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郎德公主

(挪威Prinsesse Ragnhild Alexandra,19306月9日-2012年9月16日),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的姐姐。

朗希尔德公主海岸语:Princess Ragnhild Coast)位于东南极洲毛德皇后地,东经20°30′至东经34°00′之间。沿岸有宽约10-50公里宽的冰架,大陆冰川从海岸向南海拔逐渐上升,距海岸50-100公里处升至海拔500米。1931年,挪威探险家亚尔马·里塞-拉森和尼尔斯·拉森首次到达海岸,并以挪威公主的名字命名该地。-

下面是更多关于希尔德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多少个国家在南极建站

目,世界上有2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科学考察基地。

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始于80年代初。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参加澳大利亚组织的南极考察活动,从而揭开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序幕。我国从1984年开始独立组织南极考察以来,已经成功地组织了19次南极考察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其中有不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成为国际南极科学考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我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去南极?

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的考察队员一般从北京乘国际民航前往,沿途可能经日本、美国换机后,抵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然后乘智利民航到智利南部城市彭塔阿雷纳斯,再转乘智利空军飞机至长城站。从长城站返回时,先乘智利空军飞机至彭塔阿雷纳斯,乘智利民航抵圣地亚哥,然后乘飞机返回北京。一般每2~3年,我国都要派考察船赴南极长城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此时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长城站。

由于中国南极中山站没有空中航线,所以去中山站的考察队员将乘船前往。我国一般每年都派考察船赴中山站进行补给和科学考察。考察船现在通常从上海启航,沿途将穿越赤道,经澳大利亚后,过西风带抵达中山站。

现在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哪一艘?

“极地”号于1994年退役之后,担任中国南极考察航渡任务的船是“雪龙”号船。

“雪龙“号原系乌克兰赫尔松船厂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级破冰能力的破冰船,自重1 1 4 0 0吨,功率为1 7 9 2 0马力,最大航速为1 8节,续航能力达1 . 8万海里,可以一口气从地球北极驶到南极。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1 9 9 3年3月2 5日建造完工的这艘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具有较强的破冰能力。能以0 . 5节航速,连续冲破1 . 2米厚的冰层。船装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利于破冰。用E级钢板制作的船体,即使在零下4 0摄氏度的严寒气候下,也不会变性。

“雪龙”号船拥有哪些设施?

“雪龙”号船装备了各种先进装备和科学考察仪器,船上设立的气象中心,可以接收卫星云图等气象资料,为本船在气候极其恶劣又变化无常的极地海区航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位于二层的水文资料采集室,集中了一大批先进的科研仪器,其中有用于搜寻鳞虾及其他南极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走航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 T D”等。加上数据处理中心、样品间、伸缩吊车等配套设施,科研人员可在船上进行一系列海洋考察与研究项目。船上还设有健身房、图书馆、卡拉O K厅、医疗室、手术室等文娱、体育、卫生设施,并有一个小小的游泳池。“雪龙”号是一个流动的科学实验室,也是南极考察队员的一个温暖的“家”。

参加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人类首次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队员来自中国、法国、英国、前苏联、美国和日本。

1989年7月25日,探险队从美国飞抵我国长城站,7月28**们从南极半岛顶端出发,依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由西向东,穿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山脚,到达南极点美国考察站,又穿越从南极点到前苏联东方站之间“不可接近地区”,翻越东部的极地高原,于1990年3月3日到达终点站——前苏联和平站。探险队历时220天,艰苦跋涉5986千米,完成了人类有史以来唯一一次国际合作横穿南极大陆的伟大壮举,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瞩目与尊敬。

中国参加横穿南极大陆的是当时43岁的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冰川学家秦大河。他沿横穿路线进行冰川考察,每隔50~70千米设点挖雪坑(1~1.5米深),测定冰雪参数和冰雪采样,共设100个站位,采取800个样品,获得了第一手完整的研究资料。

南极点有何建筑和设施

随着大陆冰盖的移动,当年的阿蒙森和斯科特留在南极点的国旗、账篷等遗物已经“搬了家”,在大约相离今天的南极点2000米的50米冰层下。位于南极点的美国南极考察站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始建于1957年。这年,美国海军工程兵在赛普尔的指挥下,从麦克默多站飞行了8个小时,在离南极点13公里的地方降落,用狗拉雪橇的方法运去建筑物资,靠太阳辨别方向,找到了南极点,建立了一个简易站。现在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是1975年建成的。它的主要建筑物,是由一座半埋在冰雪中的高l 5.8米,直径50米的铝制圆顶建筑物和四座独立的建筑群组成。室内设备齐全,装饰华丽,建有实验室和图书馆等。该站是为了纪念最先到达极点的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用他们的名字命名的。

l975年建成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也偏离南极点。为此,该站的考察队员.每年的元月1日都要用仪器测量一次南极点的位置。插上一个新的标记。该站的补给全部由飞机来完成,站上设有通讯中心、气象中心、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站等建筑。由于该站处在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对赤道以南的任何向太空的发射物保持全方位的观察,便于跟踪围绕地球的人造卫星;极点又是进行大气科学和地球物理研究的极好场所。正因为如此,美国在此建站并且不惜代价配备了各种精密仪器,充分发挥了它的技术优势,取得了一批很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吸引着各国科学家。

南极第一城在哪里?

