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迦太基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3 21:10
浏览了 64次
1
迦太基点类似一二战的犹太人,不喜欢自己从事军事拼杀,喜意、贸易,一支迦太基的军队,迦太基人仅占5%左右,绝大多数是雇佣军。看起来和亚历山大大帝有类似点,但亚历山大大帝的主力部队还是马其顿带来的主力军,只是远征的途中收编了当地的雇佣军。而迦太基绝大多数都是雇佣军,在士气、荣誉感、献身上都大打水准。迦太基在军事谋略上也远输于罗马,对侵略和遇敌都没有强大的野心,所以对军事的支出都不足,关心度也不够。国内也没军事人才涌现,导致只有一个将军得势汉尼拔,一个将军得势自然会招到王室当权者的忌惮,这个是所有王朝的通病。汉尼拔的副官说,汉尼拔能取得胜利,却不会利用胜利,也有点弦外之音。因为迦太基政府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在意大利远征只能通过掠夺搜刮来满足军费开支,导致民怨反抗寸步难行。失去了彻底颠覆罗马的绝佳机会。罗马一只在不断增强对军事的输出,将军都是贵族,都要极高的名望和家室,元老院又是共和制,各地都有驻军和将军,所以不担心背叛和谋反,对对抗迦太基的将军给了很大自由发挥空间。在不断被迦太基击败的同时不断改进战法、机制、纪律和策略,更奠定了元老院极力支持军事扩张增加军费开支和军队授权的决心。这在凯撒征战高卢,克拉苏东征安息帝国元老院都没遏止都可以看出,即使是屋大维上台,元老院仍呼声一片要求再次攻打安息。引用叛逆的鲁鲁修,战术很难超越战略。迦太基的王室显然对战略布置有极大的不足,让罗马成功登陆迦太基本土,急招汉尼拔回防而不去包围罗马城失去围魏救赵的机会。汉尼拔也因为太多的胜仗过于依赖战象,被罗马年轻将领西庇阿破解战败。然后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剥夺军事发展权利,最后灭亡。-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迦太基会输给罗马?这里面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第一 光说迦太基是个商头共和国因此 公愿意当兵是片面的。迦太基本质上是腓基尼人的殖 这决定了其北非原住民利比亚人占总人口绝大多数的事实 而闪族则只有很少一部分 但海商贵族并不回避兵役 圣团和巴卡家族就是证明 但就像绿营之于八旗 人口基数较少的统治族群想要维系地区的军事存在 那么征募原住民显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但不同的是 希腊化的海商殖民文明并不是一个我们理解中的统一国家 就像叙拉古 昔兰尼加 帕加马之于雅典 西西里 新西班牙之于迦太基 本身地中海和黑海就阻隔了殖民地与母邦之间的交流 各殖民地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因此 以母邦公民兵来作为殖民地的军事基础显然不符合殖民地实权家族的利益 雇佣当地的军事力量为自己服务更具实用和灵活性 当然当时的罗马势力则更像是以罗马城为主导的亚平宁农业部落联合体 军团和辅助军团的军事体系 是建立在地缘关系相对紧密的基础上的 第二 坎尼为代表 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雇佣兵的战术军事职能并不应该被怀疑 高卢和伊比利亚步兵的后退并没有演变成溃败证明了他们是能理解并细致执行统帅意图的专业战士和基层指挥官 而此时的罗马三线阵 相对更“人性化” 其本身很难说是纯脆基于战术需要来作出的安排 这种基于各个年龄阶段既得利益的分配 导致了他们战术上近乎固执的呆板和被动 更勿论作为骑兵主要提供者——辅助兵团的作战意志和战争专业性了 第三 海商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战争热情上 勿需多言 战争可以为罗马带来更多土地庄园以及奴隶 对于迦太基却更多是影响他们的贸易利益 但导致两个元老院对战争热情和坚韧的差距如此之大的更深层次的原因 就在于我之前提到的 一个地缘上紧密的的国家 其政治上也一定相对紧密。西班牙对于迦太基而言就像迦太基之于腓基尼 巴卡家族仅仅只在名义 或者自身人认知上 认为他是迦太基人 也就是说 迦太基元老院本身缺乏约束西班牙的政治和军事筹码 一场西班牙巴卡挑起的战争 凭什么让迦太基汉诺来买单 不过是唇亡齿寒对外关系罢了3
迦太基人顽强抵抗罗马人,为什么迦太基还是被灭了?
