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formosa的问答
欧洲人把台湾称为FORMOSA是否带有歧视的意思?
没有歧视的意思Formosa本身是”美之意,至于台湾为何被称为Formosa,是因16世纪当时的葡萄牙在经过台湾海面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岛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在葡萄牙语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Ilha”为“岛屿”之意,故翻译为美丽之岛,因此“福尔摩沙”取葡萄牙语“Formosa”音译而来,在1950年代前是欧洲国家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是故又称宝岛。为什么“台湾”的英文可以用“Formosa”表示
之所以叫Formosa,其实是葡萄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经过台湾,发现台湾岛十分美丽,於是大呼"Iiha Formosa"(就是美丽之岛的意思)所以Formosa其实最初是来自葡萄牙文,不是英文台湾的英文名为什么是Formosa ?
,即‘美丽之岛’的意思(Ilha相当于英文的island)。中国台湾的单词为什么不用“formosa”?
自十六中叶以后,亚洲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有许多航海路线通过台湾,当时的葡萄牙船只在经过台湾海面时,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岛上高山峻岭,林木蓊绿,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即‘美丽之岛’的意思(Ilha相当于英文的island)。当时的葡萄牙人将重心放在中南半岛,因此台湾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路过的美丽景点,但是‘Formosa’这个名称却被日后的荷兰人沿用至今,所以到现在仍有很多人喜欢将台湾宝岛称之为‘福尔摩沙’,这就是‘福尔摩沙’的由来。 所以fromosa是带有殖民色彩的一个词。不过,至19世纪清廷设置台湾省以来,国际上逐渐采用“台湾”(英语:Taiwan)的称呼。20世纪后期以来,因“台湾”一词带有汉族色彩,部分台湾duli运动人士倾向使用“福尔摩沙”来称呼台湾。 追问“台湾”一词又是怎么来的?追答对于台湾的名称,有不少人进行过研究。台湾政治名人连战出生于当地世家,他的祖父即为著名历史学家连横。连横在代表作《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为漳泉人所号。”因为明代时期的闽南人历尽艰辛到达台湾后,因水土不服和劳累困苦,病死者众多,死后连尸骨都无法运回故乡,“故以‘埋冤’名之。”因为“埋冤”不吉利,而闽南话“埋冤”又与“台湾”同音,所以易名为“台湾”。这种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移民确实有过令人难以忘怀的痛苦经历。 但是,连横先生的结论也有牵强附会之处,因为同音的字很多,为什么用“台湾”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台湾”吉利又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台湾”名称的由来并非如此。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 ”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至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200.html?wtp=tt
http://baike.baidu.com/view/4708842.htm
台湾还被称为什么
福尔摩沙(Formosa)、宝中华台北,美岛等
一、中华台北(代码为TPE)。
该称号为中林匹克委员会参加国际体育比赛代表团的简称,也是现今台湾地区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及其他国际运动赛事的名称。另外自1970年代後台湾当局有时也将『中华台北』一词用於加入各种国际组织时所使用的名称。
二、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一词音译自拉丁文及葡萄牙文的“Formosa”,均为“美丽”之意,也写作福尔摩莎。15世纪以来,自大航海时代开始,葡萄牙人在全球开辟新航线后,世界上许多地方便以福尔摩沙命名,遍布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和大洋洲;地形亦包括海湾、海滩、岛屿、山脉、河流、湖泊、城市等。
在世界各地称为“福尔摩沙”的地方发现的生物物种,经常都以“福尔摩沙”命名;包括原有的阴性词,也包括其阳性形式,例如“formosa”(此者也常是“美丽”的形容词,不一定与发现地有关)、16世纪,葡萄牙人发现有台湾这个美丽的岛,便说出:“依尔哈!福尔摩沙!”“formosana”、“formosanensis”、“formosanus”等。国际上使用“Formosa”时,通常指的是台湾岛。
扩展资料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 1662年郑成功收复; 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1885年建省; 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 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参考资料:台湾—百度百科 福尔摩沙(地名)—百度百科
中华台北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台湾又被称为什么?