美国的另一个科学考察站——麦克默多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站1956年建成,有各类建筑200多栋,包括10多座三层高的楼房。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南极研究规划的管理中心,也是美国其他南极考察站的综合后勤支援基地,建有一个机场,可以起降大型客机,有通往新西兰的定期航班,此外,在站附近,有两座小型机场。这里还建有大型海水淡化工厂以及一座原子能发电厂(为防止污染现已撤离),建有大型综合修理工厂。麦克默多站的通讯设施、医院、电话电报系统、俱乐部、电影院、商场一应俱全,仅酒吧就有4座之多。麦克默多站还有私人工程公司,在麦克默多站周围和较远处的各种实验室里,每年冬季有近200名,夏季有2000多名科学家在从事各学科的考察研究。每年在这里工作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外籍科学家都在20~50人左右。每年的夏季,一架架大型客机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把成千名游客运往这里,以观光南极洲的风采。麦克默多站的夏季,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就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故有“南极第一城”的美称。

俄罗斯南极考察站有什么特点?

美国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以大著称,俄罗斯(前苏联)在南极洲的考察基地则以数量多、分布广而闻名,在南极大陆周围,共分布着俄罗斯的8个常年考察站和6个夏季考察站。由于俄罗斯财政紧张,现大多暂时关闭。

俄罗斯的青年站,在规模上仅次于麦克默多站,该站建于1962年,以后几经充实、扩建,现在不仅有大功率的无线电中心,还有向大气发射气象火箭的基地,有装备良好的科学馆、实验室和计算中心。该站是苏联在南极的气象中心,与和平站一起服务于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船只,为飞机和船只的安全提供气象保证。该站主要的科学研究项目有:极光、电离层物理学、地磁学、冰川学、海洋学等。该站建有大型机场,飞机不定期地飞回本国。

南极最高的考察站是哪一个?

俄罗斯的东方站是所有南极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海拔3600米。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相当于其他大陆5600米高的空气含氧量。东方站几乎是南极洲最冷的地方,1983年7月21日,测得一89.2度,人们将这里称为南极的“寒极”;在这里冰川学家打出了世界最深的钻孔,深达2600米(计划打到3700米);由于这里气候酷寒而且风大,被称为南极不可接近地区。该站一般有30名左右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地球物理、高层大气物理、气象学、环境学和冰川学方面的研究。

日本的昭和站是什么样?

在纷纷南进的征程中,不甘落后的是日本人。第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在经济尚未恢复的1956年夏季,日本南极考察探险队乘“宗谷”号破冰船,在东南极的吕佐夫一霍姆湾一带考察,于1957年1月29日建成昭和站(南纬69度、东经39度)。该站坐落在南北长、东西宽的一个露岩岛上,海拔高度为43米。该岛与南极大陆之间隔着有5公里宽的翁古尔海峡。该站经过多年的扩建和完善,目前已有20幢建筑和3座发电站,总建筑面积已达2900平方米,各种车辆装备40多台,每年在站上越冬人员为30名左右。该站处在极光带,几乎每天都有极光可见,因此是开展高空大气物理学研究的极好场所。该站建有4座火箭发射装置,在这里发射探空火箭是深测高空的理想手段。

昭和站的建立,曾为日本南极考察队到达南极点的考察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日本南极考察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最多的站。

英国的南极考察站重要进行哪些研究工作?

英国在南极建立了7个考察站,主要进行大气科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其中大气科学共分三个专题项目:气象学(包括气候、臭氧、太阳辐射、污染)、磁学(包括绝对磁场、磁脉动)、电离层(包括太阳与地球的关系、磁大气层科学)。

英国在南极的考察站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对理论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因此,对其资料的质量,他们自称享有很高的国际威望,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因粒子降落和大气结构变化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英国在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上也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丰富了整个南极研究的理论宝库。

南极最小的常年考察站是哪一个?

南极考察站几乎都是在各国政府的直接支持下建立的,但在众多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只有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建立的“世界公园”站是唯—不属于主权国家的常年科学考察站。还有一个由捷克民间组织建立的“常年越冬站”也十分特别。它就是建在南设得兰群岛的纳尔逊岛冰帽上的捷克斯洛伐克站,这个站是现存的各国南极常年科学考察站中最小、条件最差、人数最少的常年考察站了。它的全站建筑仅是两座不到10平方米的木板房,无水、无电、无任何通讯设备,仅有2名队员在这里度夏和越冬考察。两名捷克队员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在一个孤岛上,在风暴肆虐的南极隆冬,仍然坚持常年生物考察和气象观测,精神难能可贵。

各国在南极的考察站为何多建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一般选在南极大陆沿岸,而且地势相对平坦。之所以选在大陆沿岸,主要是考虑大船不能靠近陆岸,要用小艇卸运物资。这样就便于登岸,物资卸运方便,补给容易,而建立在内陆的考察站,又必须用飞机或雪地车再将物资转运一次,费时费力。同时因为沿海岸地域一般比内陆温度偏高,冰雪融水易形成较大的湖泊,考察站就有了充足的淡水资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污水的排放问题,按照《南极条约》有关保护环境的规定,污水必须经过严格处理才能排放到海中,为了达到排放标准,就要增加净化设备,为了节约经费,减少和缩短入海的管道,考察站建在南极大陆边缘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大多数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沿岸。

南极考察站的选址有什么原则?

