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苏州观前街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2 09:37
浏览了 78次
1
2
苏州市观前街的简介
苏州观前街,因地处中国著名的道妙观之前而,位于苏州古城的正中间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自玄妙观建立时起,观前街即成为苏州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修整,功能不全、交通不畅、设施落后等诸多因素,使观前地区的人气、商气都呈衰落迹象。
观前街曾于1930年拓宽改建。解放后,政府又多次进行扩建整治,先为小方石路面,后为沥青路面,使街宽逐步增至9—13米,两旁种植悬铃木,隔路树臂几可连接,暑天行走十分荫凉。”,观前街改为步行街,人们可以安步当车,赏心悦目地观赏街景。此后又开辟了夜市,每当夜幕降临,观前街上亮起串串珍珠般的电灯,沿街两侧逶迤成“龙”。摊位上,服装裙衫、头花首饰、鞋帽巾袜、果品食物、盆景艺品、玻璃器皿等等应有尽有,果真是人山人海、热气腾腾,绘出了一幅繁华观前夜游图。1999年1月,苏州市政府开始全面整治观前地区。经过三年多的滚动建设,观前一、二、三期工程总共翻建新建道路37条、新建63幢建筑、翻建新建广场26100m2,建设23100 m2的停车场,绿化18660 m2。2000-2003年的改造工程,十分细腻地处理了文化传承问题。在建筑更新、立面整治和民居改善中,刻意保持传统风貌,尽最大努力扶持恢复老字号;街景小品、休闲广场和观前公园建设,注重追求苏州园林的品位。观前地区集中了许多吴文化的精髓,昆剧传统表演场所沁兰厅,苏州评弹发祥地光裕公所,千年道观玄妙观,历史悠久的开明大戏院等等。众多文化实施的移建、恢复逐步奠定了观前街成为“姑苏第一街”的地位。经过改造的观前地区已经成为苏州古城旅游文化的一张王牌。据介绍,观前地区的日均人流量,由整治前的8~10万人次增加到12~15万人次,节假日最高峰超过35万人次;观前人流结构中,游客的比例从整治前的15%提高到30%以上。人气急增,最大的得益者莫过于观前街众多的商家,工业品商场、人民商场、一百商店等大型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均比改造前增长了10~20%,黄天源、采芝斋等十七家保留的以及三万昌、品芳等2家新增的老字号,销售额平均增幅也超过三成。
3
江苏苏州的简介
4
帮忙介绍一下苏州各个街,路的名字的历史由来
十梓街:由原十梓街、前、天赐并而成,文化大革间改为红旗东路。严为明代学士严呐故里。1980年统一称为十梓街。 道前街: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西路,1980年统一称为道前街。皇废基:元末张士诚割据称王,大兴土木,巍峨壮观远胜于前朝。可惜好景不长,张吴王最终败给了朱元璋。城破之日,他将爱姬美妾驱赶到齐云楼,放火焚烧,火势蔓延,转眼之间,连座偌大的皇宫也烧得精光,于是这座出尽风头的千年城中城,终于灰飞烟灭,只给后人留下一个皇废基的地名。白塔东路:由原东白塔子巷、中由吉巷、二门口合并而成。原东白塔子巷有白塔,由塔得名。 白塔西路:由原西白塔子巷和古市巷合并而成。桃花坞大街: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以此作为街名。司前街:古名织里桥南街。后在此设司狱司署,遂改名司前街。 皮市街:因古代皮市所在得名。书院巷:以宋代鹤山书院的名。 长洲路:以旧长洲县署所在地而得名。 元和路:以旧元和县署所在地而得名。 学士街:古名药士街,因药士得名。或因明代大学士王鏊住宅在此而该称学士街。旧学前:长洲县学原设于此,明嘉庆二十年县学东迁,此处即称为旧学前。 吴趋坊:吴趋是宋以前的得古坊。吴趋即吴地歌曲。 古吴路:以旧吴县县衙所在而得名。 北局:明代在此设立专门供奉皇室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遂称此处为北局。 察院场:明代曾设都察院与此,故名。 范庄前:宋代范仲淹所创义庄所在地,故名。枣市街:约在宋朝,这里以枣子市场为主,故名。 留园马路:清末盛宣怀所筑。原称五福路,俗名留园马路,是苏州最早的一条马路。 南浩街:因阊门以南护城河称为南濠而得名南濠街,后称南浩街。 百家巷: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长幼有序,因以所居名百口桥,巷亦因此得名。憩桥巷:相传吴王率军出征时曾在此憩息,旧有憩桥,巷因桥得名。 羊王庙:因古有羊王庙而得名。南朝刘宋时,羊玄保任吴郡太守,为官清廉寡欲,离任后百姓思之,故为其立祠庙,原称羊太庙,演变为羊王庙。朱家园:北宋末,朱勔为徽宗经办“花石纲”致富,自营园林于此,名“同乐圃”。朱家园即其遗址。宜多宾巷:原名糜都兵巷。糜都兵系宋代武将糜登,都兵为其职衔。糜凳曾练兵以抵御北兵入侵。里人追念,将其故里名为糜都兵巷,后讹为宜多宾巷。 富郎中巷:宋代刑部郎中、秘书监富严所居,故名。 侍其巷:宋代“善士”侍其沔所居,故名。铁瓶巷:相传有仙人枕铁瓶卧此,故名。 尚书里:古名修竹巷。