机床行业排名中位列前三甲,成为重型机床制造之首。

当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几千名职工得知马恒昌成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时,热烈地击掌相庆,他们为名至实归的荣誉而备感骄傲。集团也精心组织职工集中投票。斯人已去,浩气长存。马恒昌不仅仅是齐二机床的骄傲,也是黑龙江人民的骄傲,更是广大工人阶级的骄傲。齐二机床厂早在1955年就修建了马恒昌小组展览馆,2004年扩建到300平方米。如今,展馆累计接待了30万人次参观学习,被省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精神教育基地称号。在齐齐哈尔市,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开国劳模的敬仰。二厂二中更名为“恒昌中学”,马恒昌公园正在建设中。

在马恒昌小组的诞生地沈阳市,劳动人民公园里一尊马恒昌的青铜塑像浓缩了家乡人对英雄的怀念。在一条半弧形的长廊墙壁上镌刻着几百位劳模的名字,马恒昌的名字位列第一。英雄的印记已经投射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恒昌小组精神历久弥新。新世纪诞生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全国先进班组——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模具厂“袁政海班组”,也把马恒昌小组作为学习的楷模,他们响应马恒昌小组等先进班组代表全国机械行业发出的倡议,表示在“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主题竞赛中,再立新功。马恒昌小组也表示,以马恒昌精神为动力,在新的实践中踏着坚实的步伐向更为光明的未来迈进!

3

1949年4月28日就被授予“竞赛模范班

1950年“昌小组”被推选出席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1950年4月马恒昌获沈阳市模范党员称号;

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他多次代表小组到北京出席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4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上世纪50年伐作业,伐木是站着伐木头,造成树高。为了多出木材,他就先用手把树根周围的积雪扒开,一条腿跪在地上,把锯紧挨树根采伐,使伐根由过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东北林区推广了他的降低伐根做法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他以忘我的工作热情,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他创造的“流水作业法”、“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被写入全国手工伐木作业教科书,使劳动效率普遍提高35%至50%。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决心把自己伐的36000棵树补栽上。1991年,他已78岁高龄,还差近千棵树没栽,他就带领一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当年栽树1200多棵,终于完成了夙愿。截止1999年,他带领全家共义务植树5万多棵。他是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马恒昌(1906-1985) 男,汉族,辽宁省辽阳县人,中共党员。生前曾任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党委副书记、总机械师。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在马恒昌的带领下,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十几倍地增长,促进国民经济迅速恢复。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下达给他们的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从1950年至1978年,“马恒昌小组”29年累计完成了43年零10个月的工作量,实现技术革新840多项。他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方红霄 男,汉族,湖南省岳阳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省总队昆明市支队副支队长。

方红霄牢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坚决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舍生忘死,无所畏惧,带领官兵查缴海洛因等毒品45公斤、各种枪支41支、子弹2172发、黄色制品957件、管制刀具3万多把,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919人,成为让犯罪分子胆寒的“护法勇士”。面对人民群众,他饱含着赤诚与真情,以“执勤好比执法,即使千难万难,也不能为难父老乡亲”为信条,两次在枪口下舍身救出被歹徒劫持的人质,数次冒死排除了即将爆炸的手雷,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遇到有困难的群众,他慷慨解囊,热心援助,在火车站执勤的6年中,先后接济过往旅客60多人,帮助数十名走失的孩子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无私无畏、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塑造了新时期人民忠诚卫士的光辉形象。他兢兢业业,屡立新功,20次出色完成扑救森林大火、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奥运火炬传递安保等重大执勤处突任务。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获首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等荣誉称

毛岸英(1922-1950) 男,汉族,湖南省韶山市人,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他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组织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遵照父亲“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劳动群众打成一片。1950年,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王 瑛(1961-2008) 女,回族,四川省小金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南江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王瑛对待工作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走上纪委领导岗位后,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为民服务零距离”、“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等措施,有力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腐败分子,她嫉恶如仇,在查办案件中,面对威胁和阻力,刚正不阿,毫不退却。她直接牵头查办各类疑难、典型案件5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她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先后多次拒收礼金,拒绝弟弟等亲属要她特殊关照的要求。她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先后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帮助露宿街头的“背二哥”建起了民工公寓,支持涉水过河不方便不安全的山区群众建起了被称为“连心桥”的桥梁。2006年7月,她晕倒在抗旱第一线,经诊断患上肺癌,但她没有放弃工作,反而加倍努力。“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她严格执纪,保证了全国各地支援的款物全部用在救灾上。2008年11月,她因过度劳累,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终年47岁。她被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荣誉称号,2009年被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

5
80多年来,为了民族的和解放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无产党人抛头颅洒,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先进性的历史!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先进模范的风采。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英雄集体———“马恒昌小组”闻名于全国,带动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热火朝天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马恒昌小组”原是沈阳第五机器厂的一个小组。1948年11月,沈阳刚刚解放,这个小组老一

