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字是从汉朝开始的,汉初历城县属齐文帝十六年(公164年)由齐国分置济,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为济南郡,以在济水之南而得名。
提起济水来在古代是颇为有名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专著《禹贡》上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沇水也就是济水,后来又称为大清河。金、元以后,大清河旧道为黄河所夺,济水和大清河之名也就消失了。但当谈到济南名称的由来时,还不得不提到这条古济水。
不过,当初济南国或济南郡的治所并不在现今的济南市,而是在今济南市东的东平陵(今名平陵城)。到了晋代,济南郡的治所由东平陵迁历城县,从此历城有济南之名。
隋朝时候济南郡改为齐郡,历城县为齐郡的治所。唐朝时候,历城县为齐州的治所。宋改设济南府,元代以后,济南府为山东省治,成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自从晋代济南郡移治历城,济南即建有土城。明洪武四年(公元1871年)改建为砖城,周围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宽五丈,深三丈。辟四门东门称为齐川门西门称为泺源门,南门称为舜田门,后改历山门,北门称为会波门。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城外义又开始修筑围挡,周长40里,同治年间又改建为石玗。解放后不仅拆除了城墙,而且在旧城区之外又想东、西、南、北各方大大扩展,形成以工矿、交通、文化以及公园广场等各具特征的新市区部分。
济南城市的形成和这里的泉水关系是很密切的,因为济南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线上,济南城南山区的岩石是一层很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而平原区地下却是质地坚硬的岩浆岩。山区的石灰岩以大约三十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倾斜,到了济南正好被地下的岩浆岩截断。
石灰岩多孔隙和溶洞,能够大量贮存和输送地下水,于是南面山区的大量地下水便沿着山势的倾斜,向济南一带流动,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大量的地下水流到济南以后,碰到岩浆岩的阻挡,便在地下聚集起来。
地下水越积越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因为有的地方存在裂缝,就给地下水提供了条件。地下水凭着强大的压力沿着这些裂缝喷薄而出,就出现了天然的涌泉。济南的趵突泉、珍珠泉、金线泉等,就是这样形成的。济南历来以“泉城”著称于世。
扩展资料: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黑陶为标志的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的发现地,这里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城址约20万平方米。
作为城市,济南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济南文物古迹众多,有舜文化遗址(公元前22世纪)舜耕山,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公元前3世纪)。
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公元前1世纪),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公元7世纪)和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公元11世纪)等。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周永年,著名建筑师魏祥等。
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时,今天的济南地区属于济北郡。汉初,设立济南郡,济南由此得名。自明清以来,济南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泉城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济南名称的由来及其基本概况
-下面是更多关于济南泉城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