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匏安事迹报刊多传,为熟悉。而他家庭中位伟大女性———他的母亲、庶母、的事迹却鲜为人知。不久前,笔者见到了杨匏安烈士6个子女中唯一健在的幼子、离休干部杨文伟,记录了杨匏安革命家庭中许多震撼人心的故事。

杨匏安的母亲陈智,香山古鹤村人,出身华侨官宦之家,知书识礼,左右手都能写出一手好字。丈夫杨富祥家道破落,以贩卖茶叶、瓷器为生;她生下9个孩子,只养活杨匏安一人。陈智中年丧夫,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抚育唯一幸存的儿子杨匏安的身上。杨匏安参加革命工作,她认定这是正义的事业,倾力支持,在革命遭到挫折的时候也义无反顾。无论在广州,还是在上海,她利用自己年老不太引人注意的条件,接待和掩护过大批革命同志,被称为“革命母亲”。杨匏安多次被捕,她深知革命的艰险性。1931年,杨匏安再次被捕时,焦虑不安的她已感到儿子生还无望。当接到儿子从狱中传出的纸条上写着“缝纫机再穷不可卖去”、“不可接受他人钱物”等至嘱时,终于流下泪来。坚强的她,在儿子遇难后回到广州,后来把孙子们一个个都送到革命队伍中去。她1941年病逝于香港。周恩来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称赞她“支持杨匏安搞革命,又支持后辈参加革命,为党做过很多工作”。  杨匏安的庶母关秀英,原是杨匏安母亲陈智的陪嫁女。她勤劳善良,一家人都非常尊重她,同时也影响了她,使她从同情革命到支持革命,从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位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她经常为党中央机关送信、放哨,或到工厂散发传单。杨匏安遇难后,一家人回到广州,她又到澳门、香港去找党组织。1938年,她与党的地下工作者杨匏安的女婿王裕寿和女儿杨绛辉等组成一个家庭,掩护地下党组织电台联络工作,后在中共中央调查部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直到全国解放。1953年因病回到北京,当选为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委员、常委。1964年逝世,享年83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杨匏安的妻子吴佩琪,香山翠微村人。她勤劳贤慧,深明大义。1916年,18岁的她与杨匏安结婚,从此无怨无悔地跟随和支持丈夫从事革命工作。她先后生下6个子女,在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以勤劳的双手替人加工肥皂、打零工,帮补家计。她的家是党的重要活动场所,她总是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并为之送信放哨。杨匏安遇难后,她携儿带妇从上海逃回广州杨家祠,靠剪纸花卖度日。后来在周恩来、何香凝的关照下,生活有所好转。1937年她病逝于广州。周恩来曾肯定她“在上海掩护过许多革命同志”。

作者:祖宁

-

下面是更多关于杨匏安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杨匏安纪念馆在哪里?

