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陆皓东故居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陆皓东的故事有哪些

香山名人·陆皓东 早逝的精灵

  2004-06-24 17:38: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1867年—1895年】

  生于上海,葬于故里。9岁而孤,27早殁。

  协助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总部,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史称“翠亨四杰”之一,孙中山尊之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大事记

  1883年

  陆皓东与孙中山一起砸毁村中北极殿神像。

  1893年冬

  陆皓东与孙中山等在广州组织早期的兴中会,兴中会准备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设计了青天白日旗。

  1895年

  陆皓东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因奸人告密清兵搜查革命机关及党人,陆皓东返回烧毁革命党名单时不幸被捕。

  陆皓东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从石岐出发到翠亨村只需20分钟,记者到达目的地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中依稀可见“陆皓东故居”的牌子和紧关的木门。伴着雨声,湖南籍导游林孝平向记者讲起了他所知道的陆皓东。

  创作青天白日旗

  林孝平向记者大致讲述了陆皓东故居里的摆设,“房间里除了陆皓东的画像外,最多的就是他当年画的青天白日旗。”

  “陆皓东小时候就学画画,所以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时就要求他设计旗帜。”林孝平说,记者翻阅资料一查确实如此。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后于1895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并成为共和革命第一个牺牲者。在1907年2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国旗方案,认为青天白日旗“乃陆皓东先烈发明,兴中会诸烈士及惠州革命军将士,先后为此旗流血牺牲,应予以特别重视”。孙中山的副手黄兴对将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颇有异议,理由是此旗样式不美观,且与日本太阳旗相近,似有日本并华之意。孙中山听取了意见,后来改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少年砸毁村中神像

  在今天的翠亨村,还能看到与陆皓东有关的地方是北极殿。据称陆皓东16岁时,与孙中山一道从海边回村子,看到亲人在北极殿神像前朝拜,两人心里十分生气,于是决心毁掉神像。中秋赏月时分,两人跳上正殿,握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拉,神像的手和身体顷刻分离,泥塑中的稻草和木头裸露出来。他们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将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涂成大花脸,还把其一只耳朵扯下。然后他们两人哈哈大笑,尽兴而去。

  在林孝平的带领下,黄包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一处长满草的地方。“这就是北极殿,当年他们就是在这里‘捣蛋’。”林孝平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北极殿被推倒了,现在这里成了一块空地,谁都不愿在这里盖房子。

  沉勇节烈皓气英风

  关于陆皓东的英勇就义,在历史档案中能查到的文字资料相当少,“奸人告密,毅然返回销毁革命党人名单,不幸被捕,受尽酷刑,英勇就义”,仅此寥寥数笔。在一些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陆皓东常常只是个引子,说的也并不多。风云际会的大变革刚开始,陆皓东就牺牲了,年仅27岁。

  离翠亨村不远的犁头山上有一个陆皓东的墓,墓地约350平方米,建于1937年,有一个花岗石牌坊及陆皓东的石雕像。

  在翠亨村当了5年多导游的林孝平说,“陆皓东最后是被五马分尸的,同志抢得其牙齿等零星碎片,在犁头山上建了这座坟墓。”而这些故事他是从一个游客嘴里获悉的。

  陆皓东的英年早逝让孙中山心痛万分,在其晚年回忆录中,仍提及“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3

有哪些的故事

你看下这个事希望帮到你。

他拘站在我的面前,脸上带着憨憨的讨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我犹疑地看看朋友,朋友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拍拍他的肩膀,对我说,他是我工地上最好的水电师傅,漏水那点小事,保准他手到擒来。

自己的舞台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了,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他能行吗?

他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一干起活儿,他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没有了初见时的拘谨、木讷和局促。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挥动榔头,一棰棰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多小时后,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暴露了出来,只见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水。他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瞧,问题就出在这儿。还真被他找到症结了。得把水阀关了。我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必须更换了。我点点头。找几快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西,是应该的。

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埋头干活。我无所事事地垂手站在一边,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他才有可能成为主角。也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才会显得那么干练,那么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讷、局促,都瞬息离他而去。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我的一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简直气吞长河,让人眼花缭乱。

与那位水电师傅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计,从遥远偏僻的乡下来到城里,在繁华、热闹、时尚、激情的城市街头,他们往往局促而惶恐,憨厚而木讷,土气而无趣,显得与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可是,请不要轻视他们,那不是他们有什么错,而仅仅可能只是,没有给他们提供一次机会,一个舞台。而只要有一个舞台,他们总会努力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

因为,在他们心里,也有一个舞台,有一个主宰人生的梦想。

4

“陆皓东”对中国近代史影响大吗

陆皓东是孙中山幼年的同学。1883年秋,在香港与孙中山一起了基督教。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被捕。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常与孙中山谈论倾覆朝廷情事,义甚洽,风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5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爱学习爱读书,在留学时期孙先生吃饭都顾不上了,还是买书学习。

6

宋庆龄的故事有哪些?

