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说种莲的农家女禾花为百姓的禾苗了自己年青的生命,她的丈夫石星悲痛欲绝。多年以后,儿子长大了,石星了无牵挂,就在石洞古庙做了和尚。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石和尚已入花甲之年。

一天,他梦到佛示:禾花的事迹感动玉帝,已荣登天界,被封为“禾花仙子”。多年对禾花的思念之情如火山爆发,石和尚不顾一切地奔向湖边朝天呼唤禾花,一直叫到声嘶喉裂,筋疲力尽,最后倒在了湖边,但仍仰脸对着苍天,日夜不停地叫着妻子的名字,直到气息渐弱,生命终止。

千百年过去了,石和尚的身体变成了躺在湖边的一座巨大的卧佛。已列入仙班的禾花并不是无动于衷,但鉴于天规戒律,她不能下凡。当她看到石星为自己伤心而死,心中无比悲痛,于是跪求太白金星救活石星。

太白金星感于禾花夫妻的情意,为禾花在玉帝面前求情。在太白金星的竭力担保下,玉帝终于准许禾花每年九月中旬出南天门将金丹从天上投入石星的口中。

从此,每年的九月中旬太阳将要下山时,在仙女湖的观佛台或乘坐游船在特定的位置,都可清晰地看到,一颗通红透亮圆圆的金丹自天而降,缓缓落入卧佛张开的口中。这就是肇庆星湖一年只有几天,一天只有半个小时可以见到的天象奇观——卧佛含丹。

扩展资料:

景点简介

1、天柱摘星

最佳观赏点在七星桥东侧。远处的天柱岩如擎天一柱,上有摘星亭。两岸翠笼,一片湖光,景色入画。天柱岩高约114米,是七星岩中最高峰,一峰峭立,高耸入云,恰如独柱擎天,峰顶的摘星亭,是七星岩最高建筑。

2、三仙观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大觉寺,因殿内供奉着吕洞宾、汉钟离、李铁拐三仙塑像而得名。建筑坐北向南,前面视野开阔,周边树木郁郁葱葱,形成“峭壁森林”之绝景,极具仙气灵气,为少有的风水之地。

3、牌坊揽胜

七星岩牌坊坐落在肇庆市区中心,位于端州路与天宁北路口交叉的广场上,牌坊为一跨三门,牌楼正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题书“七星岩”三字。这里是七星岩景区南入口的标志。

牌坊后是层次分明的远山近水,广场内有大型喷泉和演出舞台是重要的文化娱乐场地。牌坊内外是游客集散之处,在此既可观赏肇庆的城市风貌,又可观赏七星岩远近胜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星岩风景区

-

下面是更多关于七星岩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七星岩的传说

话说女娲补天12块灵石,玉皇大帝便把腰上的12只宝石变12只绵羊,差大臣去送娲,大臣问,送到哪儿呢?“一直向东,鸡啼即停。”这话被西江边的一个渔夫听到了,夜晚,他见天空飘过来了12朵云彩,便学鸡叫,7只绵羊跑了下来,形成了七星岩,另外5只向东落下了座五羊城——这就是广州之所以称之为“羊城”的由来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七星岩的由来

七位于肇庆市区北约4处。七星岩原是由西江古河成的沥湖,主体由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20多公里长的林荫湖堤,如绿色带飘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莲湖和里湖连结在一起,湖光山色,绰约多姿。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六四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七绝一首:“惜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岗”,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肇庆市委、市政府于一九九七年底先后投资1500万元,在七星岩景区内的六个小岛、七座山岩,八公里长的湖堤上安装了环湖园林路灯560盏、1000瓦的射灯、彩色泛光灯250盏及3000米的彩虹管,运用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光源的变化多姿。以不同的颜色交错投射到景物上,勾划出七星岩景区内神秘幽雅的堤岸、小桥,花木,岩山与湖水交相辉映,使夜幕下的七星岩更加绚丽多彩;同时开辟了星湖夜游项日,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夜色中游湖观光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环境,再造出“第二星湖”。
4

七星岩有什么故事?

我记得七星岩的由来好象是7位仙女降落在凡间所形成的..
5

七星岩出米洞的来历

石庙右侧,有两个好大好大的石笋,一高一酷似古人。这就是和合。其一仙人手袖之下,有一个闪光平滑小洞。说起来可奇怪哩,这小洞古时候天天都有雪花花的白米流出来,所以得名出米洞。

传说,朱元璋死后,皇权传给其孙子朱允炆。好景不长。朱允炆当了三年多皇帝后,遭到了叔父朱隶的竭力反对,于是弃袍出逃。一天,朱允炆逃到了石峒古庙,躲藏在阴森森的石洞之中。石峒古庙住着一个看庙的和尚,出米洞每天流出一升米供他吃用。现在多了一个人,怎么办呢?和尚实在无计可施,于是坐在和合二仙脚下,长吁短叹。正当和尚犯难的时候,出米洞口突然发出沙沙的声响,和尚猛一回头:哈,出米洞又流出了一堆雪花花的大米哩。和尚几乎跳将起来:“有救了!有救了!”