要在南极洲建立一座科学考察站,首要的任务是选好站址。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奇怪,南极洲那么大的地域,还不是随便找块地方就行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建站的条件;其次是有没有科学考察的价值。根据分布在南极洲的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站和100多个夏季站的情况,各国在南极洲选择站址的条件基本是相同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条。首先,有裸露基岩的地域。考察站之所以要建在裸露的基岩上,主要是因为对建房的地基要求极为严格。建立在基岩上的房屋更能有效抵御南极狂风的袭击。其次,人员和物资运输要尽量方便,最好建立在沿岸。第三,要有利于综合性内科学考察。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建站的区域,必须有科学考察的价值,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决策者首先要想到的。因为千里迢迢到南极就已经非常不容易,再把考察站建立在荒凉的大陆,又要付山极大的艰辛,若再没有科学研究的价值,简差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这—条标准也是各国选择站址的—条至关重要的条件。

南极内陆考察站的用水是怎样解决的?

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以及苏联的东方站,都建在冰盖上,他们又是怎样解决淡水的呢?简单来说,就是取冰雪来化水,但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能源消耗。为了减少人力的消耗,有的内陆考察站在蓄水池边缘建立一堵弧形墙,利用风吹雪进入蓄水池。一旦蓄水池内的水少了,就用推土机往蓄水池内推雪,经过加温以保持池中有足够的生活用水。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保护南极环境?

为保护南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中国南极考察队要求全体队员遵守南极条约有关条款,严禁追逐、惊吓动物,更不准伤害和捕捉;不经站长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采集各类标本样品,科学考察采集标本、样品,要在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并登记造册;不得进入动植物保护区,保护南极植被,不准毁坏和任意采集;保护南极地区的纪念物,不准乱刻乱划;要爱护友邻站的建筑、设施和装备;外出考察的一切废物(包括大便)都要带回考察站统一销毁。

最先进入南极圈的人是谁?

1773年1月17日,载重为462吨的英国“决心”号船,共有船员193人,在船长库克的率领下作环球航行时,在东经30度附近进入南极圈,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向南到达最远的距离,库克及其船员亦为最先越过南极圈的人。

第一个到达南磁极的人是谁?

人类为了登上南磁极点,查明它的确切位置,曾付出了极大的艰辛。南磁极的位置最早是由爱尔兰人沙克尔顿率领的探险队于1909年查明并确认的。1907年,沙克尔顿组织了一支探险队,雄心勃勃地试图征服南极点相当时南磁极的实地位置。到1909年1月9日,沙克尔顿的探险队到达南纬88度23分处,离南极点只有160千米的路程了。这时,猛烈的暴风雪刮得他们晕头转向,由于缺乏食物和体力不支,如果硬撑下去就可能全军覆没。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他们只得派出一支小分队,穿越南极大陆的冰盖,向南磁极前进;最后这支小分队终于到达了南磁极,并且测定它的位置是南纬72度25分、东经155度16分。探险队的澳大利亚队员莫森,在征服南磁极的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是他找到了英国人罗斯几经努力都没能找到的南磁极具体位置。后人为了铭记莫森作出的贡献,将澳大利亚的一个南极考察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莫森站”。

最先横穿南极大陆的探险队是哪一个?

1957年底,由英国12人组成的探险队,在极地探险家富克斯的率领下,从威德尔海沿岸的谢克尔顿考察站出发,历99天,行程3,437千米,终于在1958年3月2日到达罗斯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从比较短的路线,完成横越南极大陆的壮举,成为最先横越南极大陆的探险队。

我国南极考察船怎样进行气象预报?

船舶在极地海区航行、作业或停泊时的气象保障非常重要,而且难度更大。我国南极考察船的气象服务由船上的气象保障组来完成。气象保障组把本船实时观测的气象资料,同接收卫星云图、邻近国家气象台站的传真图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做出未来24~48小时的气象预报和实时冰情预报,准确性比较高。结合国内有关单位的配合,还可作出48小时以上的天气形式分析,提供给船队领导参考。但由于极区气象复杂多变,加之预报经验不足,也偶有失误。

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在哪里?

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必须具备类极地的环境,我国的南极考察训练基地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滑雪场。1986年3月,中国第3次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里进行冬季训,以后各次队均在这里进行冬训。

亚布力滑雪场是中国最大的条件最好的高山滑雪场,曾经成功地举办过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各项雪上比赛项目。滑雪场位于黑龙江省完达山脉张广才岭大锅盔山的北麓,距哈尔滨市260公里,交通比较方便。该滑雪场最高海拔高度为1374米,属于小山区气候,冬季比较寒冷,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3摄氏度。该地区降水量丰富。每年10月中旬开始降雪,直到次年5月初山顶仍有积雪,一年的积雪期可长达半年之久。因此,亚布力滑雪场的自然环境完全适合类极地训练。

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怎样进行冬季训练?

冬季训练是南极考察队员训练中的重要一环。训练时间一般在每年2至3月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南极自然地理概况、中国南极考察概况和本次考察队的主要任务;野外进行滑雪、雪中登山、冰中脱险、宿营、挖雪沟和雪洞、滑落停止(翻身保护)和位置确定、方向识别等。

通过冬季训练,使队员掌握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和登山要领,尤其要掌握组结式登山技术;学会当人员或车辆陷入冰缝时如何通过绳索迅速进行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掌握当人员从冰坡上下滑时迅速用冰镐和准确的动作使下滑停止的要领;学会雪地挖洞或挖沟进行避难的方法;掌握宿营地点选择、帐篷架设的步骤和方法,并学会用煤油打气炉和高山气炉进行野炊;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和手持式卫星定位仪(GPS)确定位置和识别方向等。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也要进行训练吗?

