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是我国一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下面是更多关于江西新余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江西新余的风俗习惯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3

南昌的风俗习惯

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所以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现在不同了,电话、传呼、手机普及、打个电话、传呼留言都可以拜年)。 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送来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有贪吃好玩者,把里面的糕点吃掉,换上石块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元宵节:(南昌话)“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南昌话)“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端午节:南昌人把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一年三节”,是一年内最重要的节日。定好亲事未结婚的送礼,已婚女婿送丈母娘、外甥送舅舅等,一年三节绝对不能缺。南昌人过端午节要吃粽子、插艾枝、吃红蛋、喝雄黄酒、赛龙舟、划龙船从四月开始筹备,“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
4

关于新余的民风民俗

萨噶达瓦节是西藏较有影响教节日

“萨嘎达瓦”是藏历四代名。佛家认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佛、涅盘均在四月间。所以,萨噶达瓦节的主要活动是环绕拉萨的囊廓(内圈)、八廓(中圈)、林廓(外圈)朝佛,其中以四月十五的转林廓最为壮观。整个纪念活动从藏历四月一日开始,持续到四月底结束。

不好的民风民俗: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临江市的经济、事业及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大街小巷已实现了硬覆盖,小城已显露出了倩丽的风彩。但江堤路上还有一景至今没有改变。

临江江堤路,是人们晨练的好去处,也是外来游人或走亲访友观光的必经之地。已经花钱建设好的路面,却被年节烧纸的一堆一块,不仅不雅观,而且经一烧一冻,很快瓦解,需要再换。另外,被风吹起的纸灰漫天飞舞,污染空气。给外来人以直接的感受是临江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项。

过去那些不良的民风民俗现在大都不复存在了,还存在的最恶俗的当是闹洞房。有些人趁机非礼新娘子,甚至酿成悲剧,引发刑事案件。据报道,有个是把新娘子的乳头掐了下来;有个是把新娘子的阴唇撕了下来;有个是把一条小蛇放进新娘子的裤子里,小蛇顺着新娘子的阴道爬进了体内,导致新娘子大出血而猝死。还有个是躲在衣柜中,当新郎新娘正在缠绵时突然窜出,惊得新郎从此阳痿。

内蒙古一带农村的睡炕和灶台只要一堵几时公分高的“墙”相隔,故而经常发生幼儿跌入沸水中的悲剧。

别的我就想不起来了。至于其他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作为汉族人,不便非议。民俗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是不能简单比较的,也不能简单地用先进或落后来定义。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菁芜并存的,无论是精华,还是糟粕,既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土壤和理由。然而,文化又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需要不断去革故鼎新从而适应新的环境。中国文化的首席原典《易经》晓谕世人的就是“变化”的思想和方法。

不同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定受众。西方人不信风水和中国人不忌讳十三、星期五是一样的道理,都是因为彼此没有认同感

5

新余春节习俗

新余很大方过春节一样·年三十在一起吃晚上回家里守年般年初一都是在家里不过现在好多人家都开始窜门啦。新余人特能窜门,别家我不知道,我们家基本吃到过完年,有时候过完年都还在走亲威。一家一天,打打牌什么的一下子就过去 .这就是新余的春节.

忽忽百度地图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6

新余的特产、习俗介绍

coffeefeverq jpyl4yjv
7

江西的民风民俗

江西风俗和赣鄱:

江,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为省名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自江北视江南,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别称江右。自古以来江西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有“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的美誉。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的腹地,与上海、广州、厦门、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各重镇、港口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内。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全省共设南昌、赣州、上饶、新余、景德镇、萍乡、吉安、鹰潭、宜春、抚州、九江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南昌市为江西省会和最大城市。截至2006年,全省人口4339万,人口密度257 /km²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邻省,人口出生率13.80‰,死亡率6.01‰,城镇人口比例为36.6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女比例105.13(女=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汉族占99.7%,畲族占0.2%。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74%,居于华东各省市之首。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绕有幕阜山脉、武夷山脉、怀玉山脉、九连山脉和九岭山脉,中部丘陵起伏,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余条,赣江、抚水、信江、修水和鄱江为江西五大河流。鄱阳湖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鸟栖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全省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59.7%,居全国前列。矿产资源丰富,铜、钨、铀、钽、稀土和金、银被誉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江西人才辈出,徐稚、陶渊明、綦毋潜、来鹄、林士弘、王安石、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曾巩、黄庭坚、姜夔、杨万里、朱熹、陆九渊、京镗、石孝友、文天祥、虞集、揭傒斯、解缙、汪大渊、宋应星、魏良辅、汤显祖、朱耷、王猷定、彭元瑞、蒋士铨、魏禧、詹天佑、陈寅恪、傅抱石、胡先骕、梅汝璈、程懋筠、罗隆基、黄秋园、欧阳竟无、古龙、袁隆平、李安、刘颁、刘敞 等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若群星灿烂,光耀史册。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编辑本段]【江西人文】