吃的虽然解决了,但朱允炆总是担惊受怕,每晚都梦见有人来追杀他。所以,没住几天,朱允炆又急匆匆起程,远走了。

朱允炆一走,出米洞又按原来的数量出米,使看庙的和尚大为恼火。一天早上,和尚拿来手锤,对着出米洞叮叮咚咚的敲打起来。小洞敲大了,和尚心想:这会洞子里一定会流出更多更多的大米来。于是乎,和尚就翘起二郎腿坐着,闭着两眼,在默默地等呀等呀……从早上等到天黑,出米洞不仅没出多米,而且连原来流出的一升米也没了。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

出米洞,

白米来自小洞中,

一人住庙米一升,

二人住庙米三筒。

有个和尚太贪婪,

他要白米装满瓮。

一日早起舞手锤,

叮咚叮咚来打洞……

叮叮叮,

咚咚咚,

米洞从此变石洞。

6

端州区有什么神话传说?

端州区没听过什么神话,不史传说很多,非常有名。 包公不持一砚归 宋仁宗康定元清官包拯(人称包公)被调来端州做地方官。他到任不久,便听说历任地方长官借进贡端砚为名,盘剥百姓,砚工苦不堪言的事。为了弄个究竟,有一日包公特意穿上便服,约了当地一名开明绅士徐乐天,一起前往砚工最集中的黄岗村,了解砚工的生活情况。他们进了村,就听到从一间小茅棚里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近一看,只见砚工们三三两两,正在聚精会神地凿砚坯、刻图纹。包公瞥了一眼,只见茅棚破破烂烂,不堪风雨,砚工们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这时一个老艺人边雕刻边叹气,埋怨官府要砚多而付钱少。有的年轻艺人还大骂官府没良心,不管砚工死活。他们的话,包公一一记在心里。 回到衙门,包公立即派包兴去找经办贡砚的书吏张考文。这个张考文做了10年书吏,专用端砚孝敬上司,博取主子的欢心。他一听包公问起端砚的事,顿时眉飞色舞,以为包公同他的前任是一样货色,便阿谀奉承地奉上一个优质砚台,并讨好他说:“今年上边要的贡砚我已准备好了,大人交往需用的,我也心中有数。这块砚请大人收下,其余的我将陆续送上。”包公一听,心里全明白了。本来上面规定,端州每年只送10块贡砚(据宋元丰王存著《九域志》称,“端州岁贡砚十”),而地方官吏却层层加码,扩大贡砚数目。这沉重的压榨剥削,害苦了砚工,中饱了私囊。他越想越气,脸色铁青,把张考文送上的端砚“砰”的一声摔在地上,吓得张考文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才知道包青天果然铁面无私,于是跪地叩头求饶。包公让张考文把历年经办贡砚的情况作个说明。张考文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贪官、劣绅借进贡端砚为名贪污勒索、加重砚工负担的实情招认出来。 包公针对这种弊病,专门出了一份告示,儆戒官员、士绅不得任意扩大贡砚数目,不准向砚工摊分工钱。这份告示,反映了群众的心愿,开明士绅也表示拥护。经此一事,“包青天”的威名便传之百里以外。 据传,包公离任时,端城男女老幼都来码头送行。一些名流、士绅纷纷携物相赠,都被包公一一谢绝了。官船在一片赞扬声中解缆沿西江而下,不久就到了羚羊峡。 本来风和日丽,天色晴朗。但船过羚羊峡却风云突变,乌云翻滚,浊浪排空。包公感到事有蹊跷,心想莫非手下人背着自己私受贿赂,藏于船上?他马上命家人包兴把随行人员叫来身边查问。他的随从书僮忽然跪下:“大人,有一事我忘了禀告,我们离开端州之前,绅士徐乐天特地送给大人端砚一个,因小的认为是小事,没有启禀,私下替大人收了,现放在船上。”包公一听,当即命令书僮从速将砚取出。这块端砚,外包黄布袱,砚身雕龙刻凤,鸲鹆眼碧绿晶莹,果然是方好砚。但包公一拿到手,连看也没看一眼,随手将端砚抛到江里。说也奇怪,砚一落江,顿时风平浪静,云开日出。船开行不久,就在端砚下沉的地方隆起一片沙洲。包裹端砚的黄布,掉进水里,顺流而下,一片黄光,后来也成为沙滩。据说现在广利镇的“砚洲”和沙浦镇的“黄布沙”就是这样形成的。砚洲和黄布沙离羚羊峡不远,在广州至肇庆必经之水路上。 包公“不持一砚归”之说,在《宋史·包拯传》中确有记载,包公的清廉耿介、正直无私,为群众所赞颂,连端砚也增添了身价。 端砚闻名于唐代 唐贞观时,有一年一位广东的举子上京应试,当时京城西安正值大雪纷飞。考试那一天,那位举子带着端砚进了考场,因天寒地冻,手脚都有些麻木了。考生们在考场里紧张地磨墨,但刚磨好,正蘸墨挥笔之际,墨汁却冻结成冰,弄得他们无计可施,只好拚命向砚台呵气,写写停停。监考官见状也搔首摇头,爱莫能助。