为了使南极考察队员适应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取得在南极地区行动的自由,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圆满地完成各项科学考察任务,各从事南极考察的国家无不对考察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使南极考察队员熟悉下一年度的南极计划,内容一般包括野外训练以及根据各自特定的岗位接受专业课程的培训。

外国南极考察队员如何进行野外生存训练?

野外训练课程是各国南极考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一般课程包括在帐篷中露宿;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甚至是在冰天雪地里如何进行工作;如何应付南极常见的环境困难,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整个课程涉及在南极环境下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着重于生存技巧。虽然有一些考察队员可能不想离开考察站从事野外跋涉,但是在冰雪中,在极端寒冷的条件下,以及在低能见度情况下的安全问题是与所有考察队员息息相关的。训练内容包括导航、在冰雪中行进、救生技术、野外设备操作、搭帐篷、制造紧急隐蔽处、搜索和救护、越野滑雪、攀冰技术、使用无线电台和野外急救技术等。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是谁?

世界上大约有3000多入到过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原中国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高钦泉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张坤诚,应美国国家科学院极地研究委员会的邀请,于1985年初抵达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进行友好访问,他们是最先到达南极点的中国人。

1984年底,高钦泉、张坤诚从北京出发,到达飞往南极点的前进基地——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市,然后换乘LC—130大力神飞机飞往南极。这种飞机是往返南极点的主要交通工具,尽管机身很重,但性能很好,行动方便灵活。它与一般飞机不同,除起落架外还配有雪橇,因而不论在陆地区还是在冰原上都可以起落,很适宜在南极洲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使用。南极的气象条件复杂,飞往南极的飞机每隔l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收听1次天气预报。由于天气原因,他们飞往南极点的时间表曾改变了好多次。

1985年1月11日,他们终于遇上了好天气,顺利地飞到南极点。在到达南极点的当天,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亲手把中国的五星红旗升起在南纬90度的上空,同时还把一个指向中国北京的指向标插在南极点上。

谁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中国女性?

世界各国赴南极考察的人员很多,但女性却寥寥无几。而我国妇女却从一开始就参与了中国的南极考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华梅,是我国第一位登上南极的女科学家。1983年11月,她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受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的派遣,与另一位科学家许昌,参加了1983~1984年新西兰组织的夏季南极考察,地点是新西兰斯科特站,考察地质专业。

到达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是谁?

1979年1月15日至2月3日新华社驻智利记者金仁伯,访问了智利在南极半岛上建立的3个站,以及苏联的别林斯高晋站和阿根廷的奥卡达斯站。他是到南极洲采访的第一位中国记者。此后几乎每一次南极考察和北极考察都有记者随队参加,他们写文章、拍照片,摄录象,把中国的南极考察工作介绍给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是谁?

1980年1月6日至3月18日应澳大利亚南极局的邀请,中国选派董兆乾和张青松2人首次赴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进行为期47天的科学考察与访问,他们是第一批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此间,他们还访问了美国的麦克默多站、新西兰的斯科特站和法国的迪·迪尔维尔站。

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年是谁?

1986年1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了“中国少年纪念标”揭幕仪式。共青团中央少工委从亿万少年儿童中挑选出2名少先队员代表杨海兰和吴弘,赴长城站参加揭幕式。他俩是第一批到达南极洲的中国少先队员。

谁是横穿南北极的环球探险第一人?

1979年9月2日,英国兰努尔夫·菲内斯爵士辞别了查尔斯王储,率探险队乘“本杰明·鲍英”号船驶离英国的泰晤士河,从而开始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穿越南北极的环球探险。他们在穿越南极大陆途中,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1年1月11日到达了新西兰的南极站——斯科特站,历时75天。1982年夏季,爵士和伯顿两人乘雪地摩托车,离开北冰洋的埃尔斯米尔岛北岸的越冬地,去征服最后的路程——北冰洋。一路上因冰墙太多,他们舍弃了雪地摩托车,拉起装有72千克物资的玻雪橇,一步步地向北极点挺进。他们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982年4月11日胜利到达北极点。经过99天的艰苦跋涉,他俩终于走出冰海,回到“本杰明·鲍英”号船,当他们返回英国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至此,历时3年的首次穿越南北两极的探险结束了,行程达56000千米。

中国如何开展南极内陆冰盖考察?

中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虽然都建立在南极沿岸,但至今已经成功地组织了三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1997年1月18日,有8名队员参加的中国首支内陆冰盖考察队,驾驶三辆雪地车从中山站出发。此后14天里,队员们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冰盖300千米,钻取到两支50多米长的冰芯。从这些冰芯中可以分析出近200年来的气候环境变化状况。

1998年初,又开展了第二次内陆冰盖考察,深入内陆近500千米,钻取到50余米深的冰芯。

1999年1月11日,第三次冰盖考察队深入到南极内陆1100余千米的A冰穹地区,在海拔3800多米高的冰盖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钻机,钻取到百米深的冰芯,打破了我国冰芯钻探的最高纪录。据测算,该冰芯的“年龄”,起码超过600岁。这次获得的冰芯,为南极科学研究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

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冰盖上钻取冰芯样品是非常不容易的,有的深冰芯的钻取要在南极高原上建立设施齐全的考察站,花费无数的人力物力,费时几年才能完成。当然,科学家在北极的一些冰川和青藏高原的冰川上也钻取冰芯,但较在南极要容易一些。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的冰川是由每年的降雪堆积成的冰层所构成,冰雪将大气中降落的各种物质完好地储存起来,因此,冰芯提供了自冰川形成以来气候的全部历史记录。通过对钻取冰样的研究分桥,可以了解全球气候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判别人类活动(特别工业社会以来)对全球环境的影响,还可以获知天体和地球演化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因此,冰雪是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宝库。

