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坛在故宫东南方,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4是明、清朝两王冬时祭皇天上帝和正月上辛日行祈谷礼的地方。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地坛,又称方泽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为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坐落在安定门外东侧,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

扩展资料:

天坛是进行祭天礼仪的地方。

祭天作为人类祈求神灵赐福攘灾的一种文化行为,曾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至清末,一直举行祭天典礼,绵延约五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废除祭天祀典,并与1918年改天坛为公园。祭天典礼延续了约五千年。祭天礼仪即从历史角度系统介绍中国古代的祭天礼仪,展示中国的祭天历史即中国古代的祭天文化。

地坛是进行祭地活动的地方。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解释不了,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坛

-

下面是更多关于地坛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天坛和地坛是怎么回事?在什么地方?

天坛,在北南部,东城定门内大街东侧。为明、清两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袛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

扩展资料

天坛的历史来源

天坛是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

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坛

百度百科:地坛公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

天坛是古代皇帝用来祭天的,而地毯是来用来祭祀大地,日坛月坛分别用来祭奠日月。
4

天坛和地坛距离多远

天坛和地坛距离7.6公里。
5

天坛和地坛哪个好玩

地坛什么也没有,就有些古树~~

没有必要去了
6

地坛是干什么的地方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古都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地坛公于北京市东城区外大街,占地37.4公顷。公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袛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公园有方泽坛、皇只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坛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1925年辟为“京兆公园”,1928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1957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1981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1984年5月地坛公园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0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公园按照生态园林与精致园林的规划建设思路,投资千万余元,修缮了古建筑,改造了不良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砖路面,柏树成行,绿草茵茵的新景点,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多达80棵。开展适合广大游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成为广大游人休憩、游览、娱乐的园林文化旅游胜地。

一九二五年辟为“京兆公园”,一九二八年改称“市民公园”后荒废,一九五七年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1],一九八一年以来,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整修。

一九八四年五月地坛公园[2]正式售票开放,并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六月十日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公园按照生态园林与精致园林的规划建设思路,投资千万余元,修缮了古建筑,改造了不良景观,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方砖路面,柏树成行,绿草茵茵的新景点,园内共有植物116种,草坪面积11,4000多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2%,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树多达80棵。开展适合广大游人喜闻乐见的活动,使昔日的皇家坛庙,今日成为广大游人休憩、游览、娱乐的园林文化旅游胜地。

地坛公园的娱乐活动“祭地表演”。祭地礼仪,随着历史的深化内容不断扩充,形成了一套礼仪制度,明清两两朝祭地形式尤为隆重。每逢农历夏至或国有大事,当朝皇帝都要亲至地坛拜祭,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现在,按照清代乾隆时期的祭拜程序,编排了“仿清祭地表演”。看到“皇帝”及“文武百官”三拜九叩,仪仗队威武庄重的恢宏场面,您也会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慨!

折叠地坛在古代的作用

地坛主要用于古代帝王祭祀社稷。在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观念源远流长,因此,作为祭祀地祇场所的地坛建筑,最突出的一点,即是以象征大地的正方形为几何母题而重复运用。从地坛平面的构成到墙圈、拜台的建造,一系列大小平立面上方向不同的正方形的反复出现,与天坛以象征苍天的圆形为母题而不断重复的情形构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重复的方形,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而且还创造了构图上平稳、协调、安定的建筑形象,而这又与大地平实的本色十分一致。按照古代天阳地阴的说法,方泽坛坛面的石块均为阴数即双数:中心是36块较大的方石,纵横各6块;围绕着中心点,上台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36块,最外者92块,每圈递增8块;下台同样砌有8圈石块,最内者200块,最外者156块,亦是每圈递增8块;上层共有548个石块,下层共有1024块,两层平台用8级台阶相连。凡此种种,皆是“地方”学说的象征。

折叠方泽坛

方泽坛建筑艺术上的又一突出成就体现在空间节奏的完美处理。全坛方形平面向心式的重复构图,使位于中心的那座体量不高不低的方形祭台显得异常雄伟,这种非凡的气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去掉周围建筑物上一切多余的部分,使其尽可能地以最简单、最精练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高度净化的环境;其次则是巧妙的空间结构处理手法:两层坛墙被有意垒砌成不同的高度,外层墙封顶下为1.7米,内墙则只有0.9米,外层比内层高出了将近一倍;外门高2.9米,内门高2.5米。两层平台的高度虽然相近,但台阶的高度却不同:上层台宽3.2米,下层台宽3.8米。这种加大远景、缩小近景尺寸的手法,大大加强了透视深远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还造成了祭拜者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节奏:当他沿着神道向祭坛走去时,越向前走,建筑就越是矮小,而祭拜者本人就越是显得高大,当他最终登上祭坛时,自然会有一种凌空抚云、俯瞰尘世之感。除了视觉上促使人产生节奏感之外,这里还重视人的触觉,特别是脚的感觉。中国建筑历来重视地面的铺作和道路、台阶的距离远近曲直,目的即是要创作出一种特定的意境或气氛。方泽坛的空间和距离,从一门到二门,二门到台阶前都是32步左右,两层平台都地坛是8级台阶,上二层平台又是32步左右。这种人行进间持续时间久暂相同的重复,自然而然地使人脚的触觉转化成心理上的节奏,舒畅的平步青云之感便油然而生。如果说,帝王祭天是为了表现自己是天之元子,是受命于天的话,那么,他们在祭地之时,所要强调的是自己君临大地、统治万民的法统。因此,天坛建筑以突出天的至高无上为主,祭天者被放到了从属地位,而地坛建筑则不然。它虽然也要表现大地的平时与辽阔,但更要突出作为大地主人的君王的威严,要唤起 帝王统治万民的神圣感和自豪感,所以,营建地坛的古代建筑师们才煞费苦心地做了上述构思与设计。

