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刘公岛景区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刘公岛要的景点有:水师、仙山、刘公岛博览园。

北师

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提督署是威海重要的古迹之一。清光绪十二年(1887年),朝廷建立北洋水师,并设督署于岛上,习称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是北洋海军的指挥机关。提督署背山面海,坐北朝南,围以长垣,占地1万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沿中轴线有三进院落,分前、中、后三厅。前为议事厅,中是宴会厅,祭把厅在后面。东西跨院问有长廊贯通。大门前左右角楼为鸣金、奏乐和瞭望处,东西两侧是辕门。整个建筑飞檐画栋,雄伟壮观。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是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寓所。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与日寇激战于黄海。提督丁汝昌和舰长邓世昌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这些都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海上仙山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称。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空气清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C左右,是最适合避暑、度假、疗养的理想之地。

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大量文物古迹,还有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众多欧式建筑,近几年又修复兴建了刘公岛博览园、甲午海战馆等多处新景观。非常值得一看。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基础上筹建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殊荣,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刘公岛博览园

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影视科技于一体,集古典园林风格与精湛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大型景点,集中展现了刘公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三大主题,堪称刘公岛的百科全书。

刘公岛自1985年由封闭的军事禁区对外开放以来,景区的旅游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环境显著改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先后于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旅游区。进岛游客以年10-20%的速度递增,2002年达138万人,受爱国者的欢迎,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威海的海岸边向东眺望,烟波的大海上,威海那弯弯地海岸线像的两只,从南北两个方向环抱着,一座小岛若隐若现地耸立在海面上。这,就是刘公岛。

登船入岛,游船以平稳的速度前行,随船老少皆有,舱内充满着谈笑声,船头把海面划出了一条长长的V字海浪,附近翻滚着雪白的浪花,海面上蒙着一层薄薄的雾,包括我的很多人都站在甲板上,傻傻的盯着海面。大约二十几分钟就到了,

靠近了海岸,码头上布满了军舰、游艇,修葺一新的码头大楼,甚是壮观。候船室很宽敞,是一个很具有商业色彩的通道,小摊、地摊,人流攒动,往来接踵。踏上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刘公岛的第一步,我们有组织有秩序的开始了一天的旅程。

出了码头大楼,便有一条大道,横贯岛东西,道旁花团锦簇,道的名字叫丁公路,想必丁公便是当年水师提督丁汝昌了,可想甲午的烙印在刘公岛处处可寻。我们几人沿丁公路向西去,有一大片古建筑,这便都是北洋水师的遗址,原先这就是水师提督府,中国近代唯一的水师衙门。

进了大门,提督府的建筑格局,是典型的明清风格,厅堂及两边的厢房,对称布局。正堂是将领议政之所,其他各房,展示着那时水军的物品,有军刀等武器,有服饰,有各类书文等等,琳琅满目,展现了那时水军的各个方面。有一房间,摆放着甲午时的威海湾的沙盘,停足细看,刘公岛真乃天然的水军驻港,威海湾南北呈犄角之势,而刘公岛刚好处在这对角线的中部,犹如老天成就不沉的军舰,守卫着威海东大门。水师衙门的最后面两个大院里,还摆放着致远号军舰的炮筒、跑车、鱼雷,铁锈斑驳的表面,倾诉着甲午那段历史的沧桑。

出了提督府,向西是护佑大海的龙王庙及一代名将丁汝昌的寓所。在寓所里,望着斯草斯木,感概当年丁公兴建北洋水师的呕心沥血,及甲午战败的悲壮自刎的石雕。丁公,邓公,他们在中国近代那屈辱的年代里,前赴后继,以救国自强为已任,不正是中国的脊梁吗?沿着小路西行,便又到了水师学堂,这里是旧时水军官兵们学习、操练、生活的地方。有教学楼,宿舍生活楼,里面展示了当年水军官兵的情景。操场的西角,有一古戏台,那可能是水军士兵们,闲时,少有的娱乐之处。想想,每个人正值青春年少,为保家国,守海疆,来此孤岛,能听到那熟悉的旋律,是多大的心灵安慰。