3

第七大陆的电影名字

【片The Seventh Continent

【译名】第七大陆

【年代】1989

【国家地利

【片长】104Mins

别】剧情

【语言】德语/法语

幕】外挂法/中文

【评分】8.4/10 (220 votes)

【格式】XviD + MP3

【尺寸】576 x 320

【大小】1CD 49 X 15M 影片鉴赏

这是奥地利导演Michael Haneke的“冰川三部曲”的第一部。“冰川三部曲”是反映奥地利当代社会的三部电影,关注的是现代生活中的“感情冰川”。Michael Haneke的风格平静沉着,不动声色,有点像北欧的导演。

《第七大陆》的情节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现代人的生活就是这样按部就班,尤以中产阶级最为典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爸爸、妈妈和女儿。他们的收入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满足温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因此表面上看一家人很幸福。

他们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妈妈叫女儿起床,然后洗脸刷牙吃早饭,和大多数人一样。车库的门一天打开两次,爸爸早上开车出门,晚上下班把车开回家。爸爸、妈妈以及很多城市人都早已习惯这样重复着度过每一天。可是女儿还小,她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充满意外的,不仅在学校里,而且在家庭里。中产阶级的死板令她觉得自己被忽视,她不能忍受,所以有一天她突然假装失明,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女儿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大人的思考。身为中产阶级的父母认识到自己和大多数同类一样,把工作和赚钱当作了首要目标,他们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工作本身,他们拼命赚钱也只是为了赚钱本身。在一切都轻车熟路以后,他们的生活已经变得既没有挑战性也没有趣味性。他们只是存在着,却不是生活着。

他们甚至感到孤立。可是看看周围其他人,不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沿着生命轨迹运行?拥有了“忍耐”这一武器,“单调”就不再是生活的强敌。

这个家庭和很多中产家庭一样,面无表情地生活着,只是偶尔为那些伤感和失意落泪。但这个家庭又和其他家庭不同,因为他们决定冲破束缚。

在一个很普通的日子里,爸爸、妈妈、女儿没有用语言交流,就决定砸烂自己的家。爸爸买来钳子、榔头、锯子等工具,一家人把家具陈设都撕成了碎片。毁灭的快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满足,即使如此他们仍然没有纵情欢呼或放声歌唱。他们再也没有放歌的机会了,因为接下来要毁灭的是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们早就决定的。

电视开着,但屏幕上没有任何信号。声色犬马的表象被清除,剩下的是一片雪花和噪音,电视的物理本质就是如此。这个没有信号的电视屏幕就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在这个一家三口的悲剧中没有凶手。如果说有,那就是现代生活本身。可是没有法庭负责对它的审判。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 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有4000公里;与中国北京 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横贯南极山脉 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

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南极点,从任何海边到南极点的距离都很远。 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较古老的部分( 包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岗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 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

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 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结冰。南极洲还有一种表面结冰、湖底 高温高盐的湖,如较有名的万达湖和邦尼湖。 这种湖,表面结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温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可高达25℃ 。 《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1日,由12个国家签订,并在1961年6月23日正式执行。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洲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物,冻结目前领土所有权的主张,促进国际在科学方面的合作。两年内,各国都承认此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三十年。

根据1961年6月通过的《国际南极条约》,冻结了所有国家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规定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可以说,南极现在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它属于全人类。 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包括:

利奥波德海岸

凯尔德海岸

科茨地

玛塔皇太子妃地

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里德公主地

朗希尔德公主地

奥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麦克罗伯逊地

伊丽莎白公主地

威廉二世地

玛丽皇后地

诺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

阿德莱德地

乔治五世地

维多利亚地

罗斯陆缘冰

南极高原

极点 位于西经50°-160°之间,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包括:

南极半岛

格拉厄姆地

乔治六世地

埃尔斯沃思地

伯德地

爱德华七世地

彼得一世岛

南设得兰群岛

帕尔默群岛

亚历山大一世岛

4

你只道有关南极的什么知识吗说一说

概况

:南极洲(Antarctica)。是人类最后的大陆,“第七大陆” 。

位置:位于地球最,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地理常识:在南极点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

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简史:1738~1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船长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1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

自然环境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物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生物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水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发现经过

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 ,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西经82°19′和南纬 68°43′、西经73°10′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 ,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 ,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1909年莫森、戴维斯和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南方大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人类在 南极探险逐渐用机械设备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

南极考察

国际活动

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

我国与南极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

南极探险

1820年前后,一些猎取海豹的猎人来到南极洲,他们可能就是最早到达南极的人。1895年,比利时的几位探险家在冰原上度过了一个冬季。1901年,罗伯特·斯科特率领英国探险队前往南极,但是没有成功。1911年11月,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的第一人。此后不久,斯科特也带领探险队到达南极。但不幸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从1908~1941年,共有7个国家先后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1908年英国首先宣布对西经20°~50°、南纬50°以南和西经50°~80°、南纬58°以南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 ;1923年英国又对从东经160°到西经150°、南纬60°以南的罗斯扇形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并委托新西兰总督管理,这也是新西兰所要求的那块扇形大陆。实际上英国当时的真正企图是要将整个南极大陆纳入其版图。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亚人莫森率领的英、澳、新西兰联合考察队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考察。接着,英国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亚对南纬60°以南、东经45°~136°和东经142°~160°相当于南极大陆40%的65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水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法国以他们的探险者最早发现阿德雷沿岸为由于1924年对东经136°~142°、南纬67°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

