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尔不是中国血统。

马哈蒂尔是所谓“印-巫混血”全名是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市。全名为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现任马来西亚总理。

马哈蒂尔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他具有代表性的权威式领导方式及其袒护马来西亚本地民族民众社会地位的裙带作风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著称。

2019年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在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会见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

扩展资料:

习近平于2013年10月5日在吉隆坡会见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时对马哈蒂尔评价——“中国人民敬重的老朋友”

时代周刊评价马哈蒂尔——"今年没有人像马哈迪一样强烈地吸引新闻界,这使他成为1998年的亚洲新闻人物。他提醒世界,不受管制的资本主义未必适合所有国家--自从马哈迪一年前开始抨击投机客的阴谋和犹太人的政治阴谋,世界各国开始接受他的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哈蒂尔

-

下面是更多关于马哈蒂尔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马哈蒂尔是中国血统吗

不是中国血统马哈蒂尔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是莫哈末·依斯干达的第十个孩子。

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1925年12月20日出生于西亚吉打州亚罗士打市。全名为马哈蒂尔·穆罕默德(Mahathir bin Mohamad)。现任马来西亚总理。

马哈蒂尔是一名深具争议性的政治领袖,他在担任马来西亚首相期间,被认为是马来西亚现代化的工程师。

他具有代表性的权威式领导方式及其袒护马来西亚本地民族民众社会地位的裙带作风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拥有“Dr M”之称的马哈迪,在国际舞台上也非常积极,特别是以热切推动“亚洲价值观”著称。

扩展资料:

2018年5月10日,马来西亚国会大选结束,官方点票结果显示,前总理马哈蒂尔(Mahathir)带领的希望联盟取得112席个简单多数国会议席,足以筹组政府及胜出大选,并终结了执政国民阵线长达60年的管治。总理纳吉布领导的国民阵线仅获得76席。

根据非官方统计显示,希望联盟已夺下6州政权,包括槟城、雪兰莪、吉打、森美兰、柔佛及马六甲。

他批评选举委员会并没有好好地执行工作,拒绝签署选票表格14,以致无法公布官方投票成绩。全国近1500万登记选民,投票选出国会下议院222席及州议会505席,任何阵营取得下议院至少112席,即可筹组政府。

2018年5月11日,马哈蒂尔就任马来西亚总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马哈蒂尔·穆罕默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马哈蒂尔为什么恨中国

ecaus quicksand paintn,
4

马来西亚现任总理是谁?

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哈蒂穆罕默德  93岁

马来总理 马哈蒂尔鞭策人:中国现在已是没人敢看不起的强国http://world.huanqiu.com/article/2019-04/14654468.html

5

东南亚华人现状

希望对你

东南亚华侨华人情况

东南亚地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发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现状予以简介。东南亚华侨华人

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发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东南亚10个国家的华侨华人现状予以简介。

文 莱

文莱现有华侨华人近5万,与该国总人口的1/6(1996年全国总人口30.5万),仅次于马来族而居第二位。华人的祖籍地主要是福建、广东、海南,其中福建籍(以金门人最多)约占80%,他们多经营商业,散布在首都及其近郊;广东、海南籍约占18%,他们聚居于产油区,多任油气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工。该国华人绝大多数居住在文莱——穆阿拉区和白拉奕区(文莱全国划分为4个区),前者是行政、商业、文化与服务中心区,该区的华人占全国华人总数的53%;后者是油田分布区,该区华人占全国华人总数的40%。

文莱政府对华侨入籍控制严格,规定必须连续居住25年的永久居民,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获得公民权,每年只有一次入籍考试,过去每次只批准几个人入籍,近几年批准入籍人数达到两位数。因此,目前已取得文莱国籍的华人仅1万人,其余大部分属于无国籍的永久性居民,以及少数持其他国家和地区护照的临时居民。文莱政府规定未入籍的华族永久居民与当地公民一样享有免征个人所得税、免费医疗保健、免费教育的待遇;但没有公民权的居民不得购买和拥有土地,不得经营零售商业。华人不能当兵,但可以当警察,可以在政府中任职(主要是中低级官员)。华人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和睦相处。

