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民族习化的特点:

1、云南少数民族民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25数民族。在民族分布上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在聚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例如大理白、彝族、宁菠纳西族、怒江傈僳族、元江哈尼族、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等,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样式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

在杂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而衍生出的很多新的建筑样式。。

2、云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绚丽多彩,各具特色。

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

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肓。

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3、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语种和文字。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边疆省份,全省2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水、满3个民族使用汉语文外,其他22个少数民族使用26种语言,14个民族使用22种文字。

4、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民族所共有。

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5、云南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在云南均有,堪称中国的“宗教王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省民族语言文字

-

下面是更多关于云南民族文化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云南是一个族聚居的省份也是民族风情最为浓国土。在这片美丽地上,着汉族、彝族、白族、壮族、傣族、哈尼族、苗族、回族、拉祜族、傈僳族、纳西族、佤族、藏族、布依族、景颇族、瑶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阿昌族、基诺族、水族、蒙古族、布朗族、独龙族、满族等26个名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15个民族为其独有,全省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1/3。

  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历经时代的不断迁徙、分化、演变、融合,到明、清各族分布趋于稳定: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中和滇北广大地区;白族主要分布在洱海周围及邻近地区;壮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的立体分布特点也比较明显;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族多居于热带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德昂多居于半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族多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则分布于怒江、独龙江两则的山区。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艺术。多民族共居的云南,无论在语言、民居、民族服饰,还是在民族生活习俗、婚丧嫁娶、摩梭走婚、民族节庆中,都会使你感觉到神秘、清纯、朴实、还有点浓浓的异域风情……

  云南的民族多,民族节庆更多,为广大游客心驰神往的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白族“三月街”、纳西族“三朵节”、苗族的“花山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哈尼族的“长龙宴”等已成为云南人民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你给上面有你想知: http://www.kmtrip.net/mingzu/fushi/003.htm
4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活的历史博物馆。

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

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十八怪

云南因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区,受纬度位置和垂直高差双重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南方是热带季风区形成的河谷盆地,东部是被形容成“万紫千红永不凋”的冬暖夏凉气候。云南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汉族以外还聚居着有彝、白、壮、傣、纳西、藏、瑶族等其他25个民族,占了全省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摩梭走婚

在云南的西北部,有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湖泊,其周围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摩梭族,他们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双方终生各居母家的婚姻形态,俗称走婚。

哈尼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是红河南岸哀牢山脉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的上百万亩农业生态奇观,它既是人文景观,也是自然景观,是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巧妙结合的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仅汉文字史料记载就有 1300 多年的历史,中国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其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 17 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上万亩,从山脚到山顶 级数高达 3000 多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用水的独特方式,对森林的深刻崇拜,以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文学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特点。哈尼族与其它各民族平等相等,和睦共处,这种人与人和睦相亲的特点,也是红河哈尼梯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红河哈尼梯田是中国梯田的杰出代表,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它呈现出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是中外任何梯田都无可比拟的;它所蕴含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人与人和睦相亲的古老文化特征,正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在现代工业文明进程日益加快和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红河哈尼梯田理应得到世界级的珍惜和保护,理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5
云南,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

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中国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丹增专访

2004年4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纲艺术总监的大型民族歌舞《云南映象》在北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云南的缤纷“映像”于是进入我们的关注视野。《文化月刊》专题部记者对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丹增同志进行了独家专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丹增同志向我们展现出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掘的巨大前景,以及云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者的远见卓识。

云南民族间文化的多样性

记者: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有什么特点?

丹增:云南是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云南同时是歌舞的海洋,文学的殿堂。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的主要原因在于云南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包括汉族在内有26个民族世居在云南,其中15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省所独有的。其次,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自治州,自治县最多的省份,这就构成了悠久而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而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其文化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不同民族在民族语言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文学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文化、民族习俗与风俗文化领域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即便是同一个民族,在云南由于不同的区域,也形成了很多“同族不同类”的文化特征。例如,藏族在云南拥有约10多万人口,但是靠近西藏的滇西北与滇中部的香格里拉县,所居住的藏族群众就显示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居住于云南丽江的藏族,居住于迪庆的藏族以及奔子兰的藏族之间在服装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化的文化特征。云南的很多地方存在着“十里不同族,百里不同语”的景象,这进一步说明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

记者: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在这方面,云南省政府是怎样去保护和发掘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的?