明代尚书吴宽居此,遂于宏治17年改名为尚书巷,后改巷为里。 闾邱坊巷:北宋时为朝议大夫闾邱寿终宅第立坊,因名得坊。孔付司巷:原名孔夫子巷,因古有孔夫子庙。明代付司孔镛居此,遂更名为孔付司巷。 胡厢使巷:原名胡厢使桥巷,俗名胡厢使巷。厢使为古代官名。 大儒巷:古为大木巷,转为大树巷。后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转为大儒巷。燕家巷:因原有燕国夫人庙,故名。 船坊巷:据《平江城防考》,舫是“坊”之讹称,船舫巷原为船坊巷。此处是古代船坊所在地,故名。 石匠弄:古有石作居此,故名。 唐家巷:古名官太尉桥巷。明代有千户唐岳住此,因改唐家巷。醋库坊:为官立储醋场所,即醋库所在地,故名。 庆元坊:南宋时武状元周虎将军居此,庆元2年立坊名庆元坊。 神道街:宋名雍熙寺巷,因直对雍熙寺的名。明初,在雍熙寺故址改建府城隍庙,遂改巷名神道街。三茅观巷:有一道观曰三茅观而得名。 吴殿直巷:宋代天圣年间殿中丞吴感所居,故名。 慕家花园:清康熙年间,由慕氏所建遂园,俗称慕家花园,因以命巷。颜家巷:以宋代工部侍郎颜度居此而得名。 社坛巷:旧长洲县社稷坛所在,故名。 东麒麟巷:古名骑龙巷。相传附近河中有龙潭,曾有万鲤来潮之异,故名骑龙巷,今讹作东麒麟巷。桐芳巷:元末张士诚曾作桐芳阁于此,故名。 窑基弄:相传古窑所在,曾于蔡汇河头东掘得古陶器如韩瓶状者无数。 接官厅:此乃是清代迎接官吏的埠头,原有屋三间。皇亭街:原有康熙御碑亭一座名万寿亭,俗名皇亭,街因此得名。 朱进士巷:明代进士朱纨所居,故名。 彭义里:清代彭氏义庄所在,故名。皇宫后:因在万寿宫后而得名,万寿宫俗称旧皇宫。 百狮子桥:以桥命巷。百狮子桥为一宋桥,以桥栏雕百狮闻名,现已拆除,仅留弄名。 草鞋湾:以三多桥得名。三多为旧时祝词,即多福多寿多子。承天寺前:因承天寺得名。承天寺为一古佛寺,宋代名能仁寺。 雍熙寺弄:因雍熙寺弄得名。“雍熙”取自宋代年号。 祥符寺巷:因祥符寺得名,北宋有“大中祥符”年号。天官坊:此乃明代为大学士王鏊宅第所立得坊。 文衙弄:因明代大学士文震孟居此,故名。 恤孤局:亦称恤孤局前。恤古局是过去抚育孤儿得机构。占鱼墩:本作鲇鱼墩,以形名。 佑圣观弄:因佑圣观得名。佑圣观为一道观。 宝莲寺前:因宝莲寺得名,宝莲寺为一古佛寺。 北浩弄:因阊门以北一段护城河称北濠而得名。今讹为北浩弄。
5
苏州风景介绍
苏州夜景 平江路 山塘街苏州乐园 游乐场苏州园林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园苏州小吃购物逛街 观前街苏州工业园区 金鸡湖苏州标志建筑 东方之门6
苏州的历史
商末,我国西北姬姓周氏族首领亶父之子泰伯、仲雍,避位让从陕西歧山周原,千里南奔,来到长江下游南岸的梅里(今江苏梅村),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建立了带有部落性质的“勾吴之国”。这是苏州一带称吴的最早记载。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灭商,实行分封制。周武王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的泰伯、仲雍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候。“勾吴”遂成为诸侯国,正式纳入西周版图。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寿梦继位称王,吴国始有确切纪年。从寿梦起,吴国国势日盛,并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大国争霸的行列。周灵王12年(公元前560年),吴国君位传至二十世孙诸樊,国都南迁至今苏州城址。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阖闾继位。周元王3年(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吴地悉归越国所有。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吴、越之地尽属楚。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江东,吴地遂成为春申君封地。战国末年,秦国在其辖境行郡县制。秦王24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俘楚王负刍,以长江以北楚国之地建楚郡。次年,王翦逐次攻取楚国在长江以南之地,遂将楚郡分为九江郡、鄣郡、会稽郡。26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吴地属会稽郡,郡治在吴国故都(即今苏州城址),并以郡治所在地设吴县,为所辖二十六县之首邑,吴县之得名自此始。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项梁、项羽在吴县起兵反秦。秦亡后,楚汉相争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领梁、楚等九郡,会稽郡亦属楚。