概述: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赣派学术与文化:

江西产生,并直接以江西或其古称江右、豫章命名的文化流派:

【江西心学】,是由南宋理学家陆九渊创始,因其为江西人,故称为江西心学,它是我国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后来被王守仁加以扩充和发挥,便推向了高峰。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思想发生过重大作用。至明代又有“王门七派”,七派里有三大派的影响最大,江右派,王畿派,王艮的泰州学派,而江右派,恪守师说,保持王学的基本观点,故也称王学正统派 。

【江西诗派】,吕本中于崇宁元年(1102)至二年之间,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选入黄庭坚、陈师道等25人之诗,因“其源流皆出豫章”,称江西诗派。元初方回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诗派中人论诗反对西昆体,师法唐杜甫、韩愈、孟郊,强调效法活脱,崇尚工力,注重琢磨,但要求“无一字无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之法。至清末同光体又分三大支派,赣派即其中之一派,以陈三立为魁首,学韩愈、黄庭坚,直接继承宋代江西派,后继者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或出入于梅尧臣、陈师道诸家。

【江西词派】,五代南唐冯延巳、宋初晏殊、欧阳修的词打破了从晚唐到五代前期以花间派为代表的香艳熟软、无深意寄托的词风,赋词以较深邃的思想蕴含和更诚挚的情感寄托;在艺术上引入诗歌的比兴手法,并从民歌中汲取养料,对宋词日后的繁荣昌盛起到开先河的作用,从而形成了词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流派,这就是以二晏一欧为骨干的北宋江西词派 另有:宋末元初以刘辰翁为翘楚的江西词派,厉鹗绝句言:送春苦语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

【江右诗派】,明初江西派,代表人物为刘崧(江西泰和人),标榜唐音,实际对他影响最深是乡先贤虞集、范德机,揭傒斯等。而后来的台阁体又是江西派的直接产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刘崧“大底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作为台阁体创始者的杨士奇历任四朝内阁大臣,为太平时期宰相。江西平易自然的诗风正宜于奉敕颂圣、歌咏升平之作。因此钱谦益说:“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世界冗卑而不振。”

【豫章社】,“明之末年,中原云扰,而江以南文社乃极盛.其最著者:艾南英倡豫章社,衍归有光等之说而畅其流”(见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们反对前、后“七子”,推崇“唐宋派”归有光。豫章社中有陈、艾、章、罗四大家之说,他们还致力于八股文的写作,与继起江苏金坛周钟、太仓张溥之"金沙派"、"娄东派",相互争夺海内制义范式的领导权。

【江西画派】简称“江西派”,又称“西江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罗牧系宁都(今属江西)人,居南昌(今属江西),画山水初得魏石床传授,后学黄公望,笔意空灵,在江淮地区颇有学之者。

【赣剧】

赣剧是江西的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剧种。它有俗称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这两派于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改名为赣剧。赣剧起源于明代的弋阳腔。

赣剧的腔调计有〔高腔〕、〔二凡〕、〔西皮〕、〔文南词〕、〔秦腔〕、〔老拨子〕、〔浙调〕、〔浦江调〕、〔昆曲〕、〔梆子〕等。

解放后整理改编的弋阳腔剧目有《珍珠记》、《尉迟恭》、《张三借靴》、《送衣哭城》等;青阳腔戏《双拜月》、《百花赠剑》;弹腔戏《梁祝姻缘》、《借女冲喜》、《白蛇传》、《装疯骂殿》、《孟姜女》等;昆腔戏《悟空借扇》、《相梁刺梁》等。弋阳腔戏尚有根据史籍改编的《西域行》,根据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还魂记》;青阳腔戏有改编的《西厢记》上、下集等等。创作的现代戏有《一群穆桂英》、《红色宣传员》、《奇袭边平》、《盗种》、《铁肩红心》、《祭碑出征》等等。其中《珍珠记》、《还魂记》拍成舞台艺术片;《借女冲喜》摄为连环画。石凌鹤董解元、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被誉为“石西厢”。