迦的寡头们的雇佣军,和整个罗马的对本来就不在同一层次。古语:一帝,二胜者王,三胜者侯,数胜者寇。赢的多同时是在消耗自己的力量,一次的关键战役,才是决定因素。汉高祖垓下一战灭了项羽就成就帝业。汉尼拔军事天才,但得不得补给,最终在消耗走走向失败。也消耗在迦太基的寡头政府的内耗中。罗马为了海战可以全民动员造船,对战争几乎是整个联邦团结一致的,而迦太基寡头政府只考虑自身的利益,相互肘制。不输才怪。中国历史的满清入汉中李成栋(汉奸)也可以参考一下,在清军麾下的时候,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但投靠南明政府后,就打一场输一场,自己在败退途中落水而溺。 战场之外的因素影响很大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4
迦太基的年轻统帅汉尼拔为什么最后没打败罗马?
手段是智慧的体现战争是智慧的最佳舞台元前218-201年的汉战争可算得上争艺术的经典之作。迦太基位于地中海南岸,与古罗马帝国隔海相望。汉尼拔对罗马的进攻路线却选择从西班牙出发,沿地中海北岸前进,翻越阿尔卑斯山,从北面侵入罗马。这条路线的选择大出罗马人的意料,汉尼拔的战略从一开始就胜罗马人一筹,汉尼拔认为从海上进攻是一种冒险。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失去了制海权,没有舰队保护的大规模运输航行无异于自杀。其次,从罗马南端登陆,会引起当地人的抵抗,不可能得到帮助。而从北方进攻,则可得到高卢人的支援。同时,如果在北部取得良好的开端,则有可能获得罗马南端一些与罗马面和心不和的盟邦的支持。他们有可能背叛罗马。基于这些考虑,汉尼拔选择了陆上进攻,可谓深谋远虑,战略思想颇为高明。同时,在战术上,汉尼拔也表现出了高超的艺术,在波河的战斗中,汉尼拔诈败将塞因普罗尼乌斯引入埋伏地,一举歼灭,罗马全军只1/4的人逃生。之后,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行军路线,他绕过了罗马新指挥官弗拉夫尼玛斯的设防线,通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越过沼泽地,进入伊特拉里亚,踏上通向罗马的大道。此时,汉尼拔已经在发弗拉夫尼玛斯的后方了,弗拉夫尼玛斯大吃一惊,急忙率军追击,然而,他又中了汉尼拔的圈套,他就是要罗马人紧迫地进入他精心选择的又一个埋伏地——特拉西美诸湖北岸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仅3个小时,罗马军就全军覆没,弗拉夫尼玛斯战死,战斗结束后,汉尼拔又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都带上枷锁,却把无罗马公民权的其他意大利人无条件释放,这正是他离间罗马人与其同盟国的策略。此战后,汉尼拔没有选择轻而易举地直达罗马城,而是绕过罗马城,直抵亚得里亚海洋,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罗马城防坚固,汉尼拔劳师远征,没有攻城工具,又是在敌国作战得不到必要的补充。而在亚得里亚海岸,他希望获得一个港口,以便和对岸的迦太基联系,另外,他也寄希望于得到亚平宁半岛南端诸国的支持,从战略上说,这样无疑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做法,只是由于迦太基内部的原因和当时罗马南部诸国的观望态度,他没有完全达到战略目的。但在这里,他又一次表现了他那卓越的军事天才。公元前216年8月2日,汉尼拨与罗马双方在坎尼城附近的平原上展开了决斗,罗马人在这场战争中投入步兵8万,骑兵6 千,汉尼拔则有步兵4万,骑兵1.4万,总兵力比罗马少得多。罗马指挥官是瓦罗,他把骑兵分布在两翼,8万步兵在中间,排成70列,组成密集的中央方阵,汉尼拔则把4万步兵和1.4万骑兵列成半日形,两翼为重心。战斗开始后,罗马步兵发起猛攻,汉尼拔从容地让中央原来凸起的部分向后撤,这样罗马军队就像楔子一样进入汉尼拔阵中,罗马军队受两边敌军围攻,纵队也就随着进攻而越拉越长,两翼的罗马骑兵根本就不是汉尼拔骑兵的对手,逐渐被击溃。最后,罗马军队在对阵中又一次掉进了汉尼拔的陷阱,中心的罗马军队失去了目标,无法作战,汉尼拔的军队则可以全力以赴地用标枪、投石器等有条不紊地进行对罗马军的打击,直至战斗结束。结果,罗马人又一次全军覆没,5.4万人阵亡,1.8万人被俘——仅罗马骑士才可佩戴的金戒指,汉尼拔就收集了一大木桶送回到迦太基,而汉尼拔仅损失了6000人,比例之悬殊,世所罕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5
迦太基有名将汉尼拔,为什么还是被罗马灭了
楼上说的有一定道主要原因是汉拔尼如果军事满分,政治最多20分,用将的话就是尼知道怎样获得胜利,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胜利。汉拔尼虽然第二次布匿战争虽然取得重大胜利,罗马一败涂地都没有屈服。可是罗马偷袭迦太基的时候仅仅是击败汉拔尼的军队,迦太基的贵族就屈服了,然后答应罗马一系列条件,如赔款,放弃一大半土地(如汉拔尼远征基地西班牙)以及解散军队,迦太基之所以失败是被自己玩死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6
为什么汉尼拔赢了康奈战争迦太基还是臣服于罗马?
