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更多关于西敏寺的问答
发布于:2020-07-12 06:38
浏览了 94次
1
后来地也因教堂而为威斯敏斯特市,现在是组成伦中心的两级区之一。教堂在英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1066年以来几乎所有国王加冕、王室婚礼,及一切重大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在16-18世纪,威斯敏斯特是与牛津、剑桥齐名的学...更多威斯敏斯特教堂通称威斯敏斯特修道院(Westminster Abbey,意译为“西敏寺”),本义是西部修道院的意思,因为这座教堂所在的位置在当时伦敦的西部。后来,此地也因教堂而命名为威斯敏斯特市,现在是组成伦敦市中心的两个市级区之一。教堂在英国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英国王室专属礼拜堂、1066年以来几乎所有国王加冕、王室婚礼,及一切重大仪式都在这里举行。在16-18世纪,威斯敏斯特是与牛津、剑桥齐名的学术中心,英文版的《圣经》就是在这里翻译完成。教堂墓地中埋葬着英国历代国王和历史上各个领域中最杰出的伟人,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称为“荣誉的塔尖”。1987年,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风格:总体来看,这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廊柱高大凝重,雕刻精致优美,彩色玻璃华美绚丽,高耸的尖顶、钟楼显得巍峨挺拔,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但经过13-16世纪历代国王的不断改建、扩建,实际上已经成了各种建筑风格的大杂烩。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修整中,设计师大胆拆除了一些非哥特式的构件和艺术作品,使得教堂部分恢复了哥特风格的原貌。主要看点:爱德华一世加冕宝座:宝座高踞在教堂祭坛前的高台上,从1301年开始,除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外历代的英国国王都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加冕的。宝座下原有一块被称为“命运之石” (Scone)的圣石,它原是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是其权力的象征。1297 年,爱德华一世将它带到了伦敦。现在这块石头已送返苏格兰。亨利七世礼拜堂:位于教堂的后端,建于16世纪,是英国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品,装饰华丽,其巨大的扇形垂饰和拱顶设计异常大胆和巧妙。周围还有其它很多献给故去国王的礼拜堂,如英国著名的朝圣地圣爱德华礼拜堂、雕饰繁复的亨利五世礼拜堂等。教堂墓地:有20多位英国国王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后来贵族和教堂执事人员也允许被埋葬在这里。由于英国历史上有很多伟人都被封为贵族,所以这座教堂墓地后来实际埋葬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如牛顿、纳尔逊、丘吉尔、达尔文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伟人之墓。在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主人公就是在牛顿墓前获得了重要启示。诗人角:是教堂墓地的一部分。首先被埋葬在这里的文学家是乔叟。乔叟实际上是以王室官员而非作家的身份获得被埋葬在威斯敏斯特的殊荣,并且他生前也是住在教堂中的。1599年斯宾塞被埋葬在乔叟身边,开创了著名文学家埋葬在乔叟周围的传统,并为那些没有埋葬在这里的诗人设立纪念碑,最终形成了这处最受游客青睐的凭吊之地。埋葬在这里的文学家有狄更斯、勃朗宁、吉卜林等,莎士比亚则拥有自己的纪念碑。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英国文学史上所有巨匠的名字。无名英雄墓:在教堂西大门内甬道的正中,埋葬着一位一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黑色大理石的墓碑上镌刻着著名的墓志铭:无名者最有名。皇家空军礼拜堂:是为纪念二战中牺牲于不列颠空战中的空军英雄而设立的礼拜堂,礼拜堂的彩色玻璃镶嵌出参战的68个空军中队的徽章。教堂博物馆:位于修道院的地下礼拜堂中,主要展出历代国王和贵族去世后供凭吊用的雕像。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是1377年的爱德华三世雕像。圣徒雕塑:在教堂西门廊上有十幅浮雕人像,是20世纪的10位基督教圣徒,其中包括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代人赴难的圣科尔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等。教堂历史:早在8世纪这里就有一座修道院。1045年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答应教皇去圣地朝圣却没有去,为了“赎罪”,他应教皇要求在此兴建新的教堂献给圣彼得,因此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真正名称应该是“圣彼得教堂”。1066年教堂建成,和修道院一起供天主教本笃会使用。教堂建成后不久,爱德华就去世了,没有留下王位继承人。他的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而来,击败贵族推选的国王夺取了英国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诺曼征服”。为了显示自己继承王位的合法性,威廉决定在爱德华兴建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从那以后,几乎所有的英国国王都在此加冕。1220年至1517年间,历代的英国国王不断对教堂进行扩建和重修,竭尽所能地使它看起来更辉煌壮观。但在1540年,英国与罗马教廷决裂,威斯敏斯特教堂也被关闭。1579年伊丽莎白一世重开教堂,但彻底清除了天主教势力,把管辖权收归王室,由国王直接任命的教长进行管理,并在这里将《圣经》翻译成英语。威斯敏斯特教堂成为英国新教的传播和研究中心。链接:世界著名教堂巴黎圣母院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伊斯坦布尔圣索非亚大教堂莫斯科瓦西里大教堂巴塞罗那圣家大教堂佛罗伦萨花之圣母教堂隐藏-
最佳贡献者
2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简介
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 英国皇室的重式场合几乎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其中要的当然是英皇登基大典,从1066年迄今,除了两次例外,英国所有国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后也多半长眠于此,威斯敏斯特教堂忠实地纪录了英国皇族每一页兴衰起落历史。威斯敏斯特教堂内有许多皇室陵墓,其中不乏装饰十分华丽者,一下子在狭小地空间内看到这么多陵寝,透露出一种诡异、沈重之感。不能接受者可以在参观过全英格兰最高的中殿后,往Chapter House观赏著名的13世纪地砖,同时避开人潮,在幽静的气氛中好好观赏威斯敏斯特教堂兼具华丽与清朴的建筑特色。 威斯敏斯特教堂著名的诗人之角(Poet's Corner)有许多文学伟人的纪念碑与纪念文物,如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人,也有许多纪念文物在此展出。http://2004.163.com/2004w07/12626/2004w07_1090936308340.html
3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介绍
威斯敏斯教堂坐落在伦敦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4
威斯敏斯特宫 威斯敏斯特教堂 是一回事吗
不是。威斯敏斯特宫是Palace of Westminster 就是俗称的国会大厦。威斯敏斯特教堂是Westminster Abbey 不一样。5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里有一块碑,看看上面讲的是什么
