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普陀山普济寺,我到了全山戒忍大师。对于1997南海观音铜像开光法出现的奇异天象,他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据戒忍大师回忆,1997年的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即阳历10月30日的那一天,准备进行南海观音铜像开光。在24、25日之前一直在刮风下雨,如果这样的天气再继续下去,法会的客人就没办法如期到来,就会影响到开光法会的顺利进行。

就在所有人都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原本厚重的乌云竟然在一夜之间悄然退去。当天凌晨三点半,戒忍大师特意起身上殿察看天气,发现天上星光朗朗,他不禁松了一口气,看来天公作美,今天开光应该是没问题了。

但是没有想到,开光之前,铺天盖地的乌云再度席卷天空,一场倾盆大雨似乎已不可避免。戒忍大师当即通知准备雨衣4000件,以备法会使用。4000件雨衣买好了,天空依旧乌云密布,丝毫没有放晴的意思。本来预定8点钟准时进行的开光,也因故延迟了15分钟。

8点15分,开光法会正式开始。戒忍大师宣布:“南海观音圣像开光法会正式开始!”话音刚落,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这一瞬间拨开了乌云,一束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

见此奇异天象,在场的人们纷纷跪倒,虔诚地顶礼膜拜。戒忍大师抬起头望向空中,他仿佛看到云中露出了观音菩萨像,就在空中俯视着法会上的众人……

对当时出现的天象奇观,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这种天象不是出现在那一天、那一刻,不是出现在普陀山,或者这样的佛教仪式不在那一天、那一刻举行,又或者开光的时间没有推迟,那么,人们还会赋予这种天象以神异色彩吗?

这种天象奇观出现的时间是如此巧合,简直就像人工控制的一样。所以现场目睹的人无不欢欣鼓舞,同时自然而然地跟观音信仰、观音显灵联系在了一起。

不要说是有佛教信仰的人,就算是没有佛教信仰的普通平民百姓,在此时此地,在这样一个氛围当中,在这样一个仪式当中,他怎么可能不把天象奇观跟观音信仰联系在一起呢?

或许正是从古至今众口相传的各种灵异传说,给普陀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那神秘的小白花,对于普陀山来说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扩展资料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由河南洛阳铜加工厂承建·顶现弥陀,基本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

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这座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南海观音——“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普陀山佛教协会为庄严菩萨道场,弘扬大士圣德,乃广纳群言,发起建造南海观音露天立像,俾诸众瞻礼获福,得大吉祥。“南海观音慈悲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

-

下面是更多关于普陀山观音开光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1997年普陀山观音菩萨像开光奇观是怎么回事

一九九七年拍摄的一段真实资料!普陀山观音铜像开光仪式,清晨还万里无云,突然黑云密布,暴雨突袭。后来雨暂停了,一道白光正好照到铜像,有人大叫观音显圣了,被人拍下
3

谈谈你对宗教的认识

简单点说,其实宗教就是一种信仰,是自己对世界社会的某种信念,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
4

什么是宗教

存在的基础是信仰,所以要解个问题首先要说信仰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信仰是一种信念,平常的时候我们叫做意志,例如那些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人物,没有人愿意死,但是他们却去死了,为什么,为了信仰。信仰也可以解释成为一种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他的作用就是作为一种处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评判准则。

接下来再说人是不是要有信仰。

既然信仰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那么就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信仰,例如我们现在崇尚科学,所以可以说我们是信仰科学的。

然后再说说宗教。

宗教是什么,归根究底是一种有着同样信仰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对于一种宗教的信仰其实是对于他的教义的信仰,或者说是认同。这些人认为在他们的理想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能符合宗教教义的约束。

接着说说信仰宗教好不好呢。

其实对于时候信仰宗教或者信仰那个宗教好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已经无需回答了,因为如果你决定信仰某个宗教,也就是说你已经认同了他的教义,或者说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那个宗教的教义是相同或者相似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是否信仰这个宗教,你都回在这些方面用这种规则约束自己。

最后说说宗教存在意义。

既然不论是否信仰宗教都回在这些方面用这种规则约束自己。那宗教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不是的,宗教的作用在于能通过戒律这种在一定程度上明确的规则甚至是具有一定强制性的规则来帮助那些一直不够坚定的人更好的完善他们的信仰,同时也是一种将拥有同样信仰的人聚集起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工具。

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信仰,宗教组织,祭礼,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5

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分别是谁?