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
3

革命烈士有哪些

琳琅故事会

4

革命先烈列举出名字

罗 姚显微 徐克强 崔显堂

璋 邓吉熙 王文兴 谨 赵德荣 陈金发 吴晓岚 郑明德

储凤池 云 兰小川 朱平 武宝书 仝兰丑 曹维新 王仁

胡正林 胡仁甫 郭声 路垣 方影 蒋仁坚 杨瑞年 陈史展

严兴让 许振武 高路易 何永雄 丘影 白塔 薛克伯 史进

史镜 邓复生 王之燕 肖正纲 徐瑞芳 项牲 项永章 骆其峰

郑玉奎 王斌 方允熙 于时雨 程时轩 宁心力 瞿祖辉 陈里夫

杨华年 林夫 陈达仁 胡珍水 沈韬 黄刚培 王铁夫 汤定波

钟福生 蔡良 蔡良 崔兰仙 戴庆哲 韩彬如 汪德祥 张衡宇

邸玉栋 薛忠民 钱立华 杨茂林 祖华石 黄君珏 洪德生 胡永康

梁应瑞 陶先秀 范克明 应振有 金树森 张鸿九 路牟班 瞿志仁

瞿淑 杨德环 周饮冰 陈德铭 陈德荣 陈冠军 郑平 白云

田润民 王庆福 冯志召 穆增华 冯裕祥 冯辉 王造时 汤振

徐宝珊 黄志远 程九仞 冯立平 冯达飞 环会 邱祖明 殷益文

宋枫林 钟袁平 谷文焕 巩计仓 余丕铎 左权 王传馥 海凤阁

阎紫琴 张仁槐 张风亭 喻海波 郭文联 张贵卿 罗天 杨文波

吴勤 朱世勤 许方伟 吕鸿飞 陈海泉 黄彬 洛洪章 谢翰文

戴安澜 司宗文 漆绳祖 王心宽 韩秩吾 王勤益 礼文彬 张麒麟

三十二位革命先烈的名字

革命先烈成千上万,这是要求列举32位的先烈的姓名吗?比如: 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夏明翰、吉鸿昌、邓中夏、陈铁军、周文雍、恽代英、王若飞、蔡和森、何叔衡、左权、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萧楚女、关向应、续范亭、杨超、蔡济黄、彭湃、柔石、殷夫、黄励、彭咏梧、江竹筠 、陈然、许建业、余文涵、董存瑞、黄继光…… 太多太多了,这些革命先烈,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都是值得咱们敬仰的。

209 浏览13772017-11-22

革命烈士的名字,至少20个

革命烈士有: 金守儿、陈其美、陈式纯、丁麟章、江竹筠(江姐)、董存瑞、黄继光、李大钊、孔庆三、卢崇军、杨靖宇(张贯一)、魏其虎、王孝和、王德三、赵祚传、夏明翰、利汝光、云九霄、苟晓超、董存瑞、黄继光、李大钊、杨靖宇、魏其虎等。 扩展资料: 1、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10月15日—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李大钊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4、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5、魏其虎 魏其虎,男,1914年10月出生,籍贯江苏省泗阳,党员,淮宝县副县长兼独立团团长。 1947年1月他带领部队与蒋匪作战,光荣负伤,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用草棒在身边土地上写下了“虎落深坑被犬欺,豺狼当道是暂时,共产党员是好汉,革命到底志不移”的诗句。充分显示了革命先烈鄙视敌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革命烈士 百度百科-董存瑞 百度百科-黄继光 百度百科-杨靖宇

98 浏览71082019-09-03

革命先烈(名字30个)(1921~1949)

朱庆云 男 1888 朱巷乡店前村 1927 上虞县农民协会主任 1949.8 上虞朱巷   张少卿 男 1891.2 岭南乡下湾村 1945 三五支队民工 1945.6 岭南乡许岙村   何来宾 男 1892 三溪乡何岙村 1932 三五支队虞东办事处干事 1945.4 上虞丰惠镇   王雪来 男 1893 梁湖乡华山村 1945.7 三五支队民工 1945.7 余姚梁弄   王焕水 男 1894 后陈乡前山村 1943 三五支队后陈横岙等五乡镇主任 1944.1 后陈乡箭山村 建四明水库时,村庄已搬迁 陈豪千 男 1896.4 东关镇镇西居委 1941 新四军情报员 1943 江苏常熟   甘汉光 男 1897.3 肖金乡屯南村 1924.7 宁波总工会分管铁路工会干事 1927.6.23 宁波小教场 又名大光汉卿 罗祥法 男 1897.8 越东乡大庙罗村 1942.2 三五支队地方民兵大队长 1943.9.20 上虞   朱坤其 男 1898 朱巷乡朱胜村 1944.4 三五支队炊事员 1945.12 北撤途中   罗守龙 男 1898.12 越东乡东罗村 1942.6 三五支队民兵自卫大队分队长 1943.10.1 上虞崧厦   王纪法 男 1903 陈溪乡刘生村 1944.9 解放军班长 1947 豫东   朱盛茂 男 1905 朱巷乡高潮村 1941 三五支队上虞城关地方工作队干部 1949.3.14 上虞丰惠镇   夏建炎 男 1908 陈溪乡大兴村 1943 解放军班长 1947 山东莱芜   罗友祥 男 1908.3 越东乡西罗村 1943.2 民兵大队三中队中队长 1945.5.9 驿亭乡五夫村   崔长根 男 1909 盖北乡镇海村 1942.2 三五支队自卫大队一排排长 1944 上虞沥海镇   王水亭 男 1909 岭南乡径路村 1940 山东华丰煤矿新民公司工作人员 1947.9 山东   陆一鹗 男 1909.6 华镇乡陆家一村 1944 浙东余上地区经分会文书 1944.9 余姚梁弄   陈森灿 男 1909.7 梁湖乡华光村 1945 三五支队战士 1945.9 北撤途中   夏纪友 男 1911 崧厦镇东华村 1944.9 崧厦地区民兵 1945.8 新建乡雀嘴村   徐增林 男 1911.10 丰惠镇西南门 1945.2 解放军战士 1947.9 安徽宿县   叶纪瑞 男 1912 永徐乡万岙村 1945.5 解放军机枪手 1947.11 江苏徐州   刘宗歆 男 1912 横塘乡横塘村 1938.12 新四军军部后方医院医生 1941.12.30 浙江义乌   王炎仁 男 1913.12 陈溪乡许天村 1945.9 解放军战士 1947     朱燧道 男 1913.3 沥海镇居委 1936 八路军抗大二团团部供给股会计 1942.1 辽宁抚顺   王幼成 男 1914 陈溪乡虹桥村 1942.5 三五支队特派行动组战斗小组长 1942.6 上虞大齐岙   徐校东 男 1914 下管镇宝干村 1945.5 解放军班长 1948.8 豫东   陈连根 男 1914.8 陈溪乡旧宅村 1942.6 第三战区特派行动组组员 1942.7 上虞大齐岙

