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家来历

    马家堡的地理

重庆马家堡坪袁家岗间马家堡位置图。

2.重庆马家堡的来历

大坪与袁家岗之间的长江二路,有个马家堡,这地方大家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煤科院的所在地。附近还重医大的附一院、出版社等单位。

重庆城以人的姓氏命名的地名很多,比如袁家岗、陈家坪、杨家坪、肖家湾等等。有人可能要想当然地认为,这马家堡就是有姓马的人家在这里建了一个堡垒。有这个想法的人错了,马家堡并不是以姓马的姓氏命名,而是以清代在这里建有军马厩得的名。

有这么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相传清朝乾隆皇帝以后,朝廷逐渐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四川也时有抗捐抗粮民众运动。重庆官府十分紧张,为保障其统治地位,急忙从各地抽调兵力,集中在重庆一带。其中有一队步兵和一支马队来到了佛图关。

佛图关是重庆三关之首(其余二关均在中梁山上。中梁山一山三岭两槽,东岭二关叫二郎关、西岭三关叫龙洞关。去成都东大路经佛图关、歇台子、石桥铺、上桥,上二郎关,经中岭凉风垭下龙洞关,到白市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步兵马队的到来,增强了守关的力量,本来是件好事,却让守将犯了愁。

佛图关号称金城汤池,但关内地盘却不太大。由于地处鹅项颈上,地势为全城最高,水源有限。水井几眼,只够日常饮用,一旦天旱,还要出关到关下找水。平时只有一个千总,带着百十号人马守在关上。现在一下子多了几百号人马,水就显得很紧张。这一百多匹马,没有那么多马厩,一些马只好拴在露天坝。马要喂养,马也要溜,不溜不行,关内就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还有,光是那马屎马尿的骚臭味,就够人受的。

守关的千总已由重庆总兵派了一员副将来接替,以便节制关上的步兵马队。这副将忍了几天,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想法子让这马挪一下窝,于是来到城墙上四处观望。东南北三面都是悬崖,关下山坡也很陡,不是养马的地方,只有西面地势稍平。再一细看,几里外有一片缓坡,缓坡上有一个大石包。这缓坡靠长江一面是悬崖峭壁,缓坡上、石包上长满了茂密的松林,缓坡脚下高低起伏,延绵数里少见农田,多的却是荒草杂树。

副将想了,这地方放马好,一则离关不远,又在官道旁边,有什么事能及时通报。二则这地方宽阔,有水有草,可以放马溜马,马兵训练也有地方。坡上松林高大茂密,扎营可就地取材,夏天也凉快。溪沟有水,沟边搭马厩,饮马洗马也方便。

副将想定,立马传令马兵移驻这面松林坡。很快,大石包上的松树林里,一排营寨搭了起来,小溪沟边上,也搭起了几排马厩,马队人马住了进去。 

这地方本来没有名字,马队队长与守关副将要时常联系,也有兵丁往来传递信息,没有个地名不好叫。因为这马兵营房建在石包包上,为了称呼方便,就把这地方叫成马队包。

后来马队开走了,房子却没有拆,仍旧有关上的几匹军马养在这里。大石包上的营房多,很多是空着的,马夫们图方便,就把马牵到大石包上去喂。时间长了,马队包因为没有驻兵,也不好再叫马队包,只好改口叫马厩包、马房包。再以后,关上的马也不在这里养了,房子、马厩也慢慢坏了,倒塌了,又成了无人居住的荒坡,但马厩包这个地名却留了下来。

马厩包这个地名在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讹传,最后变成了马家堡。

3.交通线路

马家堡公交车站是重庆交通网络重要站点之一, 经过马家堡的线路有225路,268路,403路,411路,416路,418路,466路,471路,476路,818路,836路,839路,873路,0493路,818路高峰区间,818路区间早班车公交线路

-

下面是更多关于马家堡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重庆地名的来历

因帝王“潜藩指皇帝继位前的封地。宋制:在继位升为府等)而名。在北宋时为恭州,南宋光宗继位前,于孝宗淳熙十六(1189)年被封于此,是年又受禅为帝,于是取"双重喜庆"之意,改恭州为重庆府,是为“重庆”得名之始。
3

说出某重庆地名的由来(至少5个)