1938年德国派测绘船对毛德皇后地一带进行闪电式考察,在6天半时间内用飞机对毛德皇后地 60 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与拍照,并每隔25千米空投一颗曲十字金属标记物。挪威在1939年4月也声明对东经45°至西经20°之间的地域拥有主权,但既没向南延伸到极点,也没有规定其北部边界的纬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舰艇以凯尔盖朗岛为基地在西南极水域时常出没拦劫商船和捕鲸船,从而突出了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之间德雷克海峡的军事意义。为此,智利在1940年宣布对西经53°~90°之间 、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阿根廷于1941年宣布对西经25°~74°、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他们的依据是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地质上的亲缘关系、有效占领理论以及西班牙原来所宣称的对南极领土要求的继承。英国 、智利 、阿根廷3国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区相重叠,致使3国之间发生争论。英国于1947年和1955年为此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他们的领土,拒绝由国际法院审理。美国自30年代末开始,为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作准备 。1939年罗斯福总统即明确指示美国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人员在南极多设置一些美国标记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时在无人要求的玛丽·伯德地两侧各建了一个站。美国在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并在1948年邀请英、法、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7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提出由8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与会国中有6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会议无任何结果。

上述8国的活动引起了苏联的关注。1950年6月8日苏联照会上述8国政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南极提出的领土要求,不承认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南极的任何决定。前苏的坚决立场以及俄早期探险者(如别林斯高晋)在南极考察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使美、英等8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南极领土纷争的途径。

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新西兰7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挪威4国互相承认各自的领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国3国要求的领土互相重叠,各方坚持各自的主权要求,互不承认他方的主权要求;美、苏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由于对领土要求的纷争,致使南极大陆成了多种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制定一个多边条约以缓解各种矛盾与纷争。1959年12月1日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 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它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继《南极条约》之后 ,协商国又于1964 、1972 、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 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 年 10 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 , 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举行的第十六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了13项建议备忘录并发表了南极条约30周年宣言,重申《南极条约》的宗旨与原则:“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宣言建议1991~2000年为国际南极合作10年。

南极条约组织非联合国机构。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提出将南极问题列入联大议程,主张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由联合国管理,但遭到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一致抵制,因此尽管南极问题自1983年以后一直列在联大议程内,但未取得进展。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简称SCAR,隶属国际科联,是专门组织、协调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SCAR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国之间及其它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生物、地质、冰川、气象、高空大气物理、大地测量与制图、人体生理医学等学科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和南大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豹等方面的专家组会议 。SCAR 自 1958 年成立至今召开过 21 次会议。1991年 SCAR 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大规模的南极科学大会 ,回顾、总结了30年来在南极研究方面各重大学科取得的进展 。SCAR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南极在全球地圈 - 生物圈计划中的作用”。SCAR 现有21个正式成员国和7个非正式成员国 。中国在1986 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并参加了第十九届 以后的 各届会议 。 中国也成立了与 国际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为该委员会主任 。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干在第二十一届SCAR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从1980年起派科学家到外国南极考察站同外国科学家一起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并于1985 年 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南纬62°13′、西经58°58′)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后又在1988年底选定南极大陆另一端的达拉斯曼地区南 纬 69°22′、东经 76°22′处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从 1984 年起,中国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队 。自第五次起 ,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长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国在两个站上进行的主要考察项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质、冰川、环境、气象、高空大气物理、人体生理医学等 。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苏、英、日6国各1名队员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出发,沿着过南极点、东方站最后到达和平站的最长路线,开始了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横穿南极大陆的征途,历时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经过南极点时曾发表《南极宣言》,1990 年 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胜利到达终点。

地理分区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

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包括:

利奥波德海岸

凯尔德海岸

科茨地

玛塔皇太子妃地

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里德公主地

朗希尔德公主地

奥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麦克罗伯逊地

伊丽莎白公主地

威廉二世地

玛丽皇后地

诺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

阿德莱德地

乔治五世地

维多利亚地

罗斯陆缘冰

南极高原

5

哪两个行星相撞落在了南极

目前,科学家在南极东部冰原发现一个的环状冰层,其直径为2公里,是由一颗房屋大小的陨石碰撞冰面所致SSs。

这个碰撞地点位于南极东部朗希尔德公主海岸的冰架上,是伊丽莎白公主研究站工作人员乘坐飞机途经该区域时发现的,同时,澳大利亚大卫研究站的科学家发现陨石残骸,猜测这可能是2004年一颗陨石坠落在该区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如果由非洲去南极大陆考察,登陆的海岸应是南极大陆的

不论从哪儿到南极大陆,登陆的海岸应是南极大陆的北边。因为南极是最南的地方。
7

南极洲的知识

概况

名称:南极洲(Antarctica是人类最后到达的,也第七大陆” 。

位置:位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范围: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地理分区: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地理常识:在南极点不管向哪面走都是向北方。

居民: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简史:1738~1739年,法国人布韦航海时发现了南极附近的一个岛屿(今布韦岛)。1772~1775年,英国人库克船长到达南极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1820~1821年,美国人帕尔默、沙俄人别林斯高晋和拉扎列夫、英国人布兰斯菲尔德先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38~1842年,英国人罗斯、法国人迪尔维尔、美国人威尔克斯等先后考察了南极大陆。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达南极极点。1928~1929年,美国人作了几次南极飞行考察,并建立了“小亚美利加基地”。