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攻灭项羽,汉将灌婴乘胜过江,攻破吴县,略定会稽。同年,刘邦封韩信为楚王,会稽等郡属楚王封地。次年刘邦降韩信为淮阴候,分其封地东部会稽等三郡五十二城改建荆国,以其从兄刘贾为荆王,领会稽郡,都吴。11年(公元前196年)英布反汉,杀刘贾,占领荆国封地。次年刘邦平定英布之叛,废荆国仍复为会稽郡。同年封刘濞为吴王,会稽郡遂属吴国封地。文帝前元9年(公元前171年),鄣郡并入会稽郡,郡治一度由吴县移至鄣郡(今浙江安吉县与长兴县之间),7年后复治吴县。景帝3年(公元前154年),刘濞谋叛伏诛,废吴国,复为会稽郡,领县二十四,吴县仍为首邑。明代 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全国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会稽郡属扬州刺史。此时州尚不属正式行政区域。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新朝,改吴县为泰德县。王莽新朝覆灭后,东汉光武帝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改泰德县为吴县。汉顺帝时因会稽郡幅员辽阔,不便管理,遂于永建四年(公元129年)析郡地东北部另置吴郡,西南部仍为会稽郡。新置吴郡领县十三,吴县为首邑,郡治在吴县,而会稽郡治则徙往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兴平2年(公元195年),孙策部将朱治攻占吴郡,入城领太守事,自此吴地一直属三国孙吴政权。领县十五,吴县为首邑。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从吴郡中划出阳羡、余杭等五县与丹阳郡的数县另置吴兴郡(今浙江湖州)。西晋时,吴郡、丹阳郡、吴兴郡号称“三吴”。[9]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分天下为十九州,吴郡属扬州刺史。四年(公元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置海虞县(今常熟一带)。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晋成帝封其弟司马岳为吴王,改吴郡明代姑苏山风景画为吴国,置内史行太守事。其后司马岳虽徙封琅琊王,但吴国之名却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南朝刘宋武帝永初2年(公元421年),废吴国之名复称吴郡。南朝曾在南方广置侨州侨郡,宋孝武帝大明7年(公元463年),以吴郡属侨置南徐州。次年仍隶扬州。萧梁天监6年(公元507年),析吴郡地置信义郡。大同年间(公元535——545年)置昆山县,隶信义郡,大同6年(公元540年)改海虞县为常熟县,从此昆山、常熟二县得名。太清3年(公元549年),侯景作乱攻陷郡城,改吴郡为吴州。次年又恢复原置。陈武帝永定2年(公元558年)割吴郡所属海盐、盐官、前京县置海宁郡;后又割钱唐、富阳、新城县置钱塘郡;割建德、寿昌、桐庐等县属新安郡。吴郡辖地骤减,仅领吴、昆山、常熟、嘉兴四县。祯明元年(公元587年),析扬州地增置吴州,以原属扬州的吴郡、钱塘郡等改隶吴州,于是吴州、吴郡、吴县三级治所同驻一城。隋朝建立后,变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开皇9年(公元589年)灭陈后废吴郡建置,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下辖吴、昆山、常熟、乌程、长城县(长兴县)。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骚乱频繁,危及苏城安全,故杨素于苏城西南横山(七子山)与黄山之间另筑城廓,州、县治悉移新廓,至今该处地名仍称新郭。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复苏州为吴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县制为郡县制,吴州复称吴郡。[9] 苏州园区金鸡湖畔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复吴郡为苏州。7年(公元624年)将隋代迁出的州、县治迁回原址。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苏州属江南道。开元21年(公元733年)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二道,苏州属江南东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苏州为吴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称苏州,并改隶浙西道,节度使署也驻苏城。大历13年(公元778年)苏州被升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苏州成为吴越国的领地,改称中吴府。