8

新余有什么特色

骄傲——新余在江西遥遥领先其他市(南外)

总体:

新余地处江西西部,1000平方公江西省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江西省最大的市赣州是4万平方公里。江西省有11个地级市,把江西分成11份,新余只占了一百六十分之一,是赣州的四十分之一。在这小小的土地上,看看新余创造了怎样的成绩。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是人均GDP和工业化水平。新余的人均GDP在江西仅次于南昌位居第二并且远远超过其他9个市。工业化水平超过南昌,稳居第一。新余有江西省唯一一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企业——新余钢铁联合公司,有江西省唯一一家在美国上市的的企业,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硅片生产基地——赛维LDK。前不久,新余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治安良好城市之一。新上任的省委书记苏荣提出要打造江西三大超千亿产业,其中两大就是以新余钢铁联合公司和赛维LDK为代表。他还提出:新余要在江西率先完成城乡一体化。新余经济开发区的总产值在江西名列第三,仅次于南昌的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并且市容市貌在江西为最佳。

牛皮不是吹滴,火车不是推滴。

经济方面:

江西省委、省政府规划的三个“千亿工程”有两个在新余,即以新钢为核心的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工程,以江西赛维为核心的光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千亿元工程。

2008年,新余市人均GDP达35610元(按美元折算人均达5210美元),居江西省第2位,仅次于省会城市南昌(36105元);是江西省平均水平的2.4倍

。2008年,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两者在全省工业销售收入前50强排名中分列第2位和第8位,在全省工业利税前50强排名中分列第4位和第3位

2008年江西省表彰的全省30强工业园区中,新余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仅次于南昌的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获得季军。

作为江西省的主要外向型经济区,2008年,新余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1.85亿美元,占全省的近1/3

异军突起的新余光伏产业已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赛维的多晶硅片产能已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企业,新余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多晶硅片之都”。

去年新余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10项居全省第一,其余4项也位列三甲。特别是第四季度,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进一步加深时,新余外贸出口、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却保持大幅增长,企业新增用工近4万人。

新钢船板全国第一, 钢产量居世界57位

新余----我为你骄傲、自豪!

风景:

新余环境优美。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孔目江、袁河绕城而过,城南有抱石公园,城北有仰天岗森林公园,城东有江西省惟一国家级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城西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景区仙女湖,城中点缀着北湖、仙来湖、长林湖、南湖、晚睛湖。新余城镇化率达51.2%,位居全省前列。按照“显山、露水、透绿”的原则,新余市巧做山水文章,着手进行孔目江、袁河抬水工程,加快仙来大道、抱石大道、仙女湖大道、仰天大道、劳动路的建设或改造,建设孔目江国家湿地公园、抱石公园、仰天岗森林公园、经济开发区市政广场四块绿地,新建新余高专新校区、人民医院、工人文化宫、图书馆、自然科学博物馆等五大标志性建筑。目前,新余“一城五区,两江四岸”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扩充到43万。新余资源丰富,境内的林科院亚热带中心,就分布着3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

烟波浩淼、清澈澄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仙女湖,有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大小岛屿99个,具有群岛峡谷曲水、植物基因种库、水下千年古城"三绝",集"水文化"和"仙文化"于一体,山水相映,水天一色,可让人充分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情境。

还有洪阳古洞、昌山古刹、严嵩万年桥、大岗山、百丈峰、魁星阁等一大批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近年市区新建的充满时代气息和艺术风范的袁水园、城区五湖、太阳城、仰天岗风景区等。

