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下面是更多关于铜鼓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铜鼓上的几种纹饰的探讨

推荐阅读:湖南张的名胜古 内容提要:铜鼓种而别致的乐器,是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铜鼓上的种种图案,可以说都是对其所处时代所在地区的某些社会生活景象、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反映。因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铜鼓上的各种图案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民族历史。那么,这部民族历史展示了一幅幅怎样的历史图画呢?其内在的涵义又如何呢?对此,本文将举数例略加讲述。 关键词:铜鼓 纹饰 图腾崇拜 生活景象

(一)太阳纹 饰于铜鼓鼓面中心光体上地的光体纹饰,是铜鼓上最早出现也是最基本的纹饰,除少数原始形态的铜鼓外,几乎所有的铜鼓上都有。光体上的纹饰一般为依托于光体的光芒状的纹饰,光芒的形状,数目因铜鼓所属的系列不同而各有不同。 鼓面中心为何要装饰这个纹饰呢?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世代使用铜鼓的民族对此大多数是模糊其辞,比如像云南地区某个佤族地区的人就说是为了好看。固然,装饰光芒纹是增添了美感,但一个“好看”何以解众人心头之惑。有人根据这些光芒纹的特点认为,这些光芒纹最初应是表现火星的,也就是说,这些光芒纹最初应为火星纹,它是在经过不断的演变之后才逐渐成为表现太阳的光芒纹的。就已有的研究结果看来,这似乎是确切无疑的了。据考证,原始形态的铜鼓是由倒置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其鼓面也和铜釜的底面一般是光素而无纹的。到了稍后出现的铜鼓上才出现了草草的光芒状的纹饰,但却多为长短不齐的芒状纹,颇似火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前进,铜鼓也发展成为了专门的乐器,于是其光体便扩大了,装饰于其周围的芒状纹也开始变得整齐而粗大,加上周围一道道弦纹构成的晕圈,看起来整个鼓面就活似光芒四射的太阳。到此,光体周围的芒状纹便正式成为太阳纹了。而这也证明,太阳已成为该铜鼓使用族群的崇拜物了。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对太阳的崇拜的形式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是一种本能的敬仰。因为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直接影响地球的恒星,它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长变化所不可或缺的光和热,带来了生命的繁衍,人们自然会崇拜它。第二种原因则是因为统治者的推崇。这是因为统治者可以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将自然神“人化”,如把太阳比作人君,从而达到神话自己和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目的,以利于自己的统治的稳固。 (二)青蛙饰 在许多铜鼓上,有着许多青蛙状的立体的饰物,看起来别有番风味多个单个的蛙或按某一相同方向布置,或按一顺一逆,两两相对的等距离旋转布置,或都面向鼓心,也还有都背向鼓心的。当然,这里的单个的蛙有时往往被两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相叠的蛙替代。 用青蛙饰铜鼓的寓意到底何在,到现在亦不能完全了解,但有几种解释听来颇为可信。有人认为在铜鼓上饰蛙与古人求雨有关,因为在神话中,蛙是天公的少爷,是雨的“使者”,蛙鸣便是下雨的预兆。这一解释颇为有理,因为铜鼓盛行之地多为农业区,故而也就重视与农业息息相关的雨了。如缅甸克耶族称铜鼓为蛙鼓,至今每逢求神祈雨时还是敲奏铜鼓。也有人认为青蛙繁殖力强,饰青蛙于鼓,就反映了古人慕求“子孙繁衍”的思想。这一看法当然也很容易被理解,中国古代就经常讲“多子多福”,而很多的人也是以“儿孙满堂”为骄傲。还有人认为,饰青蛙于鼓,与图腾崇拜有关,崇拜青蛙是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古老民族地区的一种共同信仰。据《韩非子·内储说》载:“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现怒鼍(青蛙),乃为之式,从者日:‘奚敬于此?’王日:‘为其有气故也。’明年,有请以头献王者十余人。因此有人认为南方民族敬蛙就是提倡勇武精神。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族,把青蛙铸在铜锣顶端的三只环扣上,把青蛙图案编绣在衣服上,甚至在进行文身时,还把青蛙图案刺在自己的肤体上。在铜鼓上铸出青蛙,可能具有同样意义,是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宗教观念。 (三)飞鸟共翔 在许多铜鼓的鼓面上,一般都有着一道装饰着飞鸟图纹的主晕。这些饰在主晕上的飞鸟有尖尖的长嘴,有圆圆的眼睛,翅膀不是很长,并基本上是向身躯区两边对称发展,尾巴则展开成扇形,并显得特别硕大。这种飞鸟纹饰最常见的是四只,其次为六只,并依次递增,最多的达二十只,几乎都是偶数,并且一般都是首尾相连以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光体飞翔。