"台湾"这一名现不过300多年,但是两岸人民湾宝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近十个,如《禹贡》中的"岛夷",汉代的"东"、"东鲲",三国时代的"夷洲",隋代的"琉求",明代万历年间在公文中出现"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是和它的开发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把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在国际上台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在国际上台湾还有另外一个名称,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TihaFormosa(福摩萨)"。这一殖民者为台湾所起的名字,后来被西方国家所沿用。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就把中国划分为九州管理,记载这一史实的是中国最早的史书之一《尚书·禹贡篇》。九州中的扬州管辖范围北至淮河,东面至海。书中的“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岛夷”,就是台湾的第一个名称。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春秋战国时,近海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其中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传说流传至今。《史纪·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徐福上书中所称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徐福没有回来,但是两岸的来往在以后的岁月中越来越多。 作为专门的历史地理书籍记载台湾的是在《前汉书》。进入汉代,关于台湾的记载开始多起来。在《前汉书·地理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在会稽海外有“东 人”,分为20余国,“以岁时来献见”。后来许多学者认为“东 ”应该指的就是台湾。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 ”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在三百年前的荷兰人连少挺(Linschoten)所绘的台湾地图中,也把台湾分为三个岛。把台湾分成三部分,说明对台湾的认识在加深。 直接描述台湾情况的是在三国时期。三国鼎立时期,东吴位于江南,管辖范围包括会稽和东南沿海地区。东吴和海外的关系较为密切。《三国志》中谈及在孙权黄龙二年(230年)派军队出海远征夷洲。不少学者认为“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者,在他的《临海水土志》对当时被称为“夷洲”的台湾情况有着专门记载,只是此书已经流失,主要内容记载在《太平御览》之中。从所记内容来看,这是当时最完整的关于台湾的文字资料。通过《临海水土志》,使得远离台湾海峡的许多内地人,知道了尽管是有限的、但是极为难得的台湾的具体情况。 颇有大志的隋炀帝,施政并无多少值得夸耀的纪录,但对外对内征战却有特殊的喜好,当然也对早有前朝前代所关注的台湾起兵。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六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琉求”是何处?历来争议较大。但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对台湾已经相当了解。在《宋史·外国列传》中则明确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称“澎湖”,烟火相望。赵汝适的《诸蕃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当然所记内容不详细。 台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区,因此对台湾的称呼最初起于对台南地区的称呼。最初在台南一带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绍台湾时称为“Tayan”或“Tai-An”,荷兰人拼为“Taioan”,从大陆来的移民则读作“Tai-Oan”。因此,由于读音不同,在台南一带称为“台员”、“大员”、“大圆”、“大湾”、“大冤”。以后由闽南话的“台员”转音为“台湾”,所指地区也由台南一地扩及整个台湾地区。自明代起,“台湾”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闽人周婴所著《远游篇·东蕃记》中,以“台员”称台湾。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现“台湾”。清代张眉的《瀛濡百咏》一书指出:周婴把台湾称为“台员”,“这是闽南语所造成的错误,从此台湾之名始进入中土。”“台湾”名称由此而来,应该是比较客观的。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还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萨”来称呼台湾,这一名字来源于殖民时代。1590年,葡萄牙人乘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着景色秀丽的宝岛,情不自禁地叫起“Iiha Formosa”(福摩萨)。此名为后来西方国家所沿用,因为它的殖民色彩,中国人理所当然的予以拒绝。http://localnews.bjtu.edu.cn/second_course/item.asp?in_kinds=%E6%B5%B7%E5%B3%A1%E4%B8%A4%E5%B2%B8&id=317
台湾又被称为什么
台湾名很多。比如《尚书》中岛夷”、《汉书》中的“东”、《三国志》中的“夷洲”、《隋书》中的“流求”等,都是指台湾。四五百年前,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之后,继续作东北之行,航船经过台湾海峡时,望见台湾翠绿如画,雄伟瑰丽,便誉之为“福摩萨”,意思是“美丽之岛”,后来,欧美各国就以此作为台湾的称呼。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就称台湾为“福摩萨”,不过,这名字我们是避而不用的,因为它含有殖民主义色彩。 台湾,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称号。据台湾史学家连横在《台湾通史》上说:“台湾为岛上荒岛,古者谓之‘毗舍耶’,梵语也。毗为稻土,舍耶庄严之义,故又谓‘婆娑世界’。就是把台湾描写成一个安乐窝的说法。但另外也有一个不雅人名称:‘埋冤’,为中国人最早移徙到台开垦的,多是福建漳州、泉州人,他们入台之初,每每不能适应当地气候,或被土人杀害(当时有猎头风俗),不能生还,所以称之‘埋冤’,后来,才谐其声易为台湾。”台湾名称的由来,又据《台湾杂志》上说:“荷兰人初到台湾,筑城而居,城以砖石砌成,制若崇台,外沙环水,濒临海湾,故名台湾。”此一说法,未尽可靠。其实,早在周婴所著《远游篇》中即已称台湾为“台员”。“员”字与闽南的“湾”字谐音所以台湾这个名称在我国福建一带流传已久。到今日,这名称已经固定,并且以这块美丽土地永远属中国的一部分,就象我们身上的一部分一样,永远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