3 浏览144

列举一些烈士、革命英雄之类的名字,要有一定的英雄事迹。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人称李姐(1905年-1936年8月),爱国女诗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率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   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据敌伪档案记载,日本宪兵为了逼迫她供出抗联的机密和党的地下组织,对她进行了残酷的拷问。刑讯前后采用的酷刑多达几十种,其中就包括电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人为纪念将她,把东北烈士纪念馆(曾经的伪满警察厅)门前的街道命名为一曼街。赵一曼塑像就屹立在右边不远的广场,旁边是继红小学校。

72 浏览22902017-06-09

中国革命烈士的姓名和事迹!

董存瑞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雷锋简介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一九三八年被抓去,遭到国民党的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一九四四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终于死去。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童子痨(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 弟弟也因为饥饿而死去。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的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雷锋赶忙捂住伤口,忍住疼,两眼瞪着地主婆,心想:“总有一天,我要报仇!”从此,雷锋手背上留下三条伤疤。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雷锋在武汉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   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 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   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   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   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姓 名: 赵一曼   学 籍: 黄埔军校六期   党 派: 中国共产党   籍 贯: 四川省宜宾   生 卒: 1905—1936   军 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进入宜宾市女子中学读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

5

1931年的逝世人物

13日霞飞,法国家(1852年出生)。

2月7日——柔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2月7日——胡也频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2月7日——殷夫,诗人,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2月7日——李伟森,作家,翻译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2月7日——冯铿,现代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2月7日——欧阳立安,中国青年工人代表,共产党员。在龙华监狱英勇就义年仅17岁。

2月不详——孙宝琦,民国25位总理之一

3月22日——袁克文,文学家,学者,袁世凯之子。

4月5日——嘎达梅林,蒙古族英雄,战死(1892年出生)。

5月1日——韦棣华,近代女图书馆学家、教育家。

5月8日——刘尔炘,近代著名学者,书画家。

5月9日——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美国物理学家。

5月27日——李详,国学大师,文学家。

6月24日——向忠发,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著名叛徒

6月24日——冯轶裴,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

7月23日——倪桂珍,国母宋庆龄母亲。

8月4日——蔡和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政论家。

8月5日——蒋渭水,台湾民主与文化先驱者、抗日志士

8月9日——杨贤江,著名教育家,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

8月25日——杨匏安,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

8月31日——蒋光慈,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

9月15日——黄公略,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9月17日——杨度,著名政治家,书法家。

10月18日——托马斯·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

10月不详——黄刚,任鄂豫皖红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团长,率部参加第二次反“围剿”作战

10月不详——许继慎,原名许绍周,字谨生。无产阶级军事家

11月13日——任国桢,革命烈士

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去世,诗人,散文作家

11月22日——朱祖谋,文学家,晚清四大词家之一。

11月29日——邓演达,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

11月不详——许继慎,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兼前委委员

12月5日——宋育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2月26日——何宗莲,北洋将领,慈善家。

6

中国有哪些先烈

董存瑞1929年生于河北来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党。

赵尚(1908―1942)辽宁朝阳人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左权(1906年—1942年)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