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玉泉区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先秦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云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县境。民国时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呼和浩特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市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名归绥。1954年改名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同时也是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2018年12月,被评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
扩展资料
城市概况
呼和浩特地处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全市总面积1.72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300万人。现辖4区、4县、1旗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市区平均海拔1050米。
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5℃—8℃,年平均降水量337—418毫米,四季变化明显,气候宜人。
呼和浩特建城历史可追溯至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1572年(明朝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与明朝“通贡互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在这里修建城池,命名为“归化”,蒙古族人民称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成为现代呼和浩特市的雏形。 195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市内有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制造场遗址“大窑文化”,有始筑于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的中国最古老的“赵长城”,有公元1世纪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有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
呼和浩特也是丝茶驼路中转之地,是召庙文化盛行之地,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
参考资料来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城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呼和浩特
-下面是更多关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