文莱华人的经济实力在该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远不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的华人经济。文莱华人大部分从事工商业,包括经营食品制造、建筑、塑料加工、杂货、医药、餐馆、酒店、服装、家电、五金、机械等;少部分从事蔬菜种植业。一些华人已成为富商,但其经济实力仍然有限。

文莱有华文中学(从幼儿园到高中)3所,分别在斯里巴加湾市、白拉奕市、诗里亚市;还有华文小学13所。文莱的华人社团目前有40多个,主要有中华商会、福州公会、客属公会、广惠肇公会、琼侨公会等。

柬 埔 寨

柬埔寨现有华侨华人30多万,约占该国总人口的3%(1998年全国总人口达1100多万),主要分布在首都金边以及马德望、干丹、贡布、磅湛、磅同、波萝勉、茶胶等省,其中的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

柬埔寨华侨华人按方言分为潮州、广肇、客家、海南、福建五帮。其中潮州人占该国华侨华人的大多数,他们主要来自揭阳、潮阳及普宁等地;其他依次为广肇人(主要来自南海、三水、东莞、新会、宝安及花县等地)、海南人(主要来自文昌、谅山及万宁等地)、客家人(主要来自兴宁、紫金、梅县及大埔等地)、福建人(主要来自泉州、同安、漳州及厦门等地)。

1979年以后,金边政权对华人的政策有所放宽。随着1991年10月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巴黎协定的签订,1993年与1998年两次大选后的王国政府的建立,以及中国与柬埔寨关系的改善,柬埔寨华人的状况逐渐、明显好转。柬埔寨政府动员、鼓励在国外的原柬埔寨华人回国投资、经商、定居、肯定华人在柬重建中的贡献,支持华人社团活动与华文教育。政府首相洪森在1999年3月13日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不执行歧视华人的政策,而是执行照顾华人的政策,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前途的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一贯执行马来人优先政策,即在政治上维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在经济上给予马来人种种优惠,扶持马来人经济;在教育上建立以马来语为中心的国家教育体系等等。由于在该国的非马来人中华人占大多数,因此马来人优先的政策首先是针对华人的。1971—1990年,该国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核心是要对贫困阶层人数居多的马来族采取扶持、优惠措施,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该政策的实施结果在扶持马来族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使以马哈蒂尔为首的政府认识到过份强调种族差别的政策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因而在1991—2000年实施的新国家发展政策中,虽然政府扶持马来人经济的决心没有变化,但策略有变化,即强调各民族"平等发展的原则",强调增强土著经济的竞争能力,因此有利于华人经济的发展。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国民阵红,由14个政党组成,其中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以及以华人为主的民政运动党(简称民政党),是其主要成员之一。最大的反对党——民主行动党也是以华人为主。在1999年11月的全国大选中,由于安瓦尔事件而造成马来人的分裂,执政党和在野党都在激烈地争夺华人选票。有的媒体引用政治分析家的话说,"在这次选举中马来民族统一机构领导的国民阵线之所以能够获胜,是因为马来西亚华人的支持"1。马哈蒂尔称赞华人对安瓦尔被解除职务一事的反应比马来人更理性,"同感情冲动的马来选民不同,华裔选民非常务实"2。有的媒体认为,华人支持马哈蒂尔的动机,一方面是真正把马哈蒂尔视为国家的缔造者,另一方面也出于他们害怕形势出现动荡的心理3。总的来说,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的政策比较温和,华人的处境一般还好。