自然环境

南极洲大陆海岸线长约24700千米。

边缘海与岛屿 南极洲边缘海有属于南太平洋的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属于南大西洋的威德尔海等。主要岛屿有奥克兰群岛、布韦岛、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阿德莱德岛、亚历山大岛、彼得一世岛、南乔治亚岛、爱德华王子群岛、南桑威奇群岛。

地形: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为一古老的地盾和准平原,横贯南极山脉绵延于地盾的边缘;西南极洲面积较小,为一褶皱带,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东西两部分之间有一沉陷地带,从罗斯海一直延伸到威德尔海。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地球上最高的洲。最高点玛丽·伯德地的文森山海拔5140米。大陆几乎全部被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有1880米,最厚达4000米以上。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有许多高大的冰障和冰山。全洲仅2%的土地无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冰原的“绿洲”,是动植物主要生息之地。“绿洲”上有高峰、悬崖、湖泊和火山。南极大陆共有两座活火山,那就是欺骗岛上的欺骗岛火山和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又译埃拉波斯火山)。欺骗岛火山在1969年2月曾经喷发过,使设在那里的科学考察站顷刻间化为灰烬,直到现在,人们仍然对此心有余悸。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季节与昼夜 南极洲每年分寒、暖两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极点附近寒季为极夜,这时在南极圈附近常出现光彩夺目的极光;暖季则相反,为极昼,太阳总是倾斜照射。

南磁极与难达之极 南磁极即地磁的南极,1985年南磁极的位置约为东经139° 24′,南纬65°36′。“难达之极”是约以南纬82°和东经55°-60°为中心的高地,由于地势高峻,成为大陆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线,是难于接近或到达的地区。

自然资源

矿物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生物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水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发现经过

18世纪起,探险家们纷纷南下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 ,但他最终未发现陆地。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西经82°19′和南纬 68°43′、西经73°10′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 ,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 ,但由于食品耗尽而折回。1909年莫森、戴维斯和麦凯首次到达当时为南纬72°24′,东经155°18′的南磁极。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南方大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20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时间短暂,但人类先后征服了南磁极和南极点,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险英雄。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英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50年代中期,人类在 南极探险逐渐用机械设备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往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

南极考察

国际活动

1959年12月,由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地区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加入了《南极条约》。

我国与南极

1984年11月20日,我国派出591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考察船首次赴南极建站与考察。1985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南端落成,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距北京17501.9千米。1988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0日中国东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立了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24〃,距北京12553.2千米,距南极点2903千米。

南极探险

1820年前后,一些猎取海豹的猎人来到南极洲,他们可能就是最早到达南极的人。1895年,比利时的几位探险家在冰原上度过了一个冬季。1901年,罗伯特·斯科特率领英国探险队前往南极,但是没有成功。1911年11月,挪威探险家罗德·阿蒙森成为到达南极的第一人。此后不久,斯科特也带领探险队到达南极。但不幸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在归途中全部遇难。

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从1908~1941年,共有7个国家先后对南极洲提出了领土要求 。1908年英国首先宣布对西经20°~50°、南纬50°以南和西经50°~80°、南纬58°以南包括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和南极半岛在内的扇形地块及其水域拥有主权 ;1923年英国又对从东经160°到西经150°、南纬60°以南的罗斯扇形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并委托新西兰总督管理,这也是新西兰所要求的那块扇形大陆。实际上英国当时的真正企图是要将整个南极大陆纳入其版图。1929~1931年由澳大利亚人莫森率领的英、澳、新西兰联合考察队对上述地区进行了考察。接着,英国在1933年代表澳大利亚对南纬60°以南、东经45°~136°和东经142°~160°相当于南极大陆40%的65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和水域提出了领土要求。

法国以他们的探险者最早发现阿德雷沿岸为由于1924年对东经136°~142°、南纬67°以南的一块狭长地域提出领土要求,1938年又重申并将这块地域延伸到极点和南纬60°。

1938年德国派测绘船对毛德皇后地一带进行闪电式考察,在6天半时间内用飞机对毛德皇后地 60 万平方千米的地区进行了航空调查与拍照,并每隔25千米空投一颗曲十字金属标记物。挪威在1939年4月也声明对东经45°至西经20°之间的地域拥有主权,但既没向南延伸到极点,也没有规定其北部边界的纬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舰艇以凯尔盖朗岛为基地在西南极水域时常出没拦劫商船和捕鲸船,从而突出了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之间德雷克海峡的军事意义。为此,智利在1940年宣布对西经53°~90°之间 、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阿根廷于1941年宣布对西经25°~74°、南纬60°以南的地域拥有主权;他们的依据是南美大陆与南极半岛地质上的亲缘关系、有效占领理论以及西班牙原来所宣称的对南极领土要求的继承。英国 、智利 、阿根廷3国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大部分地区相重叠,致使3国之间发生争论。英国于1947年和1955年为此上诉国际法院,但智利、阿根廷认为南极半岛是他们的领土,拒绝由国际法院审理。美国自30年代末开始,为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作准备 。1939年罗斯福总统即明确指示美国当时进行南极考察的人员在南极多设置一些美国标记物。伯德在其第三次考察时在无人要求的玛丽·伯德地两侧各建了一个站。美国在1945~1947年间进行了代号为跃进的大规模考察,并在1948年邀请英、法、挪威、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阿根廷7国共同商讨南极问题,提出由8国共管或由联合国托管。但与会国中有6国坚持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 ,会议无任何结果。