但某些类型的铜鼓上,飞鸟数是为奇数的。并且,有些铜鼓上的飞鸟是顺时针飞翔的,这些都是比较特殊的。 那么,这些飞鸟叫什么呢?装饰它们又有何寓意呢? 据这些飞鸟的形态看来,这些飞鸟当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水鸟或候鸟。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学者都是认同的,只是对于其最终属有分歧。有学者认为这些飞鸟就是《南越笔记》中曾讲到的水鹤。水鹤有性通风雨、预测天气的本领,因其“有雨则鸣而上山,否,则鸣而下海”,可以作为观测气象的根据。居于滨海的古代民族十分珍爱它,并曾将其作为珍贵方物进献给周天子。饰水鹤于鼓,同水上作业多的滨海民族观察风云和求雨祭祀有关,反映了他们对水鹤的崇拜。有学者认为这种飞鸟应该是鹭。鹭也属于鹤形目,它们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成群生活于湖沼、稻田之中,而不仅限于是、限于沿海地带。鹭善渔,以水生小动物为食,使人联想到渔归的喜悦,是渔业民族的写照。还有人的认为,这种飞鸟应为朱鹭。因其飞翔时小不逾大,整齐而有序,所以“古之君子‘,饰鼓以鹭,存其风流’,是表示‘鸿仪鹭序’的意思”。 (四)羽人欢舞 在铜鼓上,常可见到戴羽冠,披羽饰,或持器物而舞,或空手而舞的人物形象。有的学者把这些人物叫做“羽人”,认为饰“羽人”于铜鼓是一种图腾崇拜的表现。而更多的学者则认为这些人物是经过化妆后的舞蹈表演者,其要表现的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舞蹈。因为这些羽人的装束与古代舞者的装束多有相似之处,且其手拿器物而舞的画面也与古代舞者持竿羽以舞或持干戚以舞的记载相吻合,由此可见,羽人欢舞的种种图案是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某些欢庆仪式或表演的表现。 (五)轻舟竞渡 在石鼓山型铜鼓上有一种常见的纹饰,就是鼓胸四周的船形纹。这些船的首尾往往被装饰或鸟头鸟尾的形象,船上有经过装扮的人物在活动。并且,在船形纹的下面有鱼纹,前后则有水鸟。这是铜鼓写实图案中最复杂有趣的部分。 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两个铜鼓有船形纹。小铜鼓上有船四条,但都很简单,船头船尾高翘。每条船上平坐二人,这二人都是裸体,双手向向前划桨。大铜鼓上有船六条,船身窄长,首尾高翘,并似乎都以羽毛装饰。每条船上有六人,赤身裸体,但戴有羽冠。这六人在船中排行一行,最前一人手持羽杖,似是指挥者,其它五人都做相同的划船动作。 关于铜鼓上的船纹,研究家们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奥地利学者黑格尔认为,船形纹应和铜鼓上的其他纹饰一起,看成是一种庆祝仪式的整体。法国学者戈鹭波则认为这是一种祭祀仪式。法国学者巴门特,越南学者陶维英,认为这些船是海船,是对海上航行的反映或对曾经的海上航行的回忆。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船纹饰应是一种龙舟竞渡习俗的写实。这四种解释各有其道理所在,但第四种解释显然更具说服力。 首先,从船的结构来看,船身都显得十分狭长而单薄,首尾两端高翘。取其轻使快捷。这种船无稿无帆,显然只适合在内河内湖中航行,不能在海上航行。这种船靠桨推进,舵则以长梢代替,可以随时提出水面和设置船头,使船急剧转弯。从这些较独特的设计看来,这种船似乎是专为竞渡而设计的,其次,从船上所载人物看来,大都头戴羽冠,有的腰系吊幅,但大多数没有衣着,上下身都裸露,应是有意化了装的人。因为现实中与船生活在一起的人是不会这样打扮的。这些人中,有执羽杖指挥的,有划桨的,有掌梢的,各有固定的位置和行动的模式。他们前后坐成一行,动作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一般只有在竞渡时才有如此整齐划一的姿态。另外,每个铜鼓上至少和船四支,并同时朝一个方向前进。船纹与附于其周围的鱼纹,鸟纹一起,实际上就是一幅龙舟竞渡图。 龙舟竞渡,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各民族中非常流行的活动。据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隋书·地理志》中说:“屈原于五月望日赴汩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舡小,莫得济者,乃歌日:何由得渡湖?因而鼓x竞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以竞渡为戏。”其实这种竞渡之戏早在屈原之前就已有了。竞渡之戏是以我国南方“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有关的。南方人民多识水性,善使舟,并有很多人以渔业为生,赛龙舟只是他们水上生活的演习和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娱乐活动。 除上途的种种纹饰外,铜鼓上的纹饰还有云雷纹、乘骑纹、牛橇纹、龟纹、螃蟹纹等,这些纹饰,或是表现了一种对某些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的崇拜,或是一种对社会生活景象反映。它们表现了铜鼓所处代人民的精神状况,及其生活景象。便除此之外,这些纹饰是否还有其他的寓意呢?历史文献中对此留下的只有只言片语,其间该有多少人部奥秘等着人们去探索啊。 延伸阅读:湖南张家界的古老传说
3

什么是铜鼓中出现最早和最普遍的纹样

苗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