丹增:现在的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在某些边远地区,不少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舞蹈,云南的舞蹈种类有几千种,大约5000多个舞蹈的类型,但是现在有很多的舞蹈表现形式已经失传了,有的舞蹈也只有在极少数的村庄里有两三个人会跳,而且这些人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如果这些人不在了,这种舞蹈的形式可以说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习俗、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进行抢救。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保护,抢救和继承问题。云南民族学院、云南大学都有一批关于民族民间文化集成的机构,云南省文化厅也专门成立了继承小组。但是仅仅继承下来还不够,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成果还可以发展,还可以被利用,使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当前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之所以能够在北京引起这样大的反响与轰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套舞蹈继承了即将消亡的一些民族舞蹈的精华并将其汇集在了一起,甚至对于某些表现形式已经失传了的舞蹈,杨丽萍听说过的,有点滴记忆的,能够模仿的,她也将这些舞蹈的表现形式汇集下来。现在看,为什么受到这样大的震撼和欢迎,就是因为这台舞蹈继承了民族的舞蹈。舞蹈是一个肢体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仅靠舞蹈家关起门来,用思维编造来编舞,不可能受到这样大的欢迎。

记者:政府如何保证传统文化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调色不失传不被人们改换?

丹增:除了民间出资保护、发掘传统文化以外,政府要投资进行保护,今年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利用政府的研究机构,政府的文艺表演团体,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我们有政策和标准,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经济政策》和《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对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样的才能够上演和继承,有文化产业的评估体系作为参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能糟蹋民间民族文化,云南有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保护条例。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角色职能

记者:云南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很成型的经验,今年还会在云南做什么样的事情来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更加具有产业化的优势?

丹增:现在云南有这样几个重大的项目。第一,是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从2003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建设了3个影视拍摄基地,今年预计将建设5个影视拍摄基地,这些影视拍摄基地全部是基于民间资本运作的。另外,云南正在大理地区建设一座西南部地区最大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基地,主要经营少数民族的银器制品,总投资为5至6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民营企业在运作。第三,继北京、上海后,云南将要建设一座全国第三大的文物拍卖基地。其他文化产业的项目还包括:在云南红河州将筹建一座民族服饰工艺品的加工基地:腾冲建立一个腾冲文化旅游基地,在香格里拉建设文化基地,其中将包括藏族文化交流,藏族舞蹈的表演等项目,目前法国人已经在那里开办了几座酒店,并将藏族的马厩改造成为非常古朴的喝茶、喝咖啡的地方,生意很好。

记者: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文化企业的发展是利用市场多一些还是政府引导多一些?政府与企业应该做什么工作?艺术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工作?在文化的发掘方面,这三方的角色、职能是什么?

丹增:我认为第一位的是政府引导。政府引导很重要的就是制定政策,完善政策,要制定一个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利的、宽松的政策环境。从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没有过多的投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免税、减税等方式的扶持之后,从表面上看,政府的投资不多,但是扩大了大量的就业,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群众是有利的。在3至5年后,云南的文化产业将占到云南GDP的8%至10%,这样就有望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我们把握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政府管导向,管方向。政府不允许文艺工作者做的,政府就要明确,除了不允许做的都可以做。在去年“非典”前,我们就听说了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当时我听说这台舞蹈几乎没有办法进行演出了。原因在于:第一是“非典”的影响,其次是投入较大,运作非常困难,还有就是对这台舞蹈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也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是支持的,我带着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的领导审查后,我认为什么叫做艺术?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什么叫做舞蹈?这就是真正的舞蹈。我认为这是一台有生命力的、人性化的、永恒的舞蹈,只要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不违背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前提下,这些舞蹈的表现方式与形式,由杨丽萍本人自己来确定,我们免于审查。

记者:云南省政府如何引导艺术工作者走入民间走入传统文化?我们听说云南省政府对深入到民间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资助,目前的状况如何?

