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问答
四来,小毛驴市民农园在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村建设中苏家坨镇政府、后沙涧村委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下,以“社区支持农业”(CSA)为主要运营模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农民、大学生、学者、媒体、NGO、工商业者和政府部门等不同身份、群体的广泛参与,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世界生态农业领域引起了强烈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农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截止至2012年4月,农园已经得到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海内外近400家媒体的采访报道;接待国内外不同身份前来小毛驴农园参观的人数接近2万千人次,包括三十多批800多位国际友人来访。
★ 北京市海淀区农林委员会—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产学研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学生实习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韩国自然农业研究院自然农业试验基地★ 香港社区伙伴(PCD) “城乡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宣传教育平台”★ 荣获201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节能减排二等奖★ 荣获2009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2011年“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荣获2011年北京市农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奖”
社区支持农业的模早于1971年在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在当时这些国家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都市人距离乡村和土地越来越远,同时乡村衰败、农民难以获得维持生计的有尊严的收入。从那时开始,一些农民和消费者主动连接起来,建立了这种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为核心理念的“提携、互助”模式。消费者提前预付给农民一年的生产费用,农民则以健康的生产方式生产,双方都是健康生产的推动者。直到1986年,美国的罗宾·范·恩女士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秉持这种理念的农场,并将这种模式命名为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
我们遵循有机农业生产的原则,即:生态、健康、公平、关爱。我们努力增进土地、动植物、人类和地球的健康,将其看作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尊重自然界生态系统和物质循环,以尊重公共环境和生存的机会为前提,公平对待生产和消费的每个主体,期待子孙后代的健康与良好的环境。我们相信,有了健康的土地才有健康的食物和健康的生命。小毛驴市民农园希望秉承“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的乡村建设思想,坚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推动城乡互助,走向生态文明”的行动原则,本着“关注乡村、热爱土地,与自然合作、以土地为生”的生活理念,推动政府、高校、媒体、社团、企业等多种力量和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城乡互助事业健康发展。通过多努力,争取将农园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集参观、科研、培训和生范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有机农业的重要品牌。
面向城市推动市民参与式都市型生态农业,开展都市农业培训、食品安全与可持续生活宣传、农耕体验与教育等活动,将农园建设成为市民体验农耕及可持续生活、培养健康消费和环保意识的都市农业教育基地;同时,以科研和示范教育为特色,努力成为大学生及中小学生的实训与生态教育基地;通过发展城市健康消费网络,促进形成“共同购买型”消费合作社。面向农村研究、推广结合传统农耕和自然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建立自己的技术规范和认证体系,为各地农民合作社提供示范和培训服务,并协助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上转向现代生态农业。最终将商业模式与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为一体,引导城市健康消费合作社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助,让农民安心、消费者安心、环境安心,重建社会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实现城乡良性发展。小毛驴市民农园创建于2008年4月,占地230亩,位于北京西郊著名自然风景区凤凰岭山脚下、京密引水渠旁,是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由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团队负责运营。
我们坚持土壤,农场是一块荒废的苗圃地,经过国家专业机构的检测符合的种植标准,从2008年开始连续四年不施用任何的化肥和农药(包括商用的生物农药),重视种植、养殖结合的循环模式。
我们坚持良好的肥料来源,一部分来源于我们用粮食、青草和蔬菜喂出来的发酵床养猪法的猪粪(微生物是我们自己采集和培养的土著微生物),一部分是采购的牛粪、蚯蚓粪做底肥,麻渣做追肥;同时农场自建堆肥栏,将厨余、菜叶和秸秆等堆制成有机肥,保持全价肥料的积累。对于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追求农场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利用天然植物制作的营养液和一些物理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并通过轮作、间作、多样化种植、休耕等方式,尽可能降低生产风险。同时,我们推动适用技术体系,并基于以下原则: 在技术的引进上,摒弃门户之见,根据实际的生产生活习惯加以学习和引进,重视新技术与当地传统习惯的结合,保持对各种创新技术及地方经验的包容,在当地实现创新性的技术革新。借鉴国内外CSA经遵循“三低三高”(即低、低污染、低投入起高产出、高品味)的原则,通过建立一套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模式,基本实现园区内部的生态循环,建立园区的生态经济体系;倡导并实践“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健康消费、促进城乡互助”的行动理念,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农村发展学院,清华大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研究方向:可持续农业与公平贸易,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原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现为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至今发表过20余篇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并翻译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朝鲜、日本的永续农业》、《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慢是美好的:慢钱的魅力》三部相关著作,著有《我在美国当农民》一书。2016年3月16日,石嫣当选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