向东几步,便是博览园,园子依山而建。进了大门,就是一群庙宇建筑,乃刘公庙。这刘公庙可能有点来头,问了一下导游,她说刘公岛的来历都是传说。一曰刘公乃岛上之民,与其妻刘母,依岛而居,以海为生;每有海难,救起不少渔民,故后人记之。二说刘公是东汉末年,汉发帝刘辩之遗子,因避战乱,而居此岛。传说虽无史据,然此处香火旺盛,也是后人对先人护佑一方的慰藉。离了刘公庙,向上走,有一大坛,坛中央有一参天圆柱,名叫镇海神柱。不由的让人想起,〈西游记〉中东海龙宫被孙猴拿去的那根柱子。多少年来,没有人考究它有无镇海之效果,但据当地人讲,威海这方海域,确实少有大风浪,时常是风平浪静,不像东南沿海常遭遇的台风风暴。出了大坛,旁边有几幢洋房,沿路而进,摆放的物品,使人进入了时空隧道般,来到了百年前的威海。当看到洋人饰品,让人忆起,威海,也是七子之一,曾是英国的租界。而打铁铺,泥塑的叫卖人,又让人想起,百年前我们的市井景象。出了洋楼,我们来到园中最高处,此处有一古式楼阁,名曰望海楼。相传此楼,建于唐朝武则天年间,几经修建,至今日,修缮的甚为壮观。登斯楼也,极目远望,心旷神怡之感,油然而生。

刘公岛是个小岛,仅有 3.1 平方公里的面积,我们坐上观光车,半个小时绕岛一周,海岛四周岩石裸露,岛上林木葱葱,峰峦叠翠,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沿环山路绕岛而行,不仅可以参观各景点,还可饱览海天一色的美丽风光。“千里绝尘埃,此间即洞天”,也许这就是刘公岛最好的写照吧。但是,小岛真正享有盛名的不是那海空的自然风光,因为它的特别地位:中国清代北洋水师的诞生地;甲午战争的古战场;现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岛上现有除了自然风光,几乎到处可说是甲午战争的古迹。

吃过中午饭,我们走进那个建在海边的巨大建筑物,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而映入眼帘的是建筑上立着巨大的人雕。看其形,似清代军官,手握单筒望远镜,注视远方,不需多想,这便是我们的甲午英雄邓世昌的巨大雕像。而这座建筑就是甲午海战博物馆。进入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两个大字让我深感震撼——国殇。即使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人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抹不去的伤害与耻辱。纪念馆通过建筑、雕塑、绘画、影视等综合艺术手段展示甲午海战极其悲壮的历史,它是由序厅、北洋水师成军、颐和园水师学堂、丰岛战役、平壤之战、黄海大战、旅顺基地陷落、血战威海、尾声厅等九大部分组成。尤其当进入甲午海战演示馆,游客仿佛进入幻想中的"时光隧道",亲身体验甲午战争的惨烈与悲壮。也是现如今的高科技,采用声光电、多媒体、全息影视成像等手段,把北洋水师从建成到覆灭的全过程逼真地演绎出来,再现了恢弘壮烈的战争场面。原来当年甲午海战包括有丰岛海战、黄海大战、刘公岛保卫战等战役,置身其中,眼前火光闪闪,炮声隆隆,水中爆炸形成的冲天水柱和烟雾此起彼伏,仿佛置身于百多年前那场惊涛骇浪之中,真正体验甲午战争的悲壮惨烈。