丹增:我们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最近云南出了一本书叫做《水乳大地》,是云南一位汉族作家创作的,这个作品主要反映在滇藏结合部,澜沧江峡谷的藏族,纳西族交界的地带,藏传佛教与基督教的发展、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这部小说的作者在那个地方前后生活了3年。作品问世后,今年的1月28日第一次出版就销售了一万册,第二次出版销售了三万册,现在已经脱销了,现在又在第三次出版。最近北京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大家都认为这是继《尘埃落定》后的又一部描写藏民族的优秀作品,甚至有一位知名学者将这部作品与《百年孤独》相比较。试想,如果该书的作者不利用3年深入生活,关在房子里创作的话,这部作品是不可能有的。

现在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的作品太少了,长期积淀于民间的作品很多,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可以作为欣赏的作品却太少了。为了繁荣云南的艺术创作,云南在2003年投资了50万元,用于作者下乡,深入生活的差旅费。文艺工作者只要深入生活到老百姓中间去,往返的出差费用,在当地的住宿费用,吃饭费用,甚至采访别人的费用全部报销。今年,我们将这个预算增加到了150万。对于创作题材,我们不做要求干涉作者创作,只要在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不违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创作自由。

记者:我的父辈是通过《阿诗玛》、《五朵金花》等文学作品认识和了解云南的,这也能够看出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一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对于云南对外推广的重大作用。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够从作家的笔下找到与当年《阿诗玛》、《五朵金花》一样有影响力的作品吗?在这个层面上,云南省委、中国作家协会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丹增:我们已经组织了一个5人创作小组,包括我本人在内,有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黄尧,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刘晓耕,云南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舞蹈编导陶春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教授王四代。2003年,我们在佤族地区生活了20多天,现在他们四个人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两个多月,我们计划拍摄一部类似于《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歌舞故事片,现在剧本已经完成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

记者:云南如何看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旅游产业在云南目前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丹增:旅游的种类很多,如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探险旅游等,但是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所谓的旅游就是观光,几百年前的徐霞客、马可•波罗的旅游实际上是在欣赏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在李白、杜甫时期,他们走遍了中国是在看文化。今天人们的旅游就是在看两种内容——生态、文化。如果一个地方既有文化又有生态,这就是最佳的旅游基地。丽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丽江的旅游人口最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必须要有文化的内涵,也需要有生态。所以我们向国外推荐文化就是推荐旅游,这次《云南映象》在北京的演出就是在为云南做旅游的广告,吸引更多的人来云南。《云南映象》面向海外巡演的第一站可能会在法国,现在已经接到40多个国家的演出邀请,这是面向世界推广云南的好机会。2003年度,前往云南的旅游人数为5000万人左右,其中多数是国内游客,国外的游客仅有100多万人,我们的目标是主要吸引国外的游客来云南欣赏这里独有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记者:发展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更好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这方面云南是如何进行协调发展的?

丹增: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旅游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样旅游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产生了威胁,很多人文性的旅游景点旅游人数太多,对历史文化古迹的破坏很大。所以我们现在贯彻文物保护条例,对于文物古迹、文化景点这类地方的旅游者人数进行限制,合理的发挥文化古迹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观光缆车这类破坏景点人文价值的建设项目是绝对不允许的。

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记者:作为文化大省,未来云南的文化产业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云南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文化强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何进行协调发展?

丹增:云南现在的定位是文化大省。文化大省与文化强省是两个概念,文化大省是从资源角度上讲的,文化资源丰富就是文化大省,而文化强省是指文化产业,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就成为文化强省。现在,我们不敢说云南是文化强省,但云南绝对已经是文化大省了,文化资源非常丰富。2003年度,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产业占云南省的GDP估计在2%左右。按照现在制定的文化产业评估体系,今年的增长率将接近6%,明年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可能达到8%。我希望云南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在8.8%左右。与经济发展所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如果以11%-12%的发展速度来增长的话,文化的根源将要受到威胁和破坏。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所以目前云南的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投入和发展。

http://www.dhbc.net/datalib/qikan/2005/2005_08/qikan.2005-08-17.6581402227

6
实在太多了了知道你具体要什么类型的的?欣赏的是实用的?

吃的:

曲靖的(是曲靖富源的,现在外地读书,每次放假回家,以下几样东西是第一时间就去吃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很好吃):

1、富源饵丝

2、富源的炸洋芋

3、富源的酸菜泡饭

4、富源的卷粉

昭通的:

1、油糕稀豆粉

2、油糕饵块

3、昭通凉粉

4、昭通烧洋芋

5、烤豆腐

大理的:

1、雕梅

2、大理饵丝

3、洱海鱼

4、乳扇

5、白族三道茶(很值得品尝一下)

丽江好吃的:

1、蜜饯

2、鸡豆凉粉

3、丽江粑粑

4、酥油茶

5、牦牛肉

香格里拉的:

1、酥油茶

2、青稞酒

3、维西豆腐

其他的:

野生茵、药材比如文山的三七、天麻、藏红花,普洱的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丽江的小粒咖啡、火腿、干花等等。

真的太多了!