后梁开平3年(公元909年),吴越王钱镠分吴县南部地另置吴江县,吴江建县自此始。后唐同光2年(公元924年),钱镠又奏请升中吴府为中吴军,设节度使,领常、润等州,直至宋初未有变易。同年,钱镠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宋太祖开宝8年(公元975年),吴越王钱弘俶改中吴军为平江军,隶江南道。太平兴国3年(公元978年)吴越纳土归宋,恢复苏州建置,转属两浙路转运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苏州为平江府,属江南道浙西路,于是苏州又有平江之称。宣和5年(公元1123年)置浙西提举司,建炎4年(公元1130年)置浙西提点刑狱司,治所均在平江城。元代始行行省制。至元12年(公元1275年)设江淮行省,置浙西路军民宣抚司,次年即改宣抚司为平江路,属江淮行省。18年(公元1281年)升平江路为达鲁花赤(蒙语长官之意)总管府。至元28年(1291年)划江而治,江南设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苏州属之。元贞元年(1295年)升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四县为州。元末至正16年(公元1356年)张士诚入据平江,建大周政权,一度改称隆平府,次年张士诚接受元朝封册,复改为平江路。明太祖吴元年(公元1367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隶江南行中二书省。永乐19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成为陪都,以江南为南直隶省,苏州府属之。[9] 苏州城市建设(30张)清以后改南直隶为江南省,置左、右两布政使。苏州仍称府,属县不变,隶右布政使。顺治18年(公元1661年)将右布政使自江宁移驻苏州。雍正2年(公元1724年)升太仓州为直隶州。3年(公元1725年)分江南省为安徽、江苏两省,于是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苏州府治和长、元、吴三县县治同驻苏州一城。咸丰10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进驻苏州,以苏州为省会,建苏福省,实行省、郡、县三级制。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军攻陷苏州,恢复建置如旧。光绪32年(1906年)以太湖西山置靖湖厅,隶苏州府。清宣统3年(1911年)10月10日(公历,以下同),辛亥革命爆发。11月5日,苏州宣布独立,原江苏巡抚程德全自称苏军都督,设都督府于苏州。12月3日,改苏军都督为江苏都督,实行军民合治,称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府所设苏州。[9] 苏州阊门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苏州府,复将长洲、元和二县及太湖、靖湖二厅并入吴县,同时将震泽县并入吴江县,昭文县并入常熟县,新阳县并入昆山县。从此,地名称苏州,建置称吴县。民国3年(1914年),实行省、道,县官制,分一省为数道,于苏、常之地设苏常道,治所苏州,吴县属之。民国16年(1927年)4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江苏省会迁至镇江,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同年6月,成立苏州市政筹备处。次年11月,县、市分治,在苏州市政筹备处基础上,正式建立苏州市。民国19年(1930年)5月,江苏省政府以紧缩开支为由,又撤销苏州的市级建置,复并入吴县。民国22年(1933年),江苏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吴县属于第三区,区署设苏州。同年十二月,第三区改称无锡区,区署驻无锡。民国25年(1936年),无锡区改称第二区,仍隶吴县。民国26年(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1月19日,苏州沦陷。次年5月,日伪江苏省政府在苏州成立,管辖苏南地区十六个沦陷县城,吴县属之。民国29年(1940年),中国共产党在苏南东路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将东路地区先后划分为三个级六个行政区,苏州均隶属于苏南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9月,苏州县人民抗日自卫会在常熟东塘市成立。次年2月,苏州县政府成立,苏州县人民自卫会撤销。由于日伪残酷清乡,民主政权相继撤销。至民国34年(1945年)7月,在苏两北行政办事处的基础上,吴县抗日民主政权恢复成立。