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东接县、长洲区、区,南界岑溪市、市容县,西邻贵港市平南县,北与蒙山县、昭平县毗邻;距梧州市政府55公里,介于北纬23°02′35"~24°03′09",东经110°21′00"~111°11′27"之间。2008年被评为“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
藤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呈马鞍形。但西部高于东部,北部又高于南部。总的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和盆地所占比例较小。藤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四季分明。
扩展资料:
藤县,秦以前属百越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属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
汉初属南越国地。汉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属苍梧郡猛陵县地,县治今苍梧县境。王莽新朝,苍梧郡曾改名新广,猛陵县改名猛陆。
三国属吴,为苍梧郡猛陵县地。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属永平郡安沂县。南朝宋属永平郡安沂、丰城、夫宁县。南朝齐仍属永平郡夫宁、安沂。南朝梁于永平郡置石州,属石州。南朝陈属永平、建陵郡。
隋开皇三年(公园583年),平陈废石洲及永平郡置藤州,为藤州得名之始。大业三年(607年),复以藤州为永平郡,属永平、安基、隋安、淳人,治永平县(即南朝齐夫宁县,开皇中改名)。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永平郡属梁。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永平郡为藤州。领永平、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宁人、淳人、猛陵、大宾、贺川、戎城等县,624年,淳人更名感义;贞观时改名镡津,为藤州治所。
贞观元年(627年)属容州总管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感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藤州,辖镡津(原永平县)、感义、义昌、宁风县。
五代十国,仍为藤州。初属楚,后属南汉。宋仍为藤州。开宝五年(972年)省宁风、感义、义昌入镡津。973年州治西移一公里至绣江西岸(原藤城镇驻地),熙宁四年(1071年)隶广南西路。
元属藤州镡津县,隶湖广行省;1341~1368年末隶湖广行中书省。明属梧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9月,省镡津县入藤州。1377年5月降州为县,始名藤县。清藤县属梧州府。
民国初废府设道,1913年2月,藤县属梧州道,7月设郁江道,属郁江道。1914年6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藤县属之。1935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1941年4月改为梧州行政督察区,区治梧州市,藤县属之,至解放。
解放后,藤县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0年2月,全县划分为6个区,辖29个乡、2个镇。1951年2月划分为12个区。1951年5月划糯垌归岑溪,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为容县专区。
1953年3月,划三堡区归岑溪县,全县设166个乡、3个镇,区为县派出机关,共10个区;乡镇为一级政权组织。
1971年11月,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1980年8月,太平公社又分出太平镇公社。1984年8月,南安公社分出赤水,同月各人民公社改称乡、镇,11月白沙改称津北乡,时全县共21个乡镇。1987年1月,太平乡和太平镇合并称太平镇。
1990年全县辖9乡、11镇、265个村公所、1186个村委会、4201个自然村。1997年,城关乡改称潭东镇,新庆、同心、津北、东荣乡改称镇,1997年4月,隶属梧州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藤县
藤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下面是更多关于藤县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