容易带回来分给亲戚、朋友的特色推荐:

大理的雕梅、扎染、竹筒酒!

香格里拉的酥油茶、青稞酒、维西豆腐!

文山的三七、天麻!

普洱的普洱茶、滇红茶!

曲靖的宣威火腿!

丽江的云南咖啡!

都很有纪念价值!

7
云南,以其、丰饶、神奇而著世,一向界称为“秘境”,吸引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神奇、丰饶的云南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绵亘的群山巍峨的雄峰,激流奔腾的大江水,蜒蜒潺潺的小溪,广袤无际的森林植被,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自在欢快的珍禽异兽,无不显示出这方高原红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景点众多的昆明风光,“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堪称“古建筑博物馆”的建水古城,天下闻名的石林奇观,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鬼斧神工的溶岩洞景,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汹的虎跳峡,腾冲热海的“大滚锅”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高原水城丽江,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当您踏上云南高原大地,肥美的沃土,各种资源宝藏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此外,还有无数的地下宝藏,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生态旅游是游览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通过审美娱乐的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在旅游地获得基本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各种游客的需要。由于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且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云南无疑是您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无不具有极高的游览、观赏、考察价值。如今,云南“秘境”已向世人敞开欢迎的大门,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简称:滇

省会:昆明

位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北回归线横贯云南南部。基本上属于低纬度的内陆地区。东邻广西壮族自族区及贵州省,北邻四川省,西北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和南部与缅甸、老挝、越南三个国家毗邻。

面积: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八位。

人口:云南人口4200万

行政区划:全省行政区内共设2个省辖市、7个地区、8个自治州、127个县市区。

概貌: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

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阿夏婚”

居住在沪沽湖边的摩梭人至今仍沿袭着一种“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摩梭人称这种婚姻为“阿夏婚”(“ 阿夏”意为亲密的情侣)。成年男女经恋爱,双方建立“阿夏”婚姻关系后,男子夜间到女子家中偶居,次日黎明前返回,生产生活各从其家。“阿夏”关系长短视为双方感情而定。妇女在生产、生儿育女中居于家庭支配地位,子女从母姓,血缘按母亲计算。这种地球上至今仍然存活着“母系家庭”和“阿夏婚”遗俗,被称作人类早期婚姻的活化石。

抢婚或跑婚

抢婚或跑婚是解放前丽江纳西族的习俗。男女经过恋爱彼此有了感情,私定了终身,但却遭到女方父母的反对,或担心遭到女方父母反对,于是男女双方就采取抢亲或跑婚的作法来成婚。古时抢婚或跑婚的原因有的是由于女方家里生活困难无法陪嫁大批的嫁妆。当然,现今这种习俗已不存在。

成年礼

摩梭人和普米族的孩子,到13岁时便要举行成年礼。仪式一律在大年初一凌晨举行,地点在自己家的正房火塘下方两根屋柱下。右边的圆柱为女柱,左边的圆柱为男柱。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脚踩着猪膘肉,一脚踏着粮袋,象征终年吃用不尽。女孩由妈为其穿上漂亮的衣裙,盘发和配戴饰物。男孩由舅舅佩上腰刀。成年礼过后,算是大人了,可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洞房夜的撕打

小凉山的彝族婚礼相当特别,洞房之夜,一对新人要进行一番激烈的撕打。新娘要用竹签戳、用手抓新郎,使新郎手上、脸上留下血痕,以示新娘的贞操体面。

云南“十八怪”

云南省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流传甚广,版本甚多的“云南十八怪”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云南民族风情的一种体现。

其中一种版本是这样说的:“鸡蛋用草串着卖,米饭饼子烧饵块,三只蚊子炒盘菜,石头长到云天外,摘下草帽当锅盖,四季服装同穿戴,种田能手多老太,竹筒能做水烟袋,袖珍小马有能耐,蚂蚱能做下酒菜,常年都出好瓜菜,好烟见抽不见卖,茅草畅销海内外,火车没有汽车快,娃娃出门男人带,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鲜花四季开不败”。这个顺口溜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云南民族风情。