仙女下凡之地—仙女湖

新余风景秀丽,而尤以仙女湖最具神韵。亿万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千百年历史文化的洗礼积沉淀,多年来锦上添花的开发建设,赋予了仙女湖以秀丽之容和金玉之质。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于仙女湖而言,山因水秀,山水相依,如梦如幻。仙女湖在新余拥有很高的地位,是新余的旅游胜地,新余的后花园,被尊为新余的“文化地标”。仙女湖位于新余市西南16公里处,是江西省水上游泳资源丰富,开发较成功的湖泊型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江西省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景区总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0平方公里,湖中99座岛屿星罗棋布,湖叉港湾扑朔迷离,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95%,共有220种,765属,3000多种,占全国总科62.3%,有各种鸟兽类76种,拥有亚洲最大的亚热带树种基因库。

仙女湖四季分明,气候十分宜人,全年平均气温17℃,日照1677.4小时,降雨量1532毫米,无霜期265天,相对温度70%,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

仙女湖自1992年开发以来,至今共投资1亿多元,开发建设了白鹭山庄、龙王庙、洪阳洞、花园山庄、傣家度假村等数十个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来观光、旅游、休闲。

蒙山

蒙山,地处上高、新余、分宜三县之间,也临近高安、清江二县。它方广一百多里,最高的白云峰高一千多米,是赣中一座大山。为何称它为蒙山呢?《方舆记》说:因这山高大,树木多,流泉飞瀑多,在峭壁悬崖和谷深林密的地方,常有云雾出没缭绕,像少女蒙上一层面纱,看去隐约朦胧,故以“蒙”字冠之。蒙山是赣中大山。根盘百里,势雄千仞,高凌云汉;群山如鱼鳞迭翠,竟献妖媚,又似大海碧波激荡,膛有林翳云深,怪石嵯峨,洞穴玲珑,流泉哗啦叮冬......。它的最高处,风景尤为佳丽。

白云峰,又叫白云岭、白云脑,是蒙山最高处。那里,山峭岩危,树密林深,晦明朝夕,常有山岚云絮出没缭绕其间。人入其境,似腾云,如驾雾,飘飘然,恍惚迷离,如神游仙境。由于云雾缥缈,隐现无常,一些美好神奇而又带有几分爱国之情的传说出现了。

白云峰的东北麓,有山曰弹子岭。这个带有几分火药味的名字何来?说是当年岳飞与俊平定李成叛乱驻军此地时,曾发一弹,飞越蒙山,因而得名。也就是在这弹子岭那里,岳飞打垮李成离去时,曾将一匹成驹留下。因为是岳飞留下的神骑,人们一般都看不见,到了那里,只听到蹄声得得,萧萧长嘶。山下贪得无厌的地主豪绅介,总想获得这匹神马,常派狗腿子去窥伺下落。一天,终于给他们看到了,那马毛滑膘肥,色白如银,正在山腰悠闲地吃草。消息一传到豪绅们那里,心里可乐开了花,个个像饿狼追羊似地跑去。可是当他们贪婪的黑手快靠近马时,那马却蹄一扬,腾空向白云峰跃去,白马与白云融为一体了,地主与豪绅们空允喜了一场。从此,那马不再下山,常在白云峰那里,伴同朵朵白云,出没,飞腾,飘荡......