就在这时,一个监考官却像发现奇迹似的,站在广东那位举子面前,只见他挥笔疾书,砚里的墨汁不仅没有冻结,还油润生辉。监考官越看越感到惊奇。考试刚结束,他马上从这个考生手里将砚拿过来,左看右看,并亲自蘸墨挥笔,写出来的字,墨迹鲜艳夺目。监考官爱不释手。后来从举子的口中知道这是端州出产的砚台,于是将此砚视为奇宝,并立即启奏皇上。皇帝试用后发现果然不错,顿时龙颜大悦,把端砚列为贡品。从此,端砚也就名扬天下。在未有钢笔和铅笔的年代,磨墨然后作书,文房四宝对某些人来说实在和布帛、菽粟、水火一样为生活所需。 麻子坑的由来 清代乾隆年间,端州有个石工叫陈麻子,他不仅有采石的专长,还喜欢打猎。有一次,陈麻子在德岩采石,突然在树丛中发现一只野兔,陈见甚喜,急起追之,野兔向一堆野草灌木丛中窜去。陈麻子拨开树丛,发现里面有一个水洞,野兔究竟哪去了?陈麻子跳下洞中,水浸到胸部。他感到很奇怪,心想难道兔子会潜到水里?他为了弄清洞内情况,便把伙伴们叫来,齐心合力,花了20多天时间将洞水汲干,发现洞中的石同宣德岩的砚石很相似,不仅石质幼嫩,而且一块小小石璞便有石眼五颗之多。他们马上将此石雕刻成砚,并命名为“五星砚”。这方砚台,论石质仅次于水岩、坑仔岩砚石,而高于其它各岩。因这里是陈麻子发现的,于是称此岩为“麻子坑”。从此,麻子坑以石质优良、石眼又多而闻名于世。 米芾得砚 米芾爱砚几达狂颠地步。他做书学博士的时候,有一天,宋神宗与蔡京在艮岳这个地方谈论书法,宋神宗召米芾来,令他“书一大屏”,并指定要用御案上的端砚。米芾接过文房四宝,一挥而就,字字如珠玑,获得满堂喝彩。米芾趁机捧着端砚,跪着对宋神宗请求说:“皇上,这砚您已经赐给臣用过了,现在不能够忍受再进御还给皇上吧……”宋神宗听后,哈哈大笑,随后便将这块珍贵的端砚作为奖赏赐给了米芾。米芾捧着端砚,高兴万分,手舞足蹈,“余墨沾渍袍袖”也在所不惜。宋神宗见状,对蔡京说:“颠名不虚得也。”米芾的“颠态”显出他对端砚的无比钟爱之情。 白石村位于端州区黄岗镇,是端砚的发祥地。白石村在古代由黄岗村的应日坊、文星坊、大德坊、惠福坊组成。其中,惠福坊有历史悠久的“端砚行”。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刻石雕砚为生,被称之为端砚之村。现有村民280多户,约1000多人,村中90%以上的人从事与端砚有关的工作。关于端砚与砚村的来历,肇庆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白石村有个好客的渔翁。一天,他家来了一位老石匠。为了款待客人,渔翁拿起渔网来到西江河捕鱼。正当他在江边撒网时,忽见天空祥云缭绕,接着又见一对紫色的凤凰飞落江上,转眼便无影无踪了。渔翁感到十分惊奇,忙收紧渔网,发现网中有一块紫色的石头。那紫石质地细腻、滋润、晶莹,渔翁便拿回家送给老石匠,并述说得石经过。老石匠把紫石刻成一方端砚并雕上两只凤凰。据传,这方砚便是端砚的始祖了。说来也怪,这方砚每逢阴雨晦冥时,砚堂中便凝聚一片水雾,不需注水即可磨墨。更奇怪的是:用这方砚磨墨,寒冬腊月不凝结,炎夏酷暑放上十天半月也不干涸。于是,这方砚便闻名遐尔,被视为宝物。后来,白石村的村民都纷纷来到羚羊峡斧柯山上挖掘“紫石”,刻制墨砚,这项工艺从此成为他们世代相传的衣食所依,并且出了不少端砚名家。罗星培、罗均培、程泗、程文等制砚名家,就是来自白石村。
7

肇庆七星岩有一处“状元碑”在哪座山?

肇庆七星岩位于中国省肇区北边,景区由、阆风岩、玉屏岩、石、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称。传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广东省绿道1号线的起点就在星湖的北岸。 追问
我问的是状元碑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8

肇庆七星岩的七座山叫什么名字

肇庆七星岩位于中国广肇庆市区北边,景区由星湖、阆风岩、玉屏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称。传说七星岩的七座山峰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七块灵石。广东省绿道1号线的起点就在星湖的北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9

肇庆七星岩导游词

ijklj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