三道茶

三道茶原是南昭、大理国时期国王宴请将军大臣的礼待,后来配方流入民间,形成民间待客的一种方式。

三道茶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苦茶是用下关沱茶制成,小茶盅泡饮,苦中带涩,有清凉之效;甜茶用乳扇、核桃仁、红糖、感通山青毛茶配置而成,一饮清香甘甜;回味茶用蜂蜜、茶水、花椒、姜片、桂皮配置而成,味道辛辣而略甜,回味无穷,三道茶有如人生三味。三道茶一道一道地端敬宾客,敬地,白族姑娘双手举杯齐眉,以示尊敬。席间端来小碟的红绿丝,花生米、蜜饯、果脯等。宾客一边品茶,一边欣赏民族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八角鼓舞》、《情歌对唱》等已成为三道茶保留文艺节目。

僳僳族

僳僳族先民乃汉代滇西“嶲”(xi县名,今作“越西”)、“昆明”之属,属于氐羌族后裔。约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在头领木必扒带领下渡过澜沧江,翻越碧罗雪山抵达怒江,以此作为生息繁衍据点,其中部分氏族逐步向南沿怒江西岸迁徙至芒宽境内;部分氏族由福贡、泸水境内往西迁到腾冲大塘等国境沿线一带。后来,迁徙到腾冲大塘一带的部分氏族又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潞江境内。

僳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文,有文字。僳僳族中的很多人还能操汉、彝、傣、白、德昂、苗等族语言,僳僳族语言常借用汉、彝、傣词汇。民国时传教士曾使用拉丁字母创造变形体表音的老僳僳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语言学家帮助僳僳族人民创造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新文字。

僳僳族有“花僳僳”和“黑僳僳”之分,高黎贡山的僳僳族多数属于“花僳僳”。主要分布在怒山与高黎贡山山脉之间的怒江东西两岸的高寒山区、半山区及低热河谷地区,集中分布于高黎贡山东部的潞江和芒宽的27个自然村。其姓氏主要以麻、余、欧、胡、密姓居多。

解放前常居住在高黎贡山丛林,过着狩猎、刀耕火种的游牧式生活。以种植包谷、荞麦为生,以猎取飞禽野兽为食。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傣族不上山,僳僳不下坝。”僳僳族大多居住于山区,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必然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山坡上开荒垦地。他们还通过狩猎来改善生活和换取一些必须的生活用品。他们的居室一般比较简陋,多为简易竹、木架结构的草房,有的就住在终年潮湿的岩洞中,有的随耕地搭窝棚居住,随着轮耕地不断搬迁。僳僳族人民成村成寨的较少,三五家就成1个村寨,多为无邻无舍的独住。解放后,大多数都是山坝两头居,形成1村两地,1户两锅,一年四季忙上忙下的状况。随着形势的改变,僳僳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提高和稳定,他们的居室也大有改变,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富一点的还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打破了过去的拥挤简陋的住房习惯。

僳僳族不仅是一勤劳勇敢、朴实忠厚和直爽开朗的民族,而且也是一个较好客和最讲信誉的民族。不管家境如何贫寒,都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无论亲戚朋友还是过往行人,到了僳僳族家,都要茶水饭食招待,如你不吃,会视为你对他们不恭。在僳僳族中有“山不转路转,谁出门能把房子背着走”之说。僳僳族心直口快,不会拐弯抹角。与僳僳族交往,只要你不欺骗,说到做到讲信用,他愿把心肝肺腑都掏出来给你。假如你不怀好意,进行欺骗、不讲信誉,那他再也不愿与你再继续交往下去。

云南食花

在四季如春的云南,四时竞妍的鲜花不仅是观赏的植物,而且还是餐桌上时兴的菜肴,几乎每一种可食之花都与一种菜谱联系着。如果你去云南不吃一顿花菜,那就算白去了一趟。

云南野生观赏植物约有2500多种。许多花卉都可食用,比如火红火红的木棉,芳香四溢的茉莉,洁净纯雅的幽兰,亭亭玉立的木兰,漫山遍野的杜鹃等都是可食花卉中的姣姣者。正可谓“秀色可餐”,云南人舍不得春去花落。云南26个民族兄弟都有关于花的菜谱,他们爱花,好像觉得非要把花吃进口才能表达内心的爱。他们的食花历史据有关资料表明已逾千年,每到春天,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赶往山上,边采摘野花边唱山歌,采得百花之后,晒干,腌制,用罐储存起来待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