代的工人在敌机不断骚扰轰炸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完成一批批军工生产任务。他们还带头向全厂职工倡议开展红五月劳动竞赛,并以优异的成绩于1949年4月28日获得“生产竞赛模范班”的红旗。在授旗会上,这个组被正式命名为“马恒昌小组”,马恒昌任组长。

马恒昌对工友们说:“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不断刷新生产纪录,多次立功受奖。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马恒昌小组”通过《工人日报》向全国职工发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了全国各地1.8万个班组的积极响应,许多企业劳动生产率成倍、甚至10几倍地增长,使国民经济迅速得到恢复,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运动。这一年,“马恒昌小组”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国家任务,创造了69项新纪录。“马恒昌小组”的英雄业绩不仅为广大志愿军指战员深知和感动,而且受到了金日成同志的褒奖。

结尾自己看着办吧!(赞叹几句“啊!党的丰碑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之类的话就完事儿。)

6

马兵的,全国著进班组——马恒昌的创始人。

马事业为重,他虚心学习,严于律团结和带领小组员工一道努力工作,保持了马恒昌小组光荣传统不丢,干劲不减,队伍不散,旗帜不倒。在企业振兴与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起到了一名党员和组长团结人、带动人、帮助人的作用。工作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无论是难活、累活、脏活,他都抢着干。在公司各个时期开展劳动竞赛及合理化建议活动中,马兵同志不但自己参加,而且还能够很好地组织小组组员积极参与,并多次立功获奖 。

企业生产任务十分繁忙,他每天都早来晚走,加班延点更是常事。他的父母年纪大,身体多病,而且孩子小,需要经常照顾,但是他把父母和孩子托付给妻子,全身心地放到工作上,舍小家,顾大局。

年初的一次工作中,零件不慎将他的手划伤,缝了5针,医生给他开了诊断让他休息,但他为了工作又回到机台上坚持生产。

工厂从沈阳购进一台数控车床,领导安排马兵来操作这台车床,为了能使先进的数控设备早日在生产上发挥作用,马兵同志没日没夜地学习数控车床理论知识和技术,上网查阅了大量相关知识和信息,并充分利用自学的计算机知识,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使这台数控设备提前2个月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缓解了工序能力不足的问题。

马兵同志担任副组长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关爱人、体贴人,使得小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每当组员遇到大事小情,马兵同志总能及时掌握情况,并跑前跑后,帮助解决;每当组员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他都根据其困难程度,充分发挥小组互助会的作用,帮助解决。组员米景龙及孙玉力父亲生病住院,马兵同志买来水果及时到医院看望,并且挤出时间帮助护理;老组员王德福患鼻咽癌,妻子无工作,孩子上学,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马兵同志先后多次发动小组组员为其捐款,仅马兵本人就捐款达500余元。

7
 QC小组活动于日本21世纪50年代起,日本开始对现责人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并了名为“现场QC讨论会”的组织,1962年正式改名为QC小组”,开始在全国注册登记,当时第一个注册登记的是日本电电公社松山搬运机QC小组。1964年以后,QC小组支部,日本科技联建立了QC小组本部。日本是世界上按职工比例计算QC小组最多的国家,现在,QC小组在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已遍及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QC小组活动在我国开展,有深厚的基础。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马恒昌小组、毛泽东号机车组、郝建秀小组、赵梦桃小组等一大批先进的班组,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不断作出贡献,提供了班组质量管理的好经验。60年代,大庆油田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和“质量回访”制度,在班组内开展岗位练兵,天天讲质量,事事讲严细,做到“项项工程质量全优”,出了质量问题就“推倒重来”。1964年,洛阳轴承厂滚子车间终磨小组首创了“产品质量信得过”活动,多年来加工的轴承滚子做到了“自己信得过,检验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成为我国第一批“产品质量信得过小组”。所有这些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为QC小组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9月,北京内燃机总厂在学习了日本的全面管理经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QC小组。此后,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的开展,QC小组活动逐步扩展到电子、纺织、基建、商业、运输、服务等行业。

QC小组法特点

1.明显的自主性

QC小组以职工自愿参加为基础,实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创造性。

2.广泛的群众性

QC小组是吸引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不仅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更注重吸引在生产、服务工作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参加。广大职工群众在QC小组活动中学技术、学管理,群策群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高度的民主性

这不仅是指QC小组的组长可以是民主推选的,可以由QC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课题小组长,以发现和培养管理人才;同时还指在QC小组内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不分职位与技术等级高低,高度发扬民主,各抒已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4.严密的科学性

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坚持用数据说明事实,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凭“想当然”或个人经验。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