在英国威斯敏教堂的地里有一块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在我的时候我曾梦想改变这个世可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我就改变我的国家吧!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的我国家:于是我最大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是这个也是不可能的;当我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我仅仅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鼓励下,也许我就能为我的国家做一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世界。6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谁葬在那?
这座教堂也是英国家墓地,安葬着3000多名王公贵族会名流。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伊白一世的墓。她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王,在她统治时期英格兰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国家墓地并不是皇家专用,这里也埋葬着英国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名流,像达尔文、牛顿、邱吉尔都安葬在这里。英国对诗人、作家还有特殊待遇。教堂南翼有个专门的“诗人角”,世人熟悉的文学巨匠乔叟、狄更斯、哈代等120位作家和诗人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但作为英国的一代文学泰斗,国家墓地当然应该有莎士比亚的位置。7
求一篇有关“Westminster Abbey, England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英语介绍
Westminster Abbey Westminster Abbey Official Name: St. Peter's United Church Construction time: was founded in AD 960, was expanded in 1045, 1065 built, 1220 to 1517 were re- Location: River Thames, London, UK Westminster Parliament Square, adjacent to the Parliament and the Prime Minister's official residence 10 Downing StreetArchitectural styles: Gothic Construction scale: total length of the church 156 meters wide and 22 m; large dome roof 31 meters high, 68.5 m high tower Description: Church of England in 1540 before the break with the Holy See, it has been the Catholic Benedictine Catholic monastery that one religious church, after 1540, Westminster has been a national Anglican church in London. The church first concern is its political significance, is followed by the memorable, and the third is the status of its architectural history and artistic value. The history of Westminster Abbey Westminster Abbey is located in the Thames River, was originally a Benedictine monastery, founded in AD 960, was expanded in 1045, 1065 completed, 1220 to 1517 for the reconstruction. Westminster Church of England church in 1540 before the break with the Holy See, it has been the Catholic Benedictine Catholic monastery that one religious church, after 1540, has been a national Anglican church in London. Westminster Abbey and the appearance of structures as the main representative of medieval architecture in Britain, Westminster Abbe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al style, alth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athon's constantly changing over time, from Norman, brother special type, until the early Renaissance style, but it is still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thic, so after 700 years of repair and can still stay the same, it is thanks to Scott this architect.
8
每年有好多人去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敏大教堂地下室的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 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 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译文是: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当年轻的曼德拉看到这篇碑文时,顿然有醍醐灌顶之感,声称自己从中找到了改变南非甚至整个世界的金钥匙。回到南非后,这个志向远大、原本赞同以暴治暴填平种族歧视鸿沟的黑人青年,一下子改变的自己的思想和处世风格,他从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家庭和亲朋好友着手,经历了几十年,终于改变了他的国家。 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中自有因果在安排,永远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持续做对的事。时刻提醒自己,改变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1、别低估任何人。 ————收敛自己的脾气,经常要保持沉默,因为冲动会做下让自己无法挽回的事情。 2、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3、温和对人对事。不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这个世界没有"应该"二字。 ————保持头脑清醒,明白自己渺小,切忌自我陶醉。炮打出头鸟,凡事不要强出头,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4、痛苦只是一阵子,过后回头看看,其实那都不算什么。 ————学会放下,拽的越紧,越是无法自拔。学会感恩、随顺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最基本的因果原则。 5、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真的没有谁离开谁就活不下去的情况。 ————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6、学会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因为他们也很可怜,被压力推动,不由自主。 ————要知道别人光鲜的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痛苦,自己不喜欢的人,报之以微笑,默默为他祝福;对喜欢的人,真情流露、真诚相待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