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228),字子度(小说《三国演义》中字),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孟达最初效忠刘璋,与张松、法正为肚子好朋友。刘璋派徐达率领五千精兵,迎接刘备进人川为援助。后来投靠刘备,庞统以达和霍峻守葭萌关。后来被张鲁将马超的进攻,先主救他。后来曹操派张攻打葭萌关,为黄忠、尊严所救。后来关羽被包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孟达劝刘封不应,刘封从的。

关羽兵败身亡,刘备大怒,等到彭羕死,孟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元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兼任新城太守,去守卫襄阳、樊城。徐达派人带到蜀寨招降刘封,书将使封扯。后来诸葛亮北伐,孟达准备相应的。孟达心中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自首,司马懿暗中袭击的,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下马。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背蜀投魏

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一起入蜀地依附刘璋。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刘备入蜀时,刘璋派遣孟达和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备命其驻守江陵,蜀平后为宜都太守。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房陵被攻下后继续进攻上庸,刘备私下担心孟达难以独自担任,于是命刘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领孟达的军队,与孟达会合于上庸地。

关羽被围樊城、襄阳时,曾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援助,但被刘封和孟达拒绝,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常受到刘封侵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

备受皇恩

孟达投降曹魏后,在曹丕时受到重用,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还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为新城,以其为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孟达且与桓阶和夏侯尚亲善,并曾与夏侯尚和徐晃一同攻打刘封。

再叛被诛

曹丕死后,当时桓阶、夏侯尚都已去世,孟达因心不自安,在诸葛亮引诱下,企图归蜀汉,孟达又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申仪将孟达计划泄漏,司马懿写信安抚孟达,暗中遣军进讨。

孟达认为司马氏率军来讨,至少需要三十日方能抵达,所以当司马懿八日内,行军一千二百里赶来时,完全打乱了孟达的部署。

后来司马懿包围上庸十六天,孟达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司马懿因而破城斩杀孟达,传首京师。孟达有子孟兴,为议督军,公元264年(咸熙元年)被迁徙回右扶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孟达

-

下面是更多关于孟达是谁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孟达(?-228)子度(小说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关羽围樊城、襄阳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孟达本来字叫子敬,因为刘备的叔父叫刘子敬,为避讳改了。这人也真是的,避讳之说有避皇帝的,也有避皇帝他爹的,从来没听说避皇帝他叔叔、二大爷的,而且当时刘备还没称帝呢,估计是孟达自己讨好刘备。

孟达最初是刘璋的部下,和法正的关系不错,两人一起投靠刘璋的。刘备入蜀的时候,刘璋就派他和法正一起去迎接。后来刘备和刘璋关系破裂,他投靠了刘备。刘备夺取蜀地之后,他成了宜都太守。刘备夺取汉中时,孟达攻下了房陵郡,并和刘封合兵拿下了上庸郡。

关羽败走麦城时,孟达和刘封都没有出兵。事后孟达怕刘备追究责任,毕竟人家刘封是刘备的儿子,而他素来和刘封不和,刘封曾抢过他的乐队。于是孟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之后就带着部众投降了魏国。

曹丕对孟达还是挺看重的,委以重任,封他做了建武将军,而且还封了个平阳亭侯。虽然属于末等侯爵,但好歹也算是封侯了。

曹丕让孟达和徐晃、夏侯尚一起进攻刘封,孟达先是给刘封写信劝降,刘封拒降并撕信斩使,最终被孟达打败,上庸、房陵、西城三郡纳入了魏国的旗下。曹丕将三郡合为新城郡,并让孟达当新城太守。

这大概是孟达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了,但随着曹丕的过逝,孟达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曹丕一直非常器重孟达,但司马懿觉得孟达反复无常,早晚必叛。虽说司马懿是正确的,但曹丕并没有当回事。曹丕死后,司马懿领政,孟达开始担心起来。随着与孟达交好的夏侯尚、桓阶的相继过世,孟达更加不安起来。

此时诸葛亮看出了门道,于是开始引诱孟达,孟达也有了反叛之意。当然,诸葛亮并不是真心招降孟达,他是想拿回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这三郡是汉中的脉冲,也是诸葛亮伐魏重要的战略要地。

孟达同意了诸葛亮的招降,开始准备城防工事。他预算司马懿向皇帝上报,再到皇帝批复,再到出兵,怎么的也得有一个月的时间,他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准备。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根本就没报告,大军日夜兼程,八天之后就兵临城下。而且还阻断了通往蜀地的道路,孟达自然就成了瓮中之鳖。最后,孟达死在乱军之中,并被传首京师。

拓展资料:

人物评价

刘晔: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

费诗: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邪!