28岁的孙见1岁的宋庆龄

宋庆龄的叫宋嘉树,与山是多年的老朋友。1894年,孙中山带着陆皓东取道上海,赶往北京,上书李鸿章陈述救国之道。在上海宋嘉树的家里,28岁的孙中山第一次见到了1岁的宋庆龄。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1913年3月,袁世凯幕后操作,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忍无可忍,举起反袁旗帜,发动二次革命。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讨袁军很快败退,袁世凯悬赏10万大洋缉拿孙中山。无奈之下,孙中山逃亡日本。一直支持孙中山的宋嘉树日子也不好过,带领全家人暂避神户。

此时宋庆龄也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来到日本接替大姐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宋庆龄有大家闺秀的形象,也有温柔贤惠的品德,二人很快相爱了。宋霭龄曾恋上孙中山

其实,最早恋上孙中山的是宋庆龄的大姐宋霭龄。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期间,宋霭龄一直担任他的秘书。

有一天,宋霭龄给孙中山看了一份美国《电讯报》,上面写着:“若干年后,我们将会从报纸上读到宋小姐同革命后的中国领袖结婚的消息……”孙中山看完,哈哈一笑说:“美国记者中还真有人才。霭龄,叔叔祝福你,相信我们党内会产生真正有作为的总统。”原来,孙中山先生对她根本没有男女之情。初恋夭折的宋霭龄在妹妹接过秘书职位后,很快嫁给了孔祥熙。

五关挡道宋庆龄跳窗离家

当孙中山和宋庆龄真正谈婚论嫁的时候,面临着许多问题。决定公布关系前,两人有一次深谈,讨论即将面对的“关口”。

孙中山告诉宋庆龄,他们首先要过宋庆龄的父母关。且不论宋庆龄的父亲与孙中山是多年的朋友,单论年龄上的差距和孙中山已婚并有3个孩子的背景,以及他常年因革命而颠沛流离的生活,都足以遭到宋家的强烈反对,搞不好还会弄得家庭破裂。第二关是孙中山的元配卢慕贞,此时二人尚没有办理离婚手续。第三关是党内关。基于传统观念和领袖个人形象的考虑,孙中山认为党内应该会有很多人批评自己。第四关是社会舆论关。第五关是宗教关。宋庆龄一直信仰基督教,这样的行为估计会惹来基督教会的干预。不过,五关中最棘手的要算宋庆龄的父母关了。

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意见,在宋家掀起了轩然大波。情急之下,父母软禁了宋庆龄,大姐宋霭龄把她介绍给了一位名门子弟,并对外宣布宋庆龄订婚。期间,孙中山几次写信询问宋家意见,不得音讯。好在看管宋庆龄的女仆心疼她,趁买菜的机会秘密给孙中山发了一封信,孙中山才得知宋庆龄被软禁的情况,派朱卓文到上海营救宋庆龄。

朱卓文通过女儿与宋庆龄联系上后,看到宋家没有松口的意思,就与宋庆龄商议逃跑。10月的一个夜晚,女仆在门外把风,宋庆龄给父母写好了留言条。对自己以背叛父母的方式来面对未来的生活,她有些伤感。但是一想到孙中山,想到他说的“能与她结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后悔”,宋庆龄又觉得这样的义无反顾是值得的。她打开窗户,以床单为绳,滑下2楼,坐上事先准备好的车子来到码头,于24日到达东京。

元配希望丈夫纳妾不愿离婚

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的结合是家庭包办。卢慕贞是一个忠厚的人,但是她没有受过西式教育,不能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尽管她尽心尽力操持家庭,把孩子抚养大,但是两人却没有共同语言。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孙中山曾经把她带到南京。二次革命后,卢慕贞不愿意跟随孙中山逃亡日本,去了澳门。

卢慕贞是一个旧式女子,她心甘情愿希望丈夫纳妾,代替自己照顾孙中山。但是,她不能理解为什么新夫人不能做“侧室”、孙中山一定要离婚。1915年9月,孙中山派人把卢慕贞接到日本,专门商谈离婚事宜。双方的谈判还算融洽,在宋庆龄到达东京的前一天,卢带着离婚协议回到澳门。10月25日,宋庆龄逃到日本的第二天,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在律师和田瑞家举行了婚礼,签订了婚姻誓约书。两人约定: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他们委托和田瑞到东京市政厅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宋嘉树向孙中山磕头托女