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多数从事工商业,但从事农业也为数不少。近数十年来,该国华人经济向多元化、跨国化发展,由过去主要经营锡业、橡胶业和商业变为扩展到制造业、金融业、保险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出现了一批大企业集团,如郭鹤年家族控制的郭氏兄弟公司集团,林梧桐家族为首的云顶集团,林木荣家族控制的马化控股有限公司,雷贤雄为首的马婆控股集团,邱继炳为首的马联工业集团,郭令灿家族控制的丰隆(马)集团,陈志远为首的成功集团,钟廷森为首的金狮集团,李莱生家族为首的李莱生种植集团等。以上集团跳出了行业和地域的局限,经营范围广泛,还走出国外向东南亚地区、亚洲其他地区、欧美澳等洲发展。马来西亚华人劳工中,农业劳工约占半数,其中包括橡胶园劳工,渔业劳工,油棕、菠萝、茶园和胡椒园劳工等。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50年代达到全盛,有华校300余所,学生数十万人。从60年代起,该国政府改变教育制度,马来族的"国民学校"以马来语为教学用语,英文为必修课;华人的"国民型学校"以英文为教学用语,马来文为必修课,华文每周只限4节。政府以赞助经费为压力,强迫华校改制。目前,华文小学已全部改制,华文中学也有近半改制为"国民型中学",但仍有60余所中学得到华人支持而不接受改制,称为"独立中学"。据该国教育部统计,1987年全国有华文小学(政府学校)1295所,学生58.2万人。1998年有华文小学1283所,学生59.9万人;1998年有华文独立中学(私立学校)60所,华文学院(私立学院)3所(该国政府从90年代开始先后批准开办南马新山的南方学院、中马加影的新纪元学院、北马槟城的韩江学院)。

马来西亚是目前海外出版华文报刊种类最多的国家,达30多种。发行量较大的有《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光华日报》、《中国报》、《国际时报》、《马来西亚日报》、《亚洲时报》、《亚洲周刊》等。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众多,达4000多个,分为工商、地缘、宗亲、文体、慈善等组织形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马来西亚嘉属会馆联合会、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马六甲福建会馆、巴生福建会馆、马来西亚广西总会、马来西亚华校教师联合会总会(简称教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总会(简称董总)等。

缅 甸

缅甸现有华侨华人约90余万,占该国总人口的2%(1997年全国总人口4640万),其中以福建籍最多,云南籍次之,广东籍再次之,其他来自海南、浙江、江苏、四川、广西、山东、江西、湖南等省。华侨华人散布缅甸各地,多数聚居在城市,首都仰光是华侨华人最多的城市,其次为缅北的曼德勒,其他在缅南的勃固、卑谬、垒固、毛淡棉、土瓦、勃生、渺名、缅北的密支那、腊 、景栋、东枝、彬文那、当阳、八莫等城市中也有不少华侨华人。他们大多数已加入缅籍,没有入籍的不到10%,主要是一些年龄较长的华侨。

1962年以前,缅甸政策对华侨华人的政策虽然有限制,但总的来说较为宽松,华侨华人享有自由经营工商业、宗教信仰、结社、言论、居留、旅行等方面的权利,其处境较好。1962年以后,该国政府推行国有化政策,数千家华侨华人经营的工厂、商店和营业摊位被政府接收,其经济受到极大的冲击,处境困难,不少华人失业或远走他国求生。70年代以来,缅甸政府逐步放宽对私营经济的限制,华侨华人经济又有所恢复与发展。缅甸政府在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同时,在文化教育上推行"缅甸化"政策,将国内私立中小学全部收归国有,以后又规定除单科补习学校外,不准开设其他一切形式的私立学校。此后,该国就没有公开的正式的华文学校,也不准外侨出版发行报刊。在入籍问题上推行归化政策,按血统将该国公民划分为"公民"、"客籍公民"和"归化公民"3种并规定了不同的权利,多数华人为了谋生或子女上学而只好加入缅籍。

