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鳝溪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据清道光年间《榕古略》卷下记载:“山峡有二潭,下潭广六尺,深不可距上潭五里,相传闽越王郢时,有大鳝长三丈,为民害。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以勇力闻,射中之,鳝缠以尾,三郎人马与鳝俱死,害遂绝。邑人立庙祀之。”这个地方掌故流传甚广,说的是2000多年前的汉朝,鳝溪这地方发现有大鳝鱼,长三丈,闽越王郢的第三子骑白马与鳝决斗,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

然而,众所周知,鳝鱼最大不过半斤,最长不超一尺,哪有“三丈长的巨鳝”?这明显不符合生物学原理。为此,东门外的乡老介绍说,鳝溪最早叫溪。字不论在《辞源》还是在《辞海》或是《现代汉语词典》里都找不到,惟独《康熙字典》才有收录。体大如小舟,鼻梁上长有尖硬的角,能随海潮游入闽江,对行船者造成危害。试想,二三千年前的鼓山下一带还是一片茫茫海水。因此,所谓“白马三郎”与“鳝”搏斗的“鳝”应该是“鲳番”。古人在书写或版刻时,经常会出现笔误错刻,因为“鳝”与“鲳番”笔画十分相似,加上“鳝”字常见,而“鲳”字少见,以致将“鲳番”误写为“鳝”,由于年代久远以致以讹传讹。  到了宋代,鳝溪曾被人纠正,改名为“善溪”。据流传至今福建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三山志》记载,宋朝时福州常发生旱灾,地方官员便到鳝溪祈雨,淳熙八年(1181年)侍郎陈垲到鳝溪时,看到牌坊上写有“鳝溪”二字,便深入调查,认为这是“土俗疑传”之误,“鳝,微物也,岂能化为龙”?于是陈垲发出布告,“帖县改正”,“闽令承命易匾,以善溪名。”可见早在900年前,鳝溪就被官方改名为善溪了。可是由于民间传说影响极广,以致至今人们只知“白马三郎射鳝”的“鳝溪”,殊不知最早叫鲳番溪,曾经改名为善溪的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