女儿越窗逃跑之后,宋嘉树马上与妻子搭船来到日本。宋嘉树恼恨孙中山,甚至扬言要与宋庆龄断绝父女关系。宋庆龄曾向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我父亲到了日本,对孙博士大骂一顿。我父亲想要解除婚约,理由是我尚未成年,又未征得双亲同意。但他未能如愿,于是就和孙博士绝交,并与我脱离父女关系。”

日本人车田让治在《国父孙中山与梅屋庄吉》中写道:“宋嘉树站在大门口,气势汹汹地吼道:‘我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孙中山时为中华革命党总理)!’梅屋庄吉夫妇很担心出事,打算出去劝宋嘉树。孙中山向他们说,这是他的事情,不让他们出去。孙走到门口台阶上对宋嘉树说道:‘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暴怒的宋嘉树突然叭的一声跪在地上说:‘我的不懂规矩的女儿就托付给你了,请千万多关照。’然后在门前的三合土地面上磕了几个头就走了。”

回到上海后,宋嘉树给宋庆龄送了一套古家具和百子绸缎做嫁妆

7

有关信仰的名人故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元勋,是辛亥的首领,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国,成东亚历史上千古未有的伟业。而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运动背后,乃有一个超凡神圣的力量一直支持着他,孙中山先生自己见证道:“革命的成功,在于仰赖上帝的恩助。”

  中山先生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领导者,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心灵革命”、“宗教革命”和“思想革命”的领袖。

  少年慕道

  中山先生自幼即好追求真理,当他入学读书时,就已令私塾的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他常向母亲杨太夫人问及宇宙人生的奥秘,尤其对天地的创造,死后的问题十分好奇,常使杨太夫人惊异辞穷。十三岁时随母亲前往檀香山,据其自传中说:“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十四岁时,进入当地一间基督学校就读,校长韦理思先生对他尤其关爱。中山先生十分勤于参加每日早晚的祈祷会及主日的崇拜,对于基督教教义的认识逐日加深。十七岁时,转学圣路易学院,当时他已决志归向基督,且有受洗的意思,不料长兄得知十分震怒,命令他辍学返国。

  中山先生自檀香山回到故里中山县翠亨村,见乡人愚昧无知,膜拜偶像,便对他的同伴陆皓东等人慨然长叹,并且义愤填胸,跑到北帝庙,指着偶像说:“这种人手所造的偶像,自己都不能帮助自己,怎么还能帮助人?我且拉断其手臂,看它是否有灵?”这事传遍了全村,引起了群众的公愤,认为他罪孽深重,便敲锣聚众。中山先生既为乡人所不容,只得离亲别乡,前往香港。此举虽不能与改教运动的马丁路德相比,却可以与以色列的民族救星、士师――基甸相媲美,乃是反对“所流传虚妄的行为”(圣经《彼得前书》1:18),也可以想象中山先生的思想信仰,乃神圣崇高,睿智不凡的。

  胸怀大志

  中山先生抵达香港,随即进入拔萃书院就读,课余时前往道济堂,参加聚会,又蒙区凤墀长老的循循教导,在国学与灵性上都得到造就。后由美国宣教士喜嘉理牧师在公理会为孙中山先生施洗,并于教会注册,取名“日新”(与逸先同音),乃为“得救重生”、“成为新人”之意,当时中山十八岁。大哥闻讯,大为不满,竟召其赴檀香山,并收回其分得之家产,中山先生却处之泰然,毫无怨言。为防止中山先生接近教会,又时常加以监视,对此先生极其苦闷,深恐壮志消磨、委由其老师芙兰谛文,资助他回国。后入广州博学医院专攻医学,当时年仅二十岁,次年转入香港雅丽医院就读,院长康德黎博士,乃一虔诚的基督徒,(其与中山先生伦敦蒙难得救有重大的关系。)二十七岁毕业,名列第一,各科都得一百分,而且打破了全校记录,由此可见他的智慧,乃由天而启,非同凡响。

  热衷布道

  孙中山先生不仅为着革命奔走,又热心传扬福音。据为中山先生施洗的喜嘉理牧师表示:中山先生传道的心志甚是坚定,倘若当时香港或附近的地方,没有完善的神学院,又有人给予资助,那么中山先生必为当代著名的宣教师了!而且以他的热枕与毅力,必定能吸引许多人信基督的。另外根据史学家罗香林教授所著《国父与欧美友好》一书,及香港基督联合会主编的《香港基督教会史》记述,孙中山先生曾于假期与喜嘉理牧师前往香山巿县布道,而且一路分售福音书刊带领友好归依救主。