民国34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伪江苏省消亡,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苏州仍称吴县,隶属江苏省江南行署。后江南行署撤销,又隶属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直至解放。[9]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下设13个镇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公所;1950年5月各区公所撤销,由公安部门接管。1951年11月初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决定按原区公所辖区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1)苏州市为省辖市。(2)设立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常熟市和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太湖办事处(相当于县)1市8县1处,专署驻苏州市。(3)设立松江专区。松江专区辖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宝山、嵊泗、上海10县,专署驻松江。同年,太湖办事处改为震泽县,苏州专区辖1市9县。同年6月26日,嵊泗县划归浙江省领导。1954年,常熟市改为省直辖市,并仍接受苏州专署督导。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辖9县。1958年8月25日,原由省直辖的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4月8日,撤销松江专区,所属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划入苏州专区。4月12日,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管辖的嘉定、宝山、上海3县划归上海市管辖。11月21日,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6县,划归上海市管辖。苏州专区辖1市7县。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1962年,苏州市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辖8县。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地区的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县划归苏州市领导;常熟县撤销,改设常熟市;苏州市共辖1市5县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1986年9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沙洲、昆山、吴江、太仓(1993年)4县,改设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4市。苏州市共辖5市1县4区。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10] 1983年3月1日,江苏省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将原属苏州地区的江阴、无锡二县划归无锡市,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常熟划归苏州市。苏州市领五县一市。[9] 俯瞰苏州古城1983年,撤销常熟县,改设常熟市。[9] 1986年,撤销沙洲县,设立张家港市。[11] 1989年,撤销昆山县,改设昆山市。[12] 1992年,撤销吴江县,设立吴江市。1993年,撤销太仓县,设立太仓市。[13] 1995年,撤销吴县,设立吴县市。[14] 2001年,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同年,撤销吴县市,分设吴中区、相城区。[15] 2012年,撤销苏州市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合并设立苏州市姑苏区;撤销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16]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7
观前街有什么好吃的
绣园苏式火锅啊,都是苏州本地人自己去吃的,开了好多年了,苏式暖锅,番茄锅都是一绝,好不好自己看看大众点评,好像两年都是必吃榜了,每次我有外地同学来苏州,都介绍他们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