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又辽阔的纳斯卡平原位于秘鲁南部。在平原上,有300米的人和动物的画像、线螺纹和几何图形,它们覆盖在方圆5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这些巨画是在1939年被美国的科李克博士发现的。
科李克博士的发现立刻在考古学界引起轰动,许多考古学家陆续来到纳斯卡平原。随后,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被发现。
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据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决定了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这些2000年前完成的巨画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以当时人们的技术是不可能完成的。那么,这些巨画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几种猜想和判断。纳斯卡巨画的神秘吸引了无数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德国女数学家赖歇就是其中之一,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纳斯卡线条。她发现许多线条爬坡穿谷,绵延很长距离却能保持笔直,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三根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20世纪80年代,她做了一项实验:首先用标杆和绳索标出一条笔直的线,然后,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露出下面闪光的白沙,反衬着周围富含铁矿的岩石,于是,一条线就出现了。也许,这就是纳斯卡线条的本来面目吧。但是,在纳斯卡地区不仅有大量的直线条,还有众多的弧线所组成的图案。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队在纳斯卡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陶器,这些陶器上都装饰有动物图案,而这些图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出现。这些图案的相同使人们相信神秘的线条是古纳斯卡人所为。纳斯卡平原上最常见的是黄沙和黏土,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火山岩和砾石,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它们发黑变暗。在这些所谓天然黑板上画线条,不过就是古纳斯卡人刮去几厘米的岩石层,让下面苍白的泥土显露出来。如果是在另外一种气候条件下,也许剧烈的外界侵蚀会在数月内磨蚀掉这些线条,但纳斯卡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再加上那里几乎没有强风,因此风蚀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纳斯卡平原是如此贫痔,如此与世隔绝,这些都为纳斯卡线条保留至今提供了条件。
-下面是更多关于秘鲁纳斯卡线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