今天,目睹威海的沧桑巨变,看看我巍巍中华今日之强大,抚今思昔,我们感慨万千。

北洋海军,清末创建,曾为中国海军开创了亚洲第一的辉煌荣耀,但也曾因为甲午战争中的最后败亡而被国人视为耻辱的化身。刘公岛,作为威海之屏障,自然条件优越,被选择为北洋海防上的驻泊基地,北洋海军的司令部亦设在此。据资料记载,北洋海军以丁汝昌为海军提督,林泰曾为左翼总兵,刘步蟾为右翼总兵,全军分为中军、左翼、右翼三路,合计大小舰船26 艘,额定人员3304 名,实力位居亚洲第一位。战舰吨位达到4万吨。 1894年,中国农历甲午,日本借朝鲜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先是在朝鲜承欢攻击中国陆军,继而在仁川口外不宣而战,偷袭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船上千余名将士为国捐躯,俘虏运输舰“操江”,重创巡洋舰“广乙”。8 月1 日,中日两国互相宣战,甲午战争爆发。为抵御外侮,中国军民前赴后继、浴血抗敌,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在战争初期,北洋海军主要执行为运兵船护航的任务,1894 年9 月17 日,护送陆军前往鸭绿江口登陆的北洋海军主力与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遭遇,展开了黄海大东沟海战。此时,因北洋海军自1890 年左右开始,受光绪大婚、慈禧万寿、加上动用大量国库修建颐和园,户部停购外洋军火等事件的影响,中国海军的建设陷入停顿、倒退的深渊,数年内没有能再添一炮一弹,未进行新的改造;而此时日本却大力扩充海军,购买了一大批新式舰船,其海军舰队吨位达到7万吨,实力已超越北洋海军,跃居亚洲第一。而此时北洋舰队没有补充,军舰样式陈旧、火力单薄且在燃煤、弹药等供应上都问题重重,尽管在大东沟海战中努力奋战,最终还是以损失4 艘战舰而败北,主力舰“定远”,“镇远”等被重创。之后的威海保卫战中,受损严重的北洋舰队无力出洋决战。1895 年1 月,日军发起山东半岛战役,旨在全歼北洋海军。清军由于海陆互不统属,陆战失利,炮台资敌,北洋海军被困孤岛。威海海岸炮台接连被日本陆军攻占,残存的主力舰接连损失,外援彻底断绝,在此情况下,虽英勇战斗、顽强抵抗,但至弹尽援绝,1895 年2 月14 日《威海降约》签署,北洋海军覆灭。

战败后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甲午海战的失败,使洋务派“自强求富” 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自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国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失败的原因,往深处追究,是制度的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落后于宪政的原因。明治维新使日本短期内走向富强,试想,如果皇权得到制约,慈禧太后断不敢挪用军费建造皇家园林。看着纪念馆中邓世昌清秀的照片和他的生平介绍,内心的敬仰和悲悯无以言表:北洋海军广大爱国将士勇挫强敌,虽败犹荣;他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勇往直前、以身殉国的英雄事迹,永载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邓世昌和那些英勇殉国的北洋海军将士们都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脊梁。失败的战争从来都是由英勇不屈和畏缩怕死共同写就的。作为一个中国人,重温历史,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我悲喉哽咽。甲午海战中,致使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如果说鸦片战争后签定的《南京条约》还只是被列强敲开了中国大门的话,那么这个《马关条约》却是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进程。在这个耻辱的条约中,我们丧失了台湾、澎湖……这种曾被伤害的自尊绵延一百多年,至今还在往下传递。我们生于和平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包括我们的子孙后代,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在世人面前要有尊严,依赖于国家的富强,而国家的富强,依赖于国民的努力,我们只有努力才能做个有尊严的中国人,这,不仅仅是我们生存的需要,更是我们的责任。

110 年前,这场刻骨铭心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创伤,至今仍隐隐作痛。在现今我国的经济建设中,随处可以看到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执剑行商的影子。观望四周,日本企业作为外资进入占有了相当的比例。打开国门迎接资本的进入是中国摆脱贫困的需要,在仇恨与发展的选择中,我们也面临着妥协与无奈,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110年的国耻,提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00 年的屈辱,我们将永不忘记。民族的仇恨可以牢记,但牢记仇恨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在亚洲,日本永远是我们最大的利益争夺者。钓鱼岛只是一个影子,惟望国人,记住笑容背后的觊觎!因为,历史惊人地相似,相同的历史,不断地在重演!不可以疏忽外交词令背后的那个“友好邻邦”的皮笑肉不笑的笑脸!

夕阳已西下,码头的渡船也已鸣笛了。登船离去,望着小小的孤岛,唯那段甲午风云,另我们余悲尚浓。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我们感叹它的悲壮地历史沧桑!甲午海战,虽然百年风烟逝去,然而刘公岛上残存的北洋水师遗址、遗迹,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烙印清晰,历历在目。走遍散落在刘公岛上的甲午战争的文物古迹,我们依旧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被历史凝固的流光碎影。这些保存完好的遗址和遗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北洋海军的兴衰与荣辱、甲午战争的悲壮与惨烈。如今甲午战争如一口口硕大的警钟,时时警醒着国人:勿忘国耻,发奋图强。如今的刘公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内,天蓝海碧、优美如画、安静祥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