历史古迹---万年桥

万年桥,又名万岁桥,俗称东门桥,横亘于仙女湖风景名胜区钤阳湖南部,全长384米,通宽7.68米,是一座拥有11孔的大型石拱桥,也是古分宜城通往南方的主要通道。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军进剿倭寇取得重大胜利,寇首相继落网,一时献俘京师,君臣同贺!趁着这喜庆的气氛,分宜百姓通过严世蕃致函其父严嵩,倾诉因为城东清源古渡浮桥的经常损毁所带来的不便,请求改建成石拱桥。严嵩概然允诺,一面派严世蕃赶回分宜,在清源石渡东边选定桥址;一面亲赴江浙考察桥型,聘请工匠,购置石料,以大船装至樟树,再换装小船溯袁河运回分宜。整个工程始于该年九月,次年六月竣工。耗银二万余两。 新桥落成后,取名为万年桥。据严嵩撰写《分宜县万年桥记》所载:“斯桥曰:‘万年桥’以无忘天子之恩,以仰祝万寿与天地相为无穷焉!” 从构造上看,万年桥可分为面、身、基三部分。桥基由10座千枚岩石垒砌的桥墩组成,每墩皆嵌有风格粗犷的吸水兽。从桥墩迎水面呈锥状尖挺的分水金刚雁翅墩,既奇伟 挺拔,予人以艺术上的审美悦感;又分滔析浪,减缓了河水的冲力,巧妙地发挥了桥基的自我保护功能,使得桥休经历四百三十三个春秋的风风雨雨而安然无恙。桥面宽阔平整,铺着大青石板,两翼护以望柱与栏板连环相扣的石栏杆,栏板上琢以珍禽怪兽和奇花异草,栏杆两端衔有两对抱鼓石,恰好与桥头的两对石狮背脊相对,而在桥北约五百步处,有一尊石雕bixi,(传说中龟石。相传龙生九子,其中之一叫bixi,形似龟,力大无比,好负重。旧时大石碑的石座多雕刻成bixi的形状)驮着高2米、宽1米、厚0.3米的《分宜县万年桥记》碑。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严嵩曾孙——参将严云从重建碑亭。乾隆七年(1742年)桥东侧石栏倾移,分宜介桥严姓合族重修。1921年分宜县集资重修第三孔。1946年,桥南第四墩塌石过半,分宜县参议会拨款100万元修缮。1958年兴建江口水库,分宜县城乔迁新址,万年桥便同老县城一起被淹没了!后来,为了勘测或通航的便利,有人将跨度14.4米的中拱炸毁。令人欣慰地是:每当枯水季节,万年桥那悠长的身躯便全然探出水面,这种海市蜃楼般的妙趣,这种饱经沧桑的残缺之美,使之成为游客竟相凭吊的胜地!1988年11月17日,出席“严嵩与明代政治学术讨论会”的国外外学者,慕名游览了万年桥。笔者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有幸一饱眼福。学者们或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或独步桥头,凭栏长啸,似乎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来抒发心中的怀古幽情,回味它及它的建造者往日的尘梦!

大岗山瀑布

大岗山属武功山支脉,由宜春逶逦而来,地势而西向东倾斜。明初大臣黄子澄的《 大岗山记》写道: 钤阳之南距城七十里许(指分宜老县城,在今江口水库的钤阳湖中),有大冈 山。层峦峻岭,累接四郡(指安城、袁州、吉州、临江四郡)。登陟远眺,则袁、 吉诸邑,咸在顾盼间,山之崔巍高出,群峰萦迥,而穴辟于中,仅十余丈,累聚了 多方,难以枚举。其端拱于前者,则观音坐莲也,而斋盘山、挂壁洞、,磊落出奇 ;环聚于后者,则凉伞峰也,而石牛岭、瀑布泉,峥嵘秀丽。徐徐而下,象公潭为 之积其流,狮子岩为之镇其口,石笋竟天,横松俯地,相传谓之擎天柱,抱石松胜 概不减天竺。西晋时有伏虎禅师者,飞锡于兹,而建为寺,名曰广庆。去今千余年 ,古迹邱墟《传灯录》载北冈之迹。虽袁秀所锺,未始非翼轸分也。余生也晚,不 得际禅慧法化。犹幸相去里许,时得鉴其胜,溯其源流,纪其遗事,不嫌郫而为之 记。倘数传而后,亦有鹭迹西晋,卓行如伏虎,宣法禅教,继往招来,则此事之传 ,方与大冈并留不息云。 《记》中所说的观音坐莲、斋盘山、挂壁洞、狮子岩、瀑布泉、石笋、岩穴诸 胜景俱在,因星移物换,有的只是换了名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游观点。为便 于观赏观音坐莲悬岩和四周胜景,在岩上两石之间,人工建有拱形的、玉带桥式的 石砌天桥。《大岗山记》以后也成了观音岩前的一个景点,好事者将它全文镌刻在 一万高一点六五米、宽零点七四米的青石板上,同时附上观音岩诗:“观音俨似坐 莲台,为问几时手自栽?坐上千花千世界,钵本一时一如来。”石碑刻尚存,竖在天桥的南端,招徕醉卧风云客。天桥从1981年开始颓毁,现只剩半截,如庐山锦绣谷的天桥然,只是规模小些罢了。