司马懿: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鱼豢:达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馀家归魏。文帝时初即王位,既宿知有达,闻其来,甚悦,令贵臣有识察者往观之,还曰“将帅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钦达。达既至谯,进见闲雅,才辩过人,众莫不属目。

傅玄:论者多称有乐毅之量。

参考资料:孟达 (三国时期将领)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孟达(?-228),字子度(《三国演义》中字子庆),本字子敬,因刘备的叔父名叫刘子敬,为避讳而改字风郡(治今陕西兴平东南)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奇袭荆州之战时因不发兵救关羽而触怒刘备,于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此后又欲反曹魏而归蜀汉,事败而死。
4
魏散骑常侍、建武、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仕刘璋,与、法正为腹契友。达领精兵五千,迎玄德入川为援。后投先主,庞统以达与霍峻守葭萌关。后为张鲁将马超所攻,先主救之。后太祖遣张郃攻葭萌关,为黄忠、严颜所救。后关羽被围麦城,廖化突围求救,达、封不应。羽败死,先主怒,及彭羕死,达随上庸、房陵都尉申耽、申仪投魏,丕加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平阳亭侯,领新城太守,去守襄阳、樊城。达使人赍赴蜀寨招降刘封,封扯书斩使。后诸葛亮北伐,达欲应之。达心腹人李辅并达外甥邓贤出首,司马懿暗袭之,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所以,为什么你不去三国吧而是来南钢吧
6
司马懿
7
孟又作孟佗),字伯郎,东汉扶风郡人,凉州刺史,新城孟达之父   《三国志·魏书三·明帝纪》裴注引《三辅决录》曰“伯郎,凉州名不令休。其注曰:伯郎姓孟,名他,扶风人。灵帝时。中常侍张让专朝政,让监奴典护家事。他仕不遂,乃尽以家财赂监奴,与共结亲,积年家业为之破尽。众奴皆惭,问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奴被恩久,皆许诺。时宾客求见让者,门下车常数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众奴伺其至,皆迎车而拜,径将他车独入。众人悉惊,谓他与让善,争以珍物遗他。他得之,尽以赂让,让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他生达,少入蜀。其处蜀事迹在刘封传。”   但在《后汉书》中其名又为孟佗。古时“他”与“佗”二字多通用不分。
8
  孟达次出场是张松给刘备送完地图到当时捎带提的还有法正直。说是“久慕皇叔之英名”啥的。我当时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一个小时候看的黑白片《小兵张嘎》里吃西瓜的典型的汉奸嘴脸。事实证明,这仨都是白眼狼。刘璋对他们也不算很坏,做的是不错的职位,领的是很高的薪水。可是还是起心反叛。他们的理由堂堂正正:天府之国,惟有德之士居之。听起来象回事。可是用诸葛亮评价魏延的话:“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痛快淋漓,立刻揭露了这几个败类的嘴脸。

  苍天有眼,张松早早被杀了。当时的情景使我想起我看过荷马史诗里特洛伊也有个叛贼在图谋期间被杀。但看那家伙被杀时有点怅惘,看张松被杀时心里忍不住想幸灾乐祸一下。法正很潇洒地活着,封了蜀郡太守,然后露出了真实嘴脸:仗着有孔明撑腰,睚眦必报。果然是一派小人嘴脸。可那时孟达呢?我倒奇怪了,这小人怎么不露点劣根性呢?

  终于,在关羽被围时,廖化舍命出来要救兵。身在上庸的孟达却按兵不动,还挑拨刘封休要出兵。那是十年前,我九岁,对关羽仰慕得很,恨不能把孟达挫骨扬灰。然后孟达似乎也看穿了我对他的恨,溜到魏国做了一个很不错的官,依然掌管上庸——注意,上庸虽是山城,却是荆州通往汉中的唯一道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然后,在老罗虚构的安居平五路一事里,孟达碍于和李严的交情,硬是拖延了十万大军的作战计划。这也是我唯一对他印象好的一次。

  然后,就是公元227年的事,孟达起心反叛。我算了一下,那年他56岁了。任何一个人到了老年都会有点彻悟。说真的,我真的无法理解——小说中——孟达为何要造反。三国鼎立,谁的实力强大尽人皆知。诸葛亮无敌的神话在高人眼中是不确定的,而孟达也断非无谋之辈。所以这一点而言,孟达是很有骨气的。至少是迷途知反,还带点悲壮色彩。

  后来孟达被司马老儿宰了,人都把孟达起事论为失败。但小说读者或许没发现一件事:孟达临死前杀了一个人,魏国当时的第一猛将,徐晃。联想到和徐晃仲伯之间的张颌后来在对蜀作战中的无敌,可以明白杀了徐晃有多大的功劳。

  在我九岁时,我恨孟达,但是我现在十九岁了。仔细想一下,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他在待遇不错的条件下宁跟刘备,是否真是为了功名利禄?他在关羽危急时不发救兵是否真的错误?以上庸人马之少,吴兵重围之严,何况一旦救关羽不成,吕蒙乘机袭取汉中,蜀汉亡矣!孟达当时做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因为说实话,关羽一死,荆州一失,就注定了三国最后的结局。孟达当时做的决定可能是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但以他如此微弱的能力,无法左右天下大局。可以这么说:即使关羽能救,荆州也必失,历史终究无可改变。

  而他在晚年,已经可以悠闲地做一个郡守的情况下,却忽然起兵。他应该知道,即使他成功,蜀汉也难以统一天下。他应该知道,以他的兵力,突入关中也是死路一条,但他还是这么做了。

  我很难猜度他的心路历程。一个人在转战多年后,自然而然地会回忆很多事。他如此做,或许真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了无遗憾。

  所以,孟达,从某个意义上说,是个来去明白的男人。我认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