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走西口中提到的恰克图是现在的哪里?
恰克图 清代俄境重镇。南通买卖城和库(今蒙古人和国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乌兰乌德)。1727年10月,中俄《恰克图条约》在此草签,次年正式换文。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划归俄国,清朝於旧市街南别建恰克图新市街。条约还规定,准许俄国商人贸易,其人数不得过二百人,每三年可进北京一次。1729年清朝立市集於恰克图,并派理藩院司员驻其地,监理中俄互市。汉人称互市地为买卖城。1737年,停京师贸易,对俄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1762年,置库伦办事大臣,专理俄罗斯贸易。其后,因俄国守边官员屡次违约恣行,以致失和绝市。1792年中俄订立《恰克图市约》,重新通市。在俄国境内之恰克图,今俄罗斯仍名恰克图;在当时中国境内之恰克图,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丹布拉克。
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在俄蒙边境,西距纳乌什基车站35公里。人口1.53万。原属中国。1727年建为要塞,次年6月,中俄在此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并划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城归俄,即恰克图。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前曾为俄国同中国贸易的中心。有公路通乌兰乌德及蒙古乌兰巴托。有纺纱及针织厂等。
恰克图与晋商
西汉时苏武曾经在此牧羊,唐朝和元朝时此地分别归北庭都护府和乌里雅苏台管辖,清代恰克图成为中俄交界处的一座边境重镇。历史上,这个城镇的发展繁荣与晋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晋商,系明清时代的山西商人,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商帮。当时的晋商以义制利,雄霸天下五百年;以诚信为本,纵横欧亚九千里。靠着艰辛的劳作,晋商票号不仅开遍全中国,而且远及俄罗斯、日本、朝鲜及西亚、东南亚各国。当时就有“凡有麻雀飞过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说法。在西北贸易上,晋商促进了蒙古、新疆等地的城市发展,民间传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在与俄国的贸易上,晋商远涉戈壁、沙漠,在恰克图与俄罗斯商人进行贸易,促进了恰克图的繁荣,也推动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清初,俄国所需的中国商品是从蒙古地区间接获得的。当时的晋商经过明朝一代人的资本积累,已经是雄视天下的大商业集团,是蒙古地区的主要商家。晋商将丝绸、茶叶、瓷器及生活日用品贩往蒙古地区,俄国商人再从此处购得这些商品运回本国。也有的晋商经喀尔喀蒙古地区至色楞格额塞同俄国商人进行直接贸易。此时的俄国已进入沙皇时代,开始利用国外市场来进行对外扩张。它一方面频频对中国边境进行骚扰,用武力实现其领土扩张,另一方面又采用扩大通商的手段来开拓国外市场,以弥补其国内商品的不足。 康熙帝在平叛“三藩”、收复台湾之后,两次对沙俄出兵,迫使沙俄在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与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该条约明确规定黑龙江流域归属中国,有效遏制了俄国在中国北部的殖民入侵;条约还规定了双方的通商事宜,双方商人凭借路票进行贸易。自此,中俄之间开始了正式的贸易往来。俄国商队纷纷来到中国北京、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首府乌兰巴托)、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张家口经商,而这些地方的商业几乎完全被晋商垄断。因此,中俄之间的早期贸易主要是依靠晋商来进行的,这为后来晋商同俄国商人的大规模贸易打下了坚实基础。 18世纪上半叶,俄国开始进一步侵略中国西北和漠北地区,清政府给予严厉打击,将俄国军队赶出中国蒙古地区。同时,为惩罚俄国的侵略行为,清政府禁止俄商在蒙古地区贸易,杜绝俄商来北京贸易,中俄贸易中断。由于俄国已从双方多年的贸易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为保住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俄政府于1725年(雍正三年)派代表团来华谈判,希望能与中国继续通商并扩大两国间的贸易。清政府为断绝俄国与葛尔丹分裂势力的勾结,于1727年(雍正五年)同俄国签署了《布连斯基条约》,在此基础上,1728年(雍正六年)两国又在恰克图正式签署了《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划定了双方在蒙古地区的边界,明确了双方的贸易规定:俄国来华经商人数不得超过200人,每3年来北京1次,免除关税;同时在两国边界处的恰克图、尼布楚、祖鲁海尔设互市,“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周围墙垣栅子,酌量建造,亦毋庸取税,均指令由正道行走,倘或绕道或有往他处贸易者,将其货物入官。”1730年(雍正八年),清政府批准在恰克图的中方边境地区建立买卖城,这样就将恰克图分为南北两市,南市为中国商民居住,称为“买卖城”;北市为俄国商民居住,称为“恰克图”。由于尼布楚、祖鲁海尔地理位置偏僻,恰克图就成为中俄贸易往来的重要据点。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宣布中止俄国商人来北京贸易。这样,中俄之间的贸易就全部集中在了恰克图。 早在《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前,晋商就已经开辟了北京—张家口—库伦一线的通商渠道,并在这些地区与俄国商人进行贸易。条约的签署为晋商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和平环境。晋商凭借着先前的经商优势和雄厚的资本,迅速将商号开在了恰克图,并开辟了库伦到恰克图的商路,对恰克图早期的开市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晋商的介入,恰克图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一跃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八方商人,聚集于此。