尼拔的胜利只是在个别战争上个人的胜利只是片面,国家的胜于全局掌控,也就是战略,迦太基的失败根源主要就是战略性的失败造成。 汉尼拔赢得了一系列的战争的胜利后,罗马军的主力已不复存在,整个半岛的大部地区已摆脱了罗马的控制,罗马城几乎成了孤城。但是汉尼拔却没有利用好这些胜利,在战略上攻陷罗马,从而征服罗马! 汉尼拔(前247~前183或182年),迦太基统帅,少时立志击败罗马。公元前221年任西班牙的迦太基统帅后,于公元前218年远征意大利(第二次布匿战争)并大败罗马军。在扎马战役(前202年)失败后,逃往叙利亚,蓄意东山再起,继续攻打罗马,未果。自杀于小亚细亚的俾提尼亚。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是迦太基著名的军事统帅、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公元前221年,汉尼拔担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着手进行征服罗马的战争准备。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开始对意大利的大规模军事远征。当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北意大利时,犹如神兵从天而降,大出罗马人意料之外,整个罗马被恐慌不安所笼罩。 尔后,汉尼拔率军直捣意大利中南部,在特拉西美诺湖、坎尼等会战中,多次大败罗马军队,尤其是坎尼战役后,罗马可谓已陷入绝境,汉尼拔几乎就要实现其征服罗马的梦想了。 然而有人认为,汉尼拔之所以未能征服罗马,是因为共和制罗马当时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尽管它是一个贵族共和国,作为统治阶级不同阶层的平民和贵族之间存在着矛盾。但是在平民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斗争废除了债奴制度,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益之后,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得到调整,平民在生活中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国家政治生活暂时比较安定,这些为罗马战胜汉尼拔的进攻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前提。 同时,在与迦太基作战的问题上,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内部是比较一致的,罗马进行战争的主要工具是组织严密的军团,这些军团由罗马公民组成,平民特别是农民是罗马军团的中坚力量。 由于他们希望从战争中获得一份土地,因此作战特别尽力,这就是罗马在对外扩张中具有强大的力量,它在布匿战争过程中虽屡遭失败,但在每次失败之后又可以迅速得到人力、物力的补充,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相比之下,迦太基在许多方面远不如罗马。迦太基在征服北非土地之后统治阶级内部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代表大土地所有者的利益,主张主要维护和巩固在非洲的利益;另一派为商业集团,主张继续进行海外扩张,扩大在海外的利益。 两派之间一直进行着尖锐的斗争,时常此起彼伏,影响和左右了迦太基的对外政策。汉尼拔代表的主要是后一派的利益,主要活动基地和据点是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而在迦太基国内和政府内部,往往是地主派占上风。汉尼拔转战意大利期间一直没有得到过迦太基政府的支援,原因就在这里。 也有人认为,汉尼拔之所以未能征服罗马,其致命错误就是在战略上没有适时地将打击重点放在攻占罗马城上。当汉尼拔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罗马军的主力已不复存在,整个半岛的大部地区已摆脱了罗马的控制,罗马城几乎成了孤城。 如果汉尼拔能抓住这个时机给予罗马城一击,攻占罗马城的可能性极大。由于罗马城的存在,罗马人有了重建军备的基地,而其他尚在坚持的罗马城堡也有了精神寄托。说得夸张一点,罗马人保住了一个罗马城便赢得了整个战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