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爨碑即《爨宝子碑》(小爨)与《爨龙颜碑》(大爨)。二爨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高,首先,它对研究新旧书体转变意义重大;其次,二爨对清末书法创新、书风转变的影响巨大。在魏碑中,二爨属于南碑,有别于北碑。

-

下面是更多关于爨碑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答案是肯定的不是
3
大小二爨碑指的是什

大爨《爨龙颜碑》爨碑即《爨宝子碑》爨宝子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即元亨四年(公元405年),《爨龙颜碑》立于南北朝刘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小爨碑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现在曲靖一中校园内,1937年由景仰它的人们建盖了一座“爨碑亭”以保护它。其书体是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但又饶有篆、隶、行、草、楷书诸体一炉的意趣。大爨碑全名“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邓都县侯爨使君之碑”,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尤其是研究爨氏家族史的重要文物。原碑在陆良县东南20公里的贞元堡,清代道光时,云贵总督阮元在荒芜处发现了它,后由知州邱均恩建亭保护,现仍存贞元堡小学内。
4
读书法概论,书法史或研究这两方面的专著----
5
1碑是一种具有强烈风格的,笔力、强楷书;

2、魏碑北朝碑刻的统称,其特点是古朴而雄浑;

3、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其中北魏的墓 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4、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6
 碑是北朝碑刻的统,其特点是笔力、字体强劲,是后世书法的一种

魏碑书法艺术,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佛教的造像题记;一类是民间的墓志铭。仅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就有三千余品,而著名的是《龙门二十品》。墓志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其中北魏的墓志铭比前代都多,书法中带有汉隶笔法,结体方严,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楷书,因此有时也把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为“魏楷”。魏碑原本也称北碑,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以北魏的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这些碑刻作品主要是以“石碑”、“墓志铭”、“摩崖”和“造像记”的形式存在的。

  现存魏碑作品的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这些作品良莠不齐,经过前人的整理,部分作品从中脱颖而出,被视为魏碑的代表作。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 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 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 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所以说魏碑不是隶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