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7 11:16
浏览了 61次
1
坎民俗园又称坎儿井博物馆建筑是人们俗称井;坎儿井乐园是 吐人俗称老井已使用坎儿井基施。这两个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民俗园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专题博物馆,里面介绍了坎儿井的发展历史,而坎儿井乐园是老井,保留了坎儿井原始状态。-
最佳贡献者
2
吐鲁番坎儿井乐园和坎儿井民俗园哪个好
各有特色,就在一个地方,都能看到3
吐鲁番的朋友,请问吐鲁番坎儿井游乐园和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是一个景点吗?
吐鲁番坎儿井游,坎儿井博物筑是人们俗称为新井和坎儿吐鲁番是通用但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吐鲁番坎儿井乐园是吐鲁番人俗称老井已使用坎儿井基础设施。一个稍远的地方,坎儿井乐园方便,如果车或离开井和新井,老井沙漠植物园是几乎没有多看。还是不错的老井我吐什么短信可以!
4
吐鲁番各景点门票是多少
景点分为:必去、强烈、可去。必去:葡萄沟(75元门票)交河故城(70元门票)高昌故70元门票)火焰山(40元门票)太上老君丹炉处坎儿井民俗园和坎儿井乐园(40元门票)苏公塔(45元门票)沙漠植物园(40元门票)强烈推荐:维吾尔族的风土民俗的景点维吾尔古村(35元门票)、吐峪沟(30元门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40元门票阿斯塔那古墓 40元门票
5
坎儿井现在的状况
坎儿井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 追问仔细点能吗追答
现在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坎儿井总长度为3000公里,比京杭大运河长1000多公里,总储水量达6亿立方米,灌溉着吐鲁番等地80%的大地。为保护和宣传坎儿井,吐鲁番建有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新坎儿井),园内景观包括坎儿井暗渠和竖井、坎儿井博物馆、坎儿井暗渠地下参观通道、坎儿井地面施工展示区、葡萄长廊、坎儿井地下茶吧等。人们在这里可以一睹坎儿井施工过程,领略坎儿井原貌,了解坎儿井发展历史,同是可以品尝到坎儿井水种出的葡萄,分享这一巨大历史工程造福于当地人民的快乐。 另外,在距离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新坎儿井)约1公里处,还有一座名为坎儿井乐园(老/旧坎儿井)的坎儿井保护旅游区,也是新疆吐鲁番坎儿井的代表之一。 景点旅游提示门票:坎儿井民俗乐园(新坎儿井)20元/人;坎儿井乐园(老/旧坎儿井)20元/人。到达方式:吐鲁番市有公交车可直达坎儿井民俗园。
6
吐鲁番有哪些好玩的景点
阿怕霍加香妃墓 吐鲁番地区 艾提尕尔清真寺 坎儿井民俗园(乐园) 火焰山 40元 苏公塔 交河故城高昌故城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阿斯塔那古墓群 万佛宫 葡萄沟 吐鲁番博物馆 郡王府维吾尔古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7
吐鲁番一日游走哪几个景点是在同一个方向上
你好,吐鲁番有好几个旅游线路,都是一个方向的,列1:坎儿井,交河故城,交河古村,苏公塔,葡萄沟,火焰山,就是一条线(吐鲁番最火的L线套票)8
坎儿井是怎么样取水的
《坎儿井》坎儿井名称源自。坎儿井,伊朗称Qanat,伊拉克称作 Madazcha,吐鲁番称作kariz。在,坎儿井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秋水篇》中曾有“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之句。唐代西州文书中有“胡麻井渠”的记载。明代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石茂华《远夷谢恩求贡事》一文中有关于“牙坎儿”的记载。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称之为卡井。 坎儿井是我国新疆特有的一种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有中国第三大工程之称。(继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之后) 坎儿井起源于汉代的“井渠”,《史记·河渠书》和《汉书·沟洫志》均有记载。汉武帝时,在陕西大荔一带开龙首渠,引洛水灌田。因为渠岸容易倒塌,水工设计凿井在井下通水。穿井技术和凿井法通过汉朝的军队传到新疆。新疆各族人民根据当干旱、夏季炎热、有高山融雪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坎儿井,主要流行于吐鲁和哈密一带。 坎儿井的水源,是高山雪水经山麓透入砾石层里的伏流或潜水。坎儿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暗渠即地下的输水道;第二部分是竖井,每隔20-30米有一个通地面的竖井,作为挖掘暗渠的出土口和通风口;第三部分是明渠,在流经田庄处通过明渠引用灌溉。 坎儿井有很多优点,可减少水流蒸发,可避免风沙理没,可利用地下深层潜水,可自流灌溉,可随地开挖独立成一灌区,施工比较简单,使用期长等等。减少地下水的蒸发,对当地的环境也到了保护作用。 被称作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的坎尔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其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在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 在2000多年前出土的一石块上刻有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分布图,说明了坎儿井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坎尔井由竖井、暗渠、涝坝四部份组成。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修人出入出土用的。 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 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出到农田之间的水渠。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坎儿井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根据盆地地理条件、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的特点,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坎儿井在吐鲁番盆地大量兴建的成因,是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分不开的。吐鲁番盆地北有博格达山,西有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戈壁,汇成潜流,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地下水源。吐鲁番土质为砂砾和粘土胶结,质地坚实,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这又为大量开挖坎儿井提供了良好地质条件。吐鲁番干旱酷热,水蒸发量大,风季时风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大量的农田、水渠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却在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坎儿井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叶,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和禾垒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如果连接起来,长达5000公里,所以有人称之为“地下运河”。“坎儿”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流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结,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儿井开始发展缓慢,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在伊拉里克“增穿井渠”(《新疆图志、建置》)时,“吐鲁番旧有三十余处”(《清史稿,萨迎阿传》)。后经推广,吐鲁番坎儿井发展到百处。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率兵平定阿古柏叛乱后,“督劝民户,淘浚坎儿井”,“吐鲁番所属渠工之外,更开凿坎井一百八十五处”(《左文襄全集奏稿》卷五十六)。此后,吐鲁番坎儿井继续发展。据本世纪五十年代统计,吐鲁番坎儿井发展到1300多条。由于水位下降等种种原因,到1990年吐鲁番坎儿井(出水)只有700条,流量2.94亿立方米。 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份组成。竖井,主要是为挖暗渠和维修时人出入及出士用的。竖井口长1米,宽0.7米。暗渠是坎儿井的主体,高约1.6米,宽约0.7米。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口至农田之间的水渠。涝坝,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个蓄水池,积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 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名气最大的坎儿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它全长5公里,最深处为80米,日水量可浇地70亩,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维吾尔人米衣木·阿吉开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 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西郊的坎儿井民俗园是参观这种古代遗留下来的地下工程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