基督教、伊斯兰教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人为基督,伊斯兰教为穆德,佛教为释迦摩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左右)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1、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虽然耶稣基督所建立的是一个合一的基督教会,但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2013年全世界范围当中有超过一万个基督教派,主流的派别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新教、东正教三大传统教派,以及一些在信仰人数上虽不如传统教派多,但也有了相当的规模的非传统教派,如:摩门教、耶和华见证人等。

2、伊斯兰教创立者先知穆罕默德。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社会大变动时期。先知穆罕默德出现了,他以"安拉是唯一的真神"为口号,提出禁止高利贷,"施舍济贫"、"和平安宁"等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要求。伊斯兰教就是在这样一个转折的时刻诞生的。

伊斯兰又称伊斯俩目,在阿拉伯语有顺从、和平和安宁之意,英文写作Islam。这是一个顺从安拉、崇尚和平、祈求安宁的宗教。伊斯兰教特有的绿色就代表着和平之意。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622年,伊斯兰教世界的国家遍布亚、非两个大洲,总体算来也有大约五十个。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3、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以前,距今约2500-2600多年。据经文记载,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古印度广泛传播,总的说来,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

佛教自创立以来,就在印度广泛传播。与婆罗门教艰涩的教义相比,释迦牟尼的说法不立文字,简单易懂,且他一向主张众生平等,对于女性和奴隶也一视同仁,因此,佛教受到了社会底层百姓的欢迎。另外,由于许多僧院接近城市,一些商人和贵族与佛教多有接触,虽然他们不能成为全职的僧人,但他们在金钱和土地方面对佛教也有所扶植,甚至于一些王国的君王也成为了佛教的信徒。

总的说来,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

扩展资料: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此三种宗教之所以能成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欧美的一些国家、伊斯兰教在中亚、西亚和北非一些国家、佛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分别被列为国教。

上述宗教里:基督教包括三大流派:即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其中新教与天主教信徒较多,东正教教徒相对较少;伊斯兰教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其中逊尼派占多数;佛教则有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派系。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虽说是三大宗教,但三大宗教提倡和平共处,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慈悲,博爱,和平,是这三大宗教的真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三大宗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团体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我们处理同宗教界相互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我们要坚定执行这个原则,不断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国家保护合法宗教,维护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中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我们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
7

宗教对人的作用是什么

宗仰的真正作用在于人活着的意义。

如果你任何一个你身边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什么要活着?我担保他答不出来。如果你自己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然后给自己一个答案,无论你怎么想,想出很多答案,所有的答案加起来,你也不会满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你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去,你当然也不会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

只有宗教才能最客观地剖析人的本质,正确解释人的来龙去脉,从人对生命渴求的角度讲解人生的意义,让人充分认识自我,帮助人坦然面对人生顺境逆境,发现人生的乐趣,享受人生的真正快乐。

宗教讲什么呢?宗教是一门人生哲理的基本教育。提供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食粮,揭示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人的精神世界最后的支撑。划分人类的最低道德底线和指明人类最高的思想情操的境界。

宗教能帮我们做什么呢?宗教要我们做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做?

价值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这三种教育对人文,社会,民族精神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无宗教信仰的民族容易产生道德沦尚也是这个原因。正确地区分善恶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宗教对人的思想有个硬性要求:诸善皆行,诸恶莫做。没有宗教教育,对于“行善”是可有可无的,是生活中额外的行为。对宗教教育而言,“行善”是一定要做的,就象吃饭一样,是绝不可缺少的日常基本行为。

“一个不信仰神(宗教)的人,是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干出来的”,---列夫 托尔斯泰

雷锋不信宗教,他做过很多好事,是个好人。但是他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做,以及那样做他将有何受益,以及受益来自于何方?那个年代的人不在乎这些问题,受过现代文化教育的人常常会思考这种问题。现代的社会教育和人文状况,人们学会了“权衡利弊”,出现雷锋可以算得上是重大奇迹了。

信仰还提供具体的方法教人们如何远离沉沦,如何走向高尚。任何学校教育是做不到的。一个人一不小心做一件坏事,就可以导致他整个人生完全失去意义。(如杀人,贩毒等。)做大坏事是从做小坏事开始慢慢演变而来的,做小坏事是因为没有宗教教育。因为法律只管大坏事,不管小坏事。