缅甸华侨华人多数经营工商业,少数从事农业。工业方面有碾米、锯木、针织、制油、胶制、塑料、肥皂、食品加工、宝石开采与切割加工、皮革、木材加工、机械制造、电器等行业,其中以小型企业为主,如机械制造业以修理为主,零配件制造为辅;电器以装配修理为主等。商业方面,华侨华人经营大米、五金、百货、土特产、药店、餐厅、夜总会、运输、旅游服务等,多为零售商业,以杂货买卖为主。少数华人从事捕鱼、橡胶种植、畜牧业、蔬菜水果种植等。随着近年该国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的加快,华人经济也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商业和小型加工制造业领域仍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缅族人的经济地位明显上升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华人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已不能和60年代初的情况相比。

近10多年以来,缅甸的华文教育开始时只有一些华文补习班。后来该国政府规定凡是佛教、孔教以及一切教会都可办学招生,于是各地华文宗教学校纷纷成立,如在曼德勒、东枝、腊 等城市,华文学校都有两间以上。1961年,缅甸有《新仰光报》、《中国日报》、《中华商报》、《人民报》、《自由日报》、《生活周报》等6种报纸。1966年,该国政府吊销所有外侨办报执照,华文报刊不复存在。1998年,该国政府首次对华文报纸解禁,该年11月4日,《缅甸华报》在仰光发刊,该报以报道对缅甸的投资介绍、医疗、法律、旅游信息为主,发行量5000份,目前每周出刊1次,以后将逐渐增加发行次数,并计划对缅甸以外的东南亚国家发行。缅甸华人社团目前有170多个,主要开展互助和慈善活动,分工商、地缘、宗亲、文体、慈善等组织形式。规模较大的有华商总会、华侨救济委员会、缅华妇女协会、缅华体育总会等。较大的同乡会有广东、福建、云南、浙江、澄海、五邑等会馆。

菲 律 宾

菲律宾现有华侨华人140余万,约占该国总人口的2%(1997年全国总人口7350万),其中80%以上的祖籍是福建,以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厦门和泉州等地区为主;其次是广东籍,大部分来自台山、开平、中山、新会、恩平等地。该国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大马尼拉、宿务、达沃等地区的大城市,绝大多数已加入菲籍。

菲律宾政府对华侨华人实行同化政策。在国籍问题上,1975年以前严格限制华侨加入菲籍;1975年以后放宽了入籍归化的条件,举办华侨整批入籍,加速了华侨入籍的过程,从1975—1986年约有20万华侨(仅指户主,未含眷属)加入菲籍;1986年以后倡导华人融合于菲律宾社会,为该国作出贡献。在经济政策方面,该国政府在60年代初期以前通过多项立法,限制华侨经营银行、进出口贸易与零售商业。从60年代后期起菲律宾政府采取吸引华侨经济力量加入该国建设的政策,随着后来华侨加入菲籍的增多,置业经营就不再受以前的菲化法令的限制,华人经济不断发展。在文教政策方面,该国政府于1973年颁布外侨学校全面菲化的法令,给予3年缓冲期,于1976年全面实施。从此,所有侨校成为菲校,在行政、组织、课程、上课时间等方面都有很大改变。如菲化后的华文学校主要教授英、菲文课程,中文课程中小学限定每周600分钟,即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上两小时华文课。菲律宾政府通过上述政策,使华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基本上融入当地社会,华人的参政意识逐渐增强,近年一批华裔、华人担任了中央政府的部长、议员及地方官员。

6

马 来 西 亚 的 历 史 伟 人

端古义德·西拉杰丁·赛义德·拉·贾马卢莱尔 (Sultan Tuanku Syed Sirajuddin Syed Putra Jamalullail)是马来最高元首.1943年5月16日生于马亚玻璃市州亚劳.他的父亲赛义德·普特拉曾是1960年至1965年的马来西亚最高元首.他早年曾在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回国后服务于国防部.西拉杰丁1960年被立为玻璃市州王储,1967年曾任玻璃市州摄政王,2000年就任玻璃市州统治者.他2001年12月当选为马来西亚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正式登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