  推心置腹

  民国无年二月孙中山先生曾复信给美以美会的高翼圣韦亚杰,信中说:“政教分立,几为近世文明国之公例,盖分立则信教、传教皆得自由,不特政治上少纷扰之原因,且使教会得发挥其真美之宗旨”。中山先生在致其师康德黎博士的书信中说:“吾师为余事工所献之忠诚的祈祷,实令习感。余现正努力谋中国信仰之自由,并予卜此新建之帮,必能使基督圣道日见兴旺,此则堪以告慰者也”。民国元年五月,他于广州基督教联欢大会上致词说:“兄弟今日返来,得立于二十年前从学之地,与牧师兄弟姐妹同聚一堂,诚梦想所不及……基督徒正宜发扬基督之教义,同负国家之责任,使政治宗教同达完善之目的”。民国十三年,中国基督教育会廿五周年庆祝大会,敦请孙中山先生致词,谓:“教会之入中国,既开辟中国之气,启发人民之思想,使吾人卒能摆脱民族之羁绊,正如摩西之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惟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犹游离困苦于荒凉沙漠间四十年,而必待约书亚以领之,而至迦南美地,……是欲求一团体,而当约书亚之任,以领中国人民至迦南乳蜜之地者,舍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其谁呼?”

  至死不渝

  孙中山先生最令人感动的,是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弥留之时。以坚贞的语气,对当时围绕他病榻的家人挚友所作的遗言,他说:“我是一个基督徒,受上帝之命,来与罪恶之魔宣战,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个基督徒。”在儒释道各教占压倒多数的中国,一般士大夫,大多噤若寒蝉,不敢公开承认基督,中山先生能够始终不渝,见证主道,可见其信仰的真诚与热烈。

  同道相助

  中山先生既自证其革命运动,乃受上帝之命,与恶魔争战,其数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冒险犯难,以及出死入生乃在于有上帝的保护、同道的协助。例如在港粤,则有郑士良、郑少白、陆皓东、左斗山、王甫贤、何启等;在星洲,则有林文庆、黄康衢等;在日本,则有赵明乐赵峄琴、张果等;在美国,则有司徒南达、黄旭升、毛文明、伍盘照、伍于衍、黄佩泉等,均为基督徒,也为他的患难之交。

  伦敦蒙难

  尤其是伦敦蒙难,正在千钧一发、九死一生之时,全靠赖他的老师香港雅丽医院院长康德黎博士的营救。康博士乃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然而若不是在檀香山偶遇康老师,中山先生就无法得知老师将返回英国,更不知其伦敦的地址了,足以证明,这一切确有上帝的奇妙安排与保守。脱险之后,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信给区凤墀长老说:“弟被诱擒于伦敦,牢于清使馆,十有余日,似将弟捆绑乘夜下船,私运出境……初六、七日内,无人知觉,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此时唯有痛心忏悔,恳切祈祷而已,一连六七日,日夜不绝祈祷,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觉安慰。全无忧色,不期然而然,自云此祈祷有应,蒙上帝施恩矣。……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户俱闭,严密异常,惟有洋役二人……前已托之传书,已为所卖,将书交于衙内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范更为加密!而可为传消息者,终必赖其他,今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祷,使我安慰,当必能感动其人,使肯为我传书,简地利(按:即康德黎)万臣两师,他等一闻此事,着力异常,即报捕房,即禀外部,初时尚无人信,捕房以此二人为癫狂者,使馆全推并无其事,……初报馆亦不甚信,迨后彼二人为证其事之不诬,报馆始为传扬,而全国震动,欧洲震动,天下各国亦然。……沙候(首相)行文着即释放,不然即将使臣人等逐出英境。此十余日间,使馆与北京电报来往不绝,我数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计而谋耳。幸天心有意,人谋不藏,虽清勇阴谋,终无我何。……弟遭此大故,如浪子回家,亡羊复获,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进之以道,常赐教言,俾从神道而入治道,则弟幸甚,苍生幸甚!”

  临终遗命

  由此可知孙中山先生的信仰之虔诚,祈祷之恳切,乃是一位有基督生命的信徒。当辛亥革命成功之时,中山先生在美,卢廉老先生欲为其设宴庆祝,中山先生谦虚恳辞,且谓,还须盛宴铺张,只须吃一碗面便可,并首先向上帝谢恩,谓革命之成功乃在于仰赖上帝之恩助,特以圣经《腓立比书》4:6-7:“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两节经文赠与卢老先生,诚如孙中山先生的哲嗣――孙科博士于其家书中说:“父离世前一日,自证我本基督徒,与魔鬼奋斗。四十余年,尔等亦当如是奋斗,更当信仰上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

孙中山有哪些故事?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爱学习爱读书,在留学时期孙先生吃饭都顾不上了,还是买书学习。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