“莫以小恶而为之,莫以小善而不为”。

宗教教育是一套完整的心灵,道德教育法则,它管理人的内心活动,帮助人消除恶念(小的和大的犯罪思想),这套法则并非由人所创,而是来自于上天。按上天的法则去生活,必会得到上天的回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法则是宗教得以运行的自然源动力,在人类历史中有充分的实践依据,这也是宗教教育在人类历史中经久不衰的原因。我们的学校教育虽然也讲善恶,讲道德,但是其在社会实践中是不可行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源动力。比方说老师教我们要做好事,可是我们离开学校正要去做的时候,我们突然会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做好事会不会反而受害?带着这么多疑问,我们自然会放弃做好事。学校教育就是这样纸上谈兵,不起作用。原因就是在于它没有源动力。

宗教要求一个人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外,多做善事。对人有多一些爱心,多给人带来快乐。别人也会给你带来快乐。这样,你一天将生活在快乐的付出与快乐的接受当中,你的一天会充满快乐。如果你能这样过好一天,你每天就可以坚持这种良好的心态去生活,这样以后你会天天生活在快乐之中,直到真正的人生最后一刻。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获得一个充满快乐的一生。

网上查的

8

宗教的四要素指的是什么?谢谢!很急!

宗教是一种社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纳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

  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约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实际上有四个层次。

  1、基础层/核心层:宗教观念(主要是神道观念)

  2、第二个层次:宗教体验(以神道观念为逻辑前提所产生)

  3、第三个层次:宗教行为(即宗教的崇拜行为,是宗教观念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4、最外层: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固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最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根据宗教四要素,可将宗教定义为: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各种类型的宗教规定都离不开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具有超人间、超自然的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在宗教体系中构成核心的、本质的要素。但是,宗教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包含有比神观念更广泛的内容。

  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外部力量,或具体或不具体,一旦被人们的幻想超人间化、超自然化以后,它就变成了某种神秘或神圣的东西。这种虚幻的宗教观念要想成为信众共同崇拜的对象,就不能始终局限在主观的幻想世界之中,而必须把它表象为信众可以感知和体认的感性物。因此,各种宗教都把其所崇奉的神圣对象客观化为某种具有感性形态的象征系统。例如,原始宗教所崇拜的图腾;天主教把十字架、圣母像等作为上帝的象征和神圣事物,把耶稣基督作为上帝和圣灵的感性象征。

  有了宗教崇拜的偶像或其他象征表现,还必须有宗教象征物的安息之所、供奉之地,以便为信仰者提供宗教活动的场所。例如:寺庙、教堂。这说明宗教的神不仅是信仰者主观的观念,还客观化、社会化了,并进一步体现在宗教信仰者的行为中。这些行为是信仰者用语言和肉体进行的外在活动,是内在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感情的客观表现,即崇拜活动。各种宗教都通过一定的仪式把这些原为自发而分散的宗教行为规范化、程式化,并附加上神圣的意义。这些行为和活动是规范的、有组织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宗教的社会性更具体的表现为宗教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和活动把每一个氏族成员凝结在氏族社会的组织当中。在阶级社会,由于多种宗教的同时共存和彼此竞争,以及新兴宗教和教派的不断出现,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斗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宗教组织。宗教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消除了原始宗教信仰上的自发性,使宗教成为以宗教组织为基础的社会性宗教。为了对外立异和对内认同,宗教组织把本教的基本宗教观念教义化、信条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戒律规范和教会生活制度。这种共同的礼仪行为、共同的教义信条、共同的教会生活制度、共同的戒律规范,强化了宗教的社会性,把广大信仰者纳入共同的组织和体制,规范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以至决定了他们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使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而宗教的教义、信条、行为规范、礼仪规定等常通过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铸型信仰者的信念和灵魂,更规定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

  [参考书目]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2004年5月重印),第74页至79页。

9

中国的五大宗教分别是什么教?

宗教如下:

1、天主教亦称教”,原意为“普世的”和“的天主教拉丁文名称为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直译为“罗马公教”,音译为“加特力教”,意译为“罗马天主教”。16世纪(明朝)传入中国时,其信徒将所崇奉的神称为“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

2、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东正教(Easten Orthodoxy)、统称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称“耶稣教”)。

3、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4、道教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东汉时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道教徒尊称创立者之一张道陵为天师,因而又叫“天师道”。后又分化为许多派别。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他为“太上老君”。

5、伊斯兰教,我国的伊斯兰教也是独立自主的,我们有自己的阿訇和经文,人们喜闻乐见,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共融。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在中国,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宗教自由受到充分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五大宗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