关于重庆北部新区四镇的由

人和:清道光年间更名瓦店子场为人和场,以和为贵之意。

大竹林:由于当地自然村原名大竹林,因以命名。

礼嘉:清乾隆初已建为李家场,因隶属江北厅礼里,地濒嘉陵江边,故更名礼嘉

鸳鸯:在原鸳鸯乡政府所在地场边小溪上30米间有两桥并列;又有大树一棵两枝主干直搭对岸,形成天然桥梁,似鸳鸯展翅,匍匐溪面,故名。(出自江北志第三章二节)

重庆城地名最“喜剧”

作者:陈仁德

说聊斋,话聊斋,重庆的地名有点怪;虾子 、癞子坝,这样的地名惹笑话;蚂蝗石、麻风河,叫我说都不好说;不好说,也要说,说来大家乐一乐。

沙区篇

“犀牛”还在“屙屎”呀?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上月某天,本城一家媒体登出了一则停电通知,上面赫然写着:“停电范围包括沙坪坝区的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天啦,“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这是什么地名啊!不少读者看到报纸后都很气愤,他们不相信自己身边这座美丽的城市竟有如此丑陋不堪的地名。一些读者就此提出了质疑和抗议。后来有关人士到区政府查询,区政府的人也搞不清楚,问到街道上才搞清楚了,你猜啷个回事?沙坪坝区还真有“犀牛屙屎”和“犀牛屙屎抽水”这两个地名。这下大家更气愤了,直辖多年了,重庆一直在大步走向文明与进步,这样的地名岂不损坏了重庆的形象?

江北篇

“虾子土扁”太“虾子”

接下来的故事是:今年秋天的一天,江北区政府邀请了一批知名的文化人开会,开会的议题不是别的,是讨论如何为一个地名更名。大家都知道,江北区政府将搬迁到另一个地方去重起炉灶,堂堂区政府所在的地方当然要很气派,可惜那个地方却有一个十分难听的名字,叫虾子 。众所周知,虾子在巴渝方言里是贬义的,一般是指那些卑微委琐的人,谁也不愿当虾子。如今区政府要建在那里,在有些人看来,就有几分尴尬了。

虾子 是怎么得名的呢?那是因为那里的一条小溪里有一块石头形似虾子的缘故。好家伙,后来高速公路修建到那里时,便在路边高高地树起了一个标志性的字牌,上面大书“虾子扁”三个字,过往车辆老远就能看见,这下虾子 便声名远扬了。

且说江北区政府的会开了半天,与会者都一致认为虾子 实在是有损形象,但终于也没有确定出更好的名字来替代,所以,直到今天,你从那里经过,虾子 三字依然高高地耸立在那里。

恶俗篇

“癞子”“麻风”要医治

两个故事讲完了,但是重庆的恶俗地名远不止这些哟,类似的地名还真不少。随便说几个吧:蚂蝗石、黄泥塝、癞子坝、麻风河、歪嘴子,简直吓人一大跳,听到都恶心,谁能相信这竟是一个正在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城市里的名字?我们当然知道,每个地名后面都有自己的来历,比如蚂蝗石,一定是那个地方曾经蚂蝗猖獗;黄泥塝一定是相当于黄土高坡的那种,但是我们无论怎么也从中感觉不到文化,感觉不到时代进步的影子。

今年6月,地名的问题引起了市人大的注意,他们组成执法检查组分赴主城九区展开了一场“地毯式搜索”,要将这些恶俗的地名一网打尽,这总算让大家松了一口气。可是,那些恶俗的地名什么时候才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呢?

宗族篇

“百家争鸣”好闹热

农耕文化在地名上的另一反映是宗族色彩特别突出,好像老重庆全是被不同的宗族分割了一般,一个宗族划出一个地盘,然后就以自己的姓氏为那块地方命名,这家那家,应接不暇,整个感觉就是活脱脱的一个“百家争鸣”。不信你看:王家沱、唐家沱、郭家沱、李家沱,一家占住一沱。杨家坪、陈家坪、潘家坪,一家占住一坪。谢家湾、肖家湾,一家占住一湾。

假如你从两路口赶车去杨家坪,要从好几家门前过呢。车开出去一会就到了王家坡,接下来是肖家湾,刚走出肖家湾,售票员已经在喊马家堡了,还没有来得及喘气,袁家岗又到了,最后还要经过谢家湾,才最终胜利到达杨家坪。赶一次车好像一次宗族的巡礼,这不是折磨人吗?