上述8国的活动引起了苏联的关注。1950年6月8日苏联照会上述8国政府,表示不承认任何国家以任何方式对南极提出的领土要求,不承认在没有苏联参加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南极的任何决定。前苏的坚决立场以及俄早期探险者(如别林斯高晋)在南极考察史中所占有的地位,使美、英等8国不得不重新考虑解决南极领土纷争的途径。

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新西兰7国已对83%的南极大陆提出了领土要求。其中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挪威4国互相承认各自的领土要求,阿根廷、智利、英国3国要求的领土互相重叠,各方坚持各自的主权要求,互不承认他方的主权要求;美、苏不承认任何国家对南极的领土要求,同时保留他们自己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由于对领土要求的纷争,致使南极大陆成了多种矛盾的焦点。这些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制定一个多边条约以缓解各种矛盾与纷争。1959年12月1日 ,阿根廷 、澳大利亚 、比利时、智利、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南非、英国、美国、苏联12国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体系

《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为:禁止在条约区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 南极只用于和平目的;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鼓励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各协商国都有权到其它协商国的南极考察站上视察;协商国决策重大事务的实施主要靠每年一次的南极条约的例会和各协商国对南极的自由视察权。中国于1985年5月9日加入南极条约组织,同年10月被接纳为协商国。《南极条约》有40个成员国,其中26国为协商国,14国为非协商国。

继《南极条约》之后 ,协商国又于1964 、1972 、1980年先后签订了《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南极海豹保护公约》和《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 年6月通过了《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1991 年 10 月在马德里通过了《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南极条约》和上述公约以及历次协商国通过140余项建议措施 , 统称为南极条约体系。1991年在马德里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第25条规定,自议定书生效之日起50年内禁止在南极进行矿物资源活动,从而确保了南极大陆未来50年的和平与安宁,为全面保护南极、科学地认识南极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举行的第十六届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通过了13项建议备忘录并发表了南极条约30周年宣言,重申《南极条约》的宗旨与原则:“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南极应永远专用于和平目的,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与目标。”宣言建议1991~2000年为国际南极合作10年。

南极条约组织非联合国机构。在1983年的联合国大会上马来西亚等国提出将南极问题列入联大议程,主张南极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由联合国管理,但遭到南极条约协商国的一致抵制,因此尽管南极问题自1983年以后一直列在联大议程内,但未取得进展。

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简称SCAR,隶属国际科联,是专门组织、协调南极科学研究的国际性学术组织。SCAR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以促进南极条约协商国成员国之间及其它国际学术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生物、地质、冰川、气象、高空大气物理、大地测量与制图、人体生理医学等学科的分组学术讨论会和南大洋生态与生物资源、海豹等方面的专家组会议 。SCAR 自 1958 年成立至今召开过 21 次会议。1991年 SCAR 在德国不来梅举行大规模的南极科学大会 ,回顾、总结了30年来在南极研究方面各重大学科取得的进展 。SCAR最重大的研究课题是“南极在全球地圈 - 生物圈计划中的作用”。SCAR 现有21个正式成员国和7个非正式成员国 。中国在1986 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会议上被接纳为正式成员,并参加了第十九届 以后的 各届会议 。 中国也成立了与 国际SCAR相对应的中国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统一协调全国的南极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为该委员会主任 。中国极地研究所所长董兆干在第二十一届SCAR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

中国从1980年起派科学家到外国南极考察站同外国科学家一起开展南极科学研究,并于1985 年 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南纬62°13′、西经58°58′)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后又在1988年底选定南极大陆另一端的达拉斯曼地区南 纬 69°22′、东经 76°22′处建立了中国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 从 1984 年起,中国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队 。自第五次起 ,考察队兵分两路,一路奔向长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国在两个站上进行的主要考察项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质、冰川、环境、气象、高空大气物理、人体生理医学等 。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苏、英、日6国各1名队员组成的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从南极半岛出发,沿着过南极点、东方站最后到达和平站的最长路线,开始了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横穿南极大陆的征途,历时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经过南极点时曾发表《南极宣言》,1990 年 3月3日国际横穿南极探险队胜利到达终点。

地理分区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

东南极洲

从西经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包括:

利奥波德海岸

凯尔德海岸

科茨地

玛塔皇太子妃地

毛德皇后地

阿斯特里德公主地

朗希尔德公主地

奥拉夫太子地

恩德比地

肯普地

麦克罗伯逊地

伊丽莎白公主地

威廉二世地

玛丽皇后地

诺克斯地

威尔克斯地

阿德莱德地

乔治五世地

维多利亚地

罗斯陆缘冰

南极高原

极点

西南极洲

位于西经50°-160°之间,面积229万平方公里。包括:

南极半岛

格拉厄姆地

乔治六世地

埃尔斯沃思地

伯德地(玛丽•伯德地)

爱德华七世地

彼得一世岛

南设得兰群岛

帕尔默群岛

亚历山大一世岛

8

2016年奥运会会在南极洲举行吗?

不会,五座城市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休和费城同时申办2016年奥运会,但美委会宣布,休斯敦和费城已经被排除在美国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候选城市名单以外,现在美国的候选城市仅剩下旧金山、洛杉矶和芝加哥。

多数人认为,2016年是美国承办夏季奥运会的最佳时机。据悉,国际奥委会倾向于将2000年夏季奥运会和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放在非洲和南美洲,因为这两个大洲从未举办过奥运会。

到目前为止,有意申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城市还有:意大利的罗马和米兰,西班牙的马德里,德国的汉堡,日本的东京和福冈。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