孔目江湿地公园

孔目江湿地公园占地约30000亩,依托新余的母亲河———孔目江,有河滩湿地8000余亩,水田湿地3000~4000余亩,其间水网密集,各种动植物资源丰富。以优越的湿地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保护为前提,以改造为重点,以湿地风光、水库风光和田园风光为特色,通过发展水库观光、休闲娱乐、湿地游憩和农耕体验等旅游项目,把公园建设成一处既美化城市又净化水源的城郊生态型湿地公园,成为新余的“绿色之肾”。

仰天岗森林公园

仰天岗森林公园总面积6.7平方公里。仰天岗本名仰岗、仰山,因北宋新喻道童黄希障曾显身助国,力退金兵,被宋钦宗教封为“仰天岗开山得道护国孚惠石丘黄公真人”后改名仰天岗。这里群山起伏,重恋叠嶂,林木葱郁、翠竹如画,山谷幽幽,怪石嶙峋,有鸡冠岭、狮子流诞、一片门,写帽石等巧夺开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主峰梁山脑,海拔450米,相传扎过“梁山寨”。伫立峰顶,近瞰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雄姿,远眺稻谷飘香、河溪如练的田园风光,顿有独生孤峰,静观万化之感。峰顶有始建于唐,重修于明的仰岗庙遗址,如今,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对仰岗庙进行了重新修建,新修建的仰岗庙祥云飘渺、瑞霭氤氲,它坐南朝北,面阔三楹,螭头高拱,鸱吻分张,气势恢宏,已成为仰天岗森林公园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为了更好地丰富仰天岗的内在文化,1999年在仰天岗的山麓又成功迁建了崇庆寺。特别是崇庆寺的一期工程——居士林竣工后,吸引了南昌、宜春、萍乡等地的游人、佛教信徒前来观光、做佛,高峰期每天接待几千人。2000年10月,建起了一条长两公里,宽6米的沥青马路,此路像一条青纱带把仰天大道和仰天岗森林公园和谐地连接起来,为有效开发仰天岗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抱石公园

为纪念新余籍国画大师傅抱石所建的抱石公园位于新余建设路西端的龙虎山,占地面积29.13公顷。这是中国首座以美术家名字命名的公园。是江西省重点文化设施之一。 公园的设计与布局,力求体现傅抱石先生“阳春白雪”类的艺术风格,现已建成傅抱石展览馆、东大门、南大门、钦风楼、醉笔楼、抱石湖、双亭出水、水榭思石、曲廊夕照、坚石关、三笑桥、红雨桥、儿童乐园、邀月亭、留芳亭、高风亭、观鱼池、花圃房、仰德亭、听涛亭、对弈亭、碧海松涛、艺峰塔等景点和五千米游步道。

文化教育:

挖掘独具新余特色的仙文化、抱石文化、天工文化以及钢铁文化等丰富文化资源,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着力打造文化大市。新余民办职业教育享誉全国,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教育部称为“新余现象”,拥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2所,其中万人以上的职业院校就有4所,在校生近9万人,累计向全国输送各级技能型人才25万多人,是全国最大的蓝领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之一,新余将通过二三年的努力,达到在校生15万人,建成万人以上高职学院4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10所以上,在全国率先创办太阳能职业学院,培养太阳能技术人才。基础教育全省领先,有4所全省优质高中,高中教育普及率达84%。新余少儿艺术驰名全国,多次获得全国金奖,三进北京、两进中南海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亲切接见。

群众文化红红火火,月月有演出,百姓唱主角。高雅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联合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欢天喜地七仙女》、儿童电影《会说话的风筝》、电影电视《傅抱石》,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同一首歌”、“激情广场”、“欢乐中国行”先后走进新余。

2006年成功举办了江西省第十二届运动会,2007年11月又成功举办了“仙女湖杯”世界旅游形象大使冠军总决赛。

中国音乐家协会已将10个考级项目放在新余,户均钢琴拥有量居全省前茅。新余是全国乒乓球重点城市,曾多次承办全国、全省重大体育赛事。

高等院校:新余学院、赣西学院、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余中山电子计算机学院 、新余市职业技术学院、赣南理工学院、天工学院、江南理工学院、东华科技学院

9

江西民风民俗

12点放,吃年糕,拜年,吃团圆饭前也要放鞭炮。 赣语,又称赣方古称傒语。属汉藏语系汉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

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鄱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岳阳、永兴;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