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因南阳为“宛”,故1956年正其命名为“宛梆”。
宛梆腔结构属板腔体。有慢板水板、二八板、尖板4个板类。慢板类仅有慢板一种板式。慢板的起板过门大致有长短两类。
长过门是由几种长短不等的散板乐句或锣鼓点落台引出一段14小节的旋律构成的。短过门则是在散板引句的最后一个音入板起唱。
慢板的上、下句均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一般落5或1音。其基本结构是由一对可以反复的普通上、下句构成的。上、下句唱腔之后,均有随腔过门。
慢板在速度上又有慢、中、快之分。它们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慢速者旋律较繁复,用花腔较多,随腔过门亦较长。快速者旋律较简洁,没有花腔,随腔过门较短或被删减。
中速或慢速的慢板唱腔中,花腔较多。均是在普通上、下句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予以扩展变化而成的。在上句中有“头腔”、“工字调”、“小哭腔”、“三腔”、“老三腔”和“寒腔”;在下句中有“二腔”和“哭二腔”。使用上述花腔时除“寒腔”外,大都采用假声翻高的唱法。
慢板通常是在起板过门之后,以“头腔”、“工字调”、“小哭腔”、“老三腔”等起腔。另外还有第一句唱大起板、导板或小栽板,尔后上板接唱慢板的下句。有时也使用一种叫“大哭腔”的附加腔句,从散板唱腔,如滚白等过渡到慢板,完全由虚词衬字“咿”构成,旋律委婉悠长。
慢板的收腔习称“留板”,其结构与普通下句相同,只是速度多转慢,并有一个简短的收腔过门。慢板即可独立构成唱段,又可转入其他板式,其中以转入流水板居多。
流水板类包括流水板、紧流水板、紧流水垛板、不咂嘴等。流水板的起板过门以一句六梆的旋律为基础。唱腔的上、下句多起于眼而落于板。每句唱腔之后,通常都有随腔过门。
流水板除由普通的上句直接起腔外,还有“扬腔”和“哭腔”的起腔形式。“扬腔”也是一种上句形式,只是比普通的上句更悠长、舒展,行腔更曲折。
依据唱腔旋律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有一般“扬腔”与“撅尾巴扬腔”、“撩子扬腔”、“花扬腔”、“哭扬腔”之分。
“哭腔”则是一个附加腔句。有“加锣哭腔”和“流水小哭腔”之别,二者旋律相同,只是前者在过门和部分行腔中加奏包括大锣与手镲在内的全部打击乐,多用于须生和净行。后者只加奏小锣,多用于小生和旦行。各种“扬腔”和“哭腔”,多以假嗓高八度行腔。
“哭扬腔”和“哭腔”多表达悲痛凄楚的情绪,一般“扬腔”多在平和稳重的气氛下使用,“撅尾巴扬腔”和“撩子扬腔”宜表现激昂愤怒的情感,而“花扬腔”最适用于喜悦兴奋之情。
流水板的收腔习称“送板”。有“小送板”、“大送扳”和“倒送板”之分。最常用的是“小送板”,系在唱完上句后,不要过门,紧接下句,唱完收腔。“大送板”是将最后一个下句转为散板而收腔。“倒送板”是将一对上、下句连在一起,下句突慢一倍,落于1音,其后常经“软导板”过渡而转入慢板。
流水板类中的紧流水板是由中速流水板加快而成,其旋律也有所紧缩与简化。紧流水垛板系紧流水板的唱腔删去句尾的随腔过门并将若干个上、下句连垛起来,它常与紧流水板相互穿插使用。
不咂嘴唱词为5字句,上、下句多眼起板落。
宛梆
-下面是更多关于宛梆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