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月十,鬼节,也叫孟兰节.

在香港、东一带,农历七月十四.盂兰节相传阴间地府的鬼门关会大开数鬼魂涌到阳间流连,可谓“阴气冲天”。

其实孟兰节的由来是什么呢?

孟兰实际是佛教的节日,“孟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据“佛说孟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揵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揵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

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说:“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弟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郅到解脱!”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当日一切圣圣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故此佛陀咐嘱目揵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酂趍鼘窬都放在孟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后来目揵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及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孟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故孟兰节原是一个孝亲感动的日子,但随着中国民间传统的暄染,变成现在鬼门关大开,烧街衣的恐布日子,不过,这也代表着中国人有一副布施的广阔胸襟及情坏,念念不忘布施给鬼道的众生,但真正的来由及义意,我们也得要清楚!-

下面是更多关于孟兰盆节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七月十五是中国传"鬼"节, 七月十五鬼门关,关门过年。是我国民间个重要节日.佛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徒则称为中元节.群众有摆供祭鬼和夜晚于湾塘放火灯,以及于街道的角落里点用豆面为盏、内盛豆油灯的习惯

http://blog.sina.com.cn/u/1244305252

3
盂节的由来 民间的七月半被称之为“鬼,其实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盂兰本意“”。盆为“救器”。 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目莲是指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智慧和身体的潜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称(即有了特异功能),能够用“天眼”观察世界。他发现自己过世的母亲一直在地狱里吃苦,却无力救赎。便在释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诉他,须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亲回心向善才行。这等于是说,特异功能改变不了因果业力。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

  所以,该佛经宣扬的是一种孝道,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弟子要报父母恩的意思。后来在南北朝时,当时的皇帝梁武帝笃信佛法,由他倡议七月半这天举行盂兰盆斋,供养僧众,请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亲人。于是就有了盂兰盆节,这一天又被称之为“佛欢喜日”。

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慢慢流变成了所谓的“鬼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风俗。

  那么,七月半这天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亡灵真实受益呢?

  根据佛典开示:宇宙世界及万事万物,包括人类及一切生命,都是由最根本的“本来事物”依照特定的机制、规律和条件发展出来的。所以基于这个前题,我们常听到佛门有万物同根、同源;众生平等、万物有灵等等的说法。既然是众生平等,同根同源,我们就不应该取众生的命。万物交感、互动,事物是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我们杀生吃肉最终会对我们自身不利。因为我们的一切行为,包括杀生和做恶,持修善法,冥冥中都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果相续)。条件成熟时就会显露出来(果报)。那么,我们如真心想为自己已故的亲人们好,就不要再为他们杀生和以荤食祭祀他们了,因为那样做只是为他们造下新的恶业,让他们结怨更多的众生。那真的是在害他们。从这个意义上讲,七月半这天我们完全可以回归传统,学习佛门中人,多些慈悲和善意,多为亡人念佛、放生和做善事等,那一定是会有效验的。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4
其实最早就是佛家禁足的日子到头了,可以出外行走,大家一起庆祝一下的事,后来老百姓们,纷纷效仿,在这一天祭祀先祖,慢慢的演变成盂兰盆节。
5
 8月份学生们放暑假,日本,工作人员和家庭成员也要过间假。这是因为8月有个盂兰盆节,大量的人都在这时返回乡下的老家去。

  盂兰盆节是在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原来是佛教的法式。盂兰盆是“Ullabana”的音译略词,本意是“倒悬之苦”,为了拯救这个苦难而进行的法式。据“盂兰盆经”的解释,说是目连尊者为了拯救陷入饿鬼道的母亲,按照佛教的教义,在7月15日(阴历),供奉各种食品为供品,以这个法式救出了母亲。

  这个活动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国盛行,在日本则从飞鸟时代开始进行。后来传播得很广泛。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动。现在是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吧。

  在日本,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这个时段回老家团聚。可以说这是祖先和活着的人一起聚会,也不算过分吧。从中国的风俗来看,好象是把清明和春节一起过一样。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这时大城市东京等地有一段时间显得很冷清呢。

  盂兰盆节少不了的是盂兰盆舞。这本来是表达了离开地狱的人们的喜悦,现在已经变成了具有各地特征的民间舞蹈了。在夏天的夜晚,合着大鼓的鼓声,全村的人围成大圆圈跳舞,是这个时期在日本各地都能够见得到的风景画。

http://post.baidu.com/f?kz=122640584

6
盂兰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元节、鬼节或七月半、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南北朝时以笃信佛法著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其实,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由于汉文佛典使用汉文,因此也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解释,认为“盂兰”为倒悬意,“盆”为食器,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梵文的情况,但由於在汉文佛教界广为流传,故至今仍存在这样解释的情况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7
民间的七月半被为“鬼节”,其实源于佛门的盂节。盂兰本意“倒悬”。盆为器”。

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目莲是指当年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弟子大目犍莲。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证佛法的过程中开发出了智慧和身体的潜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称(即有了特异功能),能够用“天眼”观察世界。

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慢慢流变成了所谓的“鬼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风俗。
8
盂兰盆节

  来历: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会。所谓盂兰盆,据唐·宗密的《佛说盂兰盆经疏》所说∶“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法会的形成渊源于这部八百余字的佛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简介: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参见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DJIL6xgsGt0vAolTJeTexZDT4Rdom5YmDxFk6QXiFKM2FJ8PUxHl6OFTFEMC2DRghFIeoRmwcggiot4YIarQrq

9
盂节起源于印度 根基:

盂兰盆节起源于救母的故事,出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理)。

   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

主要是佛教延伸下来的一个节日,根据世界各地的不同演化转变了。在日本的影响比较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