大概在农耕时代人们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自耕自食,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久而久之就各自为阵村自为阵,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格局。你看看,重庆哪里不是“自成一家”:周家坝、刘家坝、冉家坝、童家溪、詹家溪、董家溪、杨家坪、陈家坪、潘家坪、童家桥、杨公桥、陈家桥、马家岩、曾家岩、黄家垭口———唉,累了。

联想篇

五寸路不止“五寸”

如果说重庆老地名的特点是农业文化痕迹明显的话,那么,重庆现代的地名的特点简直就是没有文化。一条街的命名简单到极点,把起止两地各取一字连在一起就是一个街名,于是就有了石桥铺到小龙坎的石小路,从五里店到黄花园的五黄路等等(举也举不完啊)。

这样一来,毛病就出来了。

有一条路叫五寸路,只有五寸长的路?

有一条路叫弹鸡路,专门弹鸡的路?

有一条线路叫较新线,比较新的线路,还不算旧哦?

如果是初到重庆的人,任凭他有超人的想像力,恐怕绞尽脑汁也猜不到这些地名是怎么回事?当然,只要稍稍指点一下就可以茅塞顿开,五寸路是五里店到寸滩,弹鸡路是弹子石至鸡冠石,较新线是较场口到新山村。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也就失望了,怎么就想不出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名字来,重庆真的没有文化吗?

想到这里,就有些气短了。

农耕篇

重庆还在“湾”“坝”头?

重庆老地名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农耕文化的痕迹十分明显。

请看看下面的地名吧:

大田湾、学田湾、菜园坝、冬笋坝、苦竹坝、茄子溪、李子坝、枇杷山,这些地名无一个不是与农耕有关的。地名作为历史文化的一种积淀,反映出那些地方的历史特点,让人藉以了解历史的演变,只要看到这些地名就会立即知道,哦,原来这里是农田,原来这里是种茄子的。

但是今日的重庆毕竟不是大乡场,而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大都市。

当你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仰望高高的候车大楼,环顾车水马龙凌空飞架的高架桥,感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强烈气息时,忽然有人大喊“菜园坝”,你顿时就会觉得“菜园坝”这个名字与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不协调,即使你有十分的兴致,也会一下兴味索然。当你在大田湾体育场观看激动人心的球赛或者异彩纷呈的明星演出,尖叫声呐喊声响成一片,你感到全身像燃烧一样的痛快时,如果你不幸产生联想:这里是一湾好大好大的水田哟,那么眼前那些闪烁的明星可能就会幻化为正在田里栽秧的农民了,要不怎么叫大田湾呢?

不是大家都说要与时俱进吗?那么这些从遥远的农耕时代走来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名是否也该与时俱进了?我们还要把它们带到未来的什么时代去呢?

闹剧篇

“文革”重庆满地“红”

说地名说到这里,又想起了重庆地名史上的一次大闹剧。

那是1966年夏天,文革的高潮正一浪高过一浪,所有东西贴上了革命的标签,地名也不例外。这样一来,重庆朝天门港口便成了“红港”,与之相配套的“红港系列”有红港路(原陕西路)、红港支路(原曹家巷)、红港前街(原余家巷)、红港中街(原白鹤亭街)、红港后街(原丰碑街)等等。

红字成为最革命的名字,于是鹅岭成了红岭,孟园成了红园,菜园坝成了红岸。此外,红旗路、红卫路、红星路、红光路、永红巷、捍红路、红锋坡等等,差不多把能用的都用完了。

红字不够用了,就接下来用东风、曙光、向阳、革命、前进、解放、长征、勇敢、立新、抗美、援朝、五一、八一、延安、井岗山、大庆、大寨、南泥湾等名字,总之越革命越好。

以上种种街名,后来被人戏称为“造反街名”。文革后拨乱反正,大都改回了原名,算是给历史开了个玩笑。

重庆北部新区管理委员会 中国姓氏网

4

重庆马家堡的具体位置

百度地图 追问
5

重庆市马家堡算哪个区

渝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