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王导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3 10:35
浏览了 70次
1
侄关系。王导是王旷的亲堂也就是王旷儿子王羲之的堂伯父),王导的王裁与王旷的父亲王正是亲兄弟,他们的爸爸是二十四悌“王览争鸩”的王览,大伯是二十四孝“卧冰求鲤”主人公王祥,人丁兴旺,一家子都有出息-
最佳贡献者
2
王导和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严格来说,王之的从祖父,王导与王羲之的王旷是从兄。王导的父王羲之的祖父是亲兄弟。王导(276年—339年9月7日),字茂弘,小字阿龙。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晋元帝司马睿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3
王冕王导王羲之有什么关系
王冕(?—1359)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农、饭中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诸暨今浙江)人。出身农家,幼为牧童,苦学不辍。工墨梅、墨竹,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有《墨梅图》、《墨竹图》。能刻印,亦能诗。有《竹斋集》。 王羲之(321一379,一作303一361,又作307一365),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属今山东)人。出身士族,王导之侄。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正书以《兰亭序》为最;行书以《奉桔》为最;草书以《初目帖》等为最;楷书“黄庭经”、“乐毅论”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真迹无存,传世均为临摹本。 【王导】(276~339)东晋丞相、政治家。字茂弘。山东临沂人。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甚密。南渡来建业后,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土著,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王导历三朝为宰辅,以"镇之以静,群情自安"为方针,保持东晋的安定局面。由于战乱扩大,北方士族和中原百姓大批南渡,他们占土地,要特权,与土著的矛盾日益尖锐。为缓和矛盾,王导一方面积极拉拢土著豪门,许以高官厚禄,保证他们的财产身家安全;另一方面又在南方豪族势力较弱的地区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士族和移民,使土著与侨民各得其所,使晋室转危为安。王导提倡勤俭建国,曾指牛首山双峰为天阙,婉转地使晋元帝放弃在都城正南门立双阙、摆威风的主张。因他扶持晋室功勋卓著,所以朝野倾心,号为仲父。晋元帝把他比作管夷吾,亲自对他说:"卿,吾之萧何也。"死后赐葬幕府山西南麓。王导与稍后于他的谢安都住在青溪与秦淮间的乌衣巷。唐人刘禹锡游南京,曾感慨赋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ps:王导王羲之叔侄关系,跟王冕好象没什么血缘关系,毕竟差将近1000多年呢
4
王导与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王导与王羲之是堂叔侄关系。5
东晋宰相王导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血缘关系吗?
东晋宰相、著名书法家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6
王羲之和王凝之什么关系?
王羲之和父子关系,王凝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也是中书献之的哥哥。
王凝之是东晋末年官员、将领、书法家。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谢奕之女谢道韫的丈夫,深信五斗米道,孙恩攻打会稽时,不听手下进言,不设防备,祷告后相信已请得“鬼兵”助阵,因而与诸子一同遇害。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扩展资料:
王凝之的经历:
王凝之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书法得到父亲指授,工草隶,颇有可观之处。但王凝之并非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不过,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儿子,虽然政治上很失败,但书法却得到父亲指授,工草隶,颇有可观之处。
黄长睿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还记载王凝之善“草隶”。他的诗文,说不上佳,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中,更是毫无出色。
但他却跟谢道韫一生相守,死后谢道韫寡居终老。因为魏晋两朝,礼教不为名士而设,凭着谢家之声势,谢道韫之名声,她未必必须为王凝之守节;也有可能是毕竟当世无知心之人,与其再去勉强维持一段婚姻,倒不如独身来得惬意自在,这也很符合魏晋名士的洒脱之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凝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