地坛的祭祀对象是一种抽象的宇宙观,地坛的设计思想是以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以达到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古人认为阴阳是存在于世间万物中的对立面,“天为阳,地为阴”。阴阳学说是古代宇宙观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地坛设计思想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条:

一是“坛厘南北,以从阴阳之位”。以北向属阴,所以祭地于京城北郊,布局坐南向北,由北向南行礼。

二是“制别方圆,以则阴阳之像”。依据“天圆地方”之说,地坛总平面和方泽坛平面均采用正方形。中国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所以古人以黄颜色来象征地,形成“天谓之苍,地谓之黄”之说。据此,方泽坛和皇祇室均采用黄琉璃构件。

另外古代以偶数为阴数,所以方泽坛以偶数为模数,两层、八级台阶,坛面墁石为六和八的倍数。《周易》中以九表示阳爻,以六表示阴爻,所以方泽坛正中铺纵横各六路石块。地坛所表达的,一是大地观念,二是领地观念。阴阳说和“天圆地方”、“地谓之黄”之说属于大地观念。方泽坛上层铺成四正四隅8个正方形,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坛上层设皇帝祖先配位、下层设代表天下名山大川的四从坛,表示以皇权为中心的大一统观念,属于领地观念,这是地坛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地坛的布局,内坛在外坛偏东,中轴线又在内坛偏东,御道也不直接通往内坛,而是进入外坛后,从祭坛的下方位置绕一个弯再进内坛,都是为延深空间感,延长到达主体建筑的距离,表示与皇地祇对话要经过遥远而漫长的路程,功能与布置在寺观前面,与完成从尘世到仙境情绪过渡的香道相似。内坛栽植大片树林,分布在方泽坛周围和斋宫周围。方泽坛周围植满柏树,主要的作用是衬托环境与气氛。《周礼》中规定祭社神之所以要植树,“尊而识之,使民望即见敬之”,叫做社树。“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松、柏、栗都适宜作社树。后来在祭坛中植柏树相沿成习。清初诗人施闰章《陪祀方泽诗》中有“崇墉柏带青霜气,方泽波含明月光”之句。柏树为常绿乔木,树高20米以上。祭祀在日出前举行,站在坛上只见古柏森森,整齐的树冠与蓝天相接,形成融于大地的感觉,突出了大地的辽阔,增加了庄严神圣的气氛。斋宫周围的树木主要是为遮荫。祭祀时天气炎热,曾有执事人员中暑,乾隆年间修缮斋宫时曾新植树木,《御制北郊斋宫即事》诗中有“嘉阴有崇槐”、“虬松盖影森”之句。

折叠色彩运用

地坛建筑在色彩运用方面也颇具匠心。全部方泽坛只用了黄、红、灰、白四种颜色,便完成了象征、对比、过渡,形成了协调艺术整体、创造气氛的作用。祭台侧面贴黄色琉璃面砖,既标明其皇家建筑规格,又是地坻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了九龙壁之外,很少见到这种做法。在黄瓦与红墙之间以灰色起过渡作用,又是我国古代宫廷建筑常见的手法。整个建筑以白色为主并伴以强烈的红白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红墙庄重、热烈,汉白玉高雅、洁净;红色强调粗重有力,白色如轻纱白云,富有变幻丰富的光影和宜人的质感;红色在视觉上近在眼前,象征尘世,而白色则透视深远的效果,远方苍松翠柏的映衬,又使祭坛的轮廓十分鲜明,更增添了它神秘、神圣的色彩。

7

天坛公园和地坛公园哪里更好玩?

天坛好一些,有很多建筑。地坛就是空间大一些,每年都会有庙会。
8

北京天坛地坛在哪里?

天坛在崇文门南边,地坛在北二环雍和宫北侧
9

地坛为什么没有天坛有名?

地毯为什么没有天太要命?有可能在天坛以前举行的活动比地坛举行的地毯为什么没有天太要命?有可能在